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洛川会议
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决定指出,党 在这个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民 族的抗战。 ②通过了《抗日救国 十大纲领》和一系列 具体的方针政策。这 是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的具体体现。
1939年7月7日,中共中央在纪念抗日战争两周年宣言中,鲜明 地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 步,反对倒退”三大政治口号。 9月16日,毛泽东在与《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 三记者谈话中, 严正宣布了 “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 我必犯人”
的自卫原则。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陈毅)
随着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发展,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战略上互 相配合的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 ,一个是共产党军队为主的敌后战场。 敌后战场的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对稳定全国战局起了重 大作用,是中国抗战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的重要条件。
洛川会议是在全国抗战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 要会议。 它正确估计了新形势,及时地明确了党的任务,并制定了完成 此项任务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从而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坚 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 (9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 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三个师:第115师,师长林彪、副 师长聂荣臻;第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第129师,师 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全军4.5万多人。
1941年1月6日,当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千余人行至皖南泾 县茂林地区时,突遭国民党军队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被迫 反击,血战七昼夜,终因众寡悬殊,除2千余人突围外,大部 壮烈牺牲或被捕。军长叶挺在与国民党军交涉谈判时被扣押, 副军长项英突围后被叛徒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 员会反诬新四军“叛变”,
①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充满复杂的阶级矛盾。
②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③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合作的纲领。 ④处于有利的国际环境的合作。
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表现在:
军事上,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政治上,坚持国民党一党 专政。
片面抗战路线是一条失败主义的路线。
抗战初期,国民党担负着正面战场的作战,正面战场是主要战 场。
宣布撤销其番号。叶挺被
革职并交军事法庭审判。
一方面,军事上严守自卫;另一方面,政治上针锋相对。 周恩来愤然挥笔疾书,写下“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的题词, 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挽词 ,并在《新华日报》上刊登出来。
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
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 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委。
第三,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
①它有力地驳斥了“亡国 论”、“速胜论”的错误 论调,揭示抗日战争发展 的客观规律,极大地武装 了抗日军民,为夺取抗战 胜利指明了方向。 ②它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解决抗日战 争问题的光辉典范,丰富 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军事 科学。
所谓独立自主原则,就是: ①既统一又独立,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 的方针; ②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 ,实行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③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 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力量。
1.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为了澄清“亡国论”、“速胜论”这两种错误观点,指明抗日 战争的基本走向。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一 文。
①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了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 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敌强我弱 决定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而小国、退步、寡助 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又决定了日本必然要遭到失败, 中国必然要取得最后的胜利。 ②根据双方长处和短处的消长演变,科学地预见这场战争将经 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③基于对上述特点和战争发展过程的分析,提出了“抗日战争 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科学论断。
பைடு நூலகம்
八路军挺进敌后,广泛发动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先后 创建了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晋西南、山东等抗日根据地 。 “到敌人后方去,
把强盗赶出境!” (冼星海)
1938年春,新四军各支队也挺进大江南北,开赴苏南 、皖南、皖中等地区,创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
由闽东1300多名游击健儿组成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就是一 支英勇善战的钢铁部队。黄土塘战斗 火烧虹桥机场 《芦荡 火种》、《沙家滨》
毛泽东于1939年底1940 年初先后发表《<共产 党人>发刊词》、《中 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等 著作,系统地阐述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第一,阐明了当时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及 其特点。 第二,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 须分成两步走:第一步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 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一、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侵华政策的调整
