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2《以礼待人》优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2课时以礼待人
1.知识目标:
明确以礼待人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从态度、仪表、语言、行为等方面做到讲礼貌。
2.能力目标:
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通过学习讲礼貌中对态度、仪表、语言、行为等方面的要求,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交往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加强口头及书面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意识到礼貌在交往中的好处,从点滴做起,做到态度诚恳、仪表大方、语言文明、行为得体地与人交往;主动发现自己不讲礼貌的行为举止并努力改正,做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1.重点:
如何在语言、行为等方面做到讲礼貌。
2.难点:
如何将所学的礼貌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一、导入新课
材料展示:大学生小明求职时,因他的条件不错,主管考虑录用他。
由于他一时兴奋,打了个响指表示道别。
就是这个响指,主管没有录用他。
思考:这个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个人的素质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应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做到讲礼貌。
【教师总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礼待人,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从而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设计意图:由大家普遍关注的求职礼仪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并认识到以礼待人的重要性。
二、探究新课
教学篇章一:礼貌显魅力
活动一:礼仪面面观
材料一:小王同学经常上课迟到,有一次数学老师批评了他,小王同学冲老师喊道:“我迟到是有理由的,你凭什么批评我?”
材料二:小赵同学追求个性,她长发披肩,头发染成玫瑰红;戴着白框眼镜;T恤盖过臀部,低腰牛仔裤遮不住粉红内裤,脚穿高筒靴。
思考:(1)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中小赵同学的仪表问题,讨论如何在着装打扮上做到文明有礼。
学生回答:(1)以礼待人,首先体现在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要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
(2)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是举止端庄的外在体现,能够反映一个人高雅的气质。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面对批评或误解,态度要诚恳;追求个性的同时,衣着仪表要大方,因为这些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尊重和认可。
活动二:我做礼仪小标兵
情境展示:1.今天客人来我家,我给客人倒茶、陪客人聊天,客人离开时,我主动送别客人。
2.我跟妈妈看电影,我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不大声喧哗,不吃零食,按秩序退场。
3.和好朋友去郊游,我按时等候好朋友,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树木。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与人交往的礼仪?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活动三:国之礼
(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每当太阳升起的那一刻,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上总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
在鼓乐声中,国旗班的战士们手捧鲜艳的五星红旗,列队走向天安门广场。
队伍那么整齐,那么威武,那么优雅!
思考:你看过天安门升旗仪式吗?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媒体运用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的今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
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都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活动四:名人名言议一议
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
——塞万提斯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思考: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历来注重文明礼貌。
现在,文明礼貌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尊重的友好关系,也反映了公民自身文化修养的水平。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学会礼貌用语;培养得体优雅的举止。
【教师总结】礼貌显魅力,礼貌是尊重和文明的体现。
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不仅是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
【屏幕展示】待人礼为先,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
以礼待人是立身处世的前提,以礼待人促进社会和谐,以礼待人体现国家形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视频感受、名言赏析,体会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教学篇章二:礼仪展风采
1.观看“程门立雪”和“孔融让梨”的短片,谈谈你的感受。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内一家药厂曾邀请德国拜耳公司的代表来厂考察,准备合作生产,厂长在陪
同代表参观制药车间过程中,随地吐了一口痰。
拜耳公司的代表清楚地看到了这一场景,马上拒绝参观,并终止了与这家药厂的合作。
材料二:李华对同学非常热情,时常爱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大家对她的印象也很好。
她也感到自己的人缘不错。
喜欢和同学聊天,有时上自习课的时候就会与周围的同学谈得热火朝天。
一次竞选中,她竟然落选了。
她很纳闷,我对同学那么好,又能和他们打成一片,为什么大家不选我呢?她找到老师,表示了自己的委屈。
材料三:上海世博会有7308万人观看,却秩序井然,彰显出我们礼仪之邦的风采。
思考:(1)结合材料一,说说拜耳公司为什么取消合作计划。
(2)根据材料二,如果你是老师怎么给李华解答?她究竟为什么落选了?
(3)结合材料三,假设我们人人都不懂得文明礼让,那会给外国友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人际交往中遵循礼仪,生活会变得和谐、顺畅;违背或偏离礼仪,就会事与愿违。
如果我们不讲礼仪,就可能会伤害别人,也会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错失发展的机会。
【屏幕展示】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设计意图:让学生融入情境,直观感知得体的行为和不得体的行为造成的不同影响,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同时,让学生将目光聚焦国际舞台,学会在国际交往中养成自觉遵守文明礼仪的习惯。
教学篇章三:感悟升华,能力提升
2016年9月4日,世界目光聚焦中国杭州,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
思考:世界看中国,我们怎么做文明小使者?
