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及铝合金模锻件的尺寸偏差及加工余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1.2 将原标准中的"与模具型腔有关尺寸"和"与模具型腔无关尺寸"修改为"非跨模尺寸"和"跨模尺寸"。因模锻件产品上的任一尺寸均
与模具型腔有关,因此原标准中的尺寸名称不妥。
2.2.2.3 本标准的B级指标不变,与原标准相一致。
2.2.2.4 本标准的A级指标对照欧洲EN586.3-3:2001制订,原指标高于欧洲标准的不变,原指标低于欧洲标准的,修改等同或高于欧洲标准。其原A级指标与欧洲标准对照如表1所示。
表1 非跨模尺寸的原A级允许偏差与欧洲欧洲标准对比
-1.3 +2.0
-1.4 +2.0
-1.5 +2.1
-1.5 +2.1
-1.6 +2.2
-1.6 >120
~180 +1.3
-0.9 +1.4
-1.0 +1.6(1.5)
-1.0 +1.6
-1.1 +1.7
-1.2 +1.9
-1.2 +1.9
-1.3 +2.1
-1.4 +2.2
-1.6 +2.5
-1.7 +2.5
-1.7 +2.5
-1.8 +2.5
-1.9 +2.6
-2.0 +2.7
-2.1 >630
~800 +2.5(-)
-1.7(-) +2.5(-)
-1.7(-) +2.5(-)
-1.7(-) +2.5(2.8)
-1.7(1.5) +2.5(2.9)
-1.6 +2.3
-1.7 +2.4
-1.7 +2.5
-1.8 >250
~315 +1.7(-)
-1.2(-) +1.9
-1.2 +1.9
-1.3 +2.0
-1.3 +2.0
-1.4 +2.2
-1.4 +2.2
-1.5 +2.3
-1.5 +2.3
-1.6 +2.3
-1.7 2.3+
2.4 编制组根据成都会议精神,对原《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并于2012年3月10日提出该国家标准的《送审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 标准的编制原则
在原GB/T 8485-1987标准的基础上,修改采用欧洲EN586.3-3:2001《铝及铝合金锻件 第3部分:尺寸和形位偏差》修订,对高于欧洲标准的指标保持不变,对低于欧洲标准的指标,修改为等同欧洲标准。
~18 +0.6(0.45)
-0.4(0.3) +0.7(0.5)
-0.5(0.35) +0.8(0.6)
-0.6(0.45) +0.9
-0.6 +1.1
-0.7 +1.2
-0.8 +1.3
-0.8 +1.4
-0.9 +1.5
-1.0 1.6+
-1.0 - - - >18
~30 +0.7(0.5)
-1.3 +2.0
-1.3 +2.0
-1.4 +2.1
-1.4 >80
~120 +1.1(0.8)
-0.8(0.6) +1.3(0.9)
-0.8(0.6) +1.4(1.0)
-0.8(0.85) +1.4
-1.0 +1.6
-1.0 +1.7
-1.2 +1.8
-1.2 +1.9
-1.3 +1.9
-1.4 >50
~80 +1.0(0.7)
-0.6(0.45) +1.1(0.8)
(0.5) +1.2(0.85)
-0.8(0.6) +1.3
-0.9 +1.4
-1.0 +1.6
-1.0 +1.7
-1.1 +1.8
-1.2 +1.9
-1.2 +1.9
1.2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有色标委 [2011]4号文下达了《铝及铝合金模锻件的尺寸偏差及加工余量》国家标准的起草任务,并以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为起草单位,共同起草。其计划项目代号为:20102207-T-610,计划完成年限为2011年。
~50 +0.8(0.5)
-0.6(0.45) +1.0(0.7)
-0.6(0.45) +1.1(0.8)
-0.7(0.5) +1.1
-0.8 +1.3
-0.9 +1.4
-1.0 +1.5
-1.0 +1.7
-1.1 +1.7
-1.2 +1.8
-1.2 +1.8
-1.3 +1.9
非跨模尺寸L 非跨模尺寸L的允许偏差 A级 欧洲EN586-3:2001 ≤3 ±0.1 ±0.2 >3~6 ±0.2 ±0.2 >6~10 ±0.3加严修改为(0.2) ±0.25 >10~18 ±0.3 ±0.3 >18~30 ±0.4加严修改为(0.3) ±0.35 >30~50 ±0.5加严修改为(0.4) ±0.4 >50~80 ±0.6加严修改为(0.5) ±0.55 >80~120 ±0.7 ±0.7 >120~180 ±0.9 ±0.9 >180~250 ±1.0 ±1.0 >250~315 ±1.2 ±1.2 >315~400 ±1.3 ±1.3 >400~500 ±1.5 ±1.5 >500~630 ±1.7 ±1.7 >630~800 ±2.0 ±2.0 >800~1000 ±2.3 ±2.3 >1000~1250 ±2.5 ±2.5 >1250~1600 加严修改为(±2.5) ±2.5 >1600~2000 加严修改为(±2.5) ±2.5 >2000~2500 +4.6
