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所说的能源危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通常所说的能源危机,实际上就是指石油能源危机,具体来说就是燃料油品危机。车辆、轮船、飞机没有油,导致交通瘫痪;锅炉、加热炉没有油,导致工厂停工。燃料油品对多数人来讲是须臾不可缺少的。石油不仅是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商品,而且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石油的安全供应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通常,石油的安全供应也总是与国际政治斗争、全球战略利益争夺、甚至社会意识形态、人权、民族宗教冲突和矛盾交织在一起。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和美国等国家都储备了9o天以上的油品消费量,确保一旦因战争或其他原因无法从国外得到足够的石油时,仍能维持一定时间的正常燃料供应。当然,这也是汲取两次中东石油危机教训的结果。

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达到380 Mt左右,而国内可提供的石油资源童为190Mt 左右,因此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增长到约50%。专家甚至预言,由于中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到2020年前后,我国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00Mt.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

但是,与此同时也不能不看到,我国的石油供应安全不仅会受到与供应安全链紧密相关的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和军事事态发展的影响,而且会受到大国的竞争和挤压。因此,对石油安全的关注正在成为影响我国外交政策和战略方针的重要因素。我国政府正在调整原油进口的渠道,拓宽其来源,并且有计划的增加石油储备。总之,我国对中东石油依赖度的增大,使我国的石油安全受到威胁,同时也考验了我国处理世界事务的能力。

如果一个国家的石油资源有30%摸在别人手里,就等于自己的安危搽在别人的手里。目前,我国已是排在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接近了石油安全警戒点,必须高度重视。面对石油资源的严峻挑战,我国正在紧抓“开源、节流、规避风险”这三个环节,认真贯彻“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加强勘探,合理开发,厉行节约,建立储备”的方针,并积极开发替代能源。

克莱尔于2001年发表了《资源战争:全球冲突新景观》一书,引起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去年他又发表了新著《鲜血与石油:美国日益依赖进口石油的危险及后果》,同样受到各国国际问题专家和学者们的重视。

在前一本书中,克莱尔提出了全球冲突的新景观。他预言,21世纪世界地缘政治的基本轮廓是,各国将对像石油、木材、矿石和水这样的战略性物质资源展开大规模的竞争。各国的军事力量也会明确地把保证资源安全定为主要使命。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普遍的地区不稳定,特别是那些资源丰富而又长期存在领土主权争端的地方,如波斯湾、中亚、中国南海和非洲的一些地区。

在后一本书中,克莱尔重点讨论了石油问题。他指出,迅速增长的世界经济依赖于石油,而石油的供给在日益耗尽,美国与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其他大国正在进行着一种惨烈的争夺战,以确保未来的石油供应。美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不到5%,但却消费着世界石油供应量的25%。美国交通运输行业97%的燃料来自于石油,其中的56%靠进口。鉴于未来需要进口越来越多的石油,美国将不可避免地冒着更大的危险,转向那些不稳定、不友好的地区寻求供应来源。如果只能通过像占领伊拉克那样的方式来确保石油供应的话,那么,原本很便宜的石油将由于美国人的流血而变得昂贵。

众所周知,能源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命脉。而石油则更被视之为现代经济健康发展与腾飞的血脉。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石油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而国内自产石油量的增长已经无法满足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的需求。这必然导致加大石油进口量或额度。根据美国政府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统计的数据,2003年中国石油产品消费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即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平均每天消耗原油556万桶。2004年中国的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已达40%。美国EIA预测到2025年,中国每天要消费掉至少1280万桶石油,其中940万桶要靠进口

。尽管中国曾宣布近期又发现了新的油气储藏,并保证今后石油产量会有一定的增长。但是,依靠自身资源无论如何也无法满足今后几十年的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然而,过度地依赖石油进口无疑具有很大的国际风险,而且

将遭受西方国家的制约和挑战。如何解决石油的短缺,关系到中国能否成功地实现经济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业。拓宽石油来源渠道和能源多元化,将是我们必须面对和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国际能源业行家们也不断地指出,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关键在于能源多样化。而一个国家的石油供给安全似乎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国家和地区。下面就中国的石油安全和能源多元化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简要地谈几点意见。

(一)拓宽石油进口来源目前,中国石油进口的半数以上来自中东地区,其中沙特阿拉伯就占17%左右。一旦中东地区出现危机,影响到石油生产,中国的石油进口就会直接受到影响。因此,中国需要加大拓宽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的力度,保障石油供给的安全。近年来,中国陆续在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苏丹、伊朗、秘鲁和阿塞拜疆等国的石油业大量投资与合作。这一定是在很大程度上考虑到了石油进口多元化安全战略。同时,由于中国在增强多元化过程中,给西方国家造成了中国石油业在世界各地四面出击,与西方国家大型石油公司争夺“地盘”的印象。从而影响到了西方主要石油公司的经济利益,更主要的是触动了西方国家政府的政治神经,进而引起了特别关注。例如,美国前驻华大使李洁明(LamesLilley)曾用“中国人在世界各个角落强势出击寻求石油供给”的言语形容中国的石油进口多元化。因此,怎样平衡中国的石油进口多元化与最大限度地减少西方国家的“敏感性”,也是中国需要充分发挥智慧来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

(二)加强本土石油储量勘探和保护本土石油安全早在几十年前,美国联邦政府就曾大力鼓励该国大量进口石油和开发海洋石油资源,减少本土石油的开发。从安全战略的角度来看,这一政策值得中国参考。在和平时期,加强国内本土石油蕴臧量的勘探而不要过度地开采,充分保存本土的石油储量。鼓励大量进口石油和积极地开发海洋石油资源,这对国家的石油安全是有益的。在这方面,亚洲国家中资源贫乏的日本在保障石油供给方面的经验应该得到中国的借鉴。

(三) 加强海洋石油开发

海洋石油工业发展了半个多世纪。中国的海洋石油工业起步较欧美国家晚几十年。尤其是深海石油的开发非常薄弱。中国具有丰富的和大量尚待开发的海洋石油资源。因此,中国应该高度重视和加强海洋石油的勘探与开发。在海洋石油工程方面应与欧美的海洋石油工程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和挪威等,进行技术合作。在合作中,应该注重学习和掌握海洋工程的核心技术,而不是简单地购买和使用别国的设备和装置。例如,可与欧美国家的海洋工程技术企业进行联合科研和设计项目,充分发挥海外华人科技人才在促进合作中的作用。通过联合科研和设计项目,培养一批中国自己的高水平的海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国家海洋石油的大量开发储备技术力量。这也是符合中国的石油安全战略的。

(四) 大力提倡和推广节能型经济和生活模式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能源资源并不多。因此,要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走节能型经济和生活模式的道路。例如,在没有充分保证石油供给安全的条件下,大力发展大排量私人汽车,就不一定是一条经济健康之路。相反,大力发展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和鼓励小排量的私人汽车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政府应该在税收等一系列政策上提倡和支持节能型经济的发展,有效地限制能源高消费经济的扩张。

(五) 重视和增强多元能源的研究

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和面积大国,一旦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决不可能依靠任何一种或某种能源来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能源多元化已是被西方国家提出并引起重视的问题。例如,全世界石油储量最丰富的沙特阿拉伯已经开始投入巨资邀请西方国家帮助建立可进行更大规模新能源研究项目。英国在大力扩大潮汐发电、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并希望到2010年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