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化资源的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义
第三章文化资源的开发
我们所学的文化资源概论,重点是要认识什么是文化资源,怎样开发文化资源,怎么保护文化资源,怎么管理文化资源,这是本课程学习的全部重点。而第三章,文化资源的开发,就是重中之重了。
第一节文化资源的开发
目前,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的大国,同时又是文化产品的小国”。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各类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数不胜数。其他的不说,据记载,中国仅戏曲就有275种,影响最大的有京剧、越剧、沪剧、豫剧等10多种。我国还拥有35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24处、自然遗产6处、文化和自然双遗产5处,位居世界第三。这些都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得天独厚的重要条件。如同工业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一样,发展文化产业同样离不开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来说,谁占有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率先将其开发成文化产品和服务,谁才真正拥有了它,掌握了它的主动权。因此,要使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第一位的任务是大力提高文化资源的“挖掘、开采、利用、再生”能力。
一国文化产业强大是否似乎与该国文化资源关系不大。例如美国,建国区区二百多年,历史颇为短暂,但其确实是世界文化产业的大国,它广泛利用全球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创造出一个有一个高利润的文化产品,就那动漫来说,其《埃及王子》是来自埃及文化,《小美人鱼》取材于丹麦童话,《花木兰》《功夫熊猫》取材于中国等。
对比中国与美国,前者是文化资源大国,又是文化产品的小国,后者是一个文化资源的小国,却是文化产品的大国,这两者之间的对比,颇耐人寻味,究其个中原因,就在于“开发”的不同。
一、文化资源开发的原则
文化资源开发的界定:
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指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并使文化生产顺利进行锁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与活动。这种开发的实质,是尽可能地发现和利用各种文化资源,通过劳动加工,使其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产品。
文化资源的形态有多种:衣、食、住、行——服饰,饮食(中国八大菜系),民居,交通等,宗教(道教,佛教),武术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海洋,捕鱼,农耕,游牧,寻根文化,体育文化,民俗(节庆)文化等等。目前国内,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行业有很多,包括演出业、文化娱乐、音像业、动画业、网络业、影视业、文化旅游业、图书报刊业等,可以说,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也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原则:
对文化资源的开发,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总的指导性原则,一般说来:
第一,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文化资源是一种资源集合体,在其构成要素中,既有物态型资源,又有非物态型的精神文化资源。非物态型资源可重复使用和更新发展。如一个历史传说,可被影视、戏剧、文学作品不断地重复开发利用,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演绎。一地的历史、文化传统也可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不断发掘出新的内涵,成为新的文化资源亮点。但是,某一地区的物态文化资源,则大多具有不可再生性。如历史文化遗存、遗迹、文献典籍等。部分非物态文化资源,虽可再生,但需经过特殊的传承手段和渠道,如地方戏剧文化资源、地方性绝活绝技等。文化资源的这种特性,就要求我们在对文化资源
进行产品开发,必须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文化资源文脉传承的客观需要,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这些年来历史文化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由人类不当的经济行为造成的,大量表现为现代化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建设性破坏”,如最近中央电视台曝光的一批汉文化遗址(汉墓葬、汉碑等)被推土机铲平;95年围绕北京鲁迅八道湾故居是否被拆除引起的争论;杭州西湖景区建造高层建筑;云南石林旅游区建设大型水泥厂;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造起了煤窑、灰窑;长达两年围绕究竟要不要抢救、保护南越王宫署遗址所发生的纠纷等均属此列。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人们旅游方式、旅游认知、旅游趣味发生变化,不再满足于一般的山水观光旅游,开始追求一种超愉悦、超常态的生活经历,从而产生更高尚、更深沉的旅游动机,在立体的文化空间中遨游成为一种时尚。于是乎凡可以利用的文化资源都逐渐被旅游化。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对文化资源造成的破坏都是无法估量的,都是缺乏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表现。
现代化,固然是今天世界上一切贫困和落后国家和地区走向富裕和繁荣的光明大道,但它不应以历史文化的丧失为代价。早在五十年代初,北京进行市政建设、道路改造时,有人以阻碍城市道路建设为由,坚决主张拆除北海团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闻讯后怒不可遏。他据理力争,认为照此说法,干脆推倒团城,填平三海,修一条马路直通过去,根本不需要讨论。当时周总理得知后,立即亲自前往踏勘、调查,后来作出了将中南海围墙南移,马路转一个弯的决定,结果就此救活了从辽金时代起就是王宫一部分,又历经元明清,保存到今天的世界上最小的“城”;并且由此国家确定了“重点保护,重点发掘,既对文物保护有利,又对墓本建设有利”的方针,可惜此方针至今没有很好贯彻执行。
对一个国家来说,经济落后是可以改变的,现代化经过几代人奋斗也是一个能够实现的目标,而且通向明天,造就未来的现代化方式与道路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历史只有一部,对历史文化的任何破坏都将永远不能弥补,因此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绝不能被眼前哲时的利益所诱惑,不能让历史文化在我们手里断层,失去延续性,一定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念。因旅游业发展造成对文化资源的破坏更应引起高度重视。旅游业是文化型的经济产业
在铺天盖地的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中,许多紧闭了千百年的山水、文化资源、历史遗址,一个个被启封、打开、曝光,其结果不少人文景观、文化资源在浅薄化、粗俗化、功利化中遭破坏、践踏,甚至湮没,在换来一时的经济利益下却级掉了无法再生的宝责的山水和文化积淀。如八达岭、长城和泰山是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我国伟大的人文景观和风景名胜之地,但是当地有关部门受趋利动机驱使却在土面架起了索道,更有甚者在施工中将泰山项日观峰一侧炸去一片,并在古代帝王登山祭天、设笠祭坛的岱项上建造了一座娱乐城。这种无视文化、无视国宝的短期行为不仅级坏了文化资源和世界遗产,而且有愧于祖先和子孙后代。
第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举的原则。追求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和动力所在,进行文化资源的产品开发,其首要目的是通过资源的物态转换,来实现资源经济价值。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文化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其自身的功能作用不仅是担当区域发展中的经济角色,而且同时兼具文化传承、民众教化、地方形象塑造等多种社会功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不仅不利于文化资源社会功能的全面发挥,造成对文化资源的浪费型使用,更容易导致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简单化、片面化和粗放型经营思想及理念的泛滥。因此,在进行文化资源的产品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的原则。这不仅是文化资源自身价值得以全面体现和功能作用得以全面发挥的要求,更是社会文明进步和科学、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不同文化资源,其开发的具体原则是不一样的,就旅游资源而论,其主要原则为:
一是主题性原则。人们通过对旅游文化资源的综合评价,会使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充分显现出来,并形成一个旅游活动的主题。有意识地开发、创造一个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形象,使之独具风貌,使主题鲜明突出,这就是主题性原则的要求。二是独特性原则。任何旅游文化资源都具有其独有的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就是要把这种特色开发出来。要保护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