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表演艺术人才交流与合作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指演 出者直接面对观众 表演 的艺术 ,是表演者 台湾艺术研究所) 。该研究所先后举办了被媒体称 之 为 “ 零 的突 破 ” 的 “ 首 届 台湾艺 术 研讨 会 ” ,以 与 观众 之 间 的双 向交 流 ,各 类 表 演 艺术 的共 同特
征就是 艺术行为和生产行为同时发生 ,强调演员 及 “ 海峡两岸歌仔 戏艺术节 ” “ 海峡两岸 民间艺
上扮 演 着举足 轻 重的 角 色。
关键群众性 的文艺活动 中,已经有 了台湾南
音社 团的身影 ,台湾作 曲家许常惠 、徐瀛洲 、陈 演艺人才是表演艺术产业的核心 ,艺术家透 茂宣等在此时也先后访 问泉州南音乐团,并观摩
过他 ( 她)们在专业领域 中超越 常人 的敏锐度与 演 出。从 此以后 ,两岸 民间表演艺术交往时常发 感受力 ,将 自己在艺术上的体验 ,通过 自己的演 生 。同时 ,官方也通过设立艺术科研机构来推动 9 8 6 年 ,经文化部批准成 唱 、演 奏或人体动作 、表情来塑造形象 、传达情 闽台表演艺术 的交流 。1 1 9 9 3 年改为厦门市 绪 、情感 ,使观众能够 体会 、理解 。简单来说就 立 的厦 门市台湾艺术研究室 (
程, 为维系两岸 同胞情感 、 推动两岸交 流发展发挥 压力 台湾当局 不得不开 放 台湾 民众赴 大陆探亲。 9 8 8 年台湾 当局宣布 “ 两岸文化交流文教为先” , 了独特的作用。纵观闽台演艺人才交流的历程 , 与 1
9 9 3 年4 月两岸 “ 汪辜会谈 ”将文教交流议题纳入 中央的对台政策 以及 当时 的内外 环境有着密切 的 1 共 同议 题 ” ,肯定 了 文化 交 流 为 两 岸 交流 关 系 中 关系 , 大约可分为如下 四个时期 : 闽 台演艺人才交 “ 流复苏时期( 1 9 7 9 年至1 9 8 6 年) 、 闽台演艺人才多元 的先遣 部队与优先地位 。 随着两 岸交流的扩大 ,
术交流活动 ,并创作 了大量优秀 的戏剧戏 曲,开 闽台演艺人才交流5 0 年来从无到有 、 从间接到 创 了两岸表演艺术交流的先河 。 1 9 8 7 年后 ,迫于两岸交流 的呼声不断高涨 的 直接 、 从单 向到双 向 , 走过 了一段不平凡 的发展历
、
闽台演艺 人 才交 流发 展概 况
人才交流也 以此为契机开始复苏 。这一时期 的闽 界第一次组 团赴祖 国大陆交 流演 出,汉唐乐府 、
3 3
文 学 艺 术
共 同打造文化产业链 ” ,两岸演出团体从单纯 的 台北 闽南乐府 、南声 国乐 社等台湾南音社 团,带 “ 着对 故 乡 的眷 恋 ,以乡音 化解 了海 峡 两 岸 的疏 离 “ 同 台表 演 ”到 “ 共 同 编 写 剧 本 、拍 戏 、评 奖 ” , 感 ;二是各剧种剧团应邀 赴台商业演 出模式的交 例如首部由两岸戏剧界共 同打造的歌仔戏 《 蝴蝶
闽台表演艺术人才交流与合作研究
张帆( 福建社会科学院 福建福州 3 5 0 0 0 1 )
内容提 要 :闽 台表 演 艺术 人 才 交流 是 两岸 人 台演艺人才 交流规模不 大 ,以单 向的演 出为主 ,
才 交流 的 一 个重 要 内容 。 同 时演 艺人 才 的 流动 也 缺 乏 双 向的 实质 交 流 ,主 要 是 以 民间 ( 或 半 官方
演艺人才交流走向体制化时期( 2 0 0 8 年至今 ) 。
主要表现在 :一是 接待台湾媒体 、台湾同胞所举
1 9 7 8 年党 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 召开前后 ,进行 行的文艺演 出及两岸艺人的互动演 出,一些 岛内 文化界人士开始与大陆同行接触 ,一些台湾歌手 了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 的拨乱反正。在这样 的背景下 ,党 中央采取积极 的对台政策 ,打击分 来到大陆演唱 ,成为两岸文化交 流的开始 ,1 9 8 9 年中秋 ,厦门举办 “ 中秋南乐同乐会” ,台湾南乐 裂祖 国的活动 ,继续推进祖 国统一 。而闽台演艺
