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为何是兵家必争之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古以来,发生在徐州的战争,仅有记载的就多达400余次。最早的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即彭伯寿征西河;最近的一次,即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9日。平均每十年左右,徐州这块地方就要打一回仗。就是在和平年代,徐州也有重兵把守并设立相当高级军事指挥机关。因此,把徐州列为中国兵家必争之地,是名副其实的。那么,兵家为何争徐州?

地理位置———军事战略要地

东晋人认为,“彭城之得失,辄关南北之盛衰。”朱德元帅说:“徐州历史上就是决战的古战场。”古今军事家的观点本质上是相同的,即徐州之战,往往是关系到敌我双方盛衰的决战,而不是无关生死的一般战役。但徐州作为一国之都的时间,同具有4000多年战争史比起来,只是短短一瞬;为什么它的得失会对整个国家具有决定性作用呢?这是因为,徐州的地理位置,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徐州,史称“北国锁钥”,“南国重镇”,用徐州人的话说,他们生活的这座城市“不南不北,不大不小”。在南方军事家眼里,占领了徐州,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北方大门之锁的一把钥匙;而在北方军事家眼里,夺下了徐州,就等于占领了向南方进军的桥头堡。

徐州位于东经116°23′—119°43′,北纬34°45′—35°3′。它东近黄海,西连中原,北倚鲁南山地,南瞻江淮平原。它像一位巨人,立于一个制高点上,虎视眈眈,可督苏鲁豫皖四省。由此向东西南北挺进,都如高山流水势不可挡。有人形象地比喻,徐州是中国东部的“腰眼”,是中国南北的“咽喉”,均属要害位置,适宜两军决战。

辛亥革命领导人黄兴曾这样评价徐州的战略地位:“南不得此,无以图冀东,北不得此,无以窥江东。是胜负转战之地。”

近现代的三次重要战争,足可以说明这一点。辛亥革命时,新军从武昌打到南京,但清ZF并未跨台,并阻挠南北议和。孙中山便下令三路大军攻打徐州,然后挥师北进。就在革命军克复徐州的第二天(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宣布退位,南北遂告统一。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徐州曾发生多次激战,与军阀呈拉锯之势。蒋介石两度来徐,以此为大本营,与军阀孙传芳、张宗昌在徐州城展开决战,终于取得胜利,并进而统一中国。

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共进行了三大战役,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是一次决定性战役。蒋介石的军队失败之后,兵溃如山倒,从此一蹶不振,最后导致其政权跨台。

交通便利———运兵神速

打仗,特别是打大仗,必须调动军队,而且兵贵神速,要在最短的时间

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军事部署。除调兵之外,还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常识。在此条件下,交通条件便成为一个关键。如果谁占领了徐州,运兵、运武器、运粮草,就没有多大困难了。 从古代起,徐州就有畅通的水路。南宋之前,徐州城的北面与东面有泗水环绕,西面有汴水流过。从泗水北上,可通金乡、曲阜、定陶;从汴水向西,可达开封、洛阳;沿泗水南下,可到淮阴。这些由徐州可以通达的城市,当时都很重要,有的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南宋时,黄河决口,夺泗而流。元代之后,泗水纳入京杭大运河水系。到了明朝,就在徐州建码头了,每年经徐州北上的粮船多达1.2万余艘。元明清三个朝代都建都北京,其粮食却取之长江下游,如这条水上大动脉一旦阻塞,北京便嗷嗷待哺,京师危矣。而徐州便是这条水上大动脉的必经之处。故徐州有“五省通衢”之誉,北上通山东、河北、天津和北京,南下通浙江。徐州北关牌楼一带,古时便是大码头,而牌楼和鼓楼便是码头的重要标志。此处,数百年间均千帆竞发。

徐州的陆上交通,古代也比较便利,其标志之一,是有驿站穿境而过。驿站是古代传递ZF文书的人,用来中途换马、休息和住宿的地方。现徐州市铜山县利国镇,古代就叫利国驿。既然设驿站,公路自然就修得好。

到了近代,徐州又成了我国铁路交通枢纽之一,纵贯南北的津浦铁路和横穿东西的陇海铁路,在这里交会,使更大规模的更加快捷的运兵、运粮成为可能。

水路、陆路、铁路,在徐州编织了一个密集的网点,一旦打仗,军事家们便视为坦途。占领徐州之后,可调兵遣将,四面出击;朝发夕至,故不可不争。

物丰人众———容易征兵征粮

徐州位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是淮海经济区最大的城市,也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较长时间的繁荣和发达。因为这里资源丰富,气候适中,“有地宜粮,有山宜林,有滩宜果,有水宜鱼”,有“丰沛收养九州”之说。打仗和驻扎重兵时,粮草不成问题。徐州历来人口密度也比较大,兵源充足,况且徐州人崇尚武术,骁勇善战。自秦以来,徐州一带的农民起义战争就有50多起。他们起义的首要夺取目标便是徐州城。元朝至正十一年,萧县(一说邳州)人李二起义之初,便经秘密策划,突袭守城官兵,一夜占领徐州,并在天亮后竖起大旗,招兵买马,只10余天便有10万之众,他一面守城,一面派兵攻战了徐州各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确认的徐州革命烈士,就有8000人之多。

煤矿和铁矿是徐州丰富的矿藏,铁矿和煤矿。

汉代,徐州便有皇帝设立的铁官,宋代设利国监和宝丰监,专管开矿炼铁之事。这是徐州军事实力的标志之一。谁拥有徐州,谁就拥有制造武器的重要资源,就地取材,以煤炼铁,以铁造兵器,打起仗来不就多了几分胜利的把握吗?

