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沿黄河太极岛段湿地修复与综合治理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

永靖沿黄河太极岛段湿地修复与综合治理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
永靖沿黄河太极岛段湿地修复与综合治理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

永靖沿黄河太极岛段湿地修复与综合治理项目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

2019年1月25日,甘肃黄河三峡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在永靖县组织召开了“永靖沿黄河太极岛段湿地修复与综合治理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会。参加会议的有建设单位——甘肃黄河三峡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环评单位——北京中科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各标段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如下:

一标段: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综合治理(生态停车场)、土建);

二标段: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综合治理(绿色自行车道、木栈道);

三标段:甘肃天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综合治理(鱼塘串联)、土建);

四标段:甘肃金恒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湿地修复(芦苇复壮)、绿化);

五标段:甘肃金恒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湿地修复(芦苇复壮)、绿化);

六标段:天水昌兴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湿地修复(芦苇复壮)、绿化);

监理一(土建、综合治理):甘肃陇原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二(湿地修复、绿化):成都晨越建设项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调查报告编制单位——北京华夏博兴环境咨询有限公司,永靖县环境保护局,会议特邀的3位专家及相关代表共计12人组成验收组。

验收组现场检查了项目建设情况和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听取了建设单位对项目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的说明,验收调查单位对验收报告主要内容进行了汇报,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生态影响类》、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评批复等要求对本项目进行验收,经过认真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1、建设地点

本项目位于甘肃省永靖县新城区南侧,处于黄河三峡旅游区内,同时项目也位于甘肃黄河三峡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项目区东起黄河大桥东侧,西至牛鼻子拐大桥,南滨黄河,北邻太极南路、农田及鱼塘。建设地点与环评时一致。

2、性质

改、扩建

3、项目规模

本项目主要通过湿地修复手段,修复被破坏的湿地11.21hm2;改建遭施工车辆碾坏的现有道路,建成长6.9km、路宽为6m的绿色自行车道,同时沿道路设置2m 宽的人行道,从而减少汽车尾气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将现有30个鱼塘重新打通整合,形成半岛和岛的绿地模式,以改善鱼塘水质,有助于湿地修复;在入口处修建生态停车场,在周围修建以月季、向日葵、牡丹和玫瑰为主题的专类园,改善生态环境;在湿地观光区修建一条长1500m,宽2m步行木栈道项目总用地面积。1103600m2,总建筑面积1905.60m2。建设内容与环评时一致。

4、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敏感点与环评时一致,无变化。

二、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1、废水

本项目运营时,所产生废水均为游客和管理人员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定期交由永靖县润通环卫有限责任公司和永靖润泽君悦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予以清掏处理,废水不外排。

环评阶段要求:废水处理工艺为:“生态环保厕所为免水可冲洗厕所,每座厕所各修建一座防渗化粪池。化粪池定期交由专门的公司清掏处理,废水不外排”。

现场检查实际为:“生态环保厕所为免水可冲洗厕所,每座厕所修建一座防渗化粪池;化粪池定期交由专门的公司清掏处理,废水不外排”。

2、废气

本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为停车场产生的机动车尾气,为无组织排放。

环评阶段要求:停车场为生态停车场,植草空心砖,周边绿化,花卉专题园。

现场检查为:停车场为生态停车场,周边绿化,花卉专题园。

3、固体废物

本项目产生的固废主要是生活垃圾及枯枝落叶。

环评阶段要求: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箱,生活垃圾定期外运处理,外运采用封闭式垃圾专用车;枯枝落叶禁止焚烧。

现场检查为:在场区内按照要求设置垃圾分类收集垃圾桶,生活垃圾定期外运

处理,外运采用封闭式垃圾专用车;禁止焚烧枯枝落叶。

三、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

1、废水

根据2018年9月5日-9月6日的监测结果,化粪池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1排放限值要求。并定期委托吸污公司收集。

2、固废

生活垃圾实施了分类收集,并按照环评要求进行处理处置。

四、环境管理落实情况

项目履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了相应的环境管理机构,基本落实了环境管理相关制度。

验收调查报告结论

根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结果及环境管理检查结果,永靖沿黄河太极岛段湿地修复与综合治理项目基本落实了环评报告书中的环保治理措施,废水、废气、固废均能按要求排放,符合竣工环保验收的条件。

五、验收结论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永靖沿黄河太极岛段湿地修复与综合治理项目基本落实了环评报告书中的环保治理措施,建立了相应的环保管理制度。经监测单位监测,各项污染物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现场验收组同意该工程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六、后续要求

(一)验收调查报告的要求

①核实工程验收范围及工艺变更情况,说明变更的合理性。

(二)对后续工作的要求

①按环评要求,完善生态停车场建设内容。

②按照企业自主监管要求,加强污水及固废处理的日常监测、管理。

七、验收人员信息验收组长:

特邀专家:

