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品系培育方法及联合育种基础群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品系培育方法及联合育种基础群组建
经典的品系选育方法。其特点是从品种或系中选择优秀个体(一般是种公猪)为系祖,通过中等程度的近交,使其后代与这一优秀个体保持较高程度的亲缘关系,并保持或积累其系祖的优秀品质,使群体具有共同祖先的优良特性。
1、优点:易于固定一个个体或几个个体的优良特性,便于保持血缘,以及灵活机动、不拘一格等。
2、缺点:系祖不易得到,难以选配到同质的优秀母猪和选到可靠的系祖继承者,尤其是系祖的血统和特性在群体中随着世代的推移易于淡化,后代一般难于接近更无法超过系祖。
目前,这种方法在猪的育种实践中使用较少,该法起源早,对猪的育种起过很大作用。
(二) 近交建系法
用高度的近交方法建立猪的品系。30、40年代美国培育了100多个近交系数在30%以上的猪近交系。结果近交降低了产仔数和仔猪的生活力,并出现了脐疝、血友病等遗传疾患,生长速度也因近交而降低。在近交过程中又会出现近交退化现象,育种成本非常高。另外,也降低了性状的选择强度,目前,在猪的育种中不再采用。
(三) 群体继代选育法
又叫系统选育、闭锁群育种法,是目前用于猪品系选育最多的方法。该方法是选择一定数量的猪群组成零世代基础群,在更新时采用全群淘汰,配种时群内闭锁血统,不引进群外公猪,使群体近交系数逐代上升,提高群体基因的纯合度,群内基因随机配合,可望得到较优的基因组合。基础群数量一般采用6公30母、8公40母、10公50母、或30公150母等几种形式。世代间隔为一年一个世代或两年一个世代不等,一般进行5―6世代的选育,然后与另一品系杂交或引入群外公猪和母猪,组成新的基础群,进行下一轮的群体继代选育。
这种方法国外从50年代开始使用。我国自70年代起至80年代,各地采用闭锁群育种法培育出不少新品系,如在大花白猪、三江白猪、黑猪、大河猪、XX白猪等培育中建立的品系,以及哈白猪瘦肉系、XX猪Ⅰ、Ⅱ系、XX中白猪Ⅰ系、XX白猪的Ⅰ、Ⅱ、Ⅲ、Ⅳ和Ⅴ系及XX瘦肉猪新品系(SD-Ⅰ系)等。在“七五”、“八五”期间,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
项目“中国瘦肉型猪新品系选育”,选育出的4个中国瘦肉猪父本新品系和5个母本新品系。
无论采取那种品系培育方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育专门化父系和母系,专门化品系较通常品系具有以下优点:
提高选择进展。生产性状和繁殖性状这两类性状分别在不同系中进行选择,通常要比在一个系中同时选择的效果好,尤其是在遗传上存在负相关的性状。
专门化品系用于杂交体系中可能获得互补性。
有利于生产性状和繁殖性状的协同选择。由于父系和母系的分化,通过合成,这一协同选择效果就可以集中在母系中进行。
闭锁群育种法优点:
品系种质易于保证。
既能限制每个世代的近交增量,避免近交退化,又可在品系建成时达到预期的平均近交水平,使主选性状的纯合度得以提高。
二、基础群的组建
基础群是育种的原始素材,通常一旦闭锁在一定时期内就不再引入新的基因。因此,基础群的质量将会对未来的品系产生重大影响。
基础群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质量好。主选性状均值高于一般群体水平,具有较大的选择差,能保证基础群具有较高的合意基因频率。
2、遗传基础广泛,基因来源丰富。
3、规模要适中。
规模的大小决定于彼此五亲缘关系的公猪和群体的近交系数。实践证明:公猪数为10头,公母比例1∶5较为适宜。每个世代的近交增量最好能控制在2%以内,经过5―6世代的选育,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达到10%-12%,接近半同胞的水平。品系规模的确定可根据随机群体中t代的近交系数Ft的公式以及各家系等数留种时的近交增量△F的公式进行估算。
Ft =1-(1-△F)t
△F=3/32Nm 1/32Nf
式中:Nm为每世代的公猪数
Nf 为每世代的母猪数
若采用随机留种方式,则△F要用下列公式:
△F=1/8Nm 1/8Nf
例如:某一继代选育群计划每世代选留公猪10头,选留母猪50头,若采取各家系等数留种方式,试计算第5代时的近交系数。
首先计算每代近交增量△F
△ F=3/32*10 1/32*50=0.0094 0.0006=0.0100=1.00%
然后计算第三代时的近交系数Ft
Ft=1-(1-0.01)5=0.049=4.90%
三、基础群组建实例
1、中国瘦肉猪母本新品系DⅢ系选育基础群组建
1986-1987年,从XX中白猪大群母猪中经过繁殖性能测定和双列配种测试,筛选出高产家系的12头公猪和60头母猪作为基础群,实行闭锁选育,主选性状为产仔数,并兼顾乳头数、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2、中国瘦肉猪母本新品系DⅣ系选育基础群组建
根据DⅣ系选育方案,对XX白猪Ⅲ、Ⅳ系原有300头核心群母猪,通过调查分析本身的、母亲的、同胞的繁殖性能,选留10头公猪、120头母猪具有3胎以上繁殖成绩的高产母猪参加配种。116头供选群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3.29头,产活仔数12.72头,育成数10.26头,断奶窝重198.17kg。根据母猪产仔数复合育种值以及仔猪生长发育状况,确定54头母猪作为基础群,其平均产仔数14.28头,产活仔数13.91头,为培育高产新品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3、中国瘦肉猪母本新品系DⅦ系选育基础群组建
利用XX市太湖猪数量多、类型全的优势,由97头母猪组成太湖猪亲本群,其中小梅山23头,中梅山40头,二花脸28头,风泾6头。入选母猪要求繁殖潜力在18头以上的经产母猪,父本群则由从美国和匈牙利引进的杜洛克11个家系、12头公猪组成。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纯种太湖猪和杜洛克作为亲本群,经过杂交所生后代作为基础群,然后横交,所生后代作为零世代,每一个个体都来自上一世代所生的仔猪,以每年一个世代的速度进行选育。
以上几种方式组建基础群方法不同,但因当时国家攻关指标要求繁殖性能指标较高,所以,各系都将繁殖性能作为自己建立基础群的主选指标。
四、联合育种核心群的基础群组建方案
1、基础群组建原则
保证有四个以上血缘,四胎以内(含四胎)母猪60头以上,
每个血缘公猪保证2头,
核心群种猪与扩繁群种猪生产性能应有明显区别。
2、基础群组建方法
首先对现存种猪群的血缘进行分析,将生产性能低下或头数比较少的血缘转入扩繁群;
对已有的繁殖及生长性能等测定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生产性能的高低、EBV或选择指数进行排队,在保证血缘的情况下,将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胴体品质好的种猪选入联合育种核心群。
对没有测定数据的群体,可以根据血缘、体型外貌等性状进行组建基础群,但必须在2000年12底前,对总产仔数、达100千克体重日龄及背膘厚等性状进行测定,并上报遗传评估中心,确保联合育种核心群选育数据的完整性。
3、联合育种基础群基础数据
血缘分布
品种(品系)血缘序号血缘代号公猪头数母猪头数 F(X)
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