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路径的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01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1,2013
第29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9(总337期)
Total No .337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1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现代化视角下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合理建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XLX11
-0224)。
收稿日期
:2012—09—23作者简介:彭美贵(1973—),男,江西大余人。
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南通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与实践。
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路径的探析
彭美贵
(1.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南京210094;2.南通大学,江苏南通226019)
摘要: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育对自身个体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对国家的繁荣富强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乃至战略性影响。
理性地立足现代化建设的时空背景,牢牢抓住“责任意识教育”这一中心环节,切实践行“人本”、“分类”、“协调”、“共生”等育人原则,建立健全和谐人格培育相关机制是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责任意识教育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1—0007—03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是推进国家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和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历史赋予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使
命。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大学生人格发展却日益严峻地面临
着种种不和谐的挑战,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育工作,是摆在高校乃至全社会面前迫切需要
正视和着力解决的新课题。
一、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的内涵及意义(一)内涵
人格,作为人的一种社会存在方式,是一种实然与应然相统一并相互转化的生存范式,它标志着人的格式、
标准以及行为范式,它在一定文化语境中产生并发挥作用,包含思想、道德情感意识和价值观等多重意蕴。
同时,人格都是“整体的构建风格”,“毫无疑问,所有的人格心理学家都承认,要充分理解人格,人们必须同时理解各个单元(即部分)及其相互
之间的组织(即整体)。
”[1]“作为整体构造的人格,一般来说,至少包含着生理人格、心理人格、道德人
格以及审美人格等四个维度,四个维度之间是内在统一的关系,
正是四个维度内部各要素以及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才得以构成完整意义上
个体人格的实在样态。
和谐人格是一个标志个体人格发展和谐状态的范畴,具体是指个体生存范式中各构成维度内部各要素以及各维度彼此之间协调一致,乃至于趋于圆满通融的包含实然和应然两个层面在内的发展态势。
”[2]
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是指针对大学生个体或群体而展开,出于大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的目的,力图使之达到自洽和谐乃至于圆满通融的境界,使大学生人格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大学生活,并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胜任本职工作做准备,进而在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生动实践以及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实现个体人格价值这样一种人格教育及培养活动。
(二)意义
培育大学生和谐人格,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乃
至战略性影响的基础性育人工程,
高校乃至全社会都必须对之予以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
第一,培育大学生和谐人格,对于大学生个体自身的人格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个体人格的发展和完善,是青少年人格成长逐步细致深入的渐进过程,是青少年生理人格、心理人格、道德人格以及审美人格等多维建构得以展开的生动实践。
7
培育大学生的和谐人格,侧重点要在“和谐”与“人格培育”两个关键词上做文章,要在人格培育中的和谐目标层面上下功夫。
惟其如此,才能切实地把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育工作落到实处,达到既加强人格培育,又实现和谐圆满追求的育人目标及效果。
反过来说,如果能够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视野中坚持不懈地把大学生人格发展抓紧抓好,能够在生理人格、心理人格、道德人格以及审美人格等多个维度上对大学生的和谐人格进行培育,则大学生个体就容易成长为一个具有历史性成长特征、葆有以人为本的生存理念、呈现多维全面协调发展的圆融自洽的社会人。
第二,培育大学生和谐人格,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要实现由“潜在”向“现实”的转化,大学生首先必须是一个人格健全、自立和谐的社会人,我们姑且称之为“和谐人”。
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真善美的东西不断得以展现及弘扬,假恶丑的东西也在不经意间闯入大学生的视野。
因此,当大学生遭遇到社会种种假恶丑现象的侵袭时,他们往往容易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该作出怎样的人格抉择,这个时候,大学生其实是非常需要培育和谐人格的,因为和谐人格的目标要求是要追求一种自洽和谐乃至于圆满通融的境界,保持自身内在的和谐,就可以由内而外,保持自身的内心和谐,保持自身人格多维度的协调发展和完善。
具有和谐人格的“和谐人”,在参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容易保持和谐安宁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最大限度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能够对自己负责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至于因为盲目地追逐名利从而沦落到庸俗低级的人格境界难以自拔。
事实上,和谐的生理人格、心理人格、道德人格以及审美人格是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人格基础和主体精神保障。
第三,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育,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奠基性意义。
历史与现实生动地证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这个国家、社会和民族自身所葆有的人格发展状况息息相关的。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有大量的葆有健全和谐人格的人才,而大学生是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宝贵资源和中坚力量,他们的表现是民族复兴的坚强基石和可靠保证。
大学生和谐人格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人格基础。
二、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的具体路径
(一)理性立足现代化建设的时空背景
理性是为人类社会所普遍接受并且嘉许的能够导致“合理”行为的思维能力或工具。
按照中世纪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观点,理性具有某种“命令”的力量。