郑州市黄河花园口风景区总体规划

郑州市黄河花园口风景区 总体规划 2011-2025年

目录 一、环境和资源 (一)、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 1、地理位置 (1)、城市位置 (2)、风景区位置 2、历史沿革 (二)、自然资源环境 1、气象气候 2、地质地貌 3、水文 4、植被动物 (1)、植物 (2)、动物 5、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2)、旅游资源等级评价 (3)、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4)、结论 (三)、生态敏感性分析 1、单因子分析 (1)、地质灾害评价 (2)、干扰强度分析 (3)、植被因子分析 2、多因子叠加与生态敏感度分级 (1)、一级生态敏感区 (2)、二级生态敏感区 (3)、三级生态敏感区 二、旅游现状分析

(一)、SWOT分析 1、优势 2、劣势 3、机遇 4、挑战 (二)现存主要问题 三、风景区范围、性质和规模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及原则 1、指导思想 2、规划目标 3、规划原则 (三)、规划范围 (四)、景区性质 1、职能 2、景观特色 3、旅游地位 (1)、风景区在郑州市沿黄区域旅游中的地位 (2)、风景区在郑州市旅游中的地位 (五)、景区规模 三、规划结构与空间布局 (一)、规划结构 (二)、风景区功能分区

1、管理服务 (1)、职能定位 (2)、规划布局 2、花园口自然风光景观带 (1)、职能定位 (2)、规划布局 3、历史文化游览区 (1)、职能定位 (2)、规划布局 4、大型花卉植物景观区 (1)、职能定位 (2)、规划布局 5、花西湖生态休闲区 (1)、职能定位 (2)、规划布局 6、游乐活动区 (1)、职能定位 (2)、规划布局 一、环境和资源 (一)、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 1、地理位置 (1)、城市位置 郑州,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中原地区都会,东经112°42' -114°14' ,北纬34°16' -34°58' ,郑州地处国家地理中心,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会展、文化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是中部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 (2)、风景区位置 黄河花园口位于郑州市区北郊的黄河南岸,距市中心12公里。景区东西全长10公里,占地面积600余公顷,绿化覆盖率高达99%。是郑州市人民的“绿肺”,健康的“绿色银行”。花园口河段是黄河下游的缩影。黄河从这里开始进入下游游荡性河段,黄河千里金堤也从这里“零公里”处开始。 黄河花园口风景区及其所依托的黄河游览区与郑州市沿黄地区政区惠济区、金水区、中牟县、荥阳市、巩义市中连霍高速公路以北、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形成了沿黄景群,与以其为中心的辐射范围内的南水北调生态景观带、郑东新区旅游区、浮戏山旅游区、嵩山文化旅游区、康百万庄园、郑州都市休闲旅游区等一起,构成风格各异,相辅相成的区域旅游网络

第六章 重要敏感区环境影响 分析

第六章 重要敏感区环境影响分析与本水库项目有关的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包括3处:濮阳县黄河湿地声级自然保护区、沿西环线和中原油田基地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 .1 工程与重要敏感区域的位置关系 渠村引黄闸以东下游2.3km即为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以黄河为界,主要区域位于黄河北岸以北和黄河大堤南侧以南区域,渠村引黄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相对位置关系见图6-1。渠村引黄闸2005年改造,管设计引水流量100m3/s,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7年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成立。调节水库南边界距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北边界最近距离为42km。 工程距离较近的饮水水源保护区有工程南部2.5km的“沿西环线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共25眼井)”和工程东部1.5km的“中原油田基地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共84眼井)”,与水库位置关系见附图20。 6.2 重要敏感区域环境现状 6.2.1 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属黄河下游的上段,位于濮阳县南部黄滩区,涉及习城、郎中、渠村三个乡镇,全长12.5km,总面积33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300公顷,缓冲区面积1100公顷。该段内物种繁多,生物类型多样,是黄河湿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地段之一,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繁殖地和觅食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区内已知脊椎动物208种(鸟类162种,兽类20种,两栖类9种,

爬行类1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8种(大鸨、白尾海雕、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0种(大天鹅、小天鹅、黄嘴白鹭、乌雕、灰鹤、呗额雁、灰雁等),属河南省重点保护的鸟类23种(灰雁、苍鹭等),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18种(中白鹭、豆雁、赤麻鸭等),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23种(琵嘴鸭、普通燕鸥等)。在已知的50种水禽中,豆雁、绿头鸭、斑嘴呀、普通秋沙鸭分布广、数量大,都在6000只左右。在该区越冬的大天鹅、白鹭、苍鹭数量亦不少,冬季仅一个集中群就有200只,至少有3000只分布在该区。 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69科253属484种及变种,约占全国维管束植物总数的12.2%。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7种;裸子植物仅1科1属1种;被子植物65科249属476种及变种,占全省被子植物总科数40.9%,总属数的23.9%,总种数的13.0%。 在484种维管束植物中,木本植物有25种,草本植物459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1种。另有黄河区域特有黄河虫实、荷花柳。 河流湿地包括河道、核心沙洲、芦苇沼泽、滩地、鱼塘、荷塘等湿地资源。 6.2.2 饮用水源保护区 根据河南省政府批复(豫政办[2007]125号)的《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与项目较近的饮用水源保护区有“沿西环线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共25眼井)”和“中原油田基地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共84眼井)”。 沿西环线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共25眼井),一级保护区为开采井外围100米的区域。二级保护区为北至黄河路南沿,西至化工一