-3.0 ±4.5(经机加工) >2500~3150 +5.4
-3.6 ±6.0(经机加工) >3150~4000 +7.4
-4.2 ±6.0(经机加工) >4000~5000 +8.8
-5.5 ±8.0(经机加工) >5000~6300 +10.5(10.0)
-6.0 ±8.0(经机加工) 注: 表中红色字体表示欧洲指标高于原A级指标。 2.2.2.5 本标准根据表1的对比进行部分指标的加严修改,使加严修改后的A级指标全部达到欧洲EN586.3-3:2001标准的要求。
2.2.2 非跨模尺寸(原"与模具型腔有关尺寸")及偏差
2.2.2.1 本标准对原尺寸定义作了修改,即将原"不受模具错移和欠压量影响的模锻件结构尺寸"修改为"尺寸不跨过分模面,且不受模具欠压量影响的模锻件结构尺寸"。
2.2.2.2 本标准跟原标准一样,将非跨模尺寸的允许偏差仍然分为A、B两级。
2.2 编制组根据现行铝及铝合金锻件的生产和使用情况,于2010年9月30日编制出本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并发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
2.3 2011年11月9日-11月12日,由全国有色轻标委主持在成都市召开了本国家标准的预审会,会上对编制组提出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认真的审查,并提出了部分修改意见。
《铝及铝合金模锻件的尺寸偏差及加工余量》
国家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 任务来源
1.1 《铝及铝合金模锻件的尺寸偏差及加工余量》国家标准是我国铝及铝合金模件的基础标准,现行1987版GB/T 8545-1987《铝及铝合金模锻件的尺寸偏差及加工余量》国家标准,由于标龄长,技术指标较低,已不能适应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和铝及铝合金模锻件产品的需要。因此,急需修订该国家标准,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和用户的需要。
2 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2.1 范围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铝及铝合金模锻件。不适用于自由锻件和轧制锻环。
2.2 尺寸偏差
2.2.1 修改结构及更换部分指标名称
2.2.1.1 将原标准的第2章《模锻件尺寸的分类》和第3章《偏差的规定和使用》合并为一章。因原2、3章节内容接近、关联、分散,不便于查找和使用。合并为一章后,有利于指标的查找和使用。
-0.4(0.3) +0.7
-0.5 - - - - - - - - - >6
~10 +0.5(0.35)
-0.4(0.3) +0.7(0.5)
-0.4(0.3) +0.7(0.5)
-0.5(0.35) +0.8
-0.5 +1.0
-0.5(0.6) +1.1
-0.7 - - - - - - - >10
-1.8 +2.4
-1.8 +2.5
-1.9 >315
~400 +1.9(-)
-1.3(-) +2.0(-)
-1.3(-) +2.0
-1.4 +2.1
-1.4 +2.2
-1.4 +2.2
-1.5 +2.3
-1.5 +2.3
-1.6 +2.4
-1.6 +2.4
-1.7 +2.4
-1.6 +2.5
-1.7 +2.5
-1.8 +2.6
-1.8 +2.7
-1.9 >500
~630 +2.4(-)
-1.6(-) +2.4(-)
-1.6(-) +2.5(-)
-1.6(-) +2.5(-)
-1.6(-) +2.5(-)
-1.6(-) +2.5(-)
-1.6(-) +2.5
跨模尺寸H 下列投影面积(单位为cm2)下的跨模尺寸H的允许偏差 ≤25 >25
~50 >50
~100 >100
~200 >200
~400 >400
~800 >800
~1200 >1200
~2000 >2000
~4000 >4000
~6000 >6000
~9000 >900
-1.8 +2.5
-1.8 +2.6
-1.9 >400
~500 +2.2(-)
