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国主义电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军国主义电影”简介及启示
文/李小飞
日本军国主义电影,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个听起来很耳熟的名字,不过这个很耳熟的片种,其中的电影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军国主义究竟为何物,看过的人就未必很多了。
下面本文将向你介绍这些电影,希望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它能对历史、现在和未来产生一点点启示和思考。
一、海军篇
首先想谈一下的是日本军国主义电影的海军篇。
其实,日本的所谓军国主义电影,大部分都是关于日本海军的电影。
这是为什么呢?1945年,在苏联出兵和美国投下两颗原子弹之后,天皇宣布投降。
日本的国民,正像黑泽明回忆录中所写的,一夜之间从战争的狂热支持者,变成了人人争当战争的受害者,争先恐后的声称自己受了日本军阀的欺骗。
加上太上皇麦克阿瑟统治日本的改造和宣传,日本的主流社会和媒体并不敢否认日本的战争是对外侵略战争,但因为日本人的自尊心或者说阿Q精神作崇,又千方百计的总想找回一点面子。
帝国陆军肯定不是拍摄电影的好题材:从道义上来说,他们是侵略战争的发起者,又犯下无数反人类罪行;从日本本国角度上来说,他们穷兵黩武,也是后来把日本打回原形、由盛转衰的民族罪人。
于是,日本的电影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日本军队的另一支力量:海军。
和大部分国家的情况不同,日本的陆军和海军是两股极为独立的力量,因为观念不同,经常互相不买账。
总的来说,陆军迷信武力,四处闹事,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都是由他们所挑起,是侵华战争的主力。
海军则比较保守,特别是以山本五十六为首的海军三人组,极力反对德日意三国同盟,反对与美国为敌,但陆军不断扩大战争,终于闹到对美国开战,海军在无力阻止的情况下,只好投入到太平洋战争之中,拼尽全力后失败,在日本人看来好像很有悲剧性。
再加上海军主要与敌方的舰队作战,没有太多机会对平民犯下罪行(当然实际上也有),所以自然成为日本人争相拍摄的电影题材了。
至今为止,最令日本人感到骄傲的一场战争仍然是日俄战争,庚子之后,列强陆续撤回了军队,只有俄国占据了中国东北不肯撤军,并移民增兵,修建铁路,向朝鲜发展势力,日本认为这对本国的安全产生了危胁,于是发起了对俄国的战争。
日俄战争以日本的战胜而告终,这是历史上黄种人国家对白种人强国的第一次巨大胜利,全世界的弱小民族都因此受到鼓舞,日本也因为这次以弱胜强的胜利跻身世界五大强国之一。
加上日本在战争后并未像俄国和下一代军人那样把东北据为己有,在那个白人几乎殖民了全世界的时代,这也使得在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中,也有人站在亚洲人的角度上,对日本击败俄国颇为赞美,如秋瑾留学日本时,便写诗“拼将十万头颅血,誓把乾坤力挽回”,赞美日本对俄国的胜利,当时日本在战争中战死了十万人。
《日本海大海战》
关于日俄战争的电影,表现陆军战斗的代表作是《二百三高地》,而表现海战的代表作则是
1969年由丸山诚治执导的《日本海大海战》。
《日本海大海战》的主角是在日本有“军神”之称的东乡平八郎,由三船敏郎饰演,东乡是中国明代哲学、军事家王阳明的粉丝,他随身携带的印章上刻着:“一生低首拜阳明”,以中国文化的传人自居(当时的日本人有很多不承认清朝是中国)。
战争开始后,东乡首先率领联合舰队突袭俄军占领的旅顺港,重创俄太平洋舰队。