黄河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开发的法制思考

黄河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开发的法制思考 关键词: 黄河湿地;保护;可持续开发;法制 内容提要: 黄河湿地保护与开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现实中却常常表现为对立,造成开发的不可持续。黄河湿地开发中保护不力的主要原因是法制缺失,如法制体系不完善、具体保护制度欠缺、监督与惩治规范疲软等。湿地保护与开发法制建设的重点包括建立科学有效的地方性法制体系、明确保护性开发的基本原则、完善管理协调机制、严格定位开发的路径与措施等。应建立拘束性、授权性、给付性规范类别齐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位阶完整,生态保护、生态补偿、开发限制、责任追究、环境公益诉讼等内容饱满的法制体系。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因其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保护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独特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城市之肺”“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湿地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湿地植物有623种,约占该省植物总种数的15.7%。湿地动物940种,占该省已知动物总种数的26.9%。其中鸟类175种,兽类22种,昆虫437

种,鱼类63种,爬行类17种,两栖类10种,其它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143种[1]。该保护区对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国家的科学研究工作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旅游价值的开发还处于初始的粗放、单一、肤浅的阶段。 对待黄河湿地,与对待任何自然资源一样,开发是为了利用,保护是为了可持续利用,开发和保护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双赢既是理想状态、发展方向,也具备现实可能性,但是其实现却会经历艰难曲折并需假以时日,特别是需要具有特殊针对性的系统全面的法制规范和全体参与者目标明确的不懈努力。 一、黄河湿地保护与开发双赢是时代的必然 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院士指出,自18世纪晚期开始,地球已进入最新地质时代——“人类世”时期。人类栖居的现实的地球,已经不是原来的纯粹自然的地球,而是由人类活动改变了的“人类学的地球”,或“社会的地球”。我们不能脱离社会来看待自然事件,人类文化发展不断加速地球从自然性向社会性转变,这是客观的历史进程。完全反对人类干预自然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保护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保护不等于不介入,纯粹自然的缺陷需要抢救和弥补,保护性介入的目的是增值,是不改变原有性状的增值。前沿科技背景下的人化自然是智慧的选择,人类改变自然,不一定要破坏自然,运用自己的智慧,按照生态规律,可以建设比自然生态系统有更高生产力的人工生态系统,产出更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既对人有利,又对自然有利,达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

湿地恢复生态工程

湿地恢复生态工程 12化41 杨冰清 12234014 湿地生态系统是指地表过湿或常年积水,生长着湿地植物的地区。湿地是开放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性的生态系统类型,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人类对湿地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湿地排水和围垦上。如沼泽排水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森林湿地排水发展林业;围湖造田、造地发展农业和建筑业;深挖库塘灌水来发展养殖,吸引野生水禽;泥炭被开采作燃料,发展园艺业。 但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日趋影响下,湿地丧失和退化严重,导致了湿地面积减少、湿地水质改变、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功能和效益衰退。为防止这些过程的进一步恶化,保护现有湿地,恢复退化湿地,已经成为发挥湿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有效手段。 所谓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湿地恢复与重建的原则有(1)、尊重湿地生态过程;(2)、充分利用自然能源;(3)、生态系统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干扰,并从中迅速恢复;(4)、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重功能,提供多种效益;(5)、湿地是介于高地和水体的过渡带,要考虑它的生态交错带;(6)遵循生态工程学的原理和设计原则的要求。 湿地恢复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协调与平衡原理和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这是指湿地的生物数量不超过湿地环境的承载力,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整体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使湿地生态系统在恢复过程中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不同的湿地类型,恢复的指标体系及相应策略亦不同。对沼泽湿地而言,由于泥炭提取、农业开发和城镇扩建使湿地受损和丧失。如要发挥沼泽在流域系统中原有的调蓄洪水、滞纳沉积物、净化水质、美学景观等功能,必须重新调整和配置沼泽湿地的形态、规模和位置,因为并非所有的沼泽湿地都有同样的价值。在

