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五示范课件第一章解三角形复习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 cos B= 22,因此 B=45°. (2)sin A=sin(30°+45°)=sin 30°cos45°+cos 30°sin
45°=
2+ 4
6 .
故 a=b·ssiinn AB=1+ 3. 由已知得,C=180°-45°-75°=60°, c=b·ssiinn CB=2·ssiinn 6405°°= 6.

2.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 与人物 、人物 与环境 之间相 互关系 的具体 事件构 成。

3.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 体感知 小说的 起点。 命题者 在为小 说命题 时,也必 定以情 节为出 发点,从整体 上设置 理解小 说内容 的试题 。通常 从情节 梳理、 情节作 用两方 面设题 考查。
2 2 (cos
C
+sin C)=31010.
由正弦定理,得 BC=siAnCB·sin A=
10×3 2
1010=3
2.
2
(2)由正弦定理,得 AB=siAnCB·sin C=
10× 2
55=2.
2
BD=12AB=1.
由余弦定理,得 CD= BD2+BC2-2BD·BCcos B=
1+18-2×1×3 2× 22= 13.
所以 cos C=12>0, 又因为 C∈(0°,180°),所以 C=60°. 由 acos B=bcos A,得 2Rsin Acos B=2Rsin Bcos A(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所以 sin(A-B)=0, 又因为 A-B∈(-120°,120°), 所以 A-B=0°,所以 A=B=C=60°, 所以△ABC 为等边三角形.

4.根据结构来梳理。按照情节的开端 、发展 、高潮 和结局 来划分 文章层 次,进而 梳理情 节。

5.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 以梳理 为一个 情节。 小说中 的场景 就是不 同时间 人物活 动的场 所。

6.根据线索来梳理。抓住线索是把握 小说故 事发展 的关键 。线索 有单线 和双线 两种。 双线一 般分明 线和暗 线。高 考考查 的小说 往往较 简单,线 索也一 般是单 线式。
3.解三角形应用题的基本思路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三角 形问题来解决.基本解题思路是:首先分析此题属于哪 种类型的问题(如测量距离、高度、角度等),然后依题意 画出示意图,把已知量和未知量标在示意图中(目的是发 现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最后确定用哪个定理转 化,哪个定理求解,并进行作答.解题时还要注意近似 计算的要求.
3=2sinA+π3+
3.
因为 0<A<π3,所以π3<A+π3<23π. 所以 23<sinA+π3≤1, 所以 2 3<2sinA+π3+ 3≤2+ 3. 即△ABC 周长的取值范围是(2 3,2+ 3 ].

1.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 要素之 一,是叙 事作品 中表现 人物之 间相互 关系的 一系列 生活事 件的发 展过程 。
(2)在△ACD 中,∠DAC=90°-60°=30°,
sin ∠ DCA = sin(180°- ∠ ACB) = sin ∠ ACB = ABBC =
330=130 10, 3
sin∠CDA=sin(∠ACB-30°) =sin∠ACB·cos 30°-cos∠ACB·sin 30°
=130
10·23-12·

