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一生【全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一生

傅佩荣:诸位朋友,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题是孔子生平。我们谈到孔子的时候,就想到今天在全世界各地设立的许多孔子学院,外国人也开始学我们的中文,学习孔子思想。

我想到我有一天碰到一个美国人,他说他在学中文,我看他年纪很轻,就问他说,你今年几岁?他怎么回答呢,他说而立之年。我听了吓一跳,早知道他要说而立之年,我应该问他贵庚。要不然显得他外国人好像比我们更懂得传统的文化了,他为什么说而立之年呢?因为孔子说的三十而立。这代表他三十岁,我有一些朋友听了这样的话之后就说,那我是不惑之年。我说你真的不惑吗?他说,说实在的,人到了四十岁开始大惑不解。孔子说他四十而不惑,所以今天很多人在谈到年龄的时候,很自然地就把孔子说他自己到几岁有什么样的境界拿来作为自己年龄的一个代表,事实上我们做得到吗?很少有人做得到。因为孔子的一生就好像登泰山一样,步步高升,但他高升的并不是外在的升官发财,而是内在的自我修练。我们念过最短的自传就只有三十几个字,就是孔子说的,他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或这一段。我们今天介绍孔子生平,有许多方法可以来谈。我不是学历史的,所以我不太擅长从历史上各种事迹、背景、考据来说明。我学哲学,孔子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所以我比较习惯从他的思想,从他自己说他自己这一生每个阶段做了什么事,达到什么境界来加以说明。

说到孔子,他的时代要先了解一下,他是公元前551年到479年,这个年代怎么去理解呢?在它前面

有夏朝四百多年,商朝六百多年,到周朝的时候,从开国到孔子有五百多年了,而周朝分为两部分,西周跟东周。

孔子的时代是在后面这一半,东周分为春秋跟战国两个时代,孔子是春秋时代末期,他生命结束的时候,春秋时代

也随之结束了。那是一个乱世啊,乱世就是天子失德,因为古代一个天子,天子失德,诸侯争霸、礼坏乐崩、民不

聊生。为什么那时候会百花齐放呢?因为天下乱了,每一个人念念书都要问,怎么样从古人的智慧找到一个方法帮

助现在的人?人总是要设法活下去,并且活得有尊严。这些古代的哲学家就在这一方面提出个人的见解,孔子是最

特殊的一位,最有成就的一位。我们现在就要说明了,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呢?他不是生下来就了解一切的,他

自己说我不是生下来就了解的,我是努力学习,把古人的智慧消化之后才有心得的。(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

也,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但是你如果进一步去认识他的背景,就觉得他是天下最可怜的人之一。

他的祖先是商朝人,商朝被周朝取代之后,周朝就把商朝的后裔封在宋国,所以孔子的祖先在宋国是国君的儿子,但是古代的封建社会,做儿子没用,要做嫡长子,就是长子,并且还要是妻所生的,叫嫡长子,这样才能接位。所以他的祖先没有接到国君的位置,那你没有接到的话呢,只能传五代,五代之后就另外分出去成为家族,所以孔子的祖先是宋国国君的儿子,传到第五代分出去叫做孔父嘉,所以后来孔子姓孔是来自于这个背景。

那么后来他们一家人被迫害,逃到了鲁国,孔子是到鲁国之后第六代。孔子的父亲是一位县长,隗邑的县长。他的长辈,父亲母亲这一段故事也是很崎岖的。他的父亲是一位大力士,非常勇壮,带兵作战非常勇敢,曾经因为他的功绩可以当到县长。他第一次结婚生了九个女儿,孔子的父亲生了九个女儿,在古代的社会他希望有个儿子可以祭祀祖先、继承家业。所以他父亲第二次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叫做孟皮,他的腿有点残障,这也不太理想。所以他到了六十几岁的时候才遇到了孔子的母亲,孔子的母亲还不到二十。

