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一、认识课堂艺术的基本特征

1、创造性。语文教学艺术的主要特征在于创造,主要体现在:

(1)超前思维。备课时,教师必须从课文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着手,对课的导入、过程、结尾等进行有目的地分析、判断和推测,从而得到预见性的认识。此外,在制定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计划时,对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超前思维,以便在行动之前及早看到潜在的有利因素、困难因素和各种机会,更加清醒地采取对策。

(2)应变机制。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几十颗思维着的头脑,尽管教师在课前作了慎密的构想,但“偶发事件”时时会找上门来。因此,教师必须随机决策,巧于应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3)创新方法。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在不断变化。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就有不少新课文,即使是教过几十遍的同一篇课文,也永远是新课。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新方法,创造新方法。

(4)讲究效率。要减少无效劳动,尽可能把完成同一教学任务的单位时间降到最低限度。学生看书可解决的,就不必支笔;练两次可掌握的,就不必重复第三遍。教师讲述语要精当,要知道,讲课中输出的无效信息、次要信息、多余信息越多,浪费的课堂教学时间就越多,教学效率就越低。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单位时间内教学的信息量过多或过少,都是低效率的教学。

2、表演性。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它任何表演艺术。

其特征主要表现在:

(1)仪表风度。教师在课堂上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表情态度等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示范作用。因而教师应朴实、整洁、稳重、端庄、潇洒、活泼、热情、善良、和蔼、谦逊、文雅并富有个性,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印象。

(2)表演技巧。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生动形象的讲述,对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诵,对课文中人物语言神态惟妙惟肖的模仿,对课文展示的典型环境栩栩如生的描述,对课文的立意深入浅出、丝丝入扣的剖析,会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而震荡学生的心灵。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政治家的素养,科学家的头脑,哲学家的严谨,演说家的口才,歌唱家的嗓音,诗人般的激情,童话大师的幻想,相声演员的幽默,舞蹈演员的身姿……(3)感召效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种种表演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情感和理智,对其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发展。

3、审美性。课堂教学中充满着美,教师和学生既是美的感受者、欣赏者,又是美的创造者。审美性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体现在:

(1)情感转移。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就是能做到作者、教者和学生三位一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做到导之以情,情理一体。

(2)多样统一。应做到知识、智力、能力训练的统一,听、说、读、写训练的统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统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统一等。

4、技巧性。即力求把语言教活,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会用。它包括启发的技巧、批评的技巧和训练的技巧。这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磨砺而成的。教学技巧越丰富,越熟练,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越高。

二、认识课堂艺术的功能

1、教学艺术能培养学生美感,发展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艺术性教学对人的艺术修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各种艺术性教学的活动、形式,艺术性教学的语言、教态、板书等,都以其特有的功能对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产生影响。苏灵扬指出:

“教师是塑造新一代人的工程师和艺术家。”这既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很高的塑造人的艺术水平,又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美的形象与品格及美的教学活动影响了学生的审美感觉,使学生产生了某种新奇、愉悦等快感,经过形象思维的加工,上升到审美感觉,这种审美情感达到一定的审美强度,使学生产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冲动,与教师的美的创造发生共鸣,逐步发展到和谐一致,从而实现整个教学艺术美的双向交流。在此过程中,审美情感和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2、教学艺术能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的增长和探索能力的提高

教学艺术的本质因素是美,而美与科学知识的真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因为,美不是抽象、空洞和神秘的东西,它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所以,真是美的基础,没有真就没有美。凡是美的事物,总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代表事物发展趋势的,所以美体现着真,包含着真。教学艺术美包含两种真。一是教学本身的“真”,即关于教学的科学知识。在艺术性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教学艺术美的领悟,理解了其中真的内容和哲理,获得了关于教学的科学知识。二是教学内容的“真”,即作为教学内容的科学知识,在艺术性教学中,学生精力集中,情绪兴奋,动机水平高,思维灵活敏捷,表现出很强的创造性,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加快了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所以,教学艺术具有“育知”的奇效。

教学艺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教学艺术对学生科学探索能力的作用是通过两个途径发生的。一是直接的参与,即教学的艺术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审美感,这种完美感作为一人强有力的因素作用于学生的科学探索过程,并通过“积淀”或“渗入”构成其中的结构成分。学生学习的探索与发现离不开美感的作用。二是间接的影响,即教学艺术通过使学生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的审美状态,不断激活和增强创造性,从而提高了科学探索能力。这两种途径通常是同时进行的,综合发生效力。所以,教师要想充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必须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性。

3、教学艺术能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

教学艺术具有情感性,这种情感体验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生理活动,它必然影响人生理的生长和发展。所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讲的就是情感活动对于身体生理的影响。健与美密不可分,融为一体。教学艺术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感水平,使他们懂得了美的法则,例如,美的比例、线条、色彩、结构、组合等,为他们塑造美的形体,提供了依据和条件。此外,艺术的教学是以教学卫生标准为尺度的,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身体生长的规律和生理学的原理,它能使学生在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过程中,劳逸适度,张弛相济,虽苦犹乐。教师的风度、仪表、穿着更是影响学生身体美的榜样力量。据调查,在学生中,年轻女教师的发型、服式、体形及走路的姿势等常常被女生所模仿,而这些正是艺术性教态的构成因素。

4、教学艺术能维护和推动教学过程的进展,是教学活动的动力

这一功能根源于艺术能引起人的兴趣,激发人的内存动机,使教学成为情感和个性活动的过程。艺术性教学犹如万能的磁铁,吸引着学生的全部注意力,使其全神贯注,乐学不疲。教学艺术经常使用一些艺术表现手法,例如,幽默、机智、比喻等,使枯燥、呆板,平淡的教学变得风趣、灵活、新奇,从而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艺术的功能是综合的,具有整体性。虽然可以对各种功能相对独立地进行研究,但是在实际教学艺术实践中,各种功能是综合发挥作用的。

三、实施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方法

首先,注重整体设计。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复合的整体。自觉进行,整体设计,才有可能整体优化,收到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在整体设计中,要力求新、巧、精。新,就是不能“炒剩饭”,老一道汤。以闻芝兰不觉香。再好的方法也不可过多重复使用,正如毛泽东说的“雷同就成为八股”。要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常讲新常。巧,包括设置悬念,引入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