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豪兴《农村社会学》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农村政治)【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农村政治

8.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农村政治研究的理论视角

1.国家与社会关系框架

国家与社会关系框架是西方研究地方政治变迁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范式,在这一理论范式指导下,对中国农村政治研究形成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国家政权建设理论”和“经纪人理论”。

(1)国家政权建设理论

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从农村的角度来看,国家政权建设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府结构和功能进行分化和组合。

②政府致力于改造传统社会的经济运行并直接干预村庄经济生活和财政制度的运行。

③警察、军队等暴力机构网络形成对全社会的威慑和监控。

④政府倡导并支持全民文化对村落文化的取缔。

⑤政府在社会各个领域追求控制和动员,以形成全面监控网络。

(2)“经纪人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基层政府代表国家与农民直接互动,因此基层政府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国家经纪人,代表国家利益。

②农民也需要代表自己利益的经纪人与国家博弈。从这一角度来说,乡村干部应该是两种经纪人的组合。

③无论是国家经纪人还是农民经纪人,一个关键点是要约束经纪人,使其真正代表委托者的利益,防止他们中饱私囊。

杜赞奇将国家借以统治乡村社会的“经纪人”分为两类:

①“保护型经纪人”,他代表社区的利益,并保护自己的社区免遭国家政权的侵犯。

②“赢利型经纪人”,借用国家的支持,从中中饱私囊,鱼肉乡里。

杜赞奇认为清末以来的国家政权建设导致“国家政权内卷化”,破坏了原有的文化网络,导致乡村领袖从“保护型经纪人”向“赢利型经纪人”转变。

2.新政治经济学视角

新政治经济学是以政治和经济(社会和个人,或国家和市场)之间相联系、相交叉或相重叠的问题、现象和关系作为研究内容的综合性理论框架。

(1)黄宗智在《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对19世纪和20世纪前半期的村庄和国家的关系进行研究,半无产化和官僚化两个过程的交接,导致了村庄与国家之间新的矛盾。由于国家政权的扩张和村庄共同体的衰落,地方豪霸和村级恶棍乘机崛起,使旧的国家、士绅和村庄的三角关系受到新的压力,最后导致一套完全不同的国家社会关系和一个新的政治结构的出现。

(2)戴慕珍在《当代中国的国家与农民》一书中指出,国家、生产队和农民之间的权力关系及其利益斗争,是围绕剩余农产品的支配权而展开的。失去土地的农民,在农业生产、流通都高度集体化的体制中是不可能支配农业剩余的,根本原因是他们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由此导致了农民对代表国家权力的地方干部的制度性依附。

3.新制度主义视角

(1)制度主义的基本假定

制度的创新、程序的设置将改变人的行为,并潜移默化于人的认知结构,从而导致观念文化的变迁。

(2)新制度主义

新制度主义在吸取行为主义政治学长处的基础上,重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制度、结构、集体行动、公共选择等主题上面,更加强调国家、制度的自主角色,并批评那种将国家、制度、集体行动还原成个人动机与选择的还原主义。

(3)局限性

从方法特征上看,制度视角在有利于实证研究中理论的证明之时,却未必有利于经验研究中理论的反思。

4.过程-事件分析

过程事件分析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一种理论视野,是一种“将符号互动主义、常人方法学和布迪厄‘实践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观点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可以摆脱传统的、静态的结构分析或制度分析方法,从人们的社会行动所形成的具体事件与动态过程之中(或社会现象的实践形态之中)去把握现实的社会研究模式”。

二、农村政治权力结构变迁

1.传统农村政治权力结构

学术界关于传统农村政治问题的争论比较大,特别是在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上,形成了两种观点。

(1)“士绅社会论”

在传统社会,县是基层政权,县以下是广袤的农村,国家缺乏足够的财力和能力进一步控制农村,只好与士绅分而治之,各自墨守自己的边界,家族、宗族、村落长老在乡村政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观点的支持者多为乡村建设学派,费孝通、张仲礼等也持此种观点。

(2)“大共同体本位论”

持与“士绅社会论”截然相反的观点,其代表人物是秦晖,提出传统农村社会是国家本位的观点。他认为“士绅社会论”不能代表整个传统中国社会,更为重要的是它不能解释“农民战争”的循环性陷阱。他指出,传统社会实行的是“儒表法里”的制度,自秦、汉以来国家对农村基层的控制已经相当发达和严密,士绅基本上不具有与国家对抗的权力,无法真正地庇护农民。

(3)在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中,宗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宗族一方面受制于国家力量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并非完全被动地受制于国家,作为一种具有顽强生命力和历史穿透性的村落共同体,宗族是小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农民对互助协济和村庄秩序需求自我满足的福利社区,它是承担着抚育赡养、死丧相助、患难以恤功能的村庄共同体。

2.近代农村政治权力结构转型

(1)清末新政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制度层面转型的发轫期,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起点。虽然清末新政没有得到真正贯彻实施就失败了,但它控制和动员地方的思想和各项政策被民国政府采用和延续下来。国家的触角开始伸向农村,揭开了国家政权建设的新篇章。

(2)民国时期,基层政权在设置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①县级政府设置了一些新的部门,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向农村设置政府派出机构——区级机构,其所辖范围比县小,比乡(镇)大。区长属于政府干部,主要对政府负责。区级机构的设置表明了基层政权的下移倾向。

②强化乡村组织的行政功能。

在20世纪前半期中,政府从未停止过控制乡村的努力。各项改革政策和相关政令迭出,虽然部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触动了原有的乡村秩序,但由于朝令夕改和社会结构性的原因,要么徒具形式而失去实质性的意义,要么反而导致了乡村的政治危机。

3.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治权力结构的变革

(1)新中国不仅把触角纵向地伸入村落,而且横向地扩展权力。

(2)围绕经济进行了革命性的规划,经过这些运动,旧的以分散、自立的小农经济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