他们在一起生下了孔子,但是生下孔子之后,前面已经有两位大娘、二娘,所以他们就受到排斥,母亲就带着孔子回到曲阜,就是他母亲的老家。他母亲一个人把孔子抚养到了十七岁,母亲也过世了,母亲过世的时候,孔子希望把母亲、父亲合葬。但他找不到父亲的坟墓,他母亲也从来不跟他谈父亲的事。所以孔子从邻居的长辈口中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叔梁纥,是一位县长。他好像忽然发现自己的身世,觉得很高兴,觉得自己也是跟贵族有关系。在社会上可以发展,但他并没有受到特殊的礼遇,这是他的背景。

我们可以想象孔子的母亲是多么样一位勇敢的、坚忍的女性。一个人承担她情感上所发展的后果,如果没有

她,我们怎么会有孔子呢?所以孔子的生平,他后来很有成就,别人都称赞他是圣人。他怎么说?他说“吾少也

贱,故多能鄙事。” 一个人到有这么大的成就,还承认自己小时候家庭地位卑微,所以会做各种琐琐碎碎的事情。这是你的出生背景,重要的不是这个,是你后来的发展,我们常常说“好汉不怕出身低”。孔子也是一个例子。而

他的成就更是让人敬仰的,他到底怎么成就的呢?

第一个,一定要受教育。孔子小时候既然是这么穷困,受什么教育呢?就是乡村教育。这种乡村教育就在平常

农家子弟,或是一般百姓到十五岁为止,每年在秋收之后,就是农历十月之后,农业社会已经没什么事了,就请乡

村里面有学问的老前辈来开课。来教这些年轻人,他们所学的最早是两种材料,第一种

是文化常识,譬如说你是鲁国人,你就要知道鲁国怎么来的。鲁国的祖先是周公的儿子,叫做伯禽,封在鲁国。那

其他各国祖先怎么来的?你要学这些。因为当时春秋时代有各个诸侯国,每一个都有封建的背景,

你就要知道每一国的特色。

第二个,他要学什么呢?所谓的基本的武艺。因为男孩子过了十五岁之后,就将来准备可以服兵役了,

各国之间有各种战争的情况,也有一些需要服劳役的,所以你要学这种基本的社会生活的能力。这孔子到十五岁本来就失学了,所以他说自己第一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立志求学,这就是孔子生命第一个转折点。我想很多人听了都觉得说我们都是六岁志学,但是我们是被迫的,一旦从学校毕业就忘记了,就不想再念了。孔子是一辈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了不起!学不厌,能够一辈子学习的话,生命才有不断成长的机会,所以孔子他开始自己去找老师,你大学不让我念,我自己来请教老前辈,譬如说他曾经学习音乐,也曾经学习礼,礼跟乐是这个文化上最重要的两个修养的内容。在〈〈史记》上记载,他问礼于老子,习乐于师襄、役弘。就是他只要打听到谁在某一方面有专长,他就去向他学习。

一般人看到年轻人这么好学,都会觉得很高兴。当时是有大学,但只让贵族子弟去念,孔子是没有资格念大学的。但是大学里面这些人学了之后出来就做官,古代的学习目的就是要做官,因为你有专业的知识跟能力才能够替

