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的土地空间布局模式探讨--以杭州大学城为例[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6OO22(2005)04一O034一03[中图分类号]TU984.14[文献标识码]B

大学城的土地空间布局模式探讨——以杭州大学城为例

口何志军,钱检,黄扬飞

[摘要]建设大学城是杭州市城市空间拓展战略、教育文化战略、科技产业战略和旅游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杭州大学城空间布局选择了基于空间优化理念的空间布局模式,提出强调大学城与城市整体关系的大学卫星城模式。[关键词]大学城;空间布局;卫星城模式

ExpIOratiOnOftheSpatialArrange。ment0fUniversitVTOwn——WithHanqzhouUniversityTOwnasanEx-ample/HeZhijun,QIanJjan,HuangYanafei

岫懿ra咖TheconstructionoftheuniversitytownisimpOrtantpart0fthestrategyOfHangzhoufOrexpansiOnOfitsrbanspace,fOeducatiOnaIcuIture,fOrscientjficinduStryandfortOuriSm.TheHangzhou

UniversityT0wnisarrangedwiththeDattembasedthecOnceptOfindustriaIinffuence.ImpOrtanceisattaChedtOthepatternOfuniVersitysateI|itetownOfwh0IerelatiOnshipbetweenuni-versitytOwnand竹1ecJty.

IlB,啪rdSlUniversitytown,Spatialarrangement,PattemOfsatemtetOwn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各种类型

的“大学城”在中国应运而生,成为这一时

代最耀眼的城市空间形态之一。从国外大学

城的土地空间布局模式和发展经验来看,作

为知识经济时代重要载体的大学城,其空间

布局模式的优劣对其所在城市和区域均会产

生重要影响。因此,探讨和研究大学城的土

地空间布局模式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

意义。

固杭州大学城产生背景

在2000年杭州西湖博览会前,杭州市提

出了“游在杭州,住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

在杭州”的口号,而要创建这四方面的城市

品牌,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建设杭州大学城。

因此,杭州市委、市政府对杭州大学城的建

设极为重视,将建设大学城作为城市空间拓

展战略、教育文化战略和科技产业战略乃至

旅游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为杭

州大学城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社会背景。杭

州,在历史上就是~座文化名城。漫长的历

史孕育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依托于人文、环

境基础都较好的浙江省、华东地区,杭州在

发展大学城方面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文化背景。

并且,杭州位于中国东部发达地区,是长三

角重要的副中心,又有雄厚的民间资本,因

此,发展大学城具有优越的经济背景(图1)。

图奎兰壁塑堕塑兰皇!笙

园区与高新技术区,集高校教育、研究开发

与产业开发3种功能于一体。

2.2外延

(1)资源共享理念。该理念指在大学城的

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现有高校的

作用,整合城市拥有的各种教育资源,促进

大学城的建设与城市建设的互动。而事实上,

目前的大学城建设较少考虑资源共享,其中

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资源共享的操作上有

~定难度。笔者调查了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小

和山高教园区和滨江高教园3个大学城(共

24所高等院校)与浙大基础教育部,得出大

家认为比较理想的共享资源配置模式(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城市共享资源与校际共享

资源占了较大比重,说明这种配置模式具有

开创性与可取性。

(2)产业拉动理念。大学城是大学与城的

融合,它的发展趋势是和城市的发展趋势结

2.1内涵

大学城是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为依托,

配上适当的居住区、服务设施而形成的知识

图1杭州大学城分布图

 万方数据

图2平行带状模式

图3点轴模式

图4同心圆模式

图5“同心圆+点状”模式

合在一起的。通过大学城的建设,可以增强

城市科技实力,在有效的政策引导下,可以

科技创新带动城市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

增长点,从而使城市经济活力整体升级。从

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大学城的建成将为其周

边地区带来商业繁荣,与大学城相配套的市

政设施、交通网点也可使土地升值,从而促

进诸如房地产、商业服务和旅游休闲等产业

的兴旺。

(3)空间优化理念。就空间特征而言,大

学城是城市新的空间要素,能使城市原有空

间形态和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从战略角度看,

适当的大学城空间选址有利于城市空间结构

的调整与优化。如建设下沙大学城是杭州“跨

越钱塘江,进入钱塘时代”空间战略的重要

举措:建设小和山大学城是杭州“旅游西进”

战略的重要步骤。

同大学城的布局模式【.:!::.i.........................................,....,..、..............一

3.1基于资源共享理念的空间布局模式

该模式强调大学城内部各区块之间的关

系及大学城与大学城之间的关系。

(1)平行带状模式(图2)。大学城的用地

空间布局着重考虑校际之间的公共资源共享,

将大学城各校区的生活区、教学区和资源共

享区统一布置,在空间上呈平行带状分布结

构。从功能上看,平行带状的布局模式有利

于生活区、教学区和资源共享区之间的分区

管理和使用。但该模式的不足之处是它基本

不考虑大学城与周边城市地区的共享关系,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城成为一个相对独立

的、强调内部共享的大学园区。

如上海市松江大学城内有上海外国语

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立信会计专

科学校和一所规划中的视觉艺术和设计学

院,规划占地面积307hm2,规划总建筑面

积114万m2,其中生活区建筑面积46万m2,

另有6.5万m2的教学资源共享区。在空间布

局上,生活区集中布置在北部,中部为教学

表1共享资源配置表

区,南部为校际资源共享区(包括综合图书

馆、体育活动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等设施),

呈“生活区—教学区一共享区”平行带状结构。

(2)点轴模式(图3)。大学城与城市之间

的公共资源共享区形成中心,而大学之间的

校际共享资源呈轴向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城

市级公共资源区(相当于城市副中心或地区

级中心区)居于中心、校际公共资源区呈轴向

布置、各校区沿轴线分布的模式。

如在2001年广州大学城概念规划咨询

工作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

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

察设计研究院所提出的有关大学城发展的概

念中,各级共享区的空间布局基本都采用了

点轴空间布局模式。

3.2基于产业拉动理念的空间布局模式

该模式强调大学城与城市其它功能区的

关系。

(1)同心圆模式(图4)。在该模式中,城

市居住用地或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在大学城周

边的空间布局表现出圈层分布的特征。

(2)“同心圆十点状”模式(图5)。同心圆

从内到外依次为:城市级资源共享区(强调大

学城与城市的资源共享)、大学区(围绕城市

级资源共享区组成,主要为备大学园区,其中

又可分为校园教学区和校园生活区)、城市居

住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强调大学城对城市产

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拉动作用)。其它如

服务区、旅游休闲区、校际共享区和房地产业

区等区块则散布于同心圆中。该模式有利于各

种不同产业相互交融,也有利于资源共享,即

提倡大学用地、科技研发用地、居住和公建用

地混合弹性使用,体现网络城市社区特征。

3.3基于空间优化理念的空间布局模式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研究,笔者提出一种

新的大学城土地空间布局模式,即强调大学

城与城市整体关系的大学卫星城模式。

3.3.1卫星城模式

城市共享资源校际共享资源校区共享资源

公共广场、办公楼、商学术交流中心、中等规模的商专业实验室、小型商业服业中心、展览中心、活业服务业、学生宿舍、教师宿务业、教学楼、运动场

动中心、会议中心、科舍、食堂、大中型运动场设施、

技馆、电影院图书馆、中心绿地广场

20。5年第4期第21卷l

35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