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史前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课后习题及详解
1.石器制造与发展对我们理解美术的起源有哪些启示?
答:研究石器的制造与发展对我们理解美术的起源有重大启示。

包括:
(1)石器制造与发展表明人类对美的感悟源于对实践充分理解之后的丰富想象;
(2)石器制造与发展表明艺术活动是人类的专有活动;
(3)石器制造与发展表明艺术是建立在生存不受干扰之后对更高领域的追求上的;
(4)石器制造与发展表明原始崇拜最开始是由于原始人对自然的认识不足,并将自然当作神明供奉,并由此衍生出艺术与宗教,所以原始崇拜是艺术的起源之一。

2.叙述新石器时代美术的主要门类及其艺术成就。

答:新石器时代美术出现的门类有陶器、绘画、雕塑和其他工艺制作等四大类。

(1)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陶器上的彩绘装饰和龙山文化的黑陶,表现出制陶工艺的成就。

如代表龙山文化的黑陶杯,造型比例适度,形态轻盈秀美,沿口外张,犹如开放的花朵,有的高足上加以镂空,实用与造型装饰达到完美的统一。

(2)彩陶上的装饰画、以及地画、岩画和其他画迹的大量出现,表现了绘画的成就。

如河南临汝出土的一件庙底沟类型彩陶缸,是表现鱼鸟形象最精彩的陶器,图像绘于陶缸的腹部,描绘一支高脚长喙的鹳鸟口中衔鱼,一侧画着一个竖直的石斧。

鹳鸟通身白羽,用白彩涂出而不勾轮廓,以褐色线画出炯炯有神的眼睛,鱼和石斧用线条勾出轮廓,内施白彩,形象质朴而生动。

(3)陶塑动物和陶、泥塑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玉石雕刻制作的兴盛,表现了雕塑的成就。

如陕西洛南出土一件人头形器口红陶壶格外惹人注目。

红陶壶通高23厘米,壶
口塑成一微微昂首的女孩头像,嘴眼镂空,秀鼻翘起,纯净的面部掩不住稚气和乖俏之情。

(4)染织和骨器等的加工制作的进步则反映了其他工艺制作方面的成就。

如山东泰安出土的象牙梳、骨雕筒非常出色。

象牙梳是以平行三道条孔镂空成“S”形花纹,界框也由镂空条纹构成,下端有细密梳齿16个,相当规整细致。

3.列出原始彩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型,并分别叙述其时代年限、造型及装饰的特色。

答:(1)仰韶文化彩陶
①其年代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

②仰韶文化的陶器种类较多,有杯、钵、碗、瓶、罐等,造型美观实用。

③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彩绘颜料系天然的赭石、红土或锰土,有的器皿在彩绘之前还加施一层红色或白色的陶衣作衬底。

由于窑室封闭不够严密,使得陶土中的氧化铁得以充分氧化,故烧成后的陶器是橙黄、红或红褐色。

彩陶的纹饰呈黝黑或殷红色。

(2)马家窑文化彩陶
①其年代约在公元前38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间。

②马家窑文化彩陶器型较之前更为丰富,有瓮、壶、罐、盆、钵、盂、碗等,大容积器皿增多。

③马家窑类型彩陶的特点:
A.彩绘以黑彩为主,也有一部分在黑彩中加施红彩;
B.彩绘装饰面积大,有的饰满器体全身;
C.盆、钵、碗等器物往往内外均加彩绘;
D.纹样多为波状纹、垂幛纹或漩涡纹,流利生动;
E.图案构成丰富繁密而多变化,装饰带有主次之分;
F.吸取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在并列直线之间和波状、垂幛纹单位的两端点缀黑圆点的办法,产生了很好的装饰效果。

(3)龙山文化陶器
①距今约4350~3950年。

②龙山文化陶器的器型有碗、盘、豆、杯、罐、鬲、鬻、鼎等多种,以鬹和鬼脸式腿的鼎最为常见,高圈足镂孔豆以及杯、盘等也很多。

③龙山文化陶器最突出的是黑色、薄而光亮的蛋壳陶,其特点是:
A.黑,即色调乌黑;
B.光,指器表光亮如施釉;
C.薄,黑陶胎质细腻致密而坚硬,有的厚度仅在0.1厘米至0.2厘米之间,俗称“蛋壳陶”;
D.棱,转折关系清楚明确,有的器物上有凹凸的弦纹;
E.鼻,指器物有盖、把手或穿绳的纽鼻。

4.列举新石器时代代表性的雕塑作品,讲述它们艺术上有何特色。

答:(1)动物雕塑
①山东泰安和胶州三里河出土的狗形陶鬻,都属大汶口文化晚期作品。

狗作引颈狂吠状,小尾巴上卷,背部安置桥形把手,堪称是动物形象与器物造型完美结合的范例。

②陕西华县柳子镇仰韶文化遗址中出的一件鹗首形陶器盖,器盖整体作鹗首,用锥刺方法刻画羽毛、眼圈,形象逼真,实用与美观有机统一。

③华县太平庄庙底沟类型晚期墓出土的陶鹗鼎最具有代表意义。

作者以鹰鹗的躯体作鼎腹,以其双腿与尾巴作陶鼎的三个支足,器71前端加塑鹗首,和器身浑然一体,丝毫不显得牵强累赘,尖利的喙和炯炯双目,增添了威猛之感。

(2)人物雕塑
①甘肃临夏出土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陶塑作品,原为器盖纽部,高度近6厘米,作者用绘塑结合手法,成功地创作出一位呈痛苦流泣状的成年人头像,艺术语言洗炼,造型风格质朴泼辣。