郑州黄河游览区导游词

郑州黄河游览区导游词 郑州黄河游览区导游词 各位,今天请大家参观的是郑州市黄河游览区,这个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距市内约三十公里,南依岳山,北临黄河。1970年,为了解决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在这里修建了提灌站,工程历时两年,后经八年的努力,终于在这里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十七平方公里的游乐场包。今天主要请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宽阔的河床,以及这周围的景色。 据说,日本也有”人类起源于河流”的说法,黄河自古就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她与悠久的历史同流至今,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象征着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历史上曾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描写黄河的汹涌澎湃之势;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一诗中以铿锵有力的句子这样赞誉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非常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玛连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广为人们所使用的,叫做”不到黄河心不死”。基于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务必请诸位到黄河边上一游,面对着气势磅礴的黄河,回想对比一下我们两国间过去那种关系和今日的友好关系,希望大家能从汲取进一步发展我们之间友谊的力量。这样,我就安排了这个参观计划。 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据说东京至博多的新干线长1176公里,那么请您记住:黄河的长约从东京到博多两个半来回的距离。黄河的源头是一股清泉,但是由于游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

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浊的河。”百年待河清”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国谚语,就是比喻黄河水之混浊的。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如果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个堤防可以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所以,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也就是说,下游是这条大河的薄弱环节,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这些原因,过去的人们饱尝频繁泛滥的洪水之苦。据记载,历史上202X年之间,洪水竟泛滥了1500次,实际上是四年三决口。其中最惨无人道的是1938年国民党军队曾人为地决堤,引起洪水泛滥。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像这样被充作战争的有力武器,难怪百姓常言道:”乱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了水利发电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后的41年间,黄河从末泛滥过。而且,经过治理的黄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成了一条造福于民的河。 总之,这条大河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个主题。塑像高5米重12.5吨,取名”哺育”。身着唐装,端庄贤淑的母亲慈爱地望着怀中的.孩子,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年在关系。 诸位请看周围的山,这一带的山称邙山,一直从洛阳绵郑州,过去是荒山秃领,经过绿化,现已是浓阴覆盖。游览区的一些参观项目就掩映在这绿色之中。 先请看右面的山头,那里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驰,妙趣横生。只是为什么在如此优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观的动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诸位能回答得出吗?好,请大家好好猜一猜。

XX地区黄河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设计报告

XX县黄河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设计报告 Word文档-可编辑 XX市水利勘察设计室 二O一八年一月

目录 1编制说明 (5) 1.1工程概况 (5) 1.2投资主要指标 (5) 1.3编制依据和主要问题 (5) 1.4编制依据 (7) 1.5编制过程及结论 (8) 2项目区基本情况 (9) 2.1自然条件 (9) 2.2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评价 (11) 2.3社会经济状况 (12) 3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4) 3.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14) 3.2项目建设的原则 (14) 4建设目标、任务与实施年限 (14) 4.1建设目标 (14) 4.2建设任务 (15) 4.3建设年限 (16) 5生态修复措施技术设计 (16) 5.1封禁方式 (16) 5.2生态修复措施技术设计 (16) 5.3监测方案 (23) 5.4监测表格 (26) 6年度实施计划 (35)

7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36) 7.1投资概算 (36) 7.2投资筹措方案 (39) 7.3分年度投资 (39) 8组织管理 (41) 8.1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41) 8.2组织管理措施 (41) 8.3政策保障 (42) 8.4资金管理 (42) 8.5质量管理 (42) 8.6施工组织与管理 (43) 9效益分析 (44) 9.1生态效益分析 (44) 9.2社会效益分析 (44) 9.3基础效益分析 (44) 1、附表: (1)生态修复项目区自然条件与水土流失现状表 (2)项目区行政区划与人口、劳力、耕地情况表 (3)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4)生态修复项目区农村产业结构与产值表 (5)生态修复项目措施规划表 (6)生态修复项目分年度实施计划表 (7)投资概算总表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发布时间:2016-01-26 次数:208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中下游段西起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4°33′59"~35°05′01"东经110°21′49"~112°48′15"。主要保护对象为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珍稀濒危野生水禽。 保护区在1995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河南三门峡库区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河南孟津黄河湿地水禽省级自然保护区”、“河南洛阳吉利区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三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三门峡黄河国有林场”、“孟州市国有林场”的基础上于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68000hm2核心区面积20830hm2缓冲区面积8900hm2实验区面积38270hm2。 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旱涝频繁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长。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区内共低、高等植物有743种其中藻类植物118

种苔藓植物27种维管束植物598种。黄河两岸山坡、堤坡等陆地分布着天然草本植物、灌木以及农作物和少量人工营造的防护林、经济林等;湿地分布的植物主要为天然草本植物和农作物。区内湿地鸟类资源十分丰富南北区系成分相互渗透区内已知175种鸟类中其中天鹅是保护区的主要保护物种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就有黑鹳、白鹳、金雕、白肩雕、大鸨、白头鹤、白鹤、丹顶鹤、玉带海雕、白尾海雕10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有大天鹅、灰鹤等31种。还有中日签订的候鸟保护协定鸟类83种中澳签订的候鸟保护协定鸟类22种。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它不但具有河流湿地特征同时还具有库塘湿地和沼泽湿地的特征。保护好黄河湿地生态对大量栖息繁衍于其中的生物物种和黄河湿地特有的生态与环境、生物多样性对调节当地气候、涵养水源、防洪排涝、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以及国家重点水利枢纽工程的保护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上一条: 下一条: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郑州黄河大桥施工方案