-1.4(-) +2.2(-)
-1.5(-) +2.2(-)
-1.5(-) +2.3(-)
-1.5(-) +2.3(-)
-1.5(-) +2.3
-1.6 +2.4
-1.6 +2.5
-1.6 +2.5
2 主要工作过程与协作单位
2.1 2010年7月26日-7月29日,由全国有色轻标委主持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了本系列国家标准的任务落实会,会上成立了标准编制组,主编单位为: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主编单位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参加单位为: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
0
~14000 >14000
~22000 ≤3 +0.4(0.3)
-0.2(0.15) - - - - - - - - - - - - >3
~6 +0.5(0.35)
-0.3(0.2) +0.5(0.35)
-0.4(0.3) +0.6(0.45)
-0.5(0.35) +0.8(0.6)
-0.6(0.45) +1.0(0.7)
-0.6(0.45 +1.0
-0.7 +1.2
-0.8 +1.3
-0.8(0.9) +1.4
-0.9 +1.6
-1.0 +1.6
-1.1 +1.7
-1.1 +1.7
-1.2 +1.8
-1.2 - >30
2.2.3.3 本标准的B级指标不变,与原标准相一致。
2.2.3.4 本标准的A级指标对照欧洲EN586.3-3:2001制订,原指标高于欧洲标准的不变,原指标低于欧洲标准的,修改等同或高于欧洲标准。其原A级指标与欧洲标准对照如表2所示。
表2 跨模尺寸的原A级允许偏差与欧洲欧洲标准对比 单位为毫米
2.2.3 跨模尺寸(原"与模具型腔无关尺寸")及偏差
2.2.3.1 本标准对原尺寸定义作了修改,即将原"跨分模面标注的受模具错移和欠压量影响的尺寸"修改为"尺寸跨过分模面,且受模具欠压量影响的尺寸"。
2.2.3.2 本标准跟原标准一样,将跨模尺寸的允许偏差仍然分为A、B两级。
-1.4 +2.2
-1.5 +2.2
-1.6 +2.3
-1.6 +2.4
-1.7 >180
~250 +1.6
-1.0 +1.6
-1.1 +1.7
-1.2 +1.8
-1.2 +1.9
-1.3 +2.0
-1.3 +2.1
-1.4 +2.2
-1.4 +2.3
-1.5 +2.3
与模具型腔有关,因此原标准中的尺寸名称不妥。
2.2.2.3 本标准的B级指标不变,与原标准相一致。
2.2.2.4 本标准的A级指标对照欧洲EN586.3-3:2001制订,原指标高于欧洲标准的不变,原指标低于欧洲标准的,修改等同或高于欧洲标准。其原A级指标与欧洲标准对照如表1所示。
表1 非跨模尺寸的原A级允许偏差与欧洲欧洲标准对比
-1.3 +2.0
-1.4 +2.0
-1.5 +2.1
-1.5 +2.1
-1.6 +2.2
-1.6 >120
~180 +1.3
-0.9 +1.4
-1.0 +1.6(1.5)
-1.0 +1.6
-1.1 +1.7
-1.2 +1.9
-1.2 +1.9
-1.3 +2.1
-1.4 +2.2
-1.6 +2.5
-1.7 +2.5
-1.7 +2.5
-1.8 +2.5
-1.9 +2.6
-2.0 +2.7
-2.1 >630
~800 +2.5(-)
-1.7(-) +2.5(-)
-1.7(-) +2.5(-)
-1.7(-) +2.5(2.8)
-1.7(1.5) +2.5(2.9)
-1.6 +2.3
-1.7 +2.4
-1.7 +2.5
-1.8 >250
~315 +1.7(-)
-1.2(-) +1.9
-1.2 +1.9
-1.3 +2.0
-1.3 +2.0
-1.4 +2.2
-1.4 +2.2
-1.5 +2.3
-1.5 +2.3
-1.6 +2.3
-1.7 2.3+
2.4 编制组根据成都会议精神,对原《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并于2012年3月10日提出该国家标准的《送审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 标准的编制原则
在原GB/T 8485-1987标准的基础上,修改采用欧洲EN586.3-3:2001《铝及铝合金锻件 第3部分:尺寸和形位偏差》修订,对高于欧洲标准的指标保持不变,对低于欧洲标准的指标,修改为等同欧洲标准。
~18 +0.6(0.45)
-0.4(0.3) +0.7(0.5)
-0.5(0.35) +0.8(0.6)
-0.6(0.45) +0.9
-0.6 +1.1
-0.7 +1.2
-0.8 +1.3