②陕西洛南出土一件人头形器口红陶壶格外惹人注目。

红陶壶通高23厘米,壶口塑成一微微昂首的女孩头像,嘴眼镂空,秀鼻翘起,纯净的面部掩不住稚气和乖俏之情。

③甘肃秦安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属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物。

彩陶瓶通体打磨光滑,橄榄状的腹部施有红色陶衣,黑彩绘出三列圆弧纹;瓶口头像塑制精细,脑后和左右两侧刻出下披的短发,口眼亦用镂空手法而成,耳上有垂系耳饰的小穿孔。

④甘肃临洮马家窑文化遗址发现的彩陶器盖状物人头像,面部都有彩绘的装饰,这些彩陶器盖状物人头像,耳鼻捏塑,嘴眼镂刻,胡须画出,面部还装饰有直线和锯齿纹。

(3)玉雕
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那村的红山文化碧玉龙,高26厘米,身躯卷曲呈反“C”字形状,伸吻闭嘴,大眼长鬣,体态矫健,通体光润,龙脊上有一穿孔,可悬挂。

(4)骨牙雕
骨牙器在113石器时期便已出现,到新石器时代有更为精美的加工和制作。

山东泰安出土的象牙梳、骨雕筒非常出色。

象牙梳是以平行三道条孔镂空成“S”形花纹,界框也由镂空条纹构成,下端有细密梳齿16个,相当规整细致。

5.对下列作品及术语作简要回答。

(1)人面鱼纹彩陶盆
答:人面鱼纹彩陶盆,1955年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出土。

泥质红陶烧成,盆内壁画人面纹和鱼纹各两个,相间排列,题材新颖,形象生动,反映了半坡类型彩陶常以鱼纹装饰陶器的特点。

(2)鹳鱼石斧图
答:鹳鱼石斧图绘于鹳鱼石斧纹彩陶缸上。

鹳鱼石斧纹彩陶缸,一九七八年在河南省汝州市(原临汝县)阎村出土。

器形为敞口、圆唇、深腹,器高47公分、口径32.7公分、底径19.5公分。

鹳鱼石斧图纵37厘米,横44厘米。

整幅作品的内容分为两组:右边画的是一把竖立的装有木柄的石斧。

石斧上的孔眼、符号和紧缠的绳子,都被真实、细致地用黑线条勾勒出来。

左边画的是一只圆眸、长喙、两腿直撑地面的水鸟。

它昂着头,身躯稍微向后倾,显得非常健美,嘴上衔着一条大鱼,面对竖立的石斧。

(3)舞蹈纹彩陶盆
答:舞蹈纹彩陶盆是在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系马家窑文化(新石器时代)的珍宝。

盆高14.1厘米,口径29厘米,用细泥红陶制成。

大口微敛,卷唇鼓腹,下腹内收成小平底,施黑彩。

口沿及外壁上部采用了一些简单的线条装饰,作为主要装饰的舞蹈纹在内壁上部。

陶器内壁内壁饰二组人物手拉手的舞蹈纹图案。

构图生动,线条洗练,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4)龙山文化黑陶
答:黑陶是在烧造过程中,采用渗炭工艺制成的黑色陶器。

最早发现于龙山文化,在龙山文化陶器中制作最为精美,是龙山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黑陶是陶胎较薄,胎骨紧密,胎壁厚仅0.5~1毫米左右,表面乌黑发亮,故有蛋壳黑陶之称。

纹饰一般比较简单,仅以磨光透亮的光泽作为器皿的主要装饰内容,与黑色有机结合,是黑陶显出秀美韵致的风格之所在。

黑陶的造型品种除了尖底瓶、罐、盆等外,还出现了鬲、豆、杯、鼎等品种。

(5)陶鹗鼎
答:发现于山西华县柳子镇遗址,陶鹗鼎高约36厘米,黝黑发亮,构思十分精巧,鹗的头部形象逼真,双眼圆睁,勾嘴紧合,头部微昂,是庙底沟型的代表之作。

(6)泥塑女神头像
答:出土于辽宁建平、凌源接壤地带的牛河粱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

其面部特征为高颧骨,浅眼窝,低鼻梁,薄嘴唇。

眼珠是用晶莹碧绿圆玉片镶嵌而成,双目炯炯,神采飞扬。

后被考古界誉为“红山女神”。

(7)红山文化碧玉龙
答: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那村,红山碧玉龙,通体呈墨绿色,高26厘米重1000克,身体呈英文字母C的形状,伸吻闭嘴,大眼长鬣,体态矫健,通体光润,龙脊上有一穿孔,可悬挂。

整个玉龙,是一块玉料的圆雕,细部运用浮雕、浅雕手法,通体琢磨,光洁圆润。

玉龙的艺术形象塑造可谓鬼斧神工,形神兼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