此后陆海军的连串胜利,使一开始把日本人讥讽为猴子的俄国人彻底患上了恐日症,为了拯救失败,沙皇将布署在俄国西部的波罗的海舰队整编派往远东,结果在经历了如凡尔纳般近两万海里的航行之后,疲惫不堪的波罗的海舰队在对马海峡遭到恭侯已久的东乡率领的联合舰队的攻击,东乡在此战中创造了彪炳海战史册的U形转弯,即T字形战法,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之后,俄军舰队司令涅鲍加托夫在绝望中挂起白旗投降。
俄国海军在此战中损失的舰队总吨位达27万吨,而日本的损失不过3艘鱼雷艇,可说是惊人的胜利。
纯粹从艺术性上来说,《日本海大海战》可以说是最出色的日本军国主义电影,很有宏大的史诗感,海战拍的很有美感。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刚刚从海军军官学校毕业的年轻人也作为海军军官参加了这场海战,结果被俄国人的炮击炸掉了左手的两根手指。
这个年轻人将在下一代的日本海军中担任主角,他的名字叫山本五十六。
对俄海战的胜利,使海军愈发成为日本的支柱,日本的海军培养基地,是设在江田岛的海军军官学校。
1969年穆时杰执导的《啊,海军》,便是以这一学校为背景的电影,《啊,海军》可说是带有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的影片,片中的主人公平田,报考普通学校的愿望遭到嘲笑,影片似乎暗示只有成为一名帝国军人才是最光荣的。
电影的两位主角平田和本多,本多考入陆军,成为热衷于战争的激进份子,平田则成为海军航空兵,见证了偷袭珍珠港到山本五十六座机被击落的一系列事件。
在改革开放之前,外国电影的引进主要是以“内参片”的形式完成,所谓的“内参片”,意思就是内部参考,也就是只能由党政军内部观看,老百姓是看不到的,《啊,海军》这部电影在文革期间被引进中国,影响了当时中国的少壮派军人,比如林彪的儿子林立果,他在后来著名的军事计划书“571工程纪要”中就写到,要“发扬江田岛精神”。
而在这部电影,“江田岛精神”似乎是由老兵对新兵的一个个耳光来表现的。
此外,还有当时小名叫作“姜小军”的姜文,看过《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观众都知道,作为军队大院子弟的他,也有不少偷看内参片的机会,他很有可能也看了这部电影,因为他后来拍摄的《鬼子来了》中,日军军乐队每天吹奏的军歌,就是来自《啊,海军》。
回到那位被炸掉两根手指的年轻少尉军官,山本五十六出身于一个武士家庭,后来被派往美国学习海军,留学期间他见识了美国的强大工业能力,坚定了他反对与美国开战信念,当然他的出发点不是反战,而是认定了日本会输,最多能打一年,但在这个举国疯狂的时侯,山本最后为了挽救日本的败亡,也不得不制定了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山本五十六是个极其出色的赌徒,据说他曾因赌技高超而被摩洛哥的赌场拒绝其入内,他曾夸口说:如果天皇给我一年的时间让我去赌博,我就能为日本赢回一艘航空母舰。
山本五十六主持的偷袭珍珠港和中途岛大海战,可以说是两场豪赌,珍珠港虽然获得巨大成功,但日本大使却在偷袭一小时后才送递最后通谍,使山本的攻击成为卑鄙的偷袭,结果“唤醒了沉睡的巨人”(《珍珠港》中的山本五十六语)。
到了中途岛之战则先赢后输,老本几乎被赔光,山本自己也于1943年被美军击落座机而死。
但总的来说,这位身高不足一米六的小个子,仍然可说是世界海军史上最杰出的奇才之一。
在1968年丸山诚治执导的电影《山本五十六》中,山本仍然是由日本当红国际演员三船敏郎饰演的,这位出生于中国大连的演员有着很强
的武术功底,在本片中,快50的他还表演了一手船上双手倒立的绝活。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
2011年,日本重拍了这部电影,名为《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虽然同样有着很强的军国主义色彩,但还是很值得中国人一看。
