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丽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全碑
6.楷书: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又叫“真书”、“正书”。
始于汉末,成熟于魏晋,通行于南北朝。 特点: 取消了隶 书的波势 笔法,笔 画平直, 字形方正, 易于书写。 钟繇《宣示表》
7.草书:形成于汉代,由隶书草化发展而成。分为章草、
今草和狂草。 特点: 使用部分 联绵笔, 字与字之 间不相牵 连,书写 趋于简便。 用 章草 书 写 的 汉 木 简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1.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 第三,一些义近的偏旁可互相替代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1.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 第四,同一个字可以正写、反写、侧写、倒写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1.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 第四,同一个字可以正写、反写、侧写、倒写
2.金文:先秦刻铸在各种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彝
器铭文”或“钟鼎彝器款识”。
特点:
第二,字体肥大厚实,笔划粗壮圆润
2.金文:先秦刻铸在各种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彝
器铭文”或“钟鼎彝器款识”。
特点:
第三,结构方整匀称,字体渐趋定型
3.大篆: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是继承金文发
展而来的。因其著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又称籀文。 残首枚石碣体石 缺,上,”,鼓 不现刻共,又, 全藏四十为名大 。故言枚秦“篆 宫诗,国猎的 ,一每刻 载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1.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 第六,合体字不少
2.金文:先秦刻铸在各种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彝
器铭文”或“钟鼎彝器款识”。
司母戊鼎
史墙盘
2.金文:先秦刻铸在各种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彝
器铭文”或“钟鼎彝器款识”。
特点:
第一,仍以象形为基础,图画色彩浓厚
唐人张旭狂草图
8.行书:产生于东汉,字形流畅,易写好认,西晋以来,
一直广为应用,是常用的手写体,也是楷书最主要的辅
助字体。
《天 兰下 亭第 集一 序行 》书
王 羲 之
在汉字史上,汉字形体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
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古汉字(形象的表意汉字)
今汉字(符号的表意汉字)
特点: 笔画比大 篆简化, 线条柔婉、 圆转、略 带弧形。 李斯《峄山刻石》
wenku.baidu.com
5.隶书:小篆的简便写法,相传为隶人们所用的字体,最
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
小篆隶化举例:

木 馬
5.隶书:小篆的简便写法,相传为隶人们所用的字体,最
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
特点: 全面符号 化、笔画 化,蚕头 燕尾,一 波三折。
一、汉字产生的途径 2.图画
从山东莒县陵阳河属于大汶口文化的距今四、五千年的 人类居住遗址中发现了几个陶符,可以看成是脱胎于图 画的原始汉字:
我们再看一些其他的图画文字:
通过对汉字产生途径的研究,学者们认为:
汉字产生的时间:
汉字体系的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
夏代初期或中期
思考
汉字字体在历史上经历 了哪几次重大的变化? 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1.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1.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 第一,同一个字写法不定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1.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 第一,同一个字写法不定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1.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 第一,同一个字写法不定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1.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 第二,字的繁简不一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1.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 第二,字的繁简不一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7.草书:形成于汉代,由隶书草化发展而成。分为章草、
今草和狂草。 特点: 字与字之 间牵连相 通,书写 更加简易 快速,但 不容易辨 识。 东 汉 人 张 芝 所 创 之 今草
7.草书:形成于汉代,由隶书草化发展而成。分为章草、
今草和狂草。 特点: 笔画联绵 回绕,变 化多端, 书写放纵 不羁,成 为纯艺术 化的字体。 唐 人 张 旭 所 写 之 狂草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1.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 第五,偏旁位置左右上下不分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1.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 第六,合体字不少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1.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 第六,合体字不少
3.大篆: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是继承金文发
展而来的。因其著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又称籀文。
特点: 线条化 规范化 笔画繁
4.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也叫
秦篆,在大篆的基础上整理而成。
大篆省改成小篆举例:
则:
利:
4.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也叫
秦篆,在大篆的基础上整理而成。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1.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 第四,同一个字可以正写、反写、侧写、倒写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1.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 第五,偏旁位置左右上下不分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1.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 第五,偏旁位置左右上下不分
1.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 第二,字的繁简不一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1.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 第三,一些义近的偏旁可互相替代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1.甲骨文:在龟甲和牛骨上刻写的文字,又称“卜辞”。 特点: 第三,一些义近的偏旁可互相替代
第二讲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本讲重点
汉字产生的途径 汉字的字体演变 各种字体的特点
思考
汉字真的是由仓颉造出 来的吗?甲骨文是不是 最早的汉字?
一、汉字产生的途径 1.记号
1954年,从西安半坡村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居 住遗址中,发现了113个刻画符号,这些符号有表示数目 的:
也有近似“花芽”之类的符号:
汉字形体演变总趋势是逐步简化、符号化、规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