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地质灾害的现状与治理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地质灾害的现状与治理措施

摘要:结合实践来看,地质灾害会造成较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甚至会对地区

的发展带来毁灭性打击,并且近些年来我国环境地质灾害频繁,因此必须要做好

当前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围绕当前地质灾害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展开分析和

论述,介绍了新时期常见的一些地质灾害,分析了加强新时期环境地质灾害防治

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当前地质灾害;现状分析;治理措施

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会极大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危及财产和生命。我国地质灾害较多,这会严重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而分析和研究地质环境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来说具有

重要意义,提供的参考数据准确可靠。有鉴于此,下文将重点围绕于地质灾害的现状与治理

措施展开探讨,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1 地质灾害现状及其常见类型分析

地质灾害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极大的危害性,极大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虽然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也存在着频繁发生的种类齐全、分布广的地质灾害。特别是有

些板块交汇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更加频繁。我国在前期经济建设中,出于对快速发展的盲

目追求,过渡开发各地的自然资源,极大破坏了地质环境,导致了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的加剧。如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在国内很多地区频繁发生,极大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

产安全,这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结合实践来看,地质灾害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崩塌和滑坡。是指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

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滑坡主要是在重力作用下,软弱的地表结构发生

了下滑情况,一般由降雨、河流冲刷、地震、融雪等自然因素引起,近年来,人为工程活动

引发比例增加。

第二,地面沉降。地面沉降的周期相对比较长,成因也比较复杂。一般在开采地下资源时,如果出现了超量开采现象,可能会造成地表土体压缩,地面标高大面积降低,从而出现

地面沉降问题。

第三,泥石流。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形成的一种

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突发性比较强、速度快,同时在较短

时间内会冲出大量泥沙以及石块,在较宽阔的堆积区域内会不断漫流堆积。按流域的沟谷地

貌形态可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

2 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造成地质灾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人为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索取不断增加,影响环境的变化。比如人们大量挖掘地

下煤炭资源或者随意乱砍滥伐,增加了滑坡、泥石流等发生的概率;进行公路修建或者建造

房屋等时也容易造成滑坡现象,因此人为因素也是造成环境地质灾害的原因之一。

2.2 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造成的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比较大,比如,强降雨,对岩土体产生浮托作用,引

发地质灾害。水库、河道水流冲刷、潜蚀、淘蚀坡脚,削弱斜坡的支撑部分,河水涨落引起

地下水位的升降,均能引起崩塌滑坡的失稳破坏。地震也是诱发滑坡和崩塌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由于地震产生裂缝和断崖,助长了以后降雨的渗透,因此常因降雨而发生滑坡或崩塌。

3 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3.1 建立防治体系

建立防治体系一定要科学有效,这样才能提高防治效果。要确保防治体系的效果,就要

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防治体系建立过程中,有效的调查和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要科学分析和研究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其次,安装准确性较高的预警设备,对于先进

的地质灾害预警技术,相关技术部门要积极研发或引进。特别是针对频发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要安装完善的预警设备,这样,救援队就可以对当地的地质信息做到有效掌控,有利于

救援工作的开展,降低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同时,灾后相关人员可以对预警设备的预防效果

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对预警体系做进一步完善,以达到更好的预警效果。因此,预

警设备在在地质灾害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灾前和灾后两个方面。灾前可以通过预警设备预测

地质灾害的发生,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灾后相关人员可以通过预警收集到的信息来对

灾害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分析和研究结果来提出解决对策,进一步完善预警体系,更好

地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3.2建立地质灾害调查区

为了有效防止环境地质灾害发生,降低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各项损失,政府部门建立了灾

难调查区,通过派遣专家小组进行专项调查研究,了解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气候特征来预

测地质灾害,并且制订出相关的应急对策。尤其是对频发区进行灾难危险等级划分,对地质

灾害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通过科学合理分析各个地质灾害频发区发生灾难的特点、

时间的频率来制订地质灾害预防方案,全面推进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3.3 建立完善的搬迁相关制度体系

为了避免环境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毁灭性打击,相关部门结合灾害等级、灾害的影响范围

采取相应的搬迁制度。将居民由灾害危险区移至政府安置安全区,保障了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有效降低了灾区的损失。因此应结合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一系列影响,结合当地实际开展

灾后重建工作,尤其是完善搬迁机制,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的居住场所。

3.4 建立相关的应急处理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环境地质灾害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不仅要为防治

地质灾害提供资金和人才保障,也要建立应急处理机制。比如建立应急处理技术系统、应急

处理技术装备、网络信息平台等,针对环境地质灾害快速采取应对举措,在最短的时间内安

排人员抵达灾区进行援助、救援,减少损失,确保灾区的社会稳定。

3.5 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研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行环境地质灾害防治时也应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深入研究,对

重大地质灾害常发的典型地质环境、内在机理以及成因等进行科学研判,才能合理划分地质

灾害的风险区,建立监测预警。构建高效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更好地防治环境地质灾害。各地地方政府必须要充分重视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科学合

理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制定减灾规划。坚持“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更好地对灾害

进行预警预报,从而建立规范的防范制度和体系,真正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