与欣赏者在 同一时间与环境中所 产生的临场感受 术节 ” “ 海峡两岸南音展演 ” “ 闽台地方戏曲研 闽台音乐研讨会 ” “ 海峡两岸南音研讨 以及共 同参与 的体 验 。表演 艺术通常包括 舞蹈 , 讨会 ” “
音乐 ,戏剧 ,曲艺 ,杂技 ,相声 、魔术等。
一
会” “ 海峡两岸戏 曲舞美研讨会 ”等两岸表演艺
流,1 9 9 2 年8 月 ,由1 2 名艺术家组成的 “ 大陆艺术 之恋》 ,获得第 十一届 中国戏剧节 “ 优秀剧 目奖” 家演 出团”首次进人台湾 ,实现 了两岸 的双 向文 和 第九 届 中 国艺 术 节 “ 文 华 大奖特 别 奖 ” ,双 方 的
化交流 ;三是在复苏时期 的异地交 流 ,在这一 时 合作演 出也在台湾岛内引起了强烈 的反响。同时 , 期开花结果 ,引发了台湾艺人来 闽投师学艺 ,以 福建方面积极邀请 台湾文化 团体和文化界人 士来 及 台湾演艺团体邀请 福建剧作家 、导演等赴台参 福 建 参 加各 类 文 化 艺 术 活 动 ,努 力 为 台湾 文 化艺 与戏剧创作 ,如汉唐 乐府 的创办人 陈美娥女士多 术界人 士来福建发展文化事业提供更好 的服务和 次 来 到南 音 的故 乡 泉 州 学 习 ,并 受 到 以南 音 为 曲 更大的发展空 间。云 门舞集 、汉唐乐府 、国光剧 牌排演的梨园戏的启发 ,将梨园戏与南音相结合 , 团 、朱 宗 庆打 击 乐 团 、 台北 市 国 乐 团 、 台北新 剧 创作了许多经典 的剧 目,成为第一个来到祖 国大 团等台湾著名艺术 团体应邀 来福建巡 回演 出,受
交流并趋于常态化时期 ( 1 9 8 7 年至2 0 0 1 年) 、 闽台演 闽台演艺人才交流进入第 二阶段——多元 的交流
艺 人才 交 流全 面拓 展 时期 ( 2 0 0 1 年至 2 0 0 8 年) 、 闽 台 并 趋 于 常态化 时 期 ,开始 发 展 出文 化合 作 的雏形 ,
能够促进闽台双方的合作与交流 ,是 增进 两岸互 组织) 的形式进行 ,如 1 9 8 2 年农历正月十五 ,泉 信 了解 ,建立 良性互动机制 ,推 动两岸政 治经济 州市组织 的富有闽南传 统地方特色 的南音演 唱、 踩街 ” ( 化 装 交流 ,宣传大陆形 象的最佳舞 台,在 两岸 交流 史 花 灯 盛 会 和戏 剧 以及 特 色 浓 厚 的 “
征就是 艺术行为和生产行为同时发生 ,强调演员 及 “ 海峡两岸歌仔 戏艺术节 ” “ 海峡两岸 民间艺
上扮 演 着举足 轻 重的 角 色。
关键群众性 的文艺活动 中,已经有 了台湾南
音社 团的身影 ,台湾作 曲家许常惠 、徐瀛洲 、陈 演艺人才是表演艺术产业的核心 ,艺术家透 茂宣等在此时也先后访 问泉州南音乐团,并观摩
过他 ( 她)们在专业领域 中超越 常人 的敏锐度与 演 出。从 此以后 ,两岸 民间表演艺术交往时常发 感受力 ,将 自己在艺术上的体验 ,通过 自己的演 生 。同时 ,官方也通过设立艺术科研机构来推动 9 8 6 年 ,经文化部批准成 唱 、演 奏或人体动作 、表情来塑造形象 、传达情 闽台表演艺术 的交流 。1 1 9 9 3 年改为厦门市 绪 、情感 ,使观众能够 体会 、理解 。简单来说就 立 的厦 门市台湾艺术研究室 (
程, 为维系两岸 同胞情感 、 推动两岸交 流发展发挥 压力 台湾当局 不得不开 放 台湾 民众赴 大陆探亲。 9 8 8 年台湾 当局宣布 “ 两岸文化交流文教为先” , 了独特的作用。纵观闽台演艺人才交流的历程 , 与 1
9 9 3 年4 月两岸 “ 汪辜会谈 ”将文教交流议题纳入 中央的对台政策 以及 当时 的内外 环境有着密切 的 1 共 同议 题 ” ,肯定 了 文化 交 流 为 两 岸 交流 关 系 中 关系 , 大约可分为如下 四个时期 : 闽 台演艺人才交 “ 流复苏时期( 1 9 7 9 年至1 9 8 6 年) 、 闽台演艺人才多元 的先遣 部队与优先地位 。 随着两 岸交流的扩大 ,
术交流活动 ,并创作 了大量优秀 的戏剧戏 曲,开 闽台演艺人才交流5 0 年来从无到有 、 从间接到 创 了两岸表演艺术交流的先河 。 1 9 8 7 年后 ,迫于两岸交流 的呼声不断高涨 的 直接 、 从单 向到双 向 , 走过 了一段不平凡 的发展历
、