1938年10月武汉和广州失守后,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中国军民的抵抗,使日本 “速战速决”战略计划成了泡影。 日本侵略军开始调整其侵华策略,表现在: 其一,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而将主要力量用于打击 八路军和新四军。 “扫荡”、 “囚笼”政策 其次,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其三,在占领区加紧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以 实现其“以华制华”目的。
实现了“以空间 换取时间,逐次 消耗敌人”的战 略意图,挫败了 日军“速战速决” 的战略计划。
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将周恩来起草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 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中央。宣言向全国同胞提出了三项 基本政治纲领:①发动全民族抗战;②实行民主政治;③改善 人民生活。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这个宣言。9月23日,蒋介 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共 合法地位的谈话。这标 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 式形成。
就整个相持阶段而言,国民党是继续坚持抗战的,国民党爱国 官兵在正面战场的抗战还是比较努力的。
冬季攻势 昆仑关大捷 第三次长沙会战 据不完全统计,在8年抗战中, 国民党高级将领有86人血洒疆场, 为国捐躯。而进入相持阶段后战死 沙场的有43人,其中有第33集团军 总司令张自忠。
①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 五届五中全会,确定“防 共、限共、溶共、反共”的 方针。设“防共委员会”。 这次会议,是国民党政策重 点由抗日转向反共的重要标 志。 ②1939年底1940年初,国民党掀起的军事磨擦进一步升级,达 到一个高潮。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在陕甘宁边区,胡宗南的 军队一度袭击边区的五个县城,并扬言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 安;在晋西,阎锡山的军队围攻中共领导的山西抗日决死队; 在太行山,朱怀冰等部在日伪军的配合下,攻打八路军总部。
卢沟桥事变后,驻守宛平城及 其附近的29军官兵在“宁为战 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誓言下 ,浴血奋战,副军长佟麟阁、 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
淞沪战役中,涌现出“八百 壮士”这样的英雄群体,挫 败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 略计划。
忻口战役中,第9军军长郝 梦龄亲临前线指挥冲杀, 最后和师长刘家骐等以身 殉国。该战役共歼敌二万 人,创华北战场大举歼敌 之纪录。
⑤以1941年12月中国正式对日宣战开始。
①卢沟桥之战是中国军队首先射 击而引起的。如日本学者服部卓 四郎的《大东亚战争全史》、藤 原彰的《日本近现代史》、美国 学者约翰•托兰 的《日本帝国 的衰亡》等书
②首先开枪的既不是 日本军队,也不是中 国政府的军队,而可 能是中国共产党人。 如:美国学者戴维• 贝尔加米尼的《日本 天皇的阴谋》。 ③枪声不知来自何人 何方。如日本历史学 会编的《太平洋战争 全史》,日本学者信 夫清三郎的《日本外 交史》 。
一、抗日战争的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正式形成
1、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关于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①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始;
②从1931年9月18日“沈阳事变”开始;
③从1937年8月13日上海抗战开始; ④以1935年“一二•九”运动为起点;
有类似的说法。
实际上,卢沟桥的枪声是来自宛平城东门外和东北方向的日军 演习地。 卢沟桥之战完全是日本驻屯军 一手挑起的。这是他们为占领 北平门户----宛平城和卢沟桥 而精心策划的阴谋,也是日本 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1937 年 8 月 13 日,日本大举进攻上海,南京国民党政府调动 大批兵力进行抵抗。“八•一三”淞沪战役揭开了全民族抗战 的序幕。中国守军坚持了近三个月,到11月12日上海失守。 这次战役基本上
教学目的和要求 :
⑴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及其特点 ⑵了解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
⑶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及其策 略总方针; ⑷掌握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⑸掌握整风运动的内容、方针及意义; ⑹掌握党的七大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 ⑺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及其重要经验。
①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打破了其一个月占领 华北,三至六个月灭亡全中国的计划; ②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使其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促进了相 持阶段的到来; ③客观上掩护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略展开,为敌后战场的开 辟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于敌强我弱的总形势和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正 面战场呈现出溃败之势。 在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的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日军侵 吞了我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大片国土。许多重要城市和 富饶地区失陷。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中国首都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 大屠杀。被杀害的中国平民及战俘达30万以上。
1、汪精卫集团叛变投敌 1938年12月,汪精卫从重庆飞抵河内,公然叛国。 1940年3月,在日本的导演下,汪精卫等汉奸在南京粉墨登场 ,正式成立伪南京国民政府,汪精卫自任主席。
其投敌叛变,除了日本的政治诱降外,主要原因有:
①民族失败主义思想动机。 ②争夺国民党最高领袖地位。
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 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
1938年9月至11月,党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全会总结了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党在抗日战争战略相 持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重申必须独立自主地领导人民进行 抗战。
会议基本上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 党的领导地位。
1938年3、4月间的台儿庄 战役中,国民党官兵在第 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 指挥下,歼敌1万多人。这 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战场取 得的最重大胜利。
1938年 6月至10月,国民党组织了武汉保卫战,集中了129个师 、40余艘军舰、100余架飞机,共约110万兵力投入战斗,为抗 战以来前所未有。
接着,在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四个支队 ,全军共1.03万人。
1937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八路军115、120、129三师健儿东 渡黄河,进入山西,立即投入了对日作战。
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 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取得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 次大胜利,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