第五篇 郑州黄河公铁大桥施工方案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 地理位置 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为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及河南省规划的中原黄河公路大桥跨越黄河的共用桥梁,桥位距下游京珠高速公路黄河大桥约6km。北起河南省新乡市境内原阳县原武镇阎庄,接现国道G107线,向南经原阳县原武镇,跨越黄河,与新建的G107辅道(郑州东四环)相接。桥址处黄河两岸堤距约10.5km,公铁合建段全部在南北两岸黄河大堤内。本公司施工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公铁合建部分的主桥、南岸滩地引桥S001~S027#墩(其中S001~S009#墩位于富景生态园,S010~S027#位于墩草场内),北岸滩地引桥 N001~N020#墩(位于韩董桩乡村民田地中)。 1.2 自然条件 1.2.1 地形地貌 桥位所在地位于黄河冲击平原,属黄河堆积地貌形态,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黄河自西部进入本区后,地势平坦,水面宽阔,流速减慢,主流摆动频繁,泥沙淤积,致使河床逐年抬高。桥区主要经过区域内,黄河高漫滩分布在黄河南岸,一般情况下不会上水,黄河北岸为0~3公里的低漫滩,洪水期间多被淹没。 1.2.2 气象条件 桥位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降水量640~670mm,区域内多年极端最高气温42.0℃,极端最低气温-17.5℃。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多年平均风速1.7~3.5m/S。 1.2.3 水文分析 桥位位于花园口至夹河滩河段,中途无支流汇入,断流天数多。该河段由于堤宽、水面辽阔,因而溜势分散,泥沙易于淤积,河道中沙洲密布。黄河洪水由暴雨形成,7、8、9月份出现洪峰,但水量小且时间较短,由于受上游小浪底水库调节运用,汛期表现为连续枯水,水少高含沙。由于河道宽浅,冬季可能出现凌汛,流量小、水位高,但基本上不会封河。随着上游水库的调节运用以及该河道整治,桥位处河床冲刷强度减弱,河床稳定性增加,河势将基本保持在现状条件变化范围之中。

黄河湿地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及许多野生动物、植物的重要生存环境之一,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最为活跃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湿地还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除自然原因外,人类对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都会造成湿地某些功能的改变或丧失,使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水质改变,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1-2]。目前,新乡市黄河湿地面积的减少、土壤盐碱沙化、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已成为湿地退化的主要过程[3-4]。因此,保护现有湿地、恢复退化的湿地,已经成为发挥湿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重要途径。为防止这些过程的进一步恶化、湿地进一步退化,现将新乡黄河湿地恢复研究概况总结如下,以期为湿地恢复提供参考。 1湿地恢复的概念 所谓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5-6]。包括提高地下水位来养护沼泽;增强调蓄功能;迁移湿地水域中的富营养沉积物和有毒物质;提供野生生物栖息地等。目前的湿地恢复实践主要集中在沼泽、湖泊、河流及滩涂湿地的恢复等方面[7]。一般在许多情况下,湿地受扰前的状态是湿林地、沼泽、滩涂或开放水体等,湿地恢复为哪一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湿地恢复管理者和计划者的选择。 在湿地恢复过程中,由于许多物种的栖息地需求和耐性不能被完全了解,因而恢复后的栖息地无法完全模拟原有特性[8]。因此,湿地恢复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需要全面了解受扰前湿地的环境状况、特征生物以及生态系统功能和演替、发育特征,以更好地完成湿地的恢复和重建过程。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湿地范围逐渐萎缩 围河造田、建设用地、泥沙淤积,使区内湿地面积萎缩,削弱了湿地对洪水的调蓄和缓冲功能[9-10]。据调查,20世纪90年代新乡黄河湿地面积达2.478万hm2,估计目前该湿地面积不足1.5万hm2,由一个完整的通江河的大面积湿地被分割为几部分,面积明显缩小。 2.2野生动植物濒危,生物多样性降低 随着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物群落受到严重影响,湿地内鸟类由156种减少至130多种,被国家列入重点保护鸟类由39种减少至29种;鱼类由7目10科32种减少到25种;组成本区湿地植物有多种,水域分布主要为眼子菜科、金鱼藻科、睡莲科和浮萍科植物;沼泽地分布则以香蒲科、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多,这些植物也大量减少[11-15]。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人类的过度开发建设、生境的破碎、环境污染和外来种入侵。 2.3水源干枯,沙荒盐碱面积扩大 湿地的需水量是湿地为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以及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而需要的量,可以分为生态需水量和环境需水量。生态需水量是维持自身存在、发展过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需要的水量,环境需水量则侧重支持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生态过程及改善环境而需要的水量。由于新乡黄河湿地水源补给的季节性、不稳定性和地方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湿地水源问题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退化和丧失,最终导致沙荒盐碱地面积扩大[12-15]。 3湿地恢复的原则和目标 3.1湿地恢复的基本原则 3.1.1可行性原则。湿地恢复的可行性主要包括环境的可行性和技术的可操作性。现时的环境状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其内部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尽管可以在湿地恢复过程中人为创造一些条件,但只能在退化湿地基础上加以引导,而不是强制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恢复具有自然性和持续性[16]。不同的环境状况,花费的时间也就不同,甚至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恢复很难进行。新乡黄河湿地具有暧温带内陆平

