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国内外研究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深刻地感受到,现代社会与现代人已经陷入一场严重的生态危机、道德危机与社会危机,人类传统的发展观与文明观面临严峻挑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可持续发展思想由共识变成各国人民的行动纲领,生态文明应运而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公众意识、执政理念、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日益得到全球共识,学术界对生态文明的理论范畴与实践方向研究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围绕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
学术界围绕人类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的兴起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指出生态文明比工业文明更具理性的哲学观、价值观、科技观与更高级的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1)思想观念的大转变,即从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向人与自然与谐相处转变;(2)生产技术的大转变,即从有害环境技术向无害环境技术转变;(3)目标与行为的大转变,即从单纯追求经济目标向追求经济、生态与社会多重目标转变;(4)伦理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大转变,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价值观代替人统治自然的价值观,因而把人类的价值主体地位与终极关怀扩展到非人的自然界,并赋予生态环境应有的道德地位,用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哲学,代替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
有的学者认为,关于社会文明,有两个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一就是价值观问题。每一文明形态都有其特定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并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在某种程度上支配着文明的兴衰。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学者们认为:生态文明把人本身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的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归根到底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生态文明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
关于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就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性选择;认为生态文明的终极价值观也就是以人为中心的;认为生态文明就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继承与超越;强调平等,拒绝中心论。
2、1生态文明的功能、地位及与其她文明之间的关系
关于生态文明的功能地位,一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就是人类社会在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就是更高层次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并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文明形态。另一种观点认为,未来社会应就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这四种文明有机统一的大文明,而生态文明只就是其中的一种。
关于生态文明与其她文明之间的关系,有论者指出,生态文明不就是一种单独的文明,而就是一切文明的共同基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生态文明比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高一个层次,但绝不就是简单的三种文明相加。不仅包含着自然生态文明,而且也包含着社会生态文明。另一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相互依赖。物质文明就是基础,政治文明就是保障,精神文明就是主导,生态文明就是前提。生态文明支配着物质文明,物质文明支配着精神文明,而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生态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发展又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政治文明就是社会文明建设的保障,它以自身中介性的作用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统为一体,并使三种文明相互影响。
还有论者认为,生态文明就是一种依赖性或依附性的文明形式,进一步丰富了精神文明的内涵,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2西方生态文明观的各种思潮
西方“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的生态文明观,都从哲学角度揭示了“传统人类中心论”就是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把人类脱离生态危机的出路归结为“就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还就是走入人类中心主义”的抽象价值争论。西方生态文明观主要有以下几种思潮。
1)生态伦理观。生态伦理学就是现代西方环境保护运动的产物,并随着西方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而发展。人类中心主义就是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主流,自然中心主义就是西方生态伦理学的新潮。人类中心论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只有人与人之间才存在直接的道德义务,人类对环境问题与生态危机负有道德责任,主要源于对人类生存与对子孙后代利益的关注,并非对自然事物本身的关注。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把道德对象的范围扩展到生命与自然界,强调的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引导人们通过放弃人类的主体地位来求得人与自然的与谐。
2)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由于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进一步加剧,西方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在深刻反思20世纪各种生态理论与运动之后,开始转向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研究,以寻求正确的指导思想,并进而产生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重返人类中心主义,认为生态问题就是由人类对待自然的资本主义方式引起的,消除生态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实施社会主义制度。从上世纪70年代起,西方生态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潮相结合,产生了如下共识:资本主义制度就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
生态危机成为转移经济危机的新手段;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社会公平问题;要想摆脱生态环境危机,就必须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逻辑,用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未来社会应该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质的变革,应就是一个经济效率、社会公正、生态与谐相统一的新型社会。
3)西方绿色思潮与环境主义。20世纪初,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一场绿色思潮与生态运动,它对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绿色思潮的主题就就是从生态学中的生态意识中汲取生态智慧,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走出“人类困境”,实现生态文明。西方学者把绿色思潮视为环境运动中的意识形态——环境主义,并赋予反思现代性的多重意义与任务。在绿色思潮的推动下,生态学被引进社会与文化领域。1972年5月,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绿党——新西兰价值党成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绿党在工业化国家不断发展壮大,曾在西方近20个国家的议会中拥有议席,一些绿党还取得过执政地位。20世纪90年代的生态社会主义明确提出了“红色绿党”与“绿色绿党”的新概念,分别代表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激进主义与改良主义。
4)普世伦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走向普遍伦理”与促成“世界伦理宣言”的运动方兴未艾。“普遍”的含义有两层:一就是为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所需要的普遍的伦理规范;二就是要包含各种不同伦理规范之间的共性。普世伦理的核心内容就是调整全球化背景下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规范,包括人们对待生态环境的道德规范与准则;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准则;人道主义的伦理原则与道德规范。很多学者赞成平等性就是普世伦理的第一要义,其次在于它的普遍性、时代性、多维性、历史性与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