百姓服务。那么孔子后来自己学,学的好的程度远远超过一般的大学毕业生。而他所教的学生的程度、表现也超过

正式的大学毕业生。所以形成了一个儒家很好的传统,透过学习、透过教育培养人才。而这个人才呢,是要为国所

用的,为造福百姓的。

所以孔子年轻的时候有这样的背景,他后来继续发展。比如说,他到二十岁结婚了,生一个儿子,叫孔鲤。有

家有眷你就要生活,生活怎么办呢?他家里面很穷困,所以他就做季氏家里面的一个小小公务员,

谁是季氏呢?我想简单说一下,当时的鲁国已经四分了,还没有五裂,因为一个国家我们常常说四分五裂。

鲁国怎么四分呢?有国君,另外有三家大夫,大夫都是权力很大的,等于是一个国家由一个国君和三个大夫分成四份了,所以这个大夫里面以孟氏、叔氏、季氏最有权力。所以孔子年轻的时候,在季氏这个大夫的家里面做过一个小的公务员。什么公务员呢?管仓库,负责会计。会计的时候,什么东西进来,什么货物出去,都记得很清楚。马上受到重视,这个说明什么,以前的几任都做得不好,东西掉了也不知道,也没有什么登记。所以你只要认真做事,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好。就是担任最小的公务员,最基层的公务员也是一样。那时候孔子才二十几岁,做得很好之后,别人就让他去负责牧场,牧场不是一般的牧场,里面养的牛羊这些是要用来祭祀的,所以他一负责之后,一年下来,牛羊繁殖增加好几倍,长得又壮又好。代表孔子他做任何事都做得不错。这是他年轻的时候用来谋生,为了养家糊口所做的事情。

他后来呢,就以帮助别人举行丧礼为他重要的工作跟他收入的来源,关于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澄清孔子没有收肉干的问题。很多人现在还在说孔子收肉干,“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我这里解释一下,古代贵族子弟上大学,十五岁,送给老师就是束修,十束肉干。这代表一个很薄的礼吧,我来念书,我有诚意,送老师束修。但是后来就把束修代表男生十五岁,古代很喜欢用礼代表年龄,人跟人见面问你几岁,很难问得清楚。你几岁?那个十一、十二、十三、十四,那个很难记得清楚。譬如说你问我几岁?我说比去年多一岁。去年呢?比前年多一岁。其实人的几岁没有什么重要性,重要的你是不是跨过生命的某一个阶段,那叫做“礼”。譬如古代一个女子,过了十六岁,叫做“及笄之礼”,代表可以出嫁了。男子的话,二十岁,加冠。所以见面就问你加冠没有?加冠就代表二十岁了,可以成家了。所以古代就用这个礼代表年龄,代表你可以达到什么样的阶段,可以做什么事。所以“行束修之礼”就代表十五岁,这不是我想象出来的,是东汉的郑玄所说的,东汉的郑玄说过,“束修为男子年十五以上”。孔子说,从十五岁以上,我是没有不教的,就这么简单。我说孔子不收肉干还有另外一个理由,就因为孔子在〈〈乡党编》里面,他特别提到,市面上买的肉干,我不吃。这很清楚了,学生送肉干的话,孔子问,妈妈做的还是市面上买的?那市面上买的,孔子又不吃,那怎么办?并且孔子有三千弟子,每一个人送十束肉干的话,三万束肉干。这太…想起来就很可怕。所以我们今天就要想清楚,孔子自己十五岁向别人求学,他自己欢迎年轻的学生十五岁向他求学,叫做回馈社会。他也不收什么学费,他自己有生活的来源。

那么我们听到孔子替别人办丧事,会觉得很奇怪。这个行业跟我们想象之中好像不太一样,所以我要说明一下。古代最重视的礼仪就是丧礼,丧礼是一个人过世以后到埋进坟墓里面,要经过五十几道手续。很少有人弄得清楚,所以都需要专家,所以古代负责丧礼的主持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社会上受到重视的专家。

所以孔子年轻的时候以这个作为他生活的需求,到三十岁的时候,贵族孟氏家族想让他当家教,因为他们自己

是贵族,不懂得礼仪,觉得很丢脸。听说孔子很了解礼,就请他当家教,所以孔子开始收学生了, 因为贵族子弟跟他念书,附近的亲戚朋友,年纪最大的是颜渊的父亲颜路。他们是邻居,也来跟他上课,然后子路比孔子小九岁,

也开始来上课了。所以孔子收学生上课是因为他本身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把传统经典了解之后,有自己个人

的创见就可以当老师了。学生向孔子学习不是学孔子的思想,是学诗书礼乐这种传统的资料、传统的经典,是学

礼、乐、射、御、书、数。这里礼乐出现两次,因为它有理论的部分跟实际练习操作的部分。所以孔子在年轻的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