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摘要: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具有保障城乡居民生活、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分割结构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体系的构建带来严重制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统筹设计和安排。本文研究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及其意义,针对目前社保一体化体系建设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政府责任
一、构建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可行性
社会保障制度由城市延伸到农村,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是对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的反应。现今,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初步具备了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
1、我国的财政状况
社会保障事业的建设,首先取决于国家的财政水平。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如果再加上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我国政府收入就有11万亿。并且在近几年来,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民政事业的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累计约1.4万亿元,相当于”十五”时期的2.1倍。其中用于民政事业支出约4700亿元,相当于”十五”时期的
4.7倍。这些资金的投入有力地保障了各项民政事业的发展,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经济条件。
2、我国的人口状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有步骤的逐渐向城镇转移。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50.32%。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城市化率达到了46.6%,因此,依托城市化进程,也为城乡阶梯式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3、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筹资水平
劳动者有适宜的收入水平,有充分的收入剩余,才会对未来风险进行防范。根据2009年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相比之下,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人均2733元,同比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仍为8.1%。由此可见,增加的收入与剩余已达到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
二、构建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
1、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模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
一,就是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坚持公平正义,坚持和谐共处,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建设,就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志。
2、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模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贯彻落实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建设思路,有助于扩大居民消费。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保障事业,能够减少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改善其消费预期,增强当期消费,实现内需与外需平衡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的重要保证。其次,实施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事业是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
3、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模式,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2050年之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必须从现在36%提高到70%以上,这就意味着每年平均需增长1%左右的城市化率(即每年约1000至1200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现行的城乡有别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就阻碍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此,我们仍然需要继续推动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实现区域之间城市发展的平衡。
三、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目前,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呈现出明显的二元分割结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盲点,并由此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1、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差距不断扩大
我国社会经济”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平衡性,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城乡之间的户籍制度、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制
度都导致了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差距。实行城乡二元保障体系,就使得城市社保体系在保障水平、保障能力、保障范围、保障模式上都优于农村,这就造成了城乡居民的不平等和效率损失。2、农民工问题
我国的保障问题与二元社会结构高度相关,大多数保障项目主要针对的是城镇人口,对外来务工人员缺乏有效保护。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度农民工总量达到24223万人,而进入城市的农民工中有接近90%是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农民工缺失相配套的城市保障政策,自然地增加了构建社保一体化的难度。
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从保障项目上看,城镇职工享有较为全面的保障系统,而农民享受不到相应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其他保障项目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流于形式,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社会保障缺乏问题。从服务体系上看,城镇职工可以到社区的社会保障中心就社保相关问题进行咨询,而在农村,还没有广泛形成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和技术服务。
四、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对策
1、改革现行户籍制度
农民利益无法得到全面保障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二元户籍制度,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全民全面保障就要打破城乡户籍分立。对于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首先确保稳定,循序渐进,先改户籍,再把依附于户籍制度的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问题逐步解决。
2、建立过渡式的农民市民化社会保障制度
一方面,农村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工作状况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参加农民市民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另一方面,它提倡效率优先,在政府可支配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保障功效。通过这种过渡行的制度安排,不断缩小城乡保障水平的差距,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增长速度赶超上城市社会保障水平增长速度,逐步实现两者的统一。
3、实施积极的失地农民就业政策
失地是农民面临的最大问题,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一方面,政府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指导,提高农民的各项劳动技能和自身素养,为再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金融部门可对自主创业的农民降低贷款门槛,同时政府在税收、场地等方面给予失地农民最大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再就业。此外,对于人多地少、经济发展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采取留地安置制度,这会有效地弥补了法定安置费不足的缺陷,间接提高了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
参考文献:
[1]陆学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结构分析与实现路径[j].南京农
业大学学报,2011(2):1
[2]吴世香.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对策研究[j].科技文汇,2009(16):236
[3]邵峰.论中国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