郑州市黄河游览区导游词2500字

郑州市黄河游览区导游词2500字 各位,今天请大家参观的是郑州市黄河游览区,这个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距市内约三十公里,南依岳山,北临黄河。1970年,为了解决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在这里修建了提灌站,工程历时两年,后经八年的努力,终于在这里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十七平方公里的游乐场包。今天主要请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宽阔的河床,以及这周围的景色。 据说,日本也有”;人类起源于河流”;的说法,黄河自古就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她与悠久的历史同流至今,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象征着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历史上曾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描写黄河的汹涌澎湃之势;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一诗中以铿锵有力的句子这样赞誉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非常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玛连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广为人们所使用的谚语,叫做”;不到黄河心不死”;。基于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务必请诸位到黄河边上一游,面对着气势磅礴的黄河,回想对比一下我们两国间过去那种关系和今日的友好关系,希望大家能从汲取进一步发展我们之间友谊的力量。这样,我就安排了这个参观计划。

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000平方公里。据说东京至博多的新干线长1176公里,那么请您记住:黄河的长约从东京到博多两个半来回的距离。黄河的源头是一股清泉,但是由于游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浊的河。”;百年待河清”;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国谚语,就是比喻黄河水之混浊的。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如果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个堤防可以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所以,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也就是说,下游是这条大河的薄弱环节,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这些原因,过去的人们饱尝频繁泛滥的洪水之苦。据记载,历史上2000年之间,洪水竟泛滥了1500次,实际上是四年三决口。其中最惨无人道的是1938年国民党军队曾人为地决堤,引起洪水泛滥。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像这样被充作战争的有力武器,难怪百姓常言道:”;乱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了水利发电

湿地生态旅游

湿地生态旅游 中国湿地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类型多。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中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中国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其中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 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万公顷,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还表现为一个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和单一种湿地类型分布于多个地区的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区域差异显著。中国东部地区河流湿地多,东北部地区沼泽湿地多,而西部干旱地区湿地明显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湖泊湿地多,青藏高原和西北部干旱地区又多为咸水湖和盐湖,诸如青藏高原湿地、蒙新高原湿地、云贵高原湿地;海南岛到福建北部的沿海地区分布着独特的红树林和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工湿地。青藏高原具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面积高原沼泽和湖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目前,国内许多湿地也被开辟为旅游目的地,如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建有标本馆和观鹤楼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据有关资料记载: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年接待的游客和访客多达50多万人次。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洞庭湖和香港米浦等21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陕西黄河湿地,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入《陕西省重要湿地名录》。包括陕西省域内的黄河河道、河滩、泛洪区及河道陕西一侧1km范围内的人工湿地,含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同时,良好的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可使游客在湿地生态旅游活动中接受环境教育和文化熏陶,能更好地提高广大游客的湿地保护意识,有助于推动湿地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发展受湿地和生态旅游这2个学科研究进程的影响。自1983年生态旅游概念首次被提出至今,湿地一直出现在生态旅游研究中。Christopoulou等曾提出发展生态旅游应首先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因为湿地最富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具有最好的环境教育功能和社区参与功能。湿地生态旅游追求旅游经济与湿地保护的协调发展,逐渐引起许多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和湿地周边社区的关注。 一、湿地生态旅游的概念 湿地生态旅游是指以湿地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具有自然保护、环境教育和社区经济效益等一系列的功能,是生态旅游中的一种旅游模式,诸如“海滨游”、“湖泊游”、“水乡游”、“休闲垂钓”等等。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宗旨是让游客认识湿地、享受湿地的同时提高湿地生态环保意识,湿地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为目标,使湿地生态旅游延伸为绿色旅游。湿地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是:人类与湿地乃是一种伙伴关系,应该共存共荣,协调发展。 二、湿地生态旅游的研究历史

黄河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开发的法制思考(一)