-0.8 +1.4
-0.9 +1.5
-1.0 1.6+
-1.0 - - - >18
~30 +0.7(0.5)
-1.3 +2.0
-1.3 +2.0
-1.4 +2.1
-1.4 >80
~120 +1.1(0.8)
-0.8(0.6) +1.3(0.9)
-0.8(0.6) +1.4(1.0)
-0.8(0.85) +1.4
-1.0 +1.6
-1.0 +1.7
-1.2 +1.8
-1.2 +1.9
-1.3 +1.9
-1.4 >50
~80 +1.0(0.7)
-0.6(0.45) +1.1(0.8)
(0.5) +1.2(0.85)
-0.8(0.6) +1.3
-0.9 +1.4
-1.0 +1.6
-1.0 +1.7
-1.1 +1.8
-1.2 +1.9
-1.2 +1.9
1.2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有色标委 [2011]4号文下达了《铝及铝合金模锻件的尺寸偏差及加工余量》国家标准的起草任务,并以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为起草单位,共同起草。其计划项目代号为:20102207-T-610,计划完成年限为2011年。
~50 +0.8(0.5)
-0.6(0.45) +1.0(0.7)
-0.6(0.45) +1.1(0.8)
-0.7(0.5) +1.1
-0.8 +1.3
-0.9 +1.4
-1.0 +1.5
-1.0 +1.7
-1.1 +1.7
-1.2 +1.8
-1.2 +1.8
-1.3 +1.9
非跨模尺寸L 非跨模尺寸L的允许偏差 A级 欧洲EN586-3:2001 ≤3 ±0.1 ±0.2 >3~6 ±0.2 ±0.2 >6~10 ±0.3加严修改为(0.2) ±0.25 >10~18 ±0.3 ±0.3 >18~30 ±0.4加严修改为(0.3) ±0.35 >30~50 ±0.5加严修改为(0.4) ±0.4 >50~80 ±0.6加严修改为(0.5) ±0.55 >80~120 ±0.7 ±0.7 >120~180 ±0.9 ±0.9 >180~250 ±1.0 ±1.0 >250~315 ±1.2 ±1.2 >315~400 ±1.3 ±1.3 >400~500 ±1.5 ±1.5 >500~630 ±1.7 ±1.7 >630~800 ±2.0 ±2.0 >800~1000 ±2.3 ±2.3 >1000~1250 ±2.5 ±2.5 >1250~1600 加严修改为(±2.5) ±2.5 >1600~2000 加严修改为(±2.5) ±2.5 >2000~2500 +4.6
-3.0 ±4.5(经机加工) >2500~3150 +5.4
-3.6 ±6.0(经机加工) >3150~4000 +7.4
-4.2 ±6.0(经机加工) >4000~5000 +8.8
-5.5 ±8.0(经机加工) >5000~6300 +10.5(10.0)
-6.0 ±8.0(经机加工) 注: 表中红色字体表示欧洲指标高于原A级指标。 2.2.2.5 本标准根据表1的对比进行部分指标的加严修改,使加严修改后的A级指标全部达到欧洲EN586.3-3:2001标准的要求。
2.2.2 非跨模尺寸(原"与模具型腔有关尺寸")及偏差
2.2.2.1 本标准对原尺寸定义作了修改,即将原"不受模具错移和欠压量影响的模锻件结构尺寸"修改为"尺寸不跨过分模面,且不受模具欠压量影响的模锻件结构尺寸"。
2.2.2.2 本标准跟原标准一样,将非跨模尺寸的允许偏差仍然分为A、B两级。
2.2 编制组根据现行铝及铝合金锻件的生产和使用情况,于2010年9月30日编制出本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并发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
2.3 2011年11月9日-11月12日,由全国有色轻标委主持在成都市召开了本国家标准的预审会,会上对编制组提出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认真的审查,并提出了部分修改意见。
《铝及铝合金模锻件的尺寸偏差及加工余量》
国家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 任务来源
1.1 《铝及铝合金模锻件的尺寸偏差及加工余量》国家标准是我国铝及铝合金模件的基础标准,现行1987版GB/T 8545-1987《铝及铝合金模锻件的尺寸偏差及加工余量》国家标准,由于标龄长,技术指标较低,已不能适应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和铝及铝合金模锻件产品的需要。因此,急需修订该国家标准,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和用户的需要。