电影中实际上有两个主角,一个是一开始强烈反对战争,但在战争开始后却为国奋战捐躯的山本五十六;另一个是当时日本狂热状态的象征,一个一直为日本扩大战争鼓吹的报社主编,然而在日本投降之后,这个爱国者却比谁都卖力的当起了亲美日奸,捧着麦克阿瑟的臭脚宣传起了日本民主化。
虽然发生在日本军国主义的疯狂年代,但在今天的中国,恐怕也是有启示的,谁是真正的爱国者,恐怕和嗓门大小是无关甚至是相反的。
电影表现最后山本之死的状况,来自于后来日本找到山本尸体后的尸检报告,基本符合事实,但那个胸口中枪的镜头就不要信了,实际上山本的后脑也中了一枪,子弹从眼睛穿出,看来爱美的日本人觉得这个样子太不美了,于是就假装没看见了。
绝大多数日本海军军国主义电影,都是以太平洋战争为背景的,如日本联合执导的《太平洋之岚》,影片讲述从日军偷袭珍珠港到中途岛海战的过程,以当时的技术而言,战争场拍的颇为出色,除了珍珠港的美军战列舰模型实在太小显得可笑之外,中途岛的立体作战基本上拍出了波澜壮阔的味道。
这部电影充满了军国主义的狂热激情,只有结尾嘲笑了一下:中途岛战败后政府向日本民众宣传胜利。
中途岛大战日军投入舰艇350艘,共10万人参战,可说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上战斗。
山本五十六本希望借此战一举歼灭美国航母部队,不料想时运不济,不但神风不来帮忙吹翻山姆大叔的航母,还屡屡倒霉,因情报失误,在舰队司令南云忠一的糟糕指挥下,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鱼雷换炸弹,炸弹又换鱼雷,结果当炸弹和鱼雷还都堆在甲板上时,美军的飞机已经飞到,轻松的炸沉了已成为三个大炸药包的赤城、加贺、苍龙三艘航母。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艘航母的命名,有两艘都来自于中国文化,“苍龙”是中国天文学对东方七宿的命名,“赤城”则是李白诗中“势拔五岳掩赤城”中所写的赤城山,位于中国浙江天门山,可见日本人也有对中国古代人崇拜的一面。
本片的主角算是三船敏郎饰演第2航空战队司令官山口多闻,山口和山本五十六同属反对对美国开战的一派,也是日本海军中最早认识到航空母舰作战将取代大舰巨炮主义的有识之士,在三艘航母沉没后,山口独自率领飞龙号上的战机向美军发起攻击,在击沉了美军的约克城号航母后,飞龙号也被美军击中即将沉没,山口多闻下达了全体弃舰的命令,但却把自己和舰长绑在船上,与飞龙号一起沉入海底。
这一行为引起后人的很大争议,但实际上,在19世纪,日本和中国清朝的海军一样,都是在之前海军最强大的英国学习,山口多闻和中国人推崇的自沉于海的致远舰舰长邓世昌一样,都只是遵守欧洲“船长与船同沉”的传统骑士精神而已。
1981年松林宗惠拍摄的《联合舰队》,与《太平洋之岚》类似,也是从偷袭珍珠港讲起,只是时间跨度更大,重点也放到了日本人津津乐道至今的大和号上面,日俄对马海战之后,日本海军一直信奉大舰巨炮主义,只有山本五十六、山口多闻等少数有识之士认识到,未来的海战将是以航空母舰舰载机决胜负的时代,失去了空中的掩护,战列舰的大舰巨炮将毫无用处,但即使山本五十六以六艘航空母舰为主力偷袭珍珠港成功之后,日本的大舰巨炮主义仍然盛行,其结果是造出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战列舰,被称为“永不沉没”的大和号作为日本海军的旗舰,但日本海军一直把大和号当宝贝一样的珍藏起来不舍得使用,结果在中途岛之后,失去了空中掩护的大和号完全失去了实用价值,空有世界最强的装甲和巨炮,但在敌方
舰载机的远程打击下,也无力冲进能够打击到美军航母的距离之内了。
在美国登陆冲绳之后,输红了眼了的日本海军认为,与其等着大和号被击沉或被俘有辱武士道尊严,不如孤注一掷,让大和号只带单程油料出发,巨舰搁浅于冲绳后,全舰几千名官兵一起下船充当陆战队向美军发起自杀性攻击。
