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诊断椎管内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价值探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与MRI诊断椎管内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价值探析

目的:探究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椎管内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PNST)的价值探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行CT及MRI检查的34例疑似椎管内MPNS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椎管内MPNST的11例(32.35%),分别将CT及MRI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探究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MRI诊断准确率85.29%(29/34),漏诊率9.09%(1/11),误诊率17.39%(4/23);CT诊断准确率61.76%(21/34),漏诊率36.36%(4/11),误诊率39.13%(9/34);MRI及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及MRI均能辅助诊断MPNST,但MRI对其诊断准确性更高,更有利于后续临床治疗。

标签:椎管内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RI;CT;诊断价值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PNST)为一种来源于雪旺式细胞的软组织恶性肿瘤,此前常归于软组织肉瘤亚型之一,后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名,其预后较差,复发率较高[1]。而發生于椎管内的MPNST较为罕见,且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误诊时有发生,其诊断金标准为病理学检查,但多于术中切片检查才能确诊,而术前则多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故发现诊断价值较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非常重要[2]。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34例疑似椎管内MPNST患者临床资料,以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椎管内MPNST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行CT及MRI检查的34例疑似椎管内MPNST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初步诊断为椎管内MPNST者;年龄18~65岁者;行择期手术治疗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对比剂过敏或禁忌者;手术治疗禁忌者;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者;住院期间死亡者。34例患者中,男18例(52.94%),女16例(47.06%);平均年龄(41.39±7.25)岁;均存在不同程度颈胸或腰背疼痛,19例(55.88%)伴肢体麻木,15例(44.12%)肢体活动受限,10例(29.41%)臀骶部不适,9例(26.47%)腿部疼痛,7例(20.59%)合并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及CT检查,且由笔者所在医院高年资专业医师阅片。每种检查均由2名医师分析影像片,仅在2名医师判断结果一致时视为结果有效,阅片时采用双盲法以保证严谨性。

MRI检查采用PHILIPS 1.5T MR扫描仪(荷兰Philips公司生产)行平扫及增强扫描;设置参数T1WI:TR 500~600 ms,TE 10~15 ms,T2WI:TR 3 000~3 500 ms,TE 120~130 ms,回波链长度11~27 mm,激励2~4次,矩阵256 mm×256 mm,FOV 200 mm

×200 mm,层厚4~5 mm,层间距0~0.5 mm;对比剂使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规格:469.01 mg/ml,批准文号:J20080064),给予0.2 ml/kg经前臂静脉注射。

CT检查使用GE light speed 16排螺旋CT扫描仪(美国GE公司生产)行平扫,采集螺距1.25 mm,厚度1 mm,无间隔,FOV 150~180 mm;窗技 4 000/700 HU,350/50 HU。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MRI及CT检查结果与术中病理学检查结果,并比较两种方法诊断MPNS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灵敏度=真阳/(真阳+假阴)×100%,特异度=真阴/(真阴+假阳)×100%,阳性预测值=真阳/(真阳+假阳)×100%,阴性预测值=真阴/(真阴+假阴)×100%,诊断正确/总例数×100%。(1)MRI诊断标准:平扫时可见相应椎管内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并在病变内部见不均匀斑片样T1WI低信号及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可见病变区出现不均匀明显强化,且内部伴多发斑片状不强化区[3]。(2)CT诊断标准:病变椎体层面椎管内软组织不均匀密度影,病变内部见多发斑片样低密度影,边界稍不清,且伴病变区蛛网膜下腔增宽,病变周围椎管骨质呈浸润性或溶骨性骨质破坏[4]。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

MRI检查中有10例患者确诊为MPNST,其中病变位于颈椎水平层面的有2例(20.00%),腰椎层面有6例(60.00%),腰-骶层面有2例(20.00%);MRI 诊断准确率85.29%(29/34),漏诊率9.09%(1/11),误诊率17.39%(4/23)

2.2 CT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

CT检查中有7例患者确诊为MPNST,其中病变位于颈椎水平层面的有1

例(14.29%),腰椎层面有4例(57.14%),腰-骶层面有2例(28.57%);CT诊断准确率61.76%(21/34),漏诊率36.36%(4/11),误诊率39.13%(9/34)2.3 MRI 及CT诊断价值比较

MRI及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MPNST多继发于神经纤维瘤病,仅少数MPNST由神经鞘瘤恶变形成,且其好发于胸腹、头颈及四肢,只有极少MPNST起源于脊神经,这也使椎管内MPNST发病率极低[5]。而MPNST临床表现也主要为病变累及的神经支配区的躯体功能障碍,如患部疼痛或肢体麻木等,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在相关疑似病例中均可见,又因椎管内MPNST较罕见,故其误诊率及漏诊率也处于较高水平[6]。影像学检查在恶性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明确肿瘤性质及范围,于后续治疗亦有利[7]。本研究也将CT及MRI检查对椎管内MPNST诊断效果进行比较,发现两种检查方式均对诊断椎管内MPNST有利。

本研究结果显示,CT对椎管内MPNST诊断的准确率为61.76%,但其漏诊率及误诊率较高,提示CT检查虽可辅助诊断椎管内MPNST,但也可造成较多病例误诊及漏诊,而使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椎管内良性神经鞘瘤在CT影像上可表现为不均匀密度影,也伴斑点状低密度影,与椎管内MPNST的CT表现相似[8];而脊髓内室管膜瘤也可见不均匀密度影,且与脊髓分界不清,与椎管内MPNST鉴别较困难有关[9]。

另外,本研究也发现,MRI诊断椎管内MPNST的漏诊率仅为9.09%,对患者及时治疗有积极意义。考虑此结果与MRI增强扫描可见瘤体坏死部分不强化区,能有效提高对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有关。不仅如此,MRI诊断的准确率也明显高于CT,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0]。这也提示MRI对椎管内MPNST诊断价值更高。从多方面因素考虑,猜测可能是以下两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1)脊髓内室管膜瘤在增强MRI中可见较轻不均匀强化,与椎管内MPNST的明显不均匀强化存在较大差异[11];(2)脊膜瘤或椎管内恶性淋巴瘤等肿瘤在增强MRI 中可表现为均匀强化,亦易于鉴别诊断[12]。

综上所述,MRI诊断椎管内MPNST的准确率高于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肖日国,吴佩红,许晓杰.CT及MRI在神经鞘瘤诊治中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10):133-136.

[2]刘洁,程敬亮,张勇.原发性椎管内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MRI诊断[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