闽台演艺 人 才交 流发 展概 况
人才交流也 以此为契机开始复苏 。这一时期 的闽 界第一次组 团赴祖 国大陆交 流演 出,汉唐乐府 、
3 3
文 学 艺 术
共 同打造文化产业链 ” ,两岸演出团体从单纯 的 台北 闽南乐府 、南声 国乐 社等台湾南音社 团,带 “ 着对 故 乡 的眷 恋 ,以乡音 化解 了海 峡 两 岸 的疏 离 “ 同 台表 演 ”到 “ 共 同 编 写 剧 本 、拍 戏 、评 奖 ” , 感 ;二是各剧种剧团应邀 赴台商业演 出模式的交 例如首部由两岸戏剧界共 同打造的歌仔戏 《 蝴蝶
闽台表演艺术人才交流与合作研究
张帆( 福建社会科学院 福建福州 3 5 0 0 0 1 )
内容提 要 :闽 台表 演 艺术 人 才 交流 是 两岸 人 台演艺人才 交流规模不 大 ,以单 向的演 出为主 ,
才 交流 的 一 个重 要 内容 。 同 时演 艺人 才 的 流动 也 缺 乏 双 向的 实质 交 流 ,主 要 是 以 民间 ( 或 半 官方
演艺人才交流走向体制化时期( 2 0 0 8 年至今 ) 。
主要表现在 :一是 接待台湾媒体 、台湾同胞所举
1 9 7 8 年党 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 召开前后 ,进行 行的文艺演 出及两岸艺人的互动演 出,一些 岛内 文化界人士开始与大陆同行接触 ,一些台湾歌手 了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 的拨乱反正。在这样 的背景下 ,党 中央采取积极 的对台政策 ,打击分 来到大陆演唱 ,成为两岸文化交 流的开始 ,1 9 8 9 年中秋 ,厦门举办 “ 中秋南乐同乐会” ,台湾南乐 裂祖 国的活动 ,继续推进祖 国统一 。而闽台演艺
与欣赏者在 同一时间与环境中所 产生的临场感受 术节 ” “ 海峡两岸南音展演 ” “ 闽台地方戏曲研 闽台音乐研讨会 ” “ 海峡两岸南音研讨 以及共 同参与 的体 验 。表演 艺术通常包括 舞蹈 , 讨会 ” “
音乐 ,戏剧 ,曲艺 ,杂技 ,相声 、魔术等。
一
会” “ 海峡两岸戏 曲舞美研讨会 ”等两岸表演艺
流,1 9 9 2 年8 月 ,由1 2 名艺术家组成的 “ 大陆艺术 之恋》 ,获得第 十一届 中国戏剧节 “ 优秀剧 目奖” 家演 出团”首次进人台湾 ,实现 了两岸 的双 向文 和 第九 届 中 国艺 术 节 “ 文 华 大奖特 别 奖 ” ,双 方 的
化交流 ;三是在复苏时期 的异地交 流 ,在这一 时 合作演 出也在台湾岛内引起了强烈 的反响。同时 , 期开花结果 ,引发了台湾艺人来 闽投师学艺 ,以 福建方面积极邀请 台湾文化 团体和文化界人 士来 及 台湾演艺团体邀请 福建剧作家 、导演等赴台参 福 建 参 加各 类 文 化 艺 术 活 动 ,努 力 为 台湾 文 化艺 与戏剧创作 ,如汉唐 乐府 的创办人 陈美娥女士多 术界人 士来福建发展文化事业提供更好 的服务和 次 来 到南 音 的故 乡 泉 州 学 习 ,并 受 到 以南 音 为 曲 更大的发展空 间。云 门舞集 、汉唐乐府 、国光剧 牌排演的梨园戏的启发 ,将梨园戏与南音相结合 , 团 、朱 宗 庆打 击 乐 团 、 台北 市 国 乐 团 、 台北新 剧 创作了许多经典 的剧 目,成为第一个来到祖 国大 团等台湾著名艺术 团体应邀 来福建巡 回演 出,受
交流并趋于常态化时期 ( 1 9 8 7 年至2 0 0 1 年) 、 闽台演 闽台演艺人才交流进入第 二阶段——多元 的交流
艺 人才 交 流全 面拓 展 时期 ( 2 0 0 1 年至 2 0 0 8 年) 、 闽 台 并 趋 于 常态化 时 期 ,开始 发 展 出文 化合 作 的雏形 ,
能够促进闽台双方的合作与交流 ,是 增进 两岸互 组织) 的形式进行 ,如 1 9 8 2 年农历正月十五 ,泉 信 了解 ,建立 良性互动机制 ,推 动两岸政 治经济 州市组织 的富有闽南传 统地方特色 的南音演 唱、 踩街 ” ( 化 装 交流 ,宣传大陆形 象的最佳舞 台,在 两岸 交流 史 花 灯 盛 会 和戏 剧 以及 特 色 浓 厚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