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咽炎的辨证与临床诊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慢性咽炎的辨证与临床诊治

摘要:中医治疗慢性咽炎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治方法。长期以来,慢性咽炎作为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由于发病的反复性和病人的差异,往往造成诊治的延误。科学的辨证中医治疗慢性咽炎的原则,事实求实地分析慢性咽炎是临床表现,结合实际的提出有效的诊治方法,意义明显。

关键词:慢性咽炎病因临床诊治

慢性咽炎是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一般病程较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本病在我国医学上称为喉痹,是由于内外邪毒积聚导致经脉痹阻不通,而表现为咽喉红肿疼痛、吞咽不利或困难、咽部梗阻等症状的咽喉疾病。慢性咽炎主要表现为咽部可有各种不适感觉,如异物感、发痒、灼热、干燥、微痛、干咳、痰多不易咳净,讲话易疲劳,或于刷牙漱口,讲话多时易恶心作呕。从病理看,慢性咽炎是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弥漫性咽部病变,主要是咽部粘膜炎症,多发于成年人。从病因看,慢性咽炎主要是病人长期粉尘或有害气体刺激、烟酒过度或其它不良生活习惯等,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如贫血、糖尿病、肝硬化及慢性肾炎等。无论是慢性单纯性咽炎还是干燥性咽炎,经过多年的实践探讨,中医治疗慢性咽炎具有很明显的效果。

一、慢性咽炎的中医辨证:

(一)、慢性咽炎病因病机

慢性咽炎相当于中医的“虚火喉痹”,其病因病机为肺肾阴虚导致的虚火上升、咽喉失养。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层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视其病变情况,可分为单纯性、增生性和萎缩性三种类型。慢性咽炎的发病原因很多,表现为:

1、患者患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未能彻底治愈而转成慢性,长期粉尘或有害气体刺激、烟酒过度或其它不良生活习惯、鼻窦炎分泌物刺激、过敏体质或身体抵抗力减低等。

2、气候寒冷干燥,患者的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如贫血、消化不良、大便长期秘结、心脏病、支气管炎、哮喘、肝脏病变、糖尿病及慢性肾炎等易患慢性咽炎。

3、职业因素。主要多发于嗓音工作者,如:教师、演员等。因长期多语言和演唱,可刺激咽部,引起慢性充血而致病。

(二)、慢性咽炎病理变化:

患者患慢性咽炎后,一般表现为咽部粘膜慢性充血(慢性单纯性咽炎)、咽部粘膜充血肥厚,粘膜下有广泛的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肥厚性咽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萎缩变薄并伴有咽后壁有痂皮附着(慢性萎缩性咽炎),中医将本病病理变化归纳为三种类型:

1、阴虚火炎型:咽部不适,痛势隐隐,有异物感,粘痰量少,伴有午后烦热,腰腿酸软,舌质红,

脉象细数。

2、痰阻血瘀型:咽部干涩,痛呈刺痛,咽肌膜深红,常因频频清嗓而恶心不适。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3、阴虚津枯型:咽干甚痒,灼热燥痛,饮水后痛可暂缓,异物感明显,夜间多梦,耳鸣眼花。舌质

红少津,脉细数。经验证明,正确应用药茶有助于治疗慢性咽炎。

二、慢性咽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咽炎相当于中医学“喉痹”等范畴。临床根据病理变化,一般表现为:

1.风热袭肺型:证见咽部微红肿,微痛,咽干,灼热,吞咽不利,伴发热恶风,咳嗽,头身不适,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肺胃热盛型:证见咽部红肿,咽痛逐渐加重,痰涎多,痰色黄,咽部粘膜深红肿胀,发热口渴,溺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3.热毒内蕴型:证见咽喉部干燥灼热,咽痒,异物堵塞感等,伴有发热恶风,咳嗽痰多,头痛,体倦,纳食不利,口干多饮,小便黄,舌尖边红,苔微黄,脉浮数。4.虚火上炎型:证见咽部有异物

感,咽干或咽痒微咳,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咽部粘膜是暗红色或深红色,或喉底串珠或咽侧束充血肿胀呈条索状,舌尖红,舌苔薄,脉细弦。

5.痰瘀互阻型:表现为咽部梗梗不利,又如异物堵塞感,轻微疼痛,干痒不适,咽内有少量粘痰附

着,神疲,眩晕,耳鸣,伴有腰膝酸软,烦躁易怒,口干,月经不调,舌质红暗,舌苔粘黄,脉弦滑或细数。

三、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论文

(一)慢性咽炎中医辩证施治

1、养阴利咽:适用于肺阴亏虚型患者。患者肺肾阴虚;有的患者风热喉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或

