【免费下载】谈当代社会发展对现代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当代社会发展对现代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不同的时期对教育的需求不同,邓小平同志说:“教育要面向现代,面向未来,面向世界。

”这一英明论断本身就体现和要求教育必须与时俱进。

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进入了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观念、认识、习惯、行为以便能够跟上日新月异般发展的喜人而又逼人的时代。

现代教育与社会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人口等因素影响现代教育;另一方面,现代教育又通过为社会提供科技与文化支撑而直接作用于社会,通过培养人才而间接作用于社会。

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现代教育又有着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在当代社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现代教育正以变革的姿态应对着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和挑战。

一、现代化与教育变革
现代化是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变迁之一,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概念,具有复杂的内涵和外延。

它不仅仅包括以经济和技术指标为基础的物质层面的现代化,还有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等制度层面的现代化,以及人的观念、心理、,人格上的现代化。

其中,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

社会发展变迁必然会对教育带来冲击和影响,社会现代化必然要求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要求,必然要求教育的现代化。

二、全球化和教育变革
全球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经济为主导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互动,汇合成一个全球社会的历史过程和趋势。

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文明也正在进行重构,异质文化间的冲突与融合。

传统与现代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在全球化浪潮之下,世界开始关注人类生存的共同性问题,并尝试从教育的角度帮助人们去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进而形成全球性的教育论题。

教育全球化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在教育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都不可能完全放弃自己的传统和优势,因此,教育也呈现多元化趋势。

三、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
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简而言之就是邓小平指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济。

它是知识资本化的一种反映;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就在于经济的发展不再取决于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占有和支配,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臵,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加快,形成知识形态生产力的物化,人类认识和开发新资源能力的大大增强。

可见,知识经济中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起决定性的作用,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成为资源配臵的第一要素,生产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高技术产
业以高科技为重要资源依托,消费以高科技产品为主。

知识经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正步入以知识资源为依托的心经济时代,在这个心时代,知识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因素。

知识经济不仅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生前所未有的震撼,而且也给传统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1、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的依托。

在知识经济中,其资源是智力和信息,而智力和信息无不是靠高智商的人来完成的。

因此,人就成为知识经济的依托。

人就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就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比如,政府的公务员近几年对学历的要求迅速提高,一是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其本身反映了决策集团层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试想,在当今的时代中,如果再让农民陈永贵去当国家总理,这种决策集团的结构就是畸形的,只能产生畸形的经济。

我们怎么建设小康,如何去发展知识经济?
2、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基本途径,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知识经济的第一一资源是智力资源,拥有智力资源的是人才,而人才只能通过教育这个唯一的途径来获得。

更重要的是人才的培养和培养人才,它必须而且只能是为了明天成为国家各方面建设的各个层次中的有用人才,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教育要面向未来”。

(1)培养世界一流的专门人才
大家知道,当前国际上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科技水平的竞争;说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优秀的专门人才的竞争。

因此,我们必须下大气力,努
力培养—大批有科学知识、有人文精神、善于思考、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各式各类的拔尖人才、独当一面、斩关夺隘的将才、和运筹帷幄、稳操胜券的帅才,能在高科技水平、高素质人才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才能在知识经济的激烈角逐中求得发展。

(2)培养较高素质的劳动大军
目前,国民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已经成为除了科学技术和人才以外国际竞争力的第一个要素。

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高科技的发展必然带来经济生产的品种、设备、材料、工艺、技术、以及相关的所有因素的更新换代,甚至是一场革命。

没有一个庞大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大军,根本无法完成。

劳动阶层人的资源结构如果不得到整体优化,不仅影响了经济生产,同时,也破坏了优秀人才得以发挥和展示的外部环境,使优秀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导致外流。

3、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振兴教育事业
以上所言,无不说明知识经济的到来,无可争议的将教育推上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制高点。

(1)树立先进教育理念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根据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十分注意新型人才的培养。

其实所谓的新型人才,就应当是教育方针里所说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中具有以下几个含义:
A、有创新意向、意识,即不因循守旧,有明显的逆向思维特征。

B、有冒险精神,要想改革,就要有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的这种
冒险精神。

也就是要有一定的批判意识。

C、有开拓能力,即在-一个新单位,在一个新的群体中,接受一项新的工作,能不能迅速打开局面,能不能让别人迅速地了解你、接受你、欣赏你、佩服你,而且有显著的工作成效,这就是开拓。

