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学分制是具有较大灵活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高职学分制实施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要通过建立健全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结构体系,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管理,使学分制得以顺利地实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务管理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学分制实施过程中的多元性、灵活性、复杂性,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要建立健全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结构体系,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管理,使学分制得以顺利地实施。
一、选课制和弹性学制是学分制的基本内容
选课制是学分制实施的基础,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及自身的智力情况、身体状况选择课程及教师。
学分制课程可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种。
必修课是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规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必修课程考试不及格,则需重修或重考,直到考试及格,才准予获得相应的学分;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学生必须选择其中某一专业方向课程进行修读,所选定的专业方向内的所有课程考试合格后方能毕业;而公共选修课考试不及格,则不需重修或重考,但必须达到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分才准予毕业。
①
弹性学制是伴随学分制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配套制度。
学生只要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最低学分即准予毕业。
提前修满学分、综合考评优良者可申请提前毕业,而没有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在规定的注册期内,允许推迟毕业。
二、学分制下高职教学管理存在的困难
1.知识结构容易缺乏系统性。
选课制使学生学习上拥有自主权,学生选什么专业方向课程,选哪位老师的课程,都有充分的自主权。
但任何专业、任何课程在选择时都不是独立的、自成体系的,选课制则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
有的学生盲目选课,没有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去选课,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基础课的学习。
2.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滞后于学分制改革要求。
由于弹性学制打破了年级、专业的界限,因此大大增加了排课、考务管理、教材管理、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等的难度。
实行选课制后,使得对教学的安排只能估量,而且还存在很多不可预测的不定因素,学生选课结束后往往还要对教学安排重新进行调整。
且由于课程的增加、教学班级的变化,对考试的组织管理和学生学籍的管理也变得更为繁杂,这些都加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及繁琐程度。
然而,目前高职教学管理人员的状况是:一是学历结构偏低,有些教务管理人员缺乏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能力,不能完全胜任网络化的教务管理工作,致使有些网上操作的教务管理工作开展困难重重,难以适应学分制管理要求。
二是教学管理人员缺少进修和培训机会,很少有时间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出现了知识结构与管理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
再加上有些教学部门因种种原因,教学管理人员更换频繁,致使一些教务管理数据、原始资料丢失,增加了学校对教务系统的培训工作量。
3.学生管理模式不相适应。
学分制打破了以系部(班)为单位的管理格局,学生跨系部、跨学科自主选课,原先的一个教学班、一张课表变成每个学生一张课表,学生以课程为纽带,形成多变的听课群。
同专业学生不一定学习同样的课程,同时入学的学生不一定同时毕业,原来的班集体不再拥有共同的教师、课程、课堂和听课时间。
班级概念模糊化,集体活动无法开展,学生归属感不强,再加上有的高职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逃课现象无法避免,不同的专业、班级学生选课后组成的“教学班”中,学生彼此不熟悉,不能形成班领导核心,原有的班级管理模式完全不能适应需要,如果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就难以配合教师上课。
这给学生的教育管理带来许多问题,稍有不慎会导致教学秩序混乱,学生素质下降。
三、学分制对教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1.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
完全凭学生的兴趣选择课程,过度的自由化,必将影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所以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强调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的计划性,又要体现学生所选其他专业的相关课程的灵活性,使学生既有坚实、宽厚的知识储备,又能重点掌握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可将专业结构模块化,即将课程设置成专业方向有差异的几种模块,使模块具有继承、共享的特性。
对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充分体现专业课程的综合化,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对专业基础课进行必要的整合,体现层次化、模块化的要求。
对部分课程如体育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可实施分层次教学,将课程分成几种不同类型、不同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开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酌情选择,
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突出了因材施教,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
②
2.做好选课的指导。
学分制管理的难点之一,在于其众多的选课课程。
既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又适合学生自身特点,是指导学生选课的基本原则。
实行学分制后,学生在选课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从教学管理的角度上看,主要是缺乏因势利导。
指导学生选好课是正确引导学生完成学业的基础,也是学分制能取得实效的保证。
可由熟悉选修课的班主任对每个学生进行选课计划的指导,也可以选择一些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又当过班主任的教师来担任学生选课指导教师。
要指导学生每学期的选课工作,避免学生不顾自己的实际和课程体系的特点,导致多选、误选、漏选等现象发生,使学生学习进度安排更加科学化。
指导教师的工作不是一次性的,必须跟踪了解,注重效果。
教务处也要为学生选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每学期结束前,应向学生公布下一学期开设的选修课的课程简介、课程目标和主要内容、所需基础知识、学时、学分、开设时间、考试要求等。
要组织学生听“如何选课”的讲座,对学生进行学分制知识的培养和选课的指导,必须让学生形成学分的概念,掌握计算学分的方法。
3.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管理工作,既需要专职人员对学分制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研究,又需要他们对教学工作有较高的管理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学分制条件下繁杂的日常工作变得井然有序。
因此,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易于创新、责任心强的教学管理队伍是学分制实施的基本条件。
强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首先,要为学校及系部教学管理岗位配备能力强、素质高、热爱学生的教学管理干部及有教学管理经验、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教学秘书。
其次,加强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针对近年来教学管理人员流动频繁的特点,对新上岗的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他们能熟练地运用教务管理系统来解决日常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源,才能保证教务管理的有序性和连贯性,减弱教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大大提高管理工作的运作效率。
③同时,还要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实施学分制后,教务管理人员势必会增加与学生广泛接触的机会。
教务管理人员要能及时有效地解答、解决好学生所遇到的各类教学管理问题,如教材、所选课程调整、排课时间等问题,使学校的教务管理部门成为学生了解学校教学、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窗口。
所以,教务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服务育人意识,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
再次,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教学管理队伍。
由于教学管理人员长期从事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致使他们在职称评定、业务进修、经济待遇等方面遇到很多困难,而这些问题又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对此,学校应积极主动地关心他们,从职称评定、业务进修、个人待遇等多方面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使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4.利用学分制平台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管理。
学分制的实施,不仅仅是学制和学生自由选课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制度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充分发展个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才的能力,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学生选课的自由对学生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在管理内容上,要从大众化管理向个性化管理转变。
在管理中,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外,班主任、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紧密
配合,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管理。
可以将学生参加党团组织、班级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作为必修内容,计相应的学分;而学生参加思想教育、学术活动、各项竞赛、社团活动等作为选修内容,也相应计分,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管理人员可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借助互联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咨询、指导和服务,寓教育于咨询服务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
④
[注释]
①高玉杰.高校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5(11):61-62.
②郑秀坤.探索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教学管理运行模式[J].集美大学学报,2004(2):57-58.
③吴顺仙.关于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6(9):174-175.
④潘亚儿.学分制下教务管理工作的探讨[J].新余高专学报,2005(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