因刺激性气体、尘埃及鼻分泌物等刺激,耗损津液,均可导致肺阴受损,津液不足,虚火上炎,循经上蒸,消灼咽喉,形成喉痹。表现为咽干不适,灼热,隐隐作痛,咽痒干咳,有异物感;伴午后潮热,干咳少痰,唇红颧赤,手足心热,精神疲乏,失眠梦多。舌红少津,或舌干红少苔,脉细数。养阴生津,润肺利咽。药用木蝴蝶、蝉衣、玄参、麦冬、生地、野荞麦根、浙贝、桑白皮、甘草养阴清热,化痰润肺。如果看见咽干午后甚者用枸杞子、石斛滋养肺阴;失眠多梦加朱灯芯、柏子仁宁心安神。

2、补气健脾,适用于脾气虚弱型。大多因为饮食不节,思虑过度,或因治喉痹用寒凉攻伐太过,致

使脾气虚弱,咽喉缺水谷精微濡养生病。症表现咽部微干,微痛,微痒,时欲温饮而量不多,咽部有痰或异物粘着感,每因劳累而诸证加重;伴面色萎黄,气短懒言,纳呆腹胀。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缓弱。治疗补中益气,升清利咽。药用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陈皮、当归益气健脾和中;木

香、枳壳、厚朴以助脾运;配安南子、藏青果、百合、玉竹益气以利咽喉。手足不温者加附子、干姜振奋脾阳。

3、温肾扶阳,适用于肾阳亏虚型。本患喉病,用药寒凉,攻伐太过,或操劳过度,或泄泻伤及肾阳,或不慎摄养,下元亏虚,命门火衰,以致火不归原,无根之火上熏,客于咽喉而为病。如《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说:“格阳喉痹,由火不归原则无根之火客于咽喉而然。其证则上热下寒,全非火证……或泄泻伤肾,或本无实火而过服寒凉,以伤阳气者,皆有此证”。表现是咽部微干,口干不欲饮,或

喜热饮但量不多,有异物感或痰粘着感,空咽时明显;或见面色恍白,语声低微,小便清长,大便溏泻,头晕耳鸣,倦怠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弱。治疗以温肾扶阳,引火归原。药用制附子、肉桂、熟地、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壮阳补肾,益阴摄阳;玄参、白芍、麦冬养阴生津。大便溏泻者加五味子、肉豆蔻涩肠止泻。

4、行气活血,适用于气血瘀滞型。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过食肥

甘厚味,滋腻碍胃,郁滞气机,或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或素体气虚,或久病损气,气虚帅血无力,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于咽喉而为病。症见咽喉不适,日久难除,有梗阻感,或轻刺感,咽干,颈部紧缩感。伴有胸胁胀痛,精神抑郁,妇女月经不调,行经腹痛,或有血块。舌质暗红,舌边尖瘀斑,苔薄黄,脉弦涩。治以理气解郁,活血化瘀。药用柴胡、枳壳、川芎行气解郁;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活血袪瘀;桔梗、甘草、玄参清利咽喉。有痰者加川贝、瓜蒌仁化痰清肺;有异物感者加半夏、桔梗、厚朴利咽化物;胸胁胀痛者加郁金轻清理气。

5、滋补肝肾,适用于肝肾阴虚型。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肾为藏精之脏,又为水脏,肝肾同

源,肝阴与肾阴互相资生,若七情所伤,劳伤精血,使肾之阴精耗损,阴液不能上承咽喉,咽喉失养而为病。症见咽干不适,欲饮水而量不多,咽部灼热感且隐隐作痛。伴口干咽燥,腰膝酸软或疼痛,头目眩晕,健忘耳鸣,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药用枸杞子、菊花、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滋补肝肾之阴;元胡、沙参、麦冬养阴利咽止痛。肝气不舒者加川楝子、木香等以疏肝理气;阴虚甚者加青蒿、地骨皮以清虚火;腰痛者加川断、杜仲补肾强筋健骨。

(二)临床方剂

中医治疗本病着重于治本,按辩证分型和原则用药,疗效较好。1、滋阴降火法。适于龙雷之火熏蒸

咽喉,证见身体消瘦,五心类热,咽干,纳差,咽部似有膜样物,局部粘膜充血,舌质稍红,苔白而干,脉沉细稍数,方用:沙参、生地、当归、杞果、桔梗各12克,川楝子、甘草各9克,寸冬、太子参各15克,木蝴蝶9克,公英30克,水煎早晚两次服。

2、疏肝和胃法。适于肝郁气滞、肝气犯胃所致口涩苦,咽干,咽部似有棉絮,饮食无碍,唯咽唾液

时症情颇著舌淡苔薄白,脉弦。方用:柴胡、郁金、射干各15克,白芍24克,炒枳壳、青皮各12克,黄芩9克,公英30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分二次服。

3、益气温胃法。适于中焦虚寒,纳运无力,咽同峡部干白,有米粒样灰白色点状物;自感时有凉气

飕然通过,舌淡苔白,脉沉细。方用:黄芪60克,桂枝15克,白芍30克,升麻,甘草各9克。桔梗12克,炒枳壳18克,水煎分早晚空腹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