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2012年4月我们课题组向XX省育科学研究所申报了《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策略的研究》的课题。2012年5月,该课题获准为XX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规划课题,批准号为【2012】GSG320。2年来,我们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现汇报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是在新时代——信息时代和新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历史远离现实,它无法像历史、化学等自然科学学科,通过实验可以让人们再次去经历、去体验。人们只能凭借前人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去想像历史、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而这对中学生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信息技术改变了这一现状,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快速便捷地使学生观看到大量的与历史内容相关的音像动画等材料,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复原历史的原貌,“再现”历史的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可以调动学生获取信息的各个器官去感知历史、理解历史、探索历史。因此,在初中历史新课程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有效整合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及主要理论依据。
(一)核心概念
1.信息技术
我们现在常说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即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一系列相关的技术。
2.整合
即由系统的整体性及其在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部分或因素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程序化的过程。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课程教学过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因此,要用信息技术系统地处理课程的各个方面,以建立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有机整合的系统,并且根据学生的反馈进一步改进这个系统。整合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其出发点首先应当是课程,而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强调应当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的效果,能使学生完成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
(二)主要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2.教学结构理论:它将直接反映出教师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进程,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反映,也是教学系统四个因素(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对自我的理解。学生则通过实际参加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创造,从而获得有价值、有意义的经验。
4.研究性学习理论:即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社会和工作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下历史教学活动的改革。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能力素质。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推进教育现代化。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推动历史课程数字化资源软件环境创设。
(二)研究内容
1.分层次开展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程的整合研究。
2.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有效整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4.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四、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课题所涉及的理论、实践等方面内容,深入细致了解,收集并查阅文献资料,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
2.调查研究法:调查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发展的可能性,总结筛选具有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经验、方法的成分,为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历史课程教与学模式及开展实验研究提供经验原型和基础。
3.实验研究法:在本校选择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做对比,分别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然后进行对比,揭示因果关系,为课堂教学提供备选样式,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4.个案研究法:对初中历史新课程的内容进行研究,挑选出一些典型的有利于开展网络教学的内容,然后对它们进行网络环境与整合的教学设计,再根据课时的设计方案做好网络环境资源的开发,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进行教学实践的探索,并使之与课程内容相匹配。最后投入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加以改进和定型,最终形成初中历史新课程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的现代教学模式。
五、课题实施步骤(2012年4月—2014年4月)
(一)准备阶段(从2012年4月至2012年7月)
具体的阶段任务:
1.2012年4月—2012年5月:
(1)选题并进行课题论证,撰写申请书和开题报告;
(2)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人员;
(3)建立课题组档案及课题组教师档案和学生档案。
2.2012年5月—2012年6月:
(1)准备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书籍、学习资料和电教器材。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和资料,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细化研究过程,提高可操作性;
(3)确定实验对象,做好开题工作。
3.2012年6月—2012年7月:调查研究、分析现状。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认识,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知识学习时存在的困难与障碍,初步了解影响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有效发展的主要因素;
(2)撰写前期调查分析报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修订研究方案。
(二)研究阶段(从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研究工作全面展开。
1.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主要研究初中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呈现交流的技能的策略与优化“信息技术与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