(2)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教育互联网可以传递供教学使用的各种信息,能以多媒体方式存取、操纵和显示信息,信息传递的多样性、迅速性、准确性显示了计算机网络教育的明显优势,因此,应该大力发展网络化的远程教育,提高我国教育资源的共享水平。

(3)纠正各种畸形现象这里所说的畸重畸轻现象主要指: A、正规教育中对师资配备、财力投入、以及违反政策的择校入学……对重点学校表现出畸重。

B、城市教育中轻视或忽略由于城市流通人口的剧增,一些大城市新增加的学校或新增加的教学班.对其表现出畸轻。

C、对民办学校、特殊教育等存有畸轻倾向。

D、对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存有畸轻现象。

(4)实行教学教材改革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现在,我围的中小学教材已经修改八次,但从没有这次改动的幅度大、范围广、程度深。

这次的教材改革应该说是从课程配臵的角度全面而彻底的进行了一次教材革命,特别是小学综合课的改革。

这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5)提倡多种办学模式经济的崛起主要是体制改革,教育的发展主要是体制的改革。

要提倡和鼓励多种办学模式,要允许不同体制小同类别的学校并存。

上海建平中学在全国率先办了一所中
美合资的剑平教育集团,现有地上学校七所,空中学校五所;沈阳二十中校长白景林在辽宁首举义旗,第一个办起了国有民营学校,取得了十分喜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加大教育投资规模这一项虽然是政府的工作,但我们必须提出来,然而,我们一提到这个问题就有一种羞涩和无奈,因为我国和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太大了。

四、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人们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并逐渐取代工业生产生活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表现为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

教育信息化可以达到省力化、机器化的效果,但它不是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如果我们仍以传统的教育思想来应用信息技术,其结果无异于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信息机器引入教育的过程,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创新教育的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

现代教学改革的
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习为主动型的学习,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创设自由探索的学习环境,教师则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育。

第一,应该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现有4000万青少年网友。

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和可选性,学生可以轻易地获得大量信息,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处理问题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计算机既可以充当平辈的学伴,可以与学习者进行互帮互学;也可充当教师和学生的助手,帮助查找、整理资料,代理通讯联络等。

这是信息技术的拟人作用。

第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拟物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和网络构造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情景,如微型世界、虚拟实验室、虚拟教室等。

更自然的做法是让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工具,包括效能工具、认知工具、通讯工具,支持其教与学的活动。

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信息技术的拟物作用和从属拟人作用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第三,学会信息化教学设计。

从目前国内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情况来看,存在许多片面性,一讲到计算机辅助教育似乎就是开发课件。

其实,课件只是信息化教育系统的一个构件,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教育系统除了课件外,还需要一个强大的学习管理系统,并需
要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和大量的信息资源作为教学支撑。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设计水平也应该从CAI设计进化到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特征的,其主要教学模式不同于课件的讲授/辅导、模拟演示,而是研究/探究型学习、资源型学习、合作型学习。

第四,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发展教育信息化是要推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因而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虽然目前教育信息化还难以帮助教师减轻工作负担,但可以鼓励资源共享,让教师懂得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而不是搞大量的低水平重复性开发。

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不要过分注重学科的知识性学习,而应该关心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问题,特别是要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把技术作为获取和加工信息、为解决问题而服务的工具。

从更一般意义上,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通过信息能力带动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选择决策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育信息化首先要以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重点,着力于培养教师和学生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把师资培训作为重点,放在重要位臵,同时要注意纠正重硬件、轻软件和轻人才培养的倾向。

以信息化支持和促进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引领信息化是一对辩证的关系。

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根本出路在于不断突破。

五、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所谓多元文化,主要指关于文化形态及处理不同形态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理念。

而今,多元文化教育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多民族国家必须直面的挑战。

其中多元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⑴多元文化作为解决文化冲突的基本理念,是抵御诸如文化殖民等形式的文化侵略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防诸如故步自封等形式的文化保守行为的有效方式;⑵多元文化石解决教育和学校内部文化冲突,促进群族融合的重要手段;⑶多元文化促进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有助于确立平等、接纳和宽容的态度和价值观;⑷多元文化促进教育民主的发展,有助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5)多元文化促进教育模式的多元化,表现为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育方法以及办学形式的多样化。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在促进各种文化和不同社会群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共同发展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题:下列选项中,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需求,的挑战不包括( ) A.现代化
B.全球化
C.知识经济
D.单边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