7.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 有别的 影响, 原因在 于阅读 并非是 对作品 的简单 再现, 而是一 个积极 主动的 再创造 过程, 人生的 经历与 生活的 经验都 会参与 进来。
由正弦定理,得sinAC15°=sinBC45°, 所以 AC=20si2ns4in5°15°=10( 6- 2). 故 A 到航线的最短距离为 AD=ACsin 60°=10( 6- 2)× 23=15 2-5 6(海里). 因为 15 2-5 6>8,所以货轮无触礁危险.
归纳升华 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
(2)利用余弦定理讨论: 已知 a、b、A,由余弦定理 a2=c2+b2-2cbcos A,即 c2-(2bcos A)c+b2-a2=0,这 是关于 c 的一元二次方程.若方程无解或无正数解,则三 角形无解;若方程有唯一正数解,则三角形有一解;若方 程有两不同正数解,则三角形有两解.
2.三角形形状的判定方法 判定三角形形状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正弦定理 和余弦定理化边为角(如:a=2Rsin A,a2+b2-c2=2abcos C 等),利用三角变换得出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进行判
[变式训练] 在△ABC 中,设角 A,B,C 的对边分 别为 a,b,c,已知 cos2A=sin2B+cos2C+sin Asin B.
(1)求角 C 的大小; (2)若 c= 3,求△ABC 周长的取值范围. 解:(1)由题意知 1-sin2A=sin2B+1-sin2C+sin Asin B, 即 sin2A+sin2B-sin2C=-sin Asin B, 由正弦定理得 a2+b2-c2=-ab,
1.以三角形为载体,以正、余弦定理为工具,以三角 恒等变换为手段来考查三角形问题是近年高考的热点.在具 体解题时,除了熟练使用正、余弦定理外,也要根据条件合 理选用三角函数公式,达到化简问题的目的.
2.解三角形问题的实质是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 题.在高考中,出题者有时会利用平面向量等知识给出某些 已知条件,这些知识一般只起到“点缀”作用,难度较小.
专题一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自主研析)
[例 1]
在△ABC 中,B=45°,AC=
10,cos
C=2
5
5 .
(1)求 BC 边的长;
(2)求 AB 边上的中线 CD 的长.
解:(1)由 cos C=255,得 sin C= 55,
sin
A=sin(180°-45°-C)=sin(135°-C)=
解:因为(a2+b2)sin(A-B)=(a2-b2)sin(A+B),
所以(a2+b2)(sin Acos B-cos Asin B)=(a2-b2)·(sin
Acos B+cos Asin B),
所以 2b2sin Acos B-2a2cos Asin B=0,
所以ab22=scions
Acos Asin
归纳升华 应用正、余弦定理需注意的三点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提示了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 系,解题时要根据题目条件恰当地实现边角的统一.
2.统一为“角”后,要注意正确利用三角恒等变换 及诱导公式进行变形;统一为“边”后,要注意正确利 用配方、因式分解等代数变换方法进行变形.
3.求值时注意方程思想的运用.
由余弦定理得 cos C=a2+2ba2b-c2=-2aabb=-12,
又因为 0<C<π,所以 C=23π.
(2)由正弦定理得sina A=sinb B=sinc C=2,
所以 a=2sin A,b=2sin B,
则△ABC 的周长为 L=a+b+c=2(sin A+sin B)+
3=2sin
A+sinπ3-A+
专题二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问题 [例 2] 已知△ABC 中,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 别为 a,b,c,aa3++bb3--cc3=c2,且 acos B=bcos A,试判 断△ABC 的形状. 解:由aa3++bb3--cc3=c2, 得 a3+b3-c3=c2(a+b)-c3, 所以 a2+b2-ab=c2,
[变式训练] △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asin A+csin C- 2asin C=bsin B.
(1)求角 BLeabharlann Baidu的大小;
(2)若 A=75°,b=2,求 a,c.
解:(1)由正弦定理得 a2+c2- 2ac=b2. 由余弦定理得 b2=a2+c2-2accos B.
断.此时注意一些常见的三角恒等式所体现的角之间的关 系.如:sin A=sin B⇔A=B;sin (A-B)=0⇔A=B;sin 2A=sin 2B⇔A=B 或 A+B=π2等.二是利用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化角为边,如:sin A=2aR(R 为△ABC 外接圆半 径),cos A=b2+2cb2c-a2等,通过代数恒等变换求出三条边 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归纳升华 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的方法
主要有两种方法:方法一,通过边之间的关系判断 形状;方法二,通过角之间的关系判断形状.
利用正、余弦定理可以将已知条件中的边、角互化, 把条件转化为边的关系或转化为角的关系.
[变式训练] 在△ABC 中,若(a2+b2)·sin(A-B)=(a2
-b2)sin(A+B),请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第一章 解三角形
章末复习课 [整合·网络构建]
[警示·易错提醒] 1.三角形解的个数的确定(易错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解 这类三角形问题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无解的情况,这时 应结合“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的知识进行求解.解答过 程中一般用正弦定理,但也可用余弦定理. (1)利用正弦定理讨论:若已知 a、b、A,由正弦定 理sina A=sinb B,得 sin B=bsian A.若 sin B>1,无解;若 sin B=1,一解;若 sin B<1,当 b>a 时,两解.
1-225=
23 5.
(2)由题设及(1)知,
cos
∠BDC=sin
∠ADB=
2 5.
在△BCD 中,由余弦定理得: BC2=BD2+DC2-2·BD·DC·cos ∠BDC=25+8-2 ×5×2 2× 52=25. 所以 BC=5.
归纳升华 与函数思想相联系的就是方程思想.所谓方程思想, 就是在解决问题时,用事先设定的未知数沟通问题所涉 及的各量间的制约关系,列出方程(组),从而求出未知数 及各量的值,使问题得以解决.方程可以看作未知量与 已知量相互制约的条件,它建设了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桥 梁.在利用正弦、余弦定理求角或边长时,往往渗透着 函数与方程思想.
解:(1)在 Rt△PAB 中,∠APB=60°,PA=1,所以
AB= 3.
在 Rt△PAC 中,∠APC=30°,
所以 AC= 33.在△ACB 中,∠CAB=30°+60°=90°,
所以 BC= AC2+AB2=
332+(
3)2=
30 3.
则船的航行速度为 330÷16=2 30(千米/时).
[变式训练] 如图,在海岛 A 上有一 座海拔 1 千米的山,山顶设有一个观察站 P,上午 11 时,测得一轮船在岛北偏东 30°,俯角为 30°的 B 处,到 11 时 10 分又测得该船在岛 北偏西 60°,俯角为 60°的 C 处.
(1)求船的航行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2)又经过一段时间后,船到达海岛的正西方向的 D 处,问此时船距岛 A 有多远?
1-130
102
=(3
3-1) 20
10 .
由正弦定理得sin∠ADDCA=sin∠ACCDA,
所以 AD=ACsi·nsi∠n∠CDDACA=(3
33·3 1010 3-1)
10=9+13
3 .
20
故此时船距岛 A 有9+13 3千米.
专题四: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
[例 4] (2018·全国卷Ⅰ)在平面四边形 ABCD 中,∠
BB,
又由正弦定理可得ab22=ssiinn22AB,
所以scions
Acos Asin
BB=ssiinn22AB,
所以ccooss BA=ssiinn AB,所以 sin 2A=sin 2B.
又因为 A∈(0,π),B∈(0,π),
所以 2A=2B 或 2A+2B=π,
即 A=B 或 A+B=π2,
ADC=90°,∠A=45°,AB=2,BD=5.
(1)求 cos∠ADB;
(2)若 DC=2 2,求 BC.
解 : (1) 在 △ ABD








BD sin ∠A

AB sin ∠ADB.
即sin545°=sin ∠2ADB,
所以 sin
∠ADB=
2 5.
由题设知,∠ADB<90°,
所以 cos ∠ADB=
所以△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专题三 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 [例 3] 已知海岛 A 四周 8 海里内有暗礁,有一货轮 由西向东航行,望见岛 A 在北偏东 75°,航行 20 2海里 后,见此岛在北偏东 30°,若货轮不改变航向继续前进, 有无触礁危险? 解:如图所示,在△ABC 中,依题意 得 BC=20 2海里, ∠ABC=90°-75°=15°, ∠BAC=60°-∠ABC=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