[3]培育大学生和谐人格,应以理性地立足现代化建设的时空背景为前提,积极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重要历史使命恰恰在于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理性立足现代化建设的时空背景,不仅要求大学生自觉置身于现代化的时空背景,真实体验这一物质性存在的建设浪潮,而且更加要求大学生能够自觉理性地对现代化进程及其相应后果若干层面的因素进行分析与反思。
事实上,现代化作为一个循时空依序递进、伴随工业化浪潮而来的社会变迁和文明演进,正逐渐地从经济、制度层面向文化层面推进,并聚焦于文化精神的建构层面,这种精神建构的主题包含着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一是“传统人”向“现代人”的意识转变;二是“现代化”建设所蕴涵的核心价值追求意识的能动自觉。
[4]正因为如此,具体而论,大学生对现代化的理性反思应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是一个客观的物质性存在,它既是先前启动的,已经历了从早期现代化到探索初期以及新阶段的历史进程,同时它又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因而客观上需要一代又一代新生力量去作为人格主体为之进行持续不断的奋斗;二是要知晓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需要现代性人格的发展,而现代化人格与和谐人格之间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它们之间是彼此促进、相辅相成的;三是要自觉克服现代性后果以满足自身以及社会周遭的和谐需要。
不良弊端的良性克服需要培育和谐人格。
(二)牢牢抓住“责任意识教育”这一中心环节
责任是人格大厦之基。
责任意识教育是培育大学生和谐人格的中心环节,理应视为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的中心工作和首要任务抓紧抓好。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刘宪法先生在针对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如何“保卫社会”这一话题的讨论中,鲜明地提出了“政府应该对政府自身的言行负责任”的重要观点,他呼吁想要在市场经济中切实“保卫社会”,政府就必须“恪守承诺,建立与民众的平等对话和交流机制,支持社会自治组织的建设,培育公民意识,社会中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这些观点,对培育大学生和谐人格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启发意义。
一个大学生,如果对自己的行为都没有负责任的心理准备和行为担当,那么这样的大学生就没
8
有足够的理由被社会所接纳,也不可能在社会生活中建构起和谐的自我、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切实践行“人本”、“分类”、“协调”、“共生”等育人原则
“人本”是人格培育之魂。
“以人为本”,具体到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这项工作中,是指培育大学生和谐人格,坚持以大学生之“人”为本位,自觉坚持从大学生之“人”出发,充分考虑大学生在生理、心理、道德、审美等四个人格维度方面的重要特点,采取适合时代特点和个性需求的育人方法,进行人格培育。
“分类”是人格培育的重要指导原则与方法,在培育大学生和谐人格的问题上,遵循分类指导、个别辅导的指导原则和方法,才能更加切合各个个体的实际,找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帮助大学生个体和谐人格的建构和生成。
“协调”主要是指家、校、社在培育大学生和谐人格方面要做到齐心协力、协同配合。
首先,家长要主动关心离家求学的孩子,放下身段,多以朋友身份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关注其成长困惑,倾听其内心烦恼,不仅善于以过来人的身份,而且勇于用当事人的心态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应多了解媒体多元化的时代特征,在承认价值多元化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平心静气地期待孩子,不要对他们寄予过高的期望和施加过大的压力;学校要激励大学生主动追求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积极努力学习真知识,掌握真本领,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社会要持续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努力使各项建设和管理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客观上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育起到规范及促进作用。
所谓“共生”,是指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者要善于从“内和谐”与“外和谐”的结合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所谓“内和谐”,是要求大学生应该主动加强自身内部的和谐人格培育,特别是要切实从和谐人格的四个构成维度加强内心的自我协调,使内心各维度之间和各维度的各个要素之间达到“和谐共生”的境界;所谓“外和谐”,主要是指在培育大学生和谐人格时,要自觉保持个体人格与外在环境因素的和谐一致,具体指的是“一个人能使自己很好地与群体相处,能很好地与他人相和谐,能很好地与群体相和谐,能很好地与社会的文化相和谐”。
[6]倘若“内和谐”与“外和谐”两个原则能够被切实践行并且发挥实际功效,则必将有助于大学生和谐人格的顺利培育。
(四)建立健全和谐人格培育相关机制
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并加以激活应用,是培育大学生和谐人格的重要保障。
高校和其他人格培育主体应在这个方面发挥积极主动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高校各个职能部门和广大一线教职员工要在遵循上述育人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制度,明确职责,形成针对大学生和谐人格发展的无缝对接管理机制,以使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获得充分的体制机制保障,确保取得实效。
不仅如此,其他人格教育主体也要一起为建立健全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体制机制出谋划策,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强调优化德育环境时所强调指出的:“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
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青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7]具体而言,应在如下几个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方面下功夫:第一,“三全”和谐育人机制。
这是指加强针对大学生进行“全员”、“全面”、“全程”的和谐人格培育,其中,“全员”是指全体教职员工,应充分调动各自的积极性,发挥能动性,“全程”是指要坚持系统过程论的方法,把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全面”是指要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道德、审美等多个维度以及与之相关的外部因素入手,多视角多方面地考虑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育问题。
第二,大学生正当权益保障机制。
正当权益得以充分理性的保障是促成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如果连正当权益都没法得到合理合法的保障,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就决无和谐可言。
第三,激励约束教育引导机制。
大学生和谐人格不是自发生成的产物,它与人格教育主体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激励约束教育引导密不可分。
第四,适当干预及适当救助机制。
当大学生人格发展出现不和谐的时候,需要适时干预及适当求助机制,以保障其人格发展不至于偏离和谐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美)Lawrence A.Pervin,Oliver P.John著,黄希庭主译.人格手册:理论与研究(第二版)(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彭美贵.试论大学生村官和谐人格的自我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5).
[3]贾馥茗.人格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刘宪法.市场经济中如何“保卫社会”[J].瞭望,2012(7).
[6]邵道生.人格健康发展的五原则[J].科学世界,1994(9).
[7]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