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路径的应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路径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4-21T15:57:33.4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作者:刘丽黄磊王丹丹韩冰曲国香张忠杰

[导读] 探讨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过程,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机体出入量等病情变化的观察和基础护理、呼吸道护理、引流管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经过护理6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愈35例,中残15例,重残8例,死亡6例。结论:护理能够有效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所产生的的症状,对患者康复有着积极作用,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分析;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机动车辆增多,车祸的发生率急剧上升,在外伤中尤以重症颅脑损伤较重。通常重症颅脑损伤具有病情重、变化快、复合创伤多、救治复杂、病程较长、并发症多、护理工作量和难度较大等特点,在护理此类患者时,在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基础护理、气管切开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需要护士耐心细致地工作,且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同时,家属的理解和积极的配合也相当重要。本院2016年4月-2016年12月共收治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4例,对其进行对症护理,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6年4月-2016年12月共收治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4例,男40例,女24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39岁。临床表现有头痛30例,恶心38例,意识不清35例。其中29例患者因病情严重,在入院后立即进行开颅手术及气管切开术,并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对部分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采用留置尿管的措施。

1.2护理方式

神志是最早反映脑损伤程度的一项指标,神志清醒表明病情轻,昏迷深或昏迷时间长,则表明病情重或恶化。颅脑损伤病情复杂多变,即使顺利手术后也可能突然变化甚至死亡。因此,要定时观察吞咽动作、咳嗽反射、角膜反射及疼痛刺激反应,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在生活中,护理人员应注意病房的通风与干燥,每天病房及时开窗,定期消毒,保持空气的流通和洁净。重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其病程较长,病情多变,易发生并发症,且死亡率高,需复杂的护理,因此患者以及家属都容易产生焦虑心理以及紧张的情绪。饮食方面,患者应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等,可以有效地防止患者出现便秘;患者的床头抬高20°-35°,且患者的头向一侧倾斜,促进脑内血液循环,降低颅内压,扩大肺通气量,注意防止胃内物质进入气道。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其舌肌相对比较松弛,咳嗽反射不明显,导致患者气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易造成肺炎甚至呛咳窒息,因此在临床护理中要重点注意。

1.3病情观察

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的关键是早期判断颅内血肿,在脑疝出现之前及时手术,早期应15-30 min观察1次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术后24小时内要随时观察并详细记录,做到观察对照连续性、系统性。观察瞳孔变化,瞳孔变化是诊断脑疝的可靠依据,而且是随意识障碍而出现。注意观察双侧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是否存在。如一侧瞳孔由小逐渐散大,光反射减弱,提示脑疝形成,最后完全散大,光反射消失,脑疝已属后期。严密观察T、R、P、BP的变化,如术后血压升高,脉搏洪大有力,呼吸进行性变慢、变深,提示颅内压升高;肢体活动情况,一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活动减弱或偏瘫,则应注意有颅内血肿形成;如呈角弓反张,去大脑僵直伴有呼吸频率改变,则要考虑有脑干损伤,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结果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神志清楚,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除,神经功能损伤明显改善;好转,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有所改善;植物生存,参照美国神经病学院提出的确定植物状态时要满足的4个标准条件:①没有按吩咐动作的证据;②没有可以被理解的言语反应;③没有可辨别的言语或手语来打算交谈和沟通的表示;④没有任何定位和自主的运动反应的迹象。经过护理6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愈35例,中残15例,重残8例,死亡6例。

3.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快,是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护理工作细致又繁重且关系到患者的生存。营养支持护理是脑外伤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充足的营养对恢复脑细胞功能、颅内血肿的吸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营养支持的途径是鼻饲+静脉营养,重症重症颅脑损伤3d后未清醒者及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应置胃管,进行管饲营养,置胃管前应做好胃肠外营养,保证热量的需求。对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和药物降温,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盐水灌肠、冰袋降温或应用低温冰毯,也可根据病情采用不同药物降温。昏迷患者应每2小时翻身扣背,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以防褥疮发生。对躁动患者遵医嘱应用镇静剂,用约束带时注意松紧度,并注意病情变化。导尿时注意无菌操作,清洁尿道口每日2次,膀胱冲洗每日1次;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重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抢救的关键。呕吐、误吸、舌根后坠等均是呼吸不畅的原因,易加重脑水肿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必须及时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卧床可适当抬高床头15°,可有效防止误吸,减少肺部感染的机率重症颅脑损伤术后通常放置1~2根引流管,引流渗血渗液,防止继发性血肿形成,降低颅内压。要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滑脱或被患者躁动时抓落。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外观性状和24小时引流量。脑室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卧床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要定时翻身扣背,促进排痰,若痰液粘稠不易咳出,需加强雾化吸入,同时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及吸痰时间。重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易发生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表现为有咖啡色胃内容物、柏油样便。要密切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变化,给予胃肠减压、冰盐水冲洗、胃管注入止血药物并使用 H2 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等措施,一般 2~4 天消化道出血可得到控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颅脑损伤患者多会出现神经功能的损伤,早期多会造成患者长期卧床不起或昏迷,用进废退,患者肌肉长期的不活动,相应部位会出现萎缩,相应关节也会出现僵硬或变形,阻碍康复治疗的进行,所以护理人员应当适当地为患者做一些被动运动,为患者做适当的按揉和推拿,让患者的肌肉和关节得到运动,维持患者的受累部位的血液循环,即营养物质的输送,防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