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简介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
壳聚糖,聚电解质等
7
b. 按膜的分离原理及适用范围分类 根据分离膜的分离原理和推动力的不同,可将
其分为微孔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渗 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等。
c. 按膜的形态分类 按膜的形状分为平板膜(Flat Membrane)、管
式膜(Tubular Membrane)和中空纤维膜(Hollow Fiber)。
13
14
目前,实用的有机高分子膜材料有:纤维素酯 类、聚砜类、聚酰胺类及其他材料。从品种来说, 已有成百种以上的膜被制备出来,其中约40多种已 被用于工业和实验室中。据粗略统计,纤维素酯类 膜占53%,聚砜膜占33.3%,聚酰胺膜占11.7%,其 他材料的膜占2%,可见纤维素酯类材料在膜材料中 占主要地位。
17
醋酸纤维素是当今最重要的膜材料之一。 醋酸 纤维素性能稳定,但在高温和酸、碱存在下易发生 水解。
纤维素醋类材料易受微生物侵蚀,pH值适应 范围较窄,不耐高温和某些有机溶剂或无机溶剂。 因此发展了非纤维素酯类(合成高分子类)膜。
18
醋酸纤维素膜的结构示意图
1%
表皮层,孔径
(8-10)×10-10m
10
表2 几种主要分离膜的分离过程
膜过程 推动力 微滤 压力差
传递机理 颗粒大小形状
超滤
压力差
分子特性大小形 状
纳滤 压力差 离子大小及电荷
反渗透 压力差 溶剂的扩散传递
透过物
截留物
源自文库膜类型
水、溶剂溶解物 悬浮物颗粒 纤维多孔膜
胶体和超过 水、溶剂小分子 截留分子量 非对称性膜
的分子
水、一价离子、 多价离子
过渡层,孔径 200×10-10m
99%
多孔层,孔径 (×11000-01-0m4000)
19
显 微 镜 下 膜 的 照 片
20
b. 非纤维素酯类膜材料 常用于制备分离膜的合成高分子材料有聚 砜、聚酰胺、芳香杂环聚合物和离子聚合 物等。
16
从结构上看,每个葡萄糖单元上有三个羟基。 在催化剂(如硫酸、高氯酸或氧化锌)存在下,能 与冰醋酸、醋酸酐进行酯化反应,得到二醋酸纤维 素或三醋酸纤维素。
C6H7O2 + (CH3CO)2O = C6H7O2(OCOCH3)2 + H2O C6H7O2 + 3(CH3CO)2O = C6H7O2(OCOCH3)3 + 2 CH2COOH
8
d. 按膜的结构分类
按膜的结构分为: 对称膜(Symmetric Membrane) 非对称膜(Asymmetric Membrane) 复合膜(Composite Membrane)
9
1.4 膜分离过程的类型
分离膜的基本功能是从物质群中有选 择地透过或输送特定的物质,如颗粒、分 子、离子等。或者说,物质的分离是通过 膜的选择性透过实现的。几种主要的膜分 离过程及其传递机理如表2所示。
有机物
复合膜
水、溶剂
溶质、盐
非对称性膜 复合膜
11
续上表
膜过程 渗析 电渗析
推动力 传递机理
浓度差 电位差
溶质的扩散传 递
电解质离子的 选择传递
透过物 低分子量物、离

电解质离子
截留物 膜类型
溶剂
非对称性膜
非电解质, 大分子物质
离子交换膜
气体分离
压力差
气体和蒸汽的 扩散渗透
气体或蒸汽
难渗透性气 体或蒸汽
膜上游
选择性膜

膜下游
4
1.2 膜分离的优点
在常温下进行
有效成分损失极少,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如医药、果汁、酶、蛋白 的分离与浓缩
无相态变化
保持原有的风味,能耗低,其费用约为蒸发浓缩或冷冻浓缩的1/3-1/8
无化学变化
典型的物理分离过程,不用化学试剂和添加剂,产品不受污染
选择性好
可在分子级内进行物质分离,具有普遍滤材无法取代的卓越性能
膜分离技术简介
2012年3月
1
目录
1 膜技术概述 2 膜分离装置 3 极化、污染现象和控制 4 典型的膜分离技术及应用领域 5 膜工程前沿技术
2
1 膜技术概述
3
1.1 基本概念
(Membrane)是什么?有何特性?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 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 分离。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级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 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 或纳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 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 等等。
15
a. 纤维素酯类膜材料 纤维素是由几千个椅式构型的葡萄糖基通过1,
4—β—甙链连接起来的天然线性高分子化合物, 其结构式为:
H
CH2OH
O
H
O
OH OH
H H
H OH
H OH
OH H
H
H H
O
O
CH2OH
H
CH2OH
O
H
O
OH
H H
H OH
n_ 2 2
H OH
OH H
H H
H
O OH
CH2OH
均相膜、复 合膜,非对 称膜
渗透蒸发 压力差 选择传递
液膜分离
浓度差
反应促进和 扩散传递
易渗溶质或溶剂 杂质
难渗透性溶 质或溶剂
溶剂
均相膜、复 合膜,非对 称膜
乳状液膜、 支撑液膜
12
1.5 膜材料
用作分离膜的材料包括广泛的天然的和人工合 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
原则上讲,凡能成膜的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 均可用于制备分离膜。但实际上,真正成为工业化 膜的膜材料并不多。这主要决定于膜的一些特定要 求,如分离效率、分离速度等。此外,也取决于膜 的制备技术。
6
1.3 膜的分类
a. 按膜的材料分类
类别
膜材料
举例
纤维素酯类 纤维素衍生物类 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
聚砜类
聚砜,聚醚砜,聚芳醚砜,磺化聚砜等
非纤维素 酯类
聚酰(亚)胺类 聚酯、烯烃类 含氟(硅)类
聚砜酰胺,芳香族聚酰胺,含氟聚酰亚胺 等
涤纶,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腈等
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二甲基硅氧 烷等
适应性强
处理规模可大可小,可以连续也可以间隙进行,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 于自动化
5
1.2 膜分离技术发展简史
膜在大自然中,特别是在生物体内是广泛存在的,但我们人类对它的认识、 利用、模拟直至现在人工合成的历史过程却是漫长而曲折的。我国膜科学技术 的发展是从1958年研究离子交换膜开始的。60年代进入开创阶段。1965年着手 反渗透的探索,1967年开始的全国海水淡化会战,大大促进了我国膜科技的发 展。70年代进入开发阶段,微滤、电渗析、反渗透和超滤等各种膜和组器件都 相继研究开发出来,80年代跨入了推广应用阶段。80年代又是气体分离和其他 新膜开发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