黄河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开发的法制思考(一) 关键词:黄河湿地;保护;可持续开发;法制 内容提要:黄河湿地保护与开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现实中却常常表现为对立,造成开发的不可持续。黄河湿地开发中保护不力的主要原因是法制缺失,如法制体系不完善、具体保护制度欠缺、监督与惩治规范疲软等。湿地保护与开发法制建设的重点包括建立科学有效的地方性法制体系、明确保护性开发的基本原则、完善管理协调机制、严格定位开发的路径与措施等。应建立拘束性、授权性、给付性规范类别齐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位阶完整,生态保护、生态补偿、开发限制、责任追究、环境公益诉讼等内容饱满的法制体系。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因其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保护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独特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城市之肺”“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湿地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湿地植物有623种,约占该省植物总种数的15.7%。湿地动物940种,占该省已知动物总种数的26.9%。其中鸟类175种,兽类22种,昆虫437种,鱼类63种,爬行类17种,两栖类10种,其它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143种1]。该保护区对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国家的科学研究工作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旅游价值的开发还处于初始的粗放、单一、肤浅的阶段。对待黄河湿地,与对待任何自然资源一样,开发是为了利用,保护是为了可持续利用,开发和保护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双赢既是理想状态、发展方向,也具备现实可能性,但是其实现却会经历艰难曲折并需假以时日,特别是需要具有特殊针对性的系统全面的法制规范和全体参与者目标明确的不懈努力。 一、黄河湿地保护与开发双赢是时代的必然 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院士指出,自18世纪晚期开始,地球已进入最新地质时代——“人类世”时期。人类栖居的现实的地球,已经不是原来的纯粹自然的地球,而是由人类活动改变了的“人类学的地球”,或“社会的地球”。我们不能脱离社会来看待自然事件,人类文化发展不断加速地球从自然性向社会性转变,这是客观的历史进程。完全反对人类干预自然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保护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保护不等于不介入,纯粹自然的缺陷需要抢救和弥补,保护性介入的目的是增值,是不改变原有性状的增值。前沿科技背景下的人化自然是智慧的选择,人类改变自然,不一定要破坏自然,运用自己的智慧,按照生态规律,可以建设比自然生态系统有更高生产力的人工生态系统,产出更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既对人有利,又对自然有利,达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 如果湿地只为单纯的保护,湿地将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湿地保护是为湿地更好的发挥作用从而为社会服务,湿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也将更好地促进湿地系统保护。自然生态应该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发挥人类的高度智慧,可以达到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自然生命。保护必须从实际出发,规范好“怎么做”。资源经济学的“选择需求”理论认为,自然事物有无限多的属性,从而为人类提供无限多的利用的可能性,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评价和开发它的价值。当选择某一项需求时,意味着对它的其他需求的丧失或者限制。也就是说,资源具有选择价值。选择价值又与机会成本相联系。机会成本是指所投入的资金以最有利的方式投资所能带来的收益。“机会成本”用于资源价值评价,它表示一种重要的但数量有限的资源,它的价值不能同时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只能在多种可能的用途中选择其中一项。因此,我们对重要的、特别是数量有限的资源的开发要非常慎重,以保证未来的选择需求。例如对于湿地及其野生动植物资源,我们的首要选择是其生态价值,那么对于生态破坏性较小的科研、教育、旅游观赏等社会价值利用就要加以限制,对于生态破坏性较大的经济价值利用就要严格限制或者禁止。在合理开发利用过程中注重保护优先原则、依法

