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摘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双师型”比例,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影响职业教育职能的实施和体现,而且关系到职业学校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的质量。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职学校传统教学模式对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不利因素,论述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校自我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优势及具体举措。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培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对产业工人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的是更多既懂理论而实际操作也过硬的技能人才。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理论与实践并重,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技能人才。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影响职业教育职能的实施和体现,而且关系到职业学校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的质量。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1986年国家教委制定了《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技工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的几点意见》等,对教师的资格、职责等作出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1995年,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教职[1995]15号)第一次在政策上明确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在“示范性职业大学建设的标准要求”中指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水平较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基本达到‘双师型’要求。”2004年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将“双师型”教师认定为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第一,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应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第二,近年中有两年以上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并获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第三,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果良好;第四,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因此,“双师型”教师主要是指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和资格,即专业课教师既要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
二、传统教学模式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主要来源于以下三种途径:一是普通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主要是本科生和硕士,他们理论基础好,但实践能力不强;二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他们有一定的
理论和实践基础,但占师资队伍的比重较小;三是从行业、企业聘请的专、兼职教师,他们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但理论知识不足。
中等职业学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专业课程的教学设置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由理论老师上课,实训教学由实习指导教师去担任,教学上自成体系。这样的教学模式,造成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脱节,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在学习理论时只埋头学理论不考虑实际的应用,而实训时,只注意实际操作而没有较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同样地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发展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理论课教师只考虑理论上的推演,而没有考虑到实际应用的可行性;而实习指导教师则是多以实践经验进行教学,而没有更好的思考怎样从理论上去解释、推导、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就使老师的理论与实践分开,理论教师只懂理论,实习指导教师只有经验而无理论作为基础,这样不利于教学,同时制约了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优势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融为一体,在一个课堂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传授。即:在真实或模拟的生产工作环境中,学生首先完成理论基础的学习,然后进行实际操作认识和
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实现了四位一体,即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一体,一次课同时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教师、车间为一体,教室既是理论的课堂,又是实训操作车间;教师、师傅为
一体,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徒弟为一体,学生既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者,又是实践技能的操作者。该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和矛盾,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在努力提高学生专业技
能水平的同时,最大限度的缩短了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迁移的过程,从而达到了学以致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职业教育的目的。
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要转变教学观念,掌握新技术、新工艺,不断钻研业务,更新知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这就必然使原来只担任理论教学的教师要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练习和积累,同样,原来只担任实训教学的教师必须认真地去弄清、熟悉专业的理论知识,才能独立完成一门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因此,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帮助专业教师快速成长、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举措
从90年代中期起,部分技工学校进行了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实践证明,要成功地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具备六一个:即:“双师型”教师、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学手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和一体化的评价方法,而“双师型”教师是一体化教学的决定性要素。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能适应一体
化教学模式的“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设计一套合理的方法和步骤。
1、校企联合,开发一体化课程体系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要进行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专业教师要参与到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获得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工作行为,进而提炼出岗位群能力要求,将理论和实践知识融入典型工作任务中,再将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体化课程。只有开发了一体化课程体系,才能将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训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有机的组合和统筹安排,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2、实施青蓝工程,以老带新实施一体化教学
传、帮、带是人们熟知的快速培养年轻老师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年轻教师大多理论知识较强,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如果由年轻教师直接担任一体化教学工作,是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进而打消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无助于他们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学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实施青蓝工程,明确带教目标,落实带教举措,让年轻教师或只有单方面教学经验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