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创新科技中心创作有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湾创新科技中心创作有感

摘要:在超高层建筑创作中,只追求自身地标形象,忽视与城市空间关联的碎

片式开发模式,最终将导致城市整体利益受损。普通超高层办公建筑存在标准层

竖向重复叠加,功能单一,公共空间不足的弊病。本案我们基于城市整体利益最

大化,整合城市与建筑设计要素,塑造高度带来的云中漫步般体验空间,营造林

间乐游式地下开放空间,创新性回应城市现实空间。

关键词:城市关联;立体复合街区;城市生活化空间

引子

深圳,引领中国改革的先锋城市;

深圳湾创新科技中心,激发创新动力的新型城市综合体;

一座城市,一个空间,共同见证城市核心价值流动与聚集。

一、项目概况

本案位于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园南区核心,东临高新南环路、西临科苑南路及

未来地铁15号线、南临高新南十道及地铁二号线科苑站,北至高新南九道,用

地方正,周边路网完善,轨道交通便利。项目用地面积3.98万M2,计容建筑面

积38.5万M2,主要包括办公产业用房约27万M2、商业街区3万M2、公寓约8万M2、公交首末站0.4万M2,容积率9.65。地下空间设置四层,办公产业用房

限高320M,公寓为150M。

二、概念生成

(一)云中漫步林间乐游

项目实地踏勘中我们发现,只追求自身地标形象,忽视与城市空间关联的碎

片式开发模式,最终将导致城市整体利益受损。传统城市CBD核心区,由于僵化

的功能分区、超大的街区尺度、配套商业及开放空间的缺失,致使街区活力不足。普通超高层办公建筑存在标准层竖向重复叠加,功能单一,公共空间不足的弊病。现代都市亢奋的节奏,让人濒临窒息边缘,我们急切渴望置身云层之上的无重力

工作;或是卸下心中冗余欲望,触及本质生活的释怀。

本案我们基于城市整体利益最大化,整合城市与建筑设计要素,塑造高度带

来的云中漫步般体验空间,营造林间乐游式地下开放空间,创新性回应城市现实

空间。

三、设计策略

(一)链接城市

本案位于高新园南区中心位置,其东侧为深圳湾科技生态园,西南侧为深圳

市软件产业基地,通过其320M体量高度,建立三者及科技园南区竖向空间关联性,共同构建高新园南界面及后海中心区北部天际线;项目沿滨海大道第一排视

野基本上为住宅所享用,唯一的视线开口位于滨海大道与科苑路交叉口区域,我

们将320M塔楼布置于基地临科苑路最外侧,最大限度增加其全身段可视性,传

递高度带来的震撼,同时建立与后海中心区、深圳湾、福田区看与被看空间关系。

(二)上半城-下半城上班城-下班城

上下是一种态度,上下也是一种空间。

我们将利用本案提供的建筑高度及地下动线要素,构建空间轴的上半城-下半城,时间轴的上班城-下班城。上半城主要由两栋产业办公塔楼,两栋人才公寓塔楼组成;下半城依托地铁及地面输送人流要素,形成地面地下商业街区及城市开

放空间。

这里将聚集多家企业总部,吸引大量创新人才在空间中进行生产要素配置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上班之城;

工作之余大解放时间,为他们及周边居民准备了充满活力的乐购体验与社区

活动,以最快速度将人从上班城引入下班城状态。

(三)云台叠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超高层摩天楼,单纯在高度上追求地标,迟早会被新

高度所取代。我们结合本案实际,在有限高度内植入超凡体验空间-云台,并塑造

两塔楼形体逻辑-叠峡与城市空间视线关系,寻求在万千高楼中错位突围。

我们在40、41层通过连廊将两塔楼空中大堂连为一体,在170M高空形成连

贯东西的云中漫步街区-云台。它的出现首先满足双塔办公中高区换乘需求并互为

疏散通道。更为重要的是在标准层竖向堆叠中,将极具活力体验的公共空间顶升

到空中。漫步空中环形步道,步移景异,深圳万千气象,尽收眼底,累了在步道

旁咖啡吧小憩,何等逍遥。

两塔楼由于云台的连接,形体间产生了微妙的空间场力,体块间时而拉近时

而退缩,自下而上,融会贯通,呈现为虚实相生动态平衡介于一栋两栋之间的

叠峡空间。

(四)翡巷翠谷 @ 环

街巷空间的回归是对城市大尺度功能分区造成行为活力缺乏的修正。本案以

各功能要素为基点,以多样行为轨迹为路径,以绿色自然互动为界面,构成翡巷

翠谷@ 环行为活力空间骨架。

翡巷作为身披绿色科技外衣的城市开放巷道空间,在地面层引导人流由沿周

边流动到穿越或体验本案内部空间,激活内部空间界面;在地下层成作为地铁科

苑站到产业办公塔楼负一层大堂最为便捷的路径,其间还设置地下四层汽车大堂

中庭空间,让阳光、绿树活化通常消极的地下空间。

翠谷城市开放空间位于本案核心区域,我们将其4000M2绿化空间下沉、起坡、分台,形成多首层开放空间,其直接作为负二层地铁出口对景空间,映入眼

帘的是充满绿树流水阳光的城市翠谷,这就是本案的第一视觉印象!身临其中,

抬头仰望,隐约可见双塔漫入云中,蔚为胜景。

本案围绕翠谷出现一个环状立体步行体系,将各功能要素、流线、接口关联

一体,我们给它取名“@ 环”。穿行其间,将实现交通空间、建筑空间、城市开放

空间有机衔接与功能复合。

四、规划与建筑设计

(一)布局

本案主要功能要素沿各边布置,激发边界效应,同时形成翠谷开放空间界面。两栋产业办公塔楼位于场地西北角,两塔楼南北向错动,在街角形成办公区入口

广场。两栋150M公寓塔楼呈“反L形” 布置于场地东南角,具有深圳湾及沙河高

尔夫较佳景观视线,同时为翠谷街区争取更大面宽。公交首末站架空布置于场地

东北角,通过@ 环与各功能要素无缝衔接。

(二)流线

人行流线:在负二层通过翡巷作为地铁出入口与产业办公塔楼人行路径;在

地面设置多个商业广场及巷道空间引导人流渗透;地上层通过@ 环与商业街区、

办公、公寓、公交站形成环形流线;

车行流线:在场地北侧西侧设置办公车行入口,在外围组织商务车流直抵塔

楼入口及办公地下车库口;在东侧设置两个地下车库入口,满足商业及公寓地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