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中问题设计有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地理课堂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新课改理念强调,要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而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的关键是教师的问题设计。

教学课堂实践表明,教师创设问题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
培养。

有效提问能开拓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等。

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提问,是成功地理课堂教学的基石。

地理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我国现行的新课程改革要构建的课程
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而调动学生思维的关键是教师的问题设计。

有效问题设计,能使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一、问题的设计应具有激趣性
兴趣是人类主动获取知识,参与学习的最佳原动力。

设计有趣的、符合学生心理的问题,无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更能吸引学生关注地理、热爱地理、主动探究地理,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从学生熟悉的或较易感知的地理事物现象入手,结合最新地理信息、地理现象、生活实际、热会热点等,提出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趣味性较强的问题,使学生渴望得到解答,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的时候,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倘若打算购买底楼的房屋,在哪个季节看房是最佳季节?
2.一年中,影子在正午时的长短有什么不同?
利用这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二、问题设计应具有明确性
用准确的语音表达问题,给学生明确的指示,会帮助学生明确教师提出问题的意图,并能有清晰的思考方向,保证学生给出的答案与教师的预设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例如,在讲“辽阔的疆域”的时候,如果问题设计的不明确、失去目的性:“我国国土辽阔,领土面积广大,有什么好处呢?”学生会给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地大物博”等不一的答案,与预期的答案出现了偏差。

但是如果问题设计的明确:“我国国土辽阔,有漫长的陆上疆界和海岸线,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就会回答:“有利于对外贸易和海洋事业的发展。


三、问题设计应具有层次性
目前,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仍以大规模的班级教学为主,班级内部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导致同一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处于同一水平。

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例如,在学习等高线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动画等高线地形图:在
一座小山上海拔每相隔200米处标出几个点,连接起来。

然后设计问题:
1.我们在动画中看到的是什么?(一座山。


2.围绕山体的线是等高线,在山体上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又什么特点?(海拔相等。


3.每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200米。

)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每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都相等。


4.计算两个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四、问题设计应具有启发性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被形象地称为“跳一跳,摘桃子”,它要求教师的问题要难易适宜。

如果问题设计得过于简单,学生的思维只能停留在低级水平,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问题设计的过于复杂,又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

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准确掌握问题难易程度,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体会到智力活动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讲授影响中国农业的因素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些我国南北方种植物差异的材料:“北方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芒果、椰子只能生活在南方。

”“内蒙古、新疆农业畜以牧业为主。

”让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教师稍做点评补充,引导学生得出“农业生产主要受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影响”的结论。


后,教师再展示另外一组材料:“山东寿光是全国最大的蔬菜基地,生产的蔬菜畅销国内外。

”“全国棉花播种面积及单位面积产量变化图。

”进一步提问:“如果农业只是受自然因素影响,那么这些现象又该如何解释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做深入探索,发现农业不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市场、交通、国家政策、科学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在这个问题的设计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进行适时地点拨和引导,学生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

五、问题设计应具有适量性
适量,就是要恰到好处地掌握问题提出的频率。

教师在课堂中设计问题时,既要针对教学目标,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进行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课堂上,如果对某个课题还较感兴趣,当教师设置了3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积极地去探寻问题的答案,然而当教师在屏幕上“唰”的闪出10个问题时,我们马上就感觉到头晕了。

因此,课堂中设计的问题不可过多,使学生无法冷静地有效思考,但是也不可过少,那样会呈现出“满堂灌”,使学生缺少参与机会,最终产生厌倦情绪。

六、问题设计应具有开放性
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已成为重要的课程理念,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是由课堂教学以及地理问题的开放性来支撑的。

在地理课堂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矿产资源”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地球上的
煤、石油等矿产资源总有一天会被开采完,到时候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办?”面对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回答无疑会精彩纷呈、迸射出创新的火花:“严格控制对资源的浪费”“资源重复利用,提高资源的再利用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一定会发明出新能源”“我们可以去宇宙中的其他星球上开采能源”……
地理课堂中的有效问题设计,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

只有精心设计,才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到紧密的配合,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凌锋.地理课堂问题化教学操作方略[j].地理教学,2012,(4).
[2]曾昭鹏.开放性地理问题设计三例[j].地理教学,201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