学生回答:语言文明、宣传优秀的中华文化、尊重国际友人、平等交流、互相学习等。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统一。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以礼待人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明确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四、板书设计
以礼待人⎩⎪⎨⎪
⎧以礼待人的重要性⎩⎪⎨⎪⎧立身处世的前提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
做文明有礼的人⎩⎪⎨⎪⎧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第2课时 以礼待人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
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
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请问他悟出了什么?
教师明确: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
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第2课时:以礼待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待人礼为先
1.阅读教材——识礼
2.礼是什么?
教师明确: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活动一:文明有礼使人安身立命
设计意图:日常生活是检验人们文明素养的最好途径。
本活动以一个中学生在一顿普通晚餐上的不文明行为做素材,意在引导学生意识到文明有礼看似小事,实则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风貌,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
1.学生阅读教材P37“运用你的经验”
(1)你认为小岩哪些地方做得不妥?应如何改进?
提示:到了就餐地后,“小岩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说明他不注意坐姿优雅,而且不注意帮家长操心聚餐安排;朋友来了后,不主动打招呼,“眼睛没离开手机”,说明他不尊重客人;“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说明他不注意待客礼仪,请客人先吃菜;妈妈提醒他,他“很生气”,说明他不懂得以礼待人。
正确做法是:客人来之前查看饮食安排、注意坐姿端正,客人来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就餐时应先请客人动筷子。
(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
提示:如果我是一起就餐的客人,我会觉得小岩缺乏道德修养和交际能力,而且觉得他根本就不尊重我;我可以找个借口早点离开,或者以后不参加这种有小岩参加的聚会。
(3)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它可以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2.相关链接:“不学礼,无以立”出自《论语·季氏篇》(多媒体展示材料)
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是否从孔子那里得到与众不同的教诲,伯鱼说,,他曾经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怎么说话。
”我回去就学诗。
另一次他问我“学礼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伯鱼说只听到这两件事。
陈亢回
去很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知道三件事。
知道了关于诗和礼的道理,还知道了君子对儿子的态度。
”
教师讲述:由此我们知道,礼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掌握和践行的。
不学习和践行礼节、礼仪,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活动二:情境体验——文明有礼促和谐
1.学生阅读教材P38“探究与分享”
2.同学们说出了对文明小区的什么期望?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社区环境方面:垃圾应分类回收;机动车应注意低速行驶、不鸣笛;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冲突和矛盾。
垃圾随意堆放会影响社区环境卫生;汽车在小区内任意行驶会给出行的居民带来危险、同时造成噪音扰民;不能合理地处理冲突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
教师总结:文明礼貌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所以,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活动三:情境感受——文明有礼扬国威(多媒体展示材料)
情境一:2016年8月21日,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
颁奖仪式上,当宣布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全场观众起立,目视国旗,高唱国歌,国歌声响彻整个体育场。
1.这个情境体现了什么?
情境二:泰国皇宫洗手间有一句中文告示:请便后冲水!珍珠港景区美国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巴黎圣母院有一则中文告示:请保持安静!据说,这是他们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而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这种“礼遇”。
2.读完后,有什么感想?
3.学生小组讨论,并请代表发言。
提示:情境一:我们感受到了世界各国对我们国家的尊重,也是在为运动员的拼搏和公平竞争精神鼓掌。
情境二:我们感受到国人的文明素养有待提高。
在与外国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的形象。
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所以,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教师过渡:《荀子》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家则不宁。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呢?
目标导学二:做文明有礼的人
(一)知礼懂礼
1.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所知道的文明有礼的相关要求。
提示:(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二)明礼守礼(多媒体展示校园中存在的现象)
①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帮老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②吊儿郎当地穿着校服,胸口衣裳大敞。
③在饭堂排队打饭,遵守秩序。
④在课堂上插嘴说话、坐姿懒散、吃零食。
⑤见到走廊或楼梯有纸屑、垃圾,顺手捡起,扔进垃圾筒。
⑥不给同学起“绰号”,不开恶意玩笑。
⑦在课室内讲粗言滥语、打闹嬉戏。
1.以上哪些现象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
提示:①正确,语言文明,举止文明;②错误,服装不整,不注意仪表;③正确,遵守秩序;④错误,举止不文明,缺少行为美;⑤正确,爱护环境,举止文明;⑥正确,语言文明;⑦错误,语言不文明,举止不得体。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同时,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礼,知道了礼的表现,懂得了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了做文明有礼的人就应从语言、举止、仪表方面努力,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并与身边的人一起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3 板书设计
以礼待人⎩⎪⎨⎪⎧待人礼为先⎩⎪⎨⎪⎧礼是什么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做文明有礼的人⎩⎪⎨⎪⎧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在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4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对礼的认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个文明有礼的人,来启发学生平时多思考,多反省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文明有礼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需要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还要提醒身边的人,大家一起树立文明风尚。
本课时的文字比较浅显易懂,上课时要多准备资料,如我国出台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近期出现的不文明现象等,加深学生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