郑州黄河风景区滨水景观优化设计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酣.Sci.2010.38(28):d852—15854责任编辑米淼责任校对卢瑶郑州黄河风景区滨水景观优化设计研究 任君(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15) 摘要笔者从“人”的角度出发,注重特定地域的人群在滨水环境中的感受,结合风景园林学、环境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理论,针对郑州黄河风景区的滨水景观现状,在景观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探索人的亲水性以及游人与滨水景观的互动心理,找寻滨水景观设计开发的新恩路。 关键词黄河风景区;滨水景观;优化设计;亲水性 中图分类号TU98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0)28—15852—03 StudyOllltheOpamizedDesil珊ofWaterfrontLandscapeinZhengzhouYellowRiverScenicAtea RENJim(ZhengzhouInstituteofAeronauticalIndustryManagement,Zheagzhou.Henan450015) AbstractFromthe“human”perspective.focusingOilthefeelingofcrowdinspecificsectioninwaterfrontenvironment,combinedwithinter-disciplinarytheoryoflandscapearchitectureandenvironmentalpsychology.aimingatthecurrentsituationofwaterfrontlandscapeinYeflowRiverscenicarea。thehydrophilieityofpeopleandtheinteraetionpsychologybetweenvisitorsandthewaterfrontlandscapewerediscussedonthebasisoflandscapedesignprinciples.80雎toseeknewideasforthedesignanddevelopmentofwaterfrontlandscape. KeywordsTheYellowRiverscenicarea;Waterfrontlandscape;Optimizationdesign;Hydrophilicity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因为人们对水的 追求及热爱,作为城市独特水资源环境的滨水景区近几年发 展迅速。郑州地处中原,市内数量少、面积小的人工水体已 无法满足330万常住人口的需求。所以,西郊流经的黄河就 成为人们向往的天然水系。郑州黄河风景区位于郑州西北 30km处的邙山,之前是提灌站,为缓解郑州城市用水和农田 灌溉紧张而建,建成通水后,本着以水养水的方针,建设者们 开发荒山,加强绿化,探寻文化,挖掘景点。1981年,其被命 名为郑州黄河风景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景区已有了相 当的规模,并逐渐成为郑州市最重要的游览区。 1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行假期政策的出台,短期假日的增多使人们更多 地选择城市近郊的游憩场所,而建立在郊西黄河之滨的风景 区也极大地满足了郑州市民亲近水体和自然的愿埋。近20 年来,景区建设从未间断,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给黄河风景区内滨水景观的建设和维护带来了很多问题。 如封闭的人工驳岸改变了河岸线的自然特征和重要生态功 能;以防洪为单一考量的堤岸阻隔了人与水的亲近;部分岸 堤存在相当的安全隐患;大众对景观的审美认知被忽视,缺 乏人文关怀。 2基本原则 2.1尊重自然。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前提是尊 重自然。基于此。滨水景观设计只有充分考虑人的心理和行 为,其内涵才能得以延伸。由人和空间的关系可知,在滨水 空间的营造上,一定要考虑不同人群的多层面、多方位的不 同需要,以达到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活动的有机统一。 2.2尊重历史和文脉风景区都有特定的历史、文化、民俗 等。景观是引导游客感知一座城市的纽带,它们的地域特 征、形式以及艺术效果,会给人带来新奇感和认同感。如今 各景区的人造景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面貌相似,久而久之 引起游人的视觉疲劳。因此景观设计要在尊重历史和继承 基金项目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SKL.2009-2302)。 任君(1981一),女,江西南昌人,硕士,讲师。从事环境艺术 设计研究。 2010—06一17 传统的基础上,科学地发展创新。切忌盲目追随.丧失个性。 2.3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就是在充分了解本地自然条件的 基础上,对规划现场进行实际勘察,掌握翔实数据,并对方案 的合理性进行推敲和论证。然后合理利用地形地貌,结合各 类景观设旎,使之有机联系,并成为一个整体。 2.4生态维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概念的提出为景区的规 划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生态景观的营造是在考量实际需 求的情况下。更多地利用原有资源,以保护为目的,维护景区 的生态循环。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还要注意避免开发不当造 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体现亲水性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保护水 体生态功能的稳定与持续性…。 3实例研究 3.1景区现状 3.1.1水生态遭到破坏。黄河风景区因为古老的黄河文化 吸引了众多游客,但是水生态同时也遭到破坏。除了景区周 边单位和小作坊的外源污染,渔业和旅游业的过度开发,也 造成了水源的污染。其次,针对旅游开发的特色餐饮船只众 多(图1),因为要进行食品加工,所有的废水都排入黄河,直 接导致水质被破坏。再者,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给景区水 源也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 圈1黄河岸边餐饮船只 瑰.1田增It删OnthehInkoftimYdlowRiver 3.1.2滨水景观建设缺乏亲水性。毗邻黄河的星海湖是较 新的旅游观光区,是黄河水经过净化处理后重新蓄积的。虽 然在环湖道路边设置了水上娱乐景观和水乡小品,但是多以 万方数据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郑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175号)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业经2008年5月8日市人民政府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市长赵建才 二○○八年五月十五日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发挥湿地生态调控功能、维持生物多样性,在黄河郑州段的河道、滩区划定的保护区域。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保护区的规划、建设、保护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保护区的规划、建设、保护及管理应当服从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符合河道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科学规划、分区控制、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五条市和保护区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根据湿地保护需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湿地保护。 第六条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是保护区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其所属的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保护区的具体管理工作。保护区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设立的保护区管理机构在市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统一协调、指导和监督下,负责本辖区内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市、县(市、区)保护区管理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制定并落实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 (三)调查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并建立档案,组织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监测; (四)组织或者协助有关部门开展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 (五)承担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六)承担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的监测、研究、救护工作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防控工作; (七)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使行政执法权;

包头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20100713

1 概述 1.1 设计依据 1.1.1相关批文及文件 (1)包头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勘察设计合同书,2010年2月12日 (2)包头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年3月 (3)包头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0年4月 (4)包头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测量图,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0年3月 (5)关于包头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包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8月18日 (6)关于包头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批复,包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2010年7月20日 1.1.2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排水工程》(91SB4-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小型潜水排污泵选用及安装(含2003年局部修改版)》(01S305) (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0)《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程》(CECS97:97) (11)《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BB/T14529-93) (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1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15)《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16)《港口工程测量规范》(JTJ203-98) (17)《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98-2000) (18)《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19)《给水排水工程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2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范》(GB50069-2002) (2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2)《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032-2003) (2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订版) (2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97-94)(2000版) (2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1995) (27)《防洪标准》(GB50201—94) 以及国家其他有关的现行规范、标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