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态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生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丛萍
来源:《绿色中国》2008年第03期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向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迈进。
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面临的一项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贾庆林主席在2007年11月全国暨地方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工作研讨会上指出,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等与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内容,精心选题,突出特点,深入调研,注重质量,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2008年1月21日,他对“关注森林”活动作了重要批示:希望围绕“建设生态文明”这个主题,把“关注森林”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走访了正准备出席十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的江泽慧委员。
如何理解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绿色中国:如何以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切入点,理解和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江泽慧: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从报告中的这段论述来看。
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把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主要污染物排放、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观念等8个方面纳入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旨在破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资源环境等重大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指导性和实践性。
这些建设内容,涉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与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绿色家园,拓宽发展空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从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看。
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以来,特别是98特大洪水之后,可持续发展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国家战略之一,建设生态文明提到了中央的议事日程。
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
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六大报告又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直至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从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的研究成果看。
2002年我们研究提出“三生态”的战略思想——这就是: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
核心是: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并指出:“生态文明”以可持续发展为重要标志,以建立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侵害后代人生存发展权的道德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山川秀美,使人们在思想观念、科学教育、文学艺术、人文关怀诸方面都产生新的变化,在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构建生态文明的社会形态。
这些观点和内容,在2003年中央9号文件中被充分吸纳。
从国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肩负的历史重任看。
无论从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加大污染防治、控制污染排放、淘汰落后产能、严格环境准入,还是加强生态环境的立法、执法与普法,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政策,强化约束机制,其路径必须从源头抓起,从完善体制、机制、政策入手,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市场手段“三管齐下”,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严格控制污染,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让全社会每一个成员牢固地树立生态意识、生态道德,承担生态义务、生态责任。
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刻理解和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更好地指导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生态文明社会研究如何开展
绿色中国:关于生态文明社会的研究应如何开展呢?
江泽慧:我们应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科学发展为主线,深入开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研究。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自然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每一个方面都有深刻的内涵,它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牵动着发展全局和国计民生。
随着建设生态文明的进程不断加快,我们必须明确战略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完善生态政策,落实环保措施,扎实付诸行动。
深入系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要组织跨部门、跨学科、大协作的创新团队,从系统研究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理论与指标体系、功能布局、建设重点、建设路径、保障措施等几个层面入手,研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新思路、新领域、新格局、新任务,积极探索包括制度、体制、机制、政策在内的新路径、新举措。
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正确理解和回答“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问题。
绿色中国: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有哪些重点领域?
江泽慧:认真组织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专题研究,核心是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存、协调发展的问题。
为此,必须深刻认识和处理好维护自然生态与人口资源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建设生态文明这三个关系;从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阐述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系统开展10个重点领域的研究,即: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应成为促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题;
第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与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第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气候变化与人类的活动和责任;
第五,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第六,城市空气、水源、森林质量评价监控与饮用水安全;
第七,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面源污染防治模式;
第八,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与身心健康;
第九,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与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