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系统及常见故障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系统及常见故障分析

引言

随着城乡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公路上行驶的超限运输车辆逐年增多,增加了交通事故隐患,并使公路、桥梁过早损坏。为维护公路和桥梁,保障安全畅通,必须对超限车辆进行管理,计重收费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1 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单元

1.1 工作原理

高速公路车辆计重收费系统是通过采集称重传感器、轮胎识别器、红外光幕车辆分离器、感应线圈等信号,传输给计算机后判断车型,形成完整的车辆信息:轴重、总重、轴型、轮胎数、车速、加速度等,传送给收费机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原理图如图1所示。

1.2 组成单元

1)动态称重秤台单元。秤台结构设计、材料选取在整个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着称重精度及秤台的可靠性、稳定性。秤台台面由钢板焊接成蜂窝状结构,使秤台不但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长时间承力不变形,而且具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秤台接近于刚性体,在施加重力时,不至于受力变形引起重量输出滞后。

秤台做防锈处理并涂多层防锈漆。传感器安装在秤体台面与秤台底座之间,受压时微小的应力变化引起输出电压的变化,精度为0.02%,防护等级为IP68,平均寿命3年,软件应能指示每个传感器是否正常。

秤台底座的作用是支撑秤台。其尺寸大小要考虑混凝土的承压能力及底座的变形。整体秤台接地电阻不大于1Q,保证传感器免遭雷击。

有些厂家为提高称量精度及系统的可靠性,采用了多秤台结构,通过增加轮轴在台面的运行时问,获得较多的有效数据,能够得到更可靠的车辆信息及高于单台面两倍以上的称量精度。

2)轮胎识别器。大多厂家采用称重传感器,也有厂家采用行程开关,无论哪种方式都应保证轮胎识别器尽量不受横向力的影响,特别是车辆刹车或提速时的水平冲击。由于有泥水的存在,封装后的传感器应具备IP68防护等级,且防备泥沙卡住传感器。本单元应能判断故障,指示每个传感器是否正常。

3)红外分离单元。本单元通过红外光被遮挡,判断车辆通过与否。工作方式为:光幕在大于设定光束数被遮挡时输出ON信号,全部光束无遮挡时输出OFF信号。光幕应保持清洁。本单元设有故障报警功能向收费机发出故障信息。

4)线圈感应单元。线圈和控制器构成一个振荡器,当车辆驶近时,振荡器频率信号发生变化,线圈控制器检测到频率变化,经过处理后发出一个车辆存在的信号。当车辆离开时,

频率恢复正常,控制器发出一个车辆离开的信号。本单元设有故障报警功能,提示埋置线圈或控制器是否正常。

5)数据采集单元。本单元完成重量、线圈感应、轮胎识别、红外分离信息的采集等,预处理后,将车辆信息传送给中央控制单元。

6)中央控制器。该部分是整个装置的核心部分,一般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要求具有高可靠性。对数据采集单元上传的重量数据、线圈感应、轮胎识别、红外分离信息进行处理,得到车辆的轴重、总重、车型、轴型、超限、速度、加速度等信息并传送到车道收费机。

2 常见故障分析

2.1 车辆信息丢失

车辆通过称重区域,没有信息反应在车道收费机上,此时需要插入车辆信息。故障原因:1)通信故障,可能是通信线松动;2)中控器受强烈干扰后不工作且不能自恢复;3)秤台采集信息故障;4)车辆判断系统不能正常提供车辆信息;5)车辆通过秤台时速度过快、采集信息太少,软件误判为干扰信号。增加台面有效长度可减少车辆信息丢失故障。

2.2 轮轴识别错误

车辆通过称重区域,轮轴判断错误,丢失车轴或增加车轴,此时需要修改车辆信息。故障原因是由于判断轮轴所用传感器没能得到正确信息,如秤台限位过松或过紧等。增加秤台数可通过两次以上的判断,减少轮轴识别故障。

2.3 车辆分离故障

车辆通过称重区域,车辆分离出现错误,将两辆车合并为一辆,或将一辆车分成两辆,此时需要拆分或合并车辆信息。故障产生的原因是光幕被遮挡、污染或线圈有故障。2.4 称量精度偏差

车辆通过称重区域,车辆重量有差异,原因可能是:1)车辆通过秤台时刹车或提速;

2)车辆通过秤台时速度过快,采集数据不准;3)秤台有故障;4)传感器有故障。多秤台结构增加了采集的有效数据量,有利于进行精确的数学分析,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

称量精度。

3 结束语

高速公路计重收费在国内方兴未艾,从科研课题走向实施,从江苏一省试验到各省仿效,从各省自行试行到交通部在全国指导推广,计重收费走过了认识、实践、认同这样一个过程。今后一个时期,无论在改进设备结构、提高性能指标还是在总结使用经验上,设备制造方、设备应用方都还需要做大量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