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樟子松人工母树林改建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峰樟子松人工母树林改建过程

通过阐述樟子松培育五个发展阶段,为保护利用樟子松人工用材林,樟子松人工林进行大苗移植和疏伐抚育改建母树林的方法、定向培育、定株、优良母树林培育、良种基地建设等为保护利用樟子松的优良基因奠定基础。

嫩江县高峰国家樟子松良种基地地处小兴安岭山地与松嫩平原之间,为波状平原区,地势起伏较小,海拔在296至383米之间,基地位于北纬490 00 ’00”_4g0 09’ 02”,东经1250 09“00”-1250 26’ 00”之间。

气候带位为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较为干旱且降雨少而多大风,夏季降水相对集中,气候温热而且湿润,秋季強降温天气较多,冬季相对寒冷且干燥。年平均气温-0.1℃左右,无霜期为110d左右,冰期长达5个月之久,年平均降水量为480mm,日照时数2400h,有效年积温2100。C。主风向常年西北风,四季变化相对明显。

土壤类型以黑土为主,分布沼泽土、草甸暗棕土、暗棕壤、白浆土等土壤类型。

把本地樟子松人工用材林改造成母树林,不仅为解决林木用种的需求,更是一项经疏伐改造的森林景观工程。从改建母树林、定向培育,选优定株优良母树林,过渡为良种基地建设发展,历经五个培育发展阶段,现分述如下:

1、人工用材林改建母树林试验阶段(1965-69)改建的樟子松人工林,为1957-58年营造的用材林,种子来源于呼玛金山。面积400hm2,大部分为退耕还林地。密度4000 - 6000株/hm2,保存率80%以上,郁闭度1.0,改建时间1965年春,林龄8- 10年,试验面积120亩,试验工作是在省林业厅种苗处(种子公司)工作组同志直接指导下进行的。

通过林木调查,先对保留木挂号,之后分步实施大苗移植和疏伐抚育改造。林分平均树高2.5m,胸径7.5Cm,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a,大苗移植:在试验小区内,先挖出带土坨的优势木,土坨标准:土坨半径=树干基部周长,深度不低45cm,大苗移植于规划区,按Sx5m定植。

h,疏伐改造:对移植后的林分再按“留优去劣,株距均匀”的原则,进行透光均匀抚育伐,伐后适宜密度为2×3m株距,郁闭度0.6,亩保留120 - 150株。

c,保留木标准:树冠通直,枝冠圆满,无折顶,无病害,健壮的单株。

1966年秋调查,经改造后的试验林生长、结实增效明显,在试验区内采果1800斤,林木着果率70%,球果大,出种率高;未经抚育伐的对照林分着果率仅6%,多为林缘木,生长指标,枝冠生长量也有明显差异。

移植大苗区20hm2,1966年秋收获球果,22000斤,平均73斤/亩,单株结实2.7斤;未经抚育的对照林分,250株/亩,结实1.6斤/亩,相差几十倍。

到1969年试验区完成两次疏伐抚育(初次疏伐抚育强度不宜过大)。试验表明,8 - 10年生樟子松人工林进行大苗移植和疏伐抚育改建母树林的方法,对促进林木生长结实是非常有效的。是当时解决林木用种需求,多、快、好、省地新途径。

1970年开始全面疏伐抚育改建工程。1973年秋,经过全面疏伐抚育改建的400hm2母树林开始大面积结实。樟子松人工林改建母树林的成功经验,曾在1974 - 75年两次省林木育种学习班上介绍推广。

2.改建母树林定向培育阶段(1970-1979)

历经5年,从试验到全面抚育改建后的母树林,由于林分生长空间,光照及营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林木长势旺盛,优良木占800/e以上,单株形态和生长指标,在同立地条件下生长的单株、树高、胸径、枝冠密度、夹角、冠型及结实等有一定差异。

林木生长的差异性,为定向培育“目标树”提供了选择空间。定向培育,以培育优良林分为曰的,采取的环状综合抚育伐,抚育前160株/亩,经过了两次调整密度的疏伐抚育,总强度57%,平均70株/亩,郁闭度仍保持0.6以上,冠密度0.7,平均树高7.Om,朐径15.5Cm。

3.母树林定株,采种基地建设阶段(1980 - 89)经过定向培育的母树林,进入定株抚育是优良母树林培育的关键阶段。林龄20- 30年,林木进入结实盛期,其单株形体及形质指标的遗传性状较明显,此时便于优树选择和优势木的确定。也是通过选优定株,确定适宜保留木株数,使林分优化的最佳时期。由于林分通透度好,选择精度更高,抚育伐后平均50株/亩左右,疏伐强度低于30%,平均株距

4.0×3.5m,郁闭度0.6,冠密度保持0.7。林木进入稳定生长期。由于纯林,抗性能力低易受病虫危害,往往增加选优定株的难度。(1)林分空问调整,(2)感染木的伐留,都影响母树林的质量。

1973年,16龄樟子松母树林发生“樟子松扁叶蜂”,面积6hm2;1983年樟子松疱锈病,发生面积达20hm2,并有漫延趋势,发病率近8%,通过涂抹“松焦油原液”的综合防治措施得到了有效控制。因此,对定株后的母树林,加强改善林内生态环境的经营抚育措施尤为重要。

定株后的母树林结实量呈逐年上升趋势,1976 - 77连续两年采集樟子松球果超过10万斤。高峰樟子松人工母树林成为我省采种基地。《高峰种子林场> 1988年11月入“黑龙江林业资料选编”中。

4、优良母树林培育,森林公园建设阶段(1990 - 2000年)

选优定株后的母树林得到进一步优化,要保持优良母树林的发展,仍需采取改善环境,控制植被,提高地力,抚壮母树的技术措施。从整体上采取生态经营抚育的同时,更注重单株型体(遗传型)抚育管理,使个体形象在融人整体林分中,构成景观母树林结构特征。

经过伐除病株,清除病害转寄主植物(芍药、马仙蒿等)。保留益生含N植物(胡枝子、榛子等),控制植物量,调整林分空问格局的综合技术措施后,使40龄的母树林,平均30株/亩左右,平均树高16m,胸径30cm,进入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生长发育期,也构成了景观母树林的本底结构。5.良种基地建设阶段(2001 - 2015)

高峰林场经营的主体是樟子松,在母树林经营方面,保持以活立木为主体的乔、灌、草、植被群落发挥了森林生态的最大效益。

近10年来,我们在“三大效益兼顧,生态效益优先”,林业建设方针指导下,用“近自然林”经营模式,培育优良母树林。实现了人工林与自然林的有机融合及森林的有序配置,开始进入“林业多功能利用”创新发展阶段。

为保护利用樟子松的优良基因,我们分别对中、成熟母树进行单株生长量调查挂号,对其空问分布格局用复层林生态经营方式,确定保留或引进适生阔叶、灌木树种数量。

21世纪的樟子松母树林,林龄50年,经过两次生态经营抚育后,现15株/亩左右,树高(H19.6m,胸径(D)36Cm,挂号调查的优良母树25800株。

结论

通过阐述嫩江高峰樟子松培育人工用材林改建母树林试验阶段、改建母树林定向培育阶段、母树林定株,采种基地建设阶段、优良母树林培育,森林公同建设阶段、良种基地建设阶段,为保护利用樟子松人工用材林优良基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总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9

[2]高峰林场樟子松良种基地发展规划(2016-2020)

[3]张凤江“高峰种子林场”林业志资料选编1988.11黑龙江省林业厅史志办公室

[4]张庆山著,神驰嫩江驿站,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石山,大农业思想与大林业思路,林业科技通讯199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