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制造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柔性制造系统的控制与管理系统 系统的特点:每层的信息流都是双向流动的,向 下可下达控制指令,分配控制任务,监控下层的 作业过程;向上可反馈控制状态,报告现场生产 数据。 在控制的实时性和处理信息量方面,各层控制计 算机是有所区别的:愈往底层,其控制的实时性 要求愈高,而处理的信息量则愈小;愈到上层, 其处理信息量愈大,而对实时性要求则愈小。
国内的发展
我国在1983~1985年间, 在国家支持下由一些单 位率先进口了国内第一批柔性制造系统 。 从1985年以后,我国机械制造业进入部分自行开发 和部分进口的交叉发展柔性制造系统技术阶段。 1986年后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中自动化领域 的研究工作, 促进了柔性制造系统技术的发展,在 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又进口和自行开发了一些 系统。
国外的发展
美国是最早开发柔性制造系统的国家之一,也是目前柔性制造系统研 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之一,美国目前拥有的柔性制造系统主 要是从自动线演变而来的。 早在1967年,英国的Molin机械公司就在世界上首先研制了“Molin系 统24”,开辟了柔性制造系统发展的道路。但由于设计脱离了当时英 国的工业水平,未能正式投入运行。随着柔性制造系统技术的发展, 日本、联邦德国、美国等国后来居上,英国反而相形见绌。即便如此, 英国的柔性制造系统仍以其历史长,技术精谌立于世界列强之林。 日本的柔性制造系统的研究开发晚于英国和美国,1970年才开始装备 柔性制造系统,但发展很快,应用数量迅速增长,1975年为1970年的20 倍。到1983年已拥有各种柔性制造系统近63套,并广泛应用在机械加 工的各个领域中。 联邦德国的柔性制造系统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柔性较强,柔性制造系统的 应用很少,以磨床为主的柔性制造系统的研究成果显著。
柔性制造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姓名:xx 学号:xxx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xx
柔性系统产生的原因
市场竞争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使现代的制 造业中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所占的比 重越来越大。柔性制造系统正是为适应这 种新的市场环境而发展起来的。
柔性系统的定义
美国国家标准局定义柔性制造系统为:由一个传输系统联接起来的一 些设备(通常是具有自动换刀装置的加工中心机床)组成,传输装置把 工件放在托盘或其他联接装置上送到各加工设备,加工设备和传输系 统在中央计算机控制下,使工件加工准确、迅速和自动化。柔性制造 系统有时可同时加工几种不同的零件。 日本国际贸易与工业部定义柔性制造系统为:由2台或更多NC机 床组成的系统,这些机床与自动物料管理设备一一连接,在计算机或 类似设备控制下完成自动加工或处理操作,从而可加工多个不同形状 和尺寸的工件。 中国机械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1993年编写的《制造自动 化术语汇编》中,定义柔性制造系统为:将自动化生产系统从少品种 大批量生产型转向多品种生产型的柔性化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包括: (1)机械加工中心等加工作业机床;(2)加工对象的辅助作业工业机器 人和托盘;(3)加工对象的搬运作业工业机器人/传送带/无人搬运车; (4)存贮工件的自动仓库;(5)上述作业用的各种自动设备的管理和控 制用计算机。
柔性制造系统的特点
柔性制造系统经过40多年的发展,柔性和自动化是其最大特点, 柔性主要包含以下7个方面: (1)设备柔性系统中的加工设备具有适应加工对象变化的能力。 (2)工艺柔性系统能以多种方法加工某一族工件的能力。 (3)产品柔性系统能经济而迅速地转换到生产一族新产品的能力。 产品柔性也称反应柔性。 (4)工序柔性系统改变每种工件加工工序先后顺序的能力。 (5)运行柔性系统处理其局部故障并维持继续生产原定工件的能 力。 (6)批量柔性系统在成本核算上能适应不同批量的能力。 (7)扩展柔性系统能根据生产需要方便地进行模块化组建和扩展 的能力。
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趋势
向小型化、单元化方向发展 向模块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单项技术性能与系统性能不断提高 重视人的因素 应用范成
加工系统 运储系统 刀具的运储设备 柔性制造系统的控制与管理系统
加工系统 应满足如下性能要求: (1)工序集中 (2)控制功能强、扩展性好 (3)高刚度、高精度、高速度 (4)自保护和自维护性好 (5)使用经济性好 (6)对环境的适应性与保护性好
运储系统 (1)工件装卸站 (2)托盘缓冲站 (3)自动化仓库 (4)物料运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