山围水绕———战术攻守要地

徐州呈山围水绕之势。苏轼当年在其《放鹤亭记》中写道:“彭城之山,岗岭四合”,徐州又是古汴水、泗水交流之地,黄河、大运河傍城而过。这种地势,宋人陈无已说:“彭城之地,兵家为攻守要地。”

徐州虽属黄淮平原,但鲁南山地伸延至此,故境内岗岭起伏,群山环抱,势如仰釜。这些山在冷兵器年代,就如徐州城的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徐州城外的河流,同样也有天然防御作用。

既然如此,徐州周围山头便成为激战之地。楚汉西军曾大战九里山下。明朝的朱棣攻徐州时,也伏兵九里山。所以《水浒》中有“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句。北伐战争时,连近在城区的云龙山,也被蒋介石设置过前线指挥部。

既然是兵家必争之地,那就不得不介绍一下徐州的驻军。

第12集团军属南京军区,军部现驻江苏徐州。

第12集团军拥有赫赫有名的“百将团”,解放军名将陈锡联、谢富治、王近山、曾绍山均出自该军。部队骨干是红军时期的老队伍。

第12军的前身为解放战争时期组建的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王宏坤(1955年授上将衔,曾任海军第一副司令,第二政委)任第1任司令。抗日战争中由“百将团”团长陈锡联率领在山西崞县火烧日军阳明堡机场,创下了“步兵打飞机”的著名战例。解放战争中,第6纵队在司令王近山将军指挥下进行定陶战役,一战成名。在挺进中原强渡汝河之战中,在政委杜义德将军(建国后任海军第二政委,兰州军区司令)指挥下,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气概一举杀开血路掩护野战军领导机关安全突围。1948年该纵在司令王近山将军指挥下,以“刀劈三关”的大胆战法一举攻下襄阳古城,生擒特务头子康泽。参加淮海战役后,该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之后在第2野战军第3兵团的建制内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进军四川,解放了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

1950年底该军奉命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入朝作战,其时原隶属第11军的第31师(该师的前身为红军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即有名的陈锡联,谢富治师,抗日战争中是名震太行的129师769团)编入该军,军长为曾绍山将军(建国后任沈阳军区政委)。在第5次战役中,第31师91团在被敌军重兵包围在三

八线以南将近100公里的困难情况下,机智灵活,不仅成建制安全返回,还俘敌240名,创下战争史上的奇迹。在上甘岭战役中,该军的第31、34师相继投入战斗,在副军长李德生(后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沈阳军区司令,国防大学政委,1988年被授予上将衔)指挥下,取得了战役最后胜利。

60年代,该军涌现出著名的“郭兴福教学法”,推广全军,掀起了著名的“大比武”运动。当时该军是总参谋长罗瑞卿特别青睐的部队,也是许世友将军手下的主力。第12军长期驻守两淮地区,与第1军分把长江南北,拱守沪宁杭,是承担战略任务的骨干部队。但是,在八十年代裁军整编中,由于第1军是在编的24个军中硕果仅存的一野的部队,为平衡军中各派力量,属于二野系统的第12军只能屈列乙种集团军,军中地位有所下降。

从彭德怀、林彪、徐向前、粟裕、叶剑英,在毛泽东时代从未启用过二野系统出生的人主政过军委。邓小平当政,二野终于获得一个扬眉吐气地机会,当时,即使属于南京军区第1军这样的甲类军,也没有配备直升机大队,机械化师一个也没有,这在七个甲类集团军中是绝无仅有的。这样厚此薄彼的结果,闹得军中矛盾四起,特别是陈毅粟裕的三野系统更是闹反了天,平衡的结果,就是让三野系统出生的迟浩田将军进入军委。

现在形势当然不一样了,一是12军驻守在苏北,是军委主席的家乡军,受点照顾也是人之常情;二是台海形势紧张,第12军属于攻台的北翼主攻部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应轻视该军。这次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为数不多的北京军区以外进京参阅的陆军部队中,就有第12集团军的方队,不妨看看《解放军报》10月2日“国庆阅兵速写”中对车辆第七方队的描绘:

“在10月1日的盛大阅兵式上,当首次露面的某重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驶入受阅区时,立即引来众多的关注目光。

这种重型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装备,它采用目视瞄准、数字控制、电视测角、激光传输指令,快速搜索、跟踪、瞄准目标,在行进中自动装填导弹,发射并控制导弹飞行,全天候对坦克或其它装甲目标实施准确、毁灭性打击。重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装备部队,大大提高了我陆军攻击装甲目标的能力。

驾驭重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接受检阅的是南京军区某集团军官兵组成的方队。这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曾参加过著名的黄麻起义。战争年代,这支骁勇善战的部队曾先后参加了苏区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在刘邓首长指

挥下千里跃进大别山、决战淮海、强渡长江、挺进大西南、挥师上甘岭,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个第七车辆方队就是由第十二集团军的第36机械化师组成的。文中所说的“反坦克导弹”就是性能超过美国“陶式”的红箭-8E型导弹。在众目睽睽的阅兵式上,让地处东海前线的第12军开着反坦克导弹车出场,谁都会由发联想。

现在12集团下有装备85III型主战坦克第2坦克师,第36师是九十年代初改装的全军六个快速反应师之一,随着解放军战略中心的南移,军属的电子对抗分队、防空高炮导弹旅等技术兵种接近组建完成。武器装备虽还比不上甲类军,但也已升了一个档次,战斗力并不弱。特别是在台海战争中,该军担当的角色值得关注,比之第1军、第42军等一线部队,第12军的地理位置处于攻台的第二梯次,解放军攻打台湾究竟是“封”还是“登陆”,主要就是看后续的第二梯次部队的投入情况。如果第12集团军登场,就意味着台湾上空快要飘五星红旗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