2 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2.1 范围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铝及铝合金模锻件。不适用于自由锻件和轧制锻环。
2.2 尺寸偏差
2.2.1 修改结构及更换部分指标名称
2.2.1.1 将原标准的第2章《模锻件尺寸的分类》和第3章《偏差的规定和使用》合并为一章。因原2、3章节内容接近、关联、分散,不便于查找和使用。合并为一章后,有利于指标的查找和使用。
-0.4(0.3) +0.7
-0.5 - - - - - - - - - >6
~10 +0.5(0.35)
-0.4(0.3) +0.7(0.5)
-0.4(0.3) +0.7(0.5)
-0.5(0.35) +0.8
-0.5 +1.0
-0.5(0.6) +1.1
-0.7 - - - - - - - >10
-1.8 +2.4
-1.8 +2.5
-1.9 >315
~400 +1.9(-)
-1.3(-) +2.0(-)
-1.3(-) +2.0
-1.4 +2.1
-1.4 +2.2
-1.4 +2.2
-1.5 +2.3
-1.5 +2.3
-1.6 +2.4
-1.6 +2.4
-1.7 +2.4
-1.6 +2.5
-1.7 +2.5
-1.8 +2.6
-1.8 +2.7
-1.9 >500
~630 +2.4(-)
-1.6(-) +2.4(-)
-1.6(-) +2.5(-)
-1.6(-) +2.5(-)
-1.6(-) +2.5(-)
-1.6(-) +2.5(-)
-1.6(-) +2.5
跨模尺寸H 下列投影面积(单位为cm2)下的跨模尺寸H的允许偏差 ≤25 >25
~50 >50
~100 >100
~200 >200
~400 >400
~800 >800
~1200 >1200
~2000 >2000
~4000 >4000
~6000 >6000
~9000 >900
-1.8 +2.5
-1.8 +2.6
-1.9 >400
~500 +2.2(-)
-1.4(-) +2.2(-)
-1.5(-) +2.2(-)
-1.5(-) +2.3(-)
-1.5(-) +2.3(-)
-1.5(-) +2.3
-1.6 +2.4
-1.6 +2.5
-1.6 +2.5
2 主要工作过程与协作单位
2.1 2010年7月26日-7月29日,由全国有色轻标委主持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了本系列国家标准的任务落实会,会上成立了标准编制组,主编单位为: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主编单位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参加单位为: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
0
~14000 >14000
~22000 ≤3 +0.4(0.3)
-0.2(0.15) - - - - - - - - - - - - >3
~6 +0.5(0.35)
-0.3(0.2) +0.5(0.35)
-0.4(0.3) +0.6(0.45)
-0.5(0.35) +0.8(0.6)
-0.6(0.45) +1.0(0.7)
-0.6(0.45 +1.0
-0.7 +1.2
-0.8 +1.3
-0.8(0.9) +1.4
-0.9 +1.6
-1.0 +1.6
-1.1 +1.7
-1.1 +1.7
-1.2 +1.8
-1.2 - >30
2.2.3.3 本标准的B级指标不变,与原标准相一致。
2.2.3.4 本标准的A级指标对照欧洲EN586.3-3:2001制订,原指标高于欧洲标准的不变,原指标低于欧洲标准的,修改等同或高于欧洲标准。其原A级指标与欧洲标准对照如表2所示。
表2 跨模尺寸的原A级允许偏差与欧洲欧洲标准对比 单位为毫米
2.2.3 跨模尺寸(原"与模具型腔无关尺寸")及偏差
2.2.3.1 本标准对原尺寸定义作了修改,即将原"跨分模面标注的受模具错移和欠压量影响的尺寸"修改为"尺寸跨过分模面,且受模具欠压量影响的尺寸"。
2.2.3.2 本标准跟原标准一样,将跨模尺寸的允许偏差仍然分为A、B两级。
-1.4 +2.2
-1.5 +2.2
-1.6 +2.3
-1.6 +2.4
-1.7 >180
~250 +1.6
-1.0 +1.6
-1.1 +1.7
-1.2 +1.8
-1.2 +1.9
-1.3 +2.0
-1.3 +2.1
-1.4 +2.2
-1.4 +2.3
-1.5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