神奇的是,这一狂想式的战略最终竟得以通过,但毫无意外的,大和号中途还是没能摆脱被美军发现的结果,实际上,美国海军其实完全有实力在以衣阿华级战列舰为首的巨舰对轰中打沉大和号,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还是选择了使用航母舰载机轮番轰炸的战法(就像袁腾飞说的,人家不是拼刺刀拼不过你,只是命金贵不和你拼而已),大和号的主炮也用来对空射击,但在两个小时的轰炸之后,这艘被当成日本海军军魂的巨舰还是被送进了海底。
大和号的沉没成为了热爱悲剧的日本人最热爱的一出悲剧,各种以大和号为主题的作品层出不穷。
2005年由佐藤纯弥执导的《男人们的大和号》是最新的一部大和号电影,虽然也充满了军国主义狂热,但也有对当时日本社会疯狂的反省,比如日美开战后,有日本青年高兴地说:美国是个民主泛滥的国家,很快就会投降的。
可惜,这种对民主社会的蔑视最终只能使他们自食其果。
《男人们的大和号》
在关于大和号的电影中,如果说《联合舰队》、《男人们的大和号》还多少具有一点悲剧的艺术价值的话,那么另一部以“大和号”为原型改编的动画片《宇宙战舰大和号》则是充满了彻头彻尾的荒诞和阿Q式的精神。
这部动画片充满了反美情绪,片中那个邪恶的外星帝国显然象征美帝,而历史上一贯以破坏世界和平为己任的日本人,居然也在这部动画片中充当起了维护宇宙和平的重任,战列舰大和号不能挽救日本的失败,但宇宙战舰大和号却可以拯救宇宙,甚至电影中还有一个种族象征欧洲,最后也摆脱了美帝的控制,投入了大日本帝国的怀抱,真是YY的可以。
可以说,这是所有日本军国主义电影中,最无聊,最傻逼的一部军国主义电影。
二、陆军篇
下面谈一下日本军国主义电影的陆军部分。
日本没有空军,海陆军各自拥有飞机队伍,所以就不单独讲空军电影了。
《二百三高地》
表现日俄战争的《二百三高地》,可说是《日本海大海战》的姊妹篇,1980年由舛田利雄执导,三大巨星丹波哲郎、三船敏郎、仲代达矢出演。
电影充满了一种为亚洲人出头的自豪感,所谓二百三高地是日军进攻旅顺要塞中最重要和惨烈的一场战斗,电影极力渲染日军的牺牲,攻击二百三高地的尸横遍野。
这部电影给人最大的感触,是片中的日本人常给人一种像中国人的错觉,如乃木希典带着三口棺材出征俄军(准备给自己和随军的两个儿子,结果装进去两个),灵感显然来自《三国演义》庞德的抬棺决死战,而在久攻二百三高地不下,死掉数万人之后,乃木希典痛心的写下“无德无能,乃木希典”,却是一手颇为中正的中国书法。
这大概是值得中国人思考的一个问题。
还有电影对俄国的表现也很有趣,除了自夸武士道大
战骑士道精神之外,电影中的日本教师,在出征前告诉学生:我是和俄国打仗,但不能仇恨俄国人,俄国是产生了托尔斯泰的一个伟大民族。
但是在战争上,这个人也逐渐变得疯狂。
虽然日俄战争是日本人最骄傲的一场战争(笔者在旅顺参观日俄战争纪念馆时还看到有日本老人来参观),但还是难得的表现出一种对战争的反省。
《军阀》(原名《激动的昭和史》)
原名《激动的昭和史》的《军阀》,也是一部著名的译制片。
同样也是一部非常值得中国人一看的电影,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日本版的《走向共和》,就是充满了各种对历史的悔恨不甘:历史为什么不向希望的那个方向去发展?为什么不早点接受和平条件,已至等来了原子弹?但实际上却让我们看到,就像阿西莫夫的“心理史学”,在举国的疯狂之下,这种历史的方向是必然的。
之所以说这部电影非常值得中国人一看,因为这部历史片记录了日本军国主义兴起的过程,记录了一批日本少壮派“爱国贼”军官如何因爱国而发动226兵变,暗杀犬养毅等首相大员,操控政府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记录了爱国主义者如何使原本极其强大的日本,最终被打回原形,东京烧成白地,广岛长崎炸成焦土的贡献。
对于这样的爱国者们,不论何时何地,都是最值得警惕的。
说到这里,可以提一部特殊的电影,北野武的《大佬》,在个人看来也是以寓言的形式表现了这段历史:北野武到美国组织的黑帮发迹的历史,实际上就是日本二战前在一系列战争中获益崛起的过程,而随着组织的壮大,组织内的部分军国分子开始穷兵黩武,而一些有自知之明的人物则主张和平自守,然而最后还是好战分子掌了权,对最强大的黑帮组织黑手党发动了自杀性的攻击,武士道精神鼓舞下的日本黑帮在意大利人的冲锋枪扫射下尸横遍野,集体“玉碎”,最后北野武只能靠自己的能力,救出帮内的朋友,自己死于黑手党手上。
