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看爱国主义

数学系32班杨帅泓

一、爱国主义的定义和起源

爱国主义(patriotism)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这里的“祖国”可以是一个区域或者城市,但是爱国主义一般用于某个国家或者联邦。

爱国的起源其实本身是一种集体感。在远古时期,人们以狩猎为生。一个单独的人的力量是不足以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因此人们聚集起来,形成了部落。在部落里,人们有分工的不同,地位的差别。这其实可以看作是小型的国家。当部落面对困境时,部落中的人都会团结起来共同面对。对于理性人(即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来说,这是一个明显的选择。毕竟,任何一个人只有依靠部落才能生存下去。久而久之,人们便对这样的部落产生了一种依赖感和精神寄托,便是爱国主义的起源。后来,部落合并,城镇、邦国开始出现,但是爱国主义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可以说,爱国既是一个社会上的人的感性的情感,从理性上讲,也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二、从金庸的小说谈起

金庸是一名伟大的武侠小说家。他的小说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由于他自己本身也是一名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作品中往往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象征意义,其中也有着对爱国主义的思考,我读了之后感触很多,也思考颇深。

金庸自己也曾经说过,十多年来随着他自己阅历的增加,自己的思想也发生着变化,从而也体现在作品当中。他的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和最后一部作品《鹿鼎记》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部作品都讲的是“反清复明”,但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书剑恩仇录》中,红花会的英雄们是值得赞颂的,而乾隆则是一个完全的反面人物。他是一个汉人(注:历史上的乾隆有待考证,乾隆是汉人只是小说家之言),却仍然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因此被看作是一个叛国贼。而之所以反对清朝的统治,便是因为清朝是“鞑子”

的江山,是外族。红花会的起义尽管最终失败了,但却是悲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而在《鹿鼎记》中,作者虽然肯定了天地会英雄的英雄气概,但也道出了康熙的苦衷——他自认为他的爱民、治国不输于明朝任何一个皇帝,并且他自己也主动去接触、学习汉族的文化,却不明白为何会有人会反对他。另外,天地会与沐府的人不能团结在一块,根本上的原因是他们所拥护的政权不同,他们所认可的所谓“正统”不同。于是,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爱的国并不是同一个“国”,尽管都是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因此,金庸笔下的天地会失败是有其必然性的。《鹿鼎记》提出了以下几个深刻的问题:天地会所谓的爱国到底是支持原有的国家还是支持一个政权?朝代的更替对百姓究竟是怎样的影响?如果一个民族的领土被另一个外族占领、统治,但这个外族又对本族文化保持了充分的肯定和尊重,这又当如何呢?最重要的,爱国的本质是什么呢?关于这些问题,我会在下一节详述。

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爱国主义

历史的长河是在不断流动的,历史是不断在演变的。任何朝代在慢慢的历史长河中都只是一瞬。正如《三国演义》中所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没有一个时代是永恒的。

一个明末的人,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明朝的人。当清朝准备替代这个腐朽的旧王朝时,爱国主义会让他反抗,去反清复明。但是,或许就在10年之后,那个时候出生的人已

经不把自己看成是明朝的人了。他不会理解10年前出生的人为何会反清复明,因为新的朝代必定会进行新的思想教育,使民众形成新的思想体系,从而让自己认为自己是“清人”,从心底热爱、维护这个政权,而不会反抗。

陈胜、吴广并不被看作叛国贼,而汉朝之时并没有“反汉复秦”的运动。原因之一在于秦朝的统治让百姓民不聊生。但是明朝末年也是民生凋敝,烽烟四起,为何“反清复明”的口号能够号召那么多人?原因之一,明朝已经伫立了几百年的时间,而秦朝却只有数十年的历史,并没有形成一个稳固的政权;而秦朝统一六国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是大逆不道的。因此,很多时候,古时候的爱国主义,由于君王的专制统治,爱国与忠君等价在了一起。与其说是爱国,不如说是忠于一个政权。

这个观点也可以用另一个例子说明。春秋时期,周天子无能,国家四分五裂,各个诸侯之间相互斗争。这时,几乎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周朝人,而会认为自己的祖国是自己所在的诸侯国。这是因为,周朝的统治,已经不能直接影响百姓了。

然而,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是国家自身内部发生的政变,而是外族入侵,又当如何呢?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从汉朝抵抗匈奴,到宋朝抵抗各国,到清末的屈辱史,再到可歌可泣的八年抗战。这个时候,爱国就不仅仅是对政权的维护了。

其实,国家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比较主流的两个观点: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一般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征。它是一种拥有治理一个社会的权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内拥有外部和内部的主权。抵御外族侵略,爱国则更多是广义的概念。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各种碰撞、融合,其实早已不是最初的形态了。我们现在说自己是中国人,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想表达的其实是我们有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思想,共同的人格,一种所谓的“文化认同感”。当有外族入侵时,会产生文化的碰撞与强制性的同化(见都德《最后一科》),甚至是人格上的不对等和侮辱(想想日本人在中国令人发指的行为),这便是导致本族人民抵抗的原因。

然而,历史是在不断前进的。最开始的时候,中国本身也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随着文化的不断碰撞与交流,一直到了现在,每个人都是中国人,大体上有着共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但在各个地区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其实世界也是如此。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相信很多很多年后,地球上将不会有国家的概念,各个民族已经融合起来。

但是不是说,面对现在所谓的“文化入侵”,我们应该“顺应历史潮流”,被“和平演变”呢?很多人说岳飞抗金其实是阻挡了历史车轮的前进,但是不是这样的呢?很明显不是的。世界的统一,其实是在不断碰撞和交流中达到的,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就连同一个文化,在不同的时代,也是不一样的,也会产生进步,或者异化。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文化被淘汰了,有一些文化生存了下来。真正的顺应历史潮流,应该是保护、发展、传扬自己的文化。

四、结语

如今,东方雄狮正在腾飞。

其它大国正在想尽一切办法限制我们的成长。经济上各种打压,政治上的明争暗斗,以及文化上的冲击,都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并不代表我们就比人家先进,但我们也有我们的独特。因此,对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外来文化批判接收,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使中华民族的文化不被历史的洪流冲走,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