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积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2月

Journa l of G uangdong U ni vers ity o f Techno l ogy(Soci a l Sciences Editi on) Feb.2009

收稿日期:2008-06-16

作者简介:李 琳(1968-),女,汉族,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历史哲学。

倡导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积极意义

李 琳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摘 要:纵观历史,各哲学派别对待幸福问题的总态度可集中地表现为:享乐主义幸福观、禁欲主义幸福观、功利主

义幸福观,但究其实质,却都未能给出幸福内涵的满意解答,究竟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始终困扰着人类。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今社会,幸福问题更成为日渐富裕起来的人们所思考和追寻的焦点,因而本文试图反思历史上主要幸福观的思想本质,界定幸福的内涵,倡导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来指导人们追求幸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幸福观 享乐主义 禁欲主义 功利主义

中图分类号:B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 (2009)01-0051-04

一、历史上主要的幸福观

1.享乐主义幸福观

享乐主义主要观点是:幸福在本质上是一种尘

世生活的快乐,即现时精神和物欲的满足。人一生是如此短暂,及时行乐才不愧对人生。西方享乐主义始祖伊壁鸠鲁说: 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

发,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 [1]

17-18世纪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说: 快乐和痛苦永远是支配人的行

动唯一原则。 [2]

趋乐避苦、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费尔巴哈认为一切人,甚至一切生物,其终极目的都是在追求快乐和幸福, 一个幼虫经历了长时间的寻觅和紧张的流浪以后,终于安息在它所期望的适宜于它的植物上,是什么驱使它采取行动,是什么促使它作这样的苦难的流浪? ,那就是 对幸福的追

求。 [3]

同时他认为人的本性就有追求幸福与感官上的快乐欲望,大胆提出 我欲故我在 。[4]

在古代中国,魏晋时代 列子 杨朱篇 写道: 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 人生有限,活着应不失时机地享乐, 为美厚尔,为声色尔 ;人生别无他求, 为欲尽一生之欢,穷当年之乐,惟患腹溢而不得恣口之饮,力惫而不得肆情于色。 近代康有为大声疾呼: 普天之下,有生之徒,皆以求乐免苦而已,无他道矣 , 夫天生人必有情,圣人只有顺之而

不绝之。 [5]

严复提出,人皆避苦趋乐, 凡属生人,莫不有欲 。

[6]

2.禁欲主义幸福观

禁欲主义主张最高的幸福在于精神。其根源在

于人们曾极力想通过欲望满足来实现对幸福的体

验,却发现欲望的满足通常无法穷尽,通过欲望的满足最终无法达到幸福。因此,须抛开一切欲望去追求精神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在西方,柏拉图说: 每种快乐和痛苦都是把灵魂钉住在身体上的钉子。 埃皮克蒂塔认为: 使人扰乱和惊骇的不是物,

而是对物的意见和幻想。 [7]

禁欲主义认为肉体的物质欲望是卑贱的,那是幸福的桎梏。视肉体为尘土和灰烬,肉体只不过是背负着灵魂的一头 驮载的驴子 。中世纪神学倡导:人的最高幸福在来世,尘世幸福绝不是最终目的,更不是最幸福的,它只是达到来世幸福天堂的手段和阶梯。 人们在尘世的幸福,就其目的而论,是导向我们有希望在天堂中享受幸福生活。 人在尘世生活之后还另有命运,这就是他在死后所等待的上帝的最后的快乐。 [8]

在中国,先秦思想家主张安贫乐道,认为恬淡寡欲,节制自足就是幸福。老子: 少私寡欲,见素抱朴 ,孔子: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不必强求; 一箪食,一瓢饮 足矣。孟子 养心莫善于寡欲 。庄子 人为物役 以人顺物 堕肢体,默聪明离形去智 。禅祖慧能 菩提只向心觅,何苦向外求? 宋明理学二程: 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9]

朱熹: 圣贤千言万语,只教人明

天理,灭人欲。 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10]

。王阳

明: 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 [11]