很让人想起二战时日本大本营最后被狂妄吹昏了头脑,不肯吐出口中的肥肉,如占领的半个中国,最后挟持天皇进攻美国。
而本来反战的如山本五十六等,不得不为这些疯子买单,主持偷袭珍珠港,希望与美国战和,最后自己还是战死。
电影《大日本帝国》,因为其片名,常被人认为是复活军国主义的电影,但实际上影片把军部写得很残暴、盲目顺从军部的日本民众写得很愚蠢,可以说是一部较高层面的反战电影。
山本萨夫的《战争与人》以中国东北为背景,讲述日本关东军和东北日本侨民和中国人的遭遇,但周恩来总理曾说,这部电影是“披着反战外衣的军国主义电影”,至于究竟电影是什么样的,就请观众自行判断吧。
此外还有冈本喜八的《独立愚连队》,正面描写华北战场上的游击队、八路军,还出现用喜剧明星弗朗基·堺演八路军干部。
电影非常欢乐,对中国人很友好。
这种情绪在现在的日本电影中已经不可能出现了。
《日本最长的一天》,则是最史诗感的日本二战电影,讲述的是天皇宣布投降当日,日本军人试图夺取“玉音盘”未遂的政变,是一部角度客观大气的电影。
真正纯正的反战电影,如山本萨夫《真空地带》、佐藤纯弥《陆军残虐物语》,揭露日本军队体罚恶习和残酷对待士兵的非人道真相。
表现了菲律宾战场上日军的集团溃败,几十万人被美军歼灭的《野火》、《战争的声音》;《冲绳战役》、表现日本缅甸战场失败的《缅甸的竖琴》,都揭示了战争的惨景和陆军上层绑架政府、操纵战争机器的内幕。
而纯正的军国主义电影也有,如为陆军、战犯歌功颂德的,也有如如《山下奉文的悲剧》、《天皇天后与日清战争》、
《明治天皇与日俄战争》、《大东亚战争与远东国际审判》等。
《太平洋的奇迹》
纯从电影本身而言,日本拍摄的战争电影比较出色的还是在60年代前后,无论政治观念反动还是进步,至少还有强烈的情感和观点,但90年代后的战争电影已经基本没法看了,最典型的就是最近的《太平洋的奇迹》,讲述塞班岛被美军占领后一支日本孤军在山上打了一年多游击的事,可以看到排场很大,美国演员就用了一大批,但已经完全平铺直叙,左右逢圆,没有任何观点可言。
其实不妨为导演出出主意:电影里讲美军占领塞班岛后,日本游击队不肯让民众去美收容所,因为害怕美国人吃人或者杀害他们。
与其这么拍,不如拍点真实的事件:如冲绳战役中,日本军队在失败后强迫和恐吓岛民上万人自杀,在美军的收容所,曾有日本兵晚上潜入把日本平民带到海边,大骂“做美国人的俘虏,你们不觉得可耻吗?”然后用手榴弹把这些人全部炸死。
这个情节拍到电影里,一定很有意思。
结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不了解历史,也就无以谈将来。
对于日本的军国主义电影,个人总的看法是,它其中有不少美化历史、逃避战争罪行、推卸责任的情况。
虽然有很多电影似乎是反战的,但反战的原因不是因为侵略战争不对,而是因为打了一场不能赢的战争,说到底还是利益。
日本的二战电影更多的是在悔恨和美国打仗,但却少有反思对中国的侵略——当然这也不是日本人独有的精神状态,而是全世界几乎所有民族多少都有的劣根性。
但是,这些日本战争电影,其中有不少也表现出来很高的艺术价值,表现出来一种日本特有的对失败者的尊重,对失败悲剧的认同。
而且其中也不乏真正的反思、反战,追求和平的电影。
更重要的是,日本人在电影中对历史细节、战争细节的还原,其精准程度远远不是中国影视剧能比拟的。
想想曾被视为中国拍战争片最好的导演冯小宁同学荒腔走板的的《甲午大海战》、《举起手来》,想想冯小刚对内战的亢奋歌颂,想想陆川的代日本人谢罪自杀,再想想时下占据了中国荧屏的各种手撕鬼子、飞鸟擒敌的奇功抗日剧,每一个有理性的中国人都应该感到惭愧和悲观吧?也许,我们在批判日本的军国主义电影之前,应该先能从中学到些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吧。
昨天10:40 阅读( 2.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