其宗旨:存理灭欲才是幸福之所在。

3.功利主义幸福观

功利主义主要思想是 趋利避害 。17世纪英

51

国霍布斯认为 趋利避害 是人的本性,这一本性决定了追求利益成了人类一切行为的目的和归宿。荷兰斯宾诺沙认为 相害取小,有利取大 是人的行为准则。法国爱尔维修认为,人的判断和行为受利益支配,最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是一切法律的基础。19世纪边沁说: 所谓功利,意即指一种外物给当事者求福避祸的那种特性,由于这种特性,该外物就趋于产生福泽、利益、快乐、善或幸福。或都防止对利益攸关之当事者之祸患、痛苦、恶或不幸。 [12]人生追求快乐的根源在于利益的满足。密尔强调功利主义就是 行为的是与它增进幸福的倾向成比例;行为的非与它产生不幸福的倾向成比例。幸福是指快乐与免除痛苦;不幸福是痛苦和丧失掉快乐。 [13]在中国,功利主义思想也源远流长。战国时期墨子就提出过 志功合一 的功利思想;以后法家提出过权力功利主义;北宋李觐的 利欲可言 ;王安石的 理财乃所为谓义也 ;南宋叶适的 以利与人,而不居其功,故道义光明 ;清朝颜元的 正其谊以谋利,明其道而计其功 ;近代以龚自珍、康有为为功利主义思想的卓越代表。功利主义在现代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下愈演愈烈,它以经济增加以及事业成功为鹄的。市场经济占统治地位后,对等级特权的追求逐渐转化为对金钱的追求,形成了金钱面前人人平等的商业社会规则,金钱成了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价值尺度,高科技发展制造出大量奢侈品,更加刺激了人们的金钱欲和权力欲,对金钱数量的追求几乎变成现实生活的全部意义。

二、反思各类幸福观

每一种哲学都内在地包含着对人生问题的探讨。享乐主义、禁欲主义、功利主义作为一种人生态度在社会各个时期都有表现,对社会各阶级产生着独特的影响。但是,它们能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思潮,则是因为制约于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之中。

禁欲主义是人类物质生产能力相对低下时期的产物,它只在人类物质生活相对贫乏的状况下占据统治地位,也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日渐丰富而逐渐消亡。禁欲主义鄙视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只讲求精神满足。这种精神满足是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的,结果并没能使人们体验到多少幸福,而其真正的后果是严重扭曲了人性,甚或造成对人性的残害;加之,其虚伪性也略见一斑:对民众要求窒欲,自身却在倾向另一极端 纵欲。

享乐主义以个人利己主义为出发点来追求个人幸福是片面的,事实上也是行不通的。在阶级社会里,享乐只能是少数有钱阶级的特权: 享乐哲学一直是只有享有享乐特权的社会知名人士的巧妙的说法,至于他们享乐的方式和内容始终是由整个制度决定的,而且要受社会的一切矛盾的影响,则已经不用说了;一旦享乐哲学开始妄图具有普遍意义并且宣布自己是整个社会的人生观,它就变成了空话。 [14]享乐主义在本质上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恩格斯说: 享乐哲学是随同封建主义的崩溃以及封建地主贵族变成君主专制时期的贪图享乐和挥金如土的宫廷贵族而产生的。 [15]享乐主义把人的劳动和创造活动排除在人生意义之外,单纯地追求肉体感官方面的满足: 把丑恶的物质享受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步,毁掉了人的一切精神内容。 [16] 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本能,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唯一的终极的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 [17]而且一旦全社会都追求享乐,享乐也就成为空谈。

功利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反映,当然是以维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秩序为出发点的。恩格斯在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一文中说: 卑劣的贪欲是文明时代从它存在的第一天起至今日的动力,财富、财富、第三还是财富-不是社会财富,而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单个人的财富,这就是文明时代唯一具有决定意义的目的。 [18]在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一书中,马克斯 韦伯大量引述了美国早期著名科学家本杰明 富兰克林对一些青年企业家所讲的带有训诫性的话: 时间就是金钱 、 信用就是金钱 、 金钱具有繁衍性 、 善付钱者是别人钱袋的主人 韦伯认为富兰克林说的全部内容是指:在现代经济制度下,挣钱是人类能力、美德的表现;目的在于弘扬挣钱不仅是一种发迹的方法,更是一种精神气质;获利并非是满足个人物质需要的手段,而是最终目的。把获利认作人生最终目的是为资本主义金钱盘剥关系做理论辩护,这种对实际利益的算计超过对人本身的关注和尊重,人变成了实现利益的手段。 人竟被赚钱动机所左右,把获利作为人生最终的目的。在经济上获利不再从属于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手段了。这种对我们所认为的自然关系的颠倒,从一种朴素的观点来看是极其非理性的。 [19] 功利主义在某种意义上并不把人看

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