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观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观后感
作者A10财务2 钟悄悄(641140)
【摘要】:
继《喜马拉雅》、《迁徙的鸟》和《微观世界》后,生态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再次叩开另一个奇异的生命空间的大门,以镜头记录下生命灵动的自然痕迹,一一向我们展现了那个神秘奇幻、惊心动魄,既强大却又脆弱的世界的面貌。

该纪录片《海洋》耗时五年,耗资巨大,拍摄了150多个物种,可谓是史上投资最大的纪录片,也是借摄影机书写的又一部自然史诗。

《海洋》不仅科普了我们稀少的海洋生物知识,更以细腻的笔触,让人同喜同悲,传递了“珍爱生命、保护海洋”的伟大主题。

现为了更好的了解那些生活在海洋里的奇特生物,解读纪录片《海洋》的深刻主题,特借此部纪录片巨作深入探索,重新拾起我们曾经一度遗忘的对“生命之重”的敬畏,也重新审视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选择与行为,实践可持续的发展观。

【关键词】:海洋;海洋生物;生命;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翩然起舞的成群的水母,轻柔舒缓,模样优雅,因为那是在它们的家园;雀跃高亢的活力的海豚,穿梭碧海间,生机勃勃,因为那是在它们的家园;密密麻麻的沙丁鱼群,自由灵活,阳光折射入海,一片银光,晃眼的美丽,因为那是在它们的家园……你可知什么是海洋?我想那便是海洋:关乎生命,关乎自然,关乎遨游,充满活力,浩瀚的蓝。

1.关乎纪录片《海洋》
纪录片《海洋》是法国导演雅克·贝汉与雅克·克鲁佐德深入这个人类鲜有所知的却又占地球表面 70.9%的神秘“蓝色领域”,耗时五年,耗资5000万欧元,动用12个摄制组、70艘船,在全球50个拍摄地,超过150个物种被拍摄,超过500小时的海底世界及海洋相关素材,是史上投资最大的纪录片,是借摄影机书写的又一部自然史诗。

图1-1
这部电影据说是史上最为烧钱但却也震撼无数人的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视角与先进的技术探秘海底,在其中整整90分钟的电影中,没有一位演员,却以各种不同角度的镜头带领观众遨游在那片美丽的海域;而其中仅6分钟对白,却又能让你化身海底鱼儿反观人类世界,感受开怀、惊叹、悲伤的丰富情绪,直至泪落……
无论从哪方面来讲《海洋》这部电影无疑都是成功的,一方面它的商业收入已超过了投资,另一方面,看完这部电影得人大多都深受震撼,产生一些很复杂的情感,它就是以这份独特的感染力将“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主题传递到了每一位观众的内心深处。

2. 生命的震撼——记录片《海洋》中的那些生物
从纪录片的角度来说《海洋》是一部独特的纪录片:没有大量对海洋生物的解释,而是主要着眼于情感的传递。

但有一点它和其他的纪录片一样的,在120分钟中总共出现了150多种海洋生物,短焦镜头下那些鲜活的生命展现着它们的生活纪实,让我们亲眼见到那些不属于我们这一物种只属
于它们的生活,也让我们走近属于它们的世界。

现为了更好的解读纪录片《海洋》,特选出其中出现过的十二种较为特别的海洋生物,带大家共同了解这些海洋居民。

2.1 大西洋竹筴(mackerel)
图2-1
大西洋竹筴
英文名:mackerel;日语称:あじ(アジ)也称马鲭鱼
特点:属鲈形目,鲭科,鲐属。

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及朝鲜、日本沿海等水域。

这种鱼为中上层洄游性鱼类,游泳迅速,喜欢结群聚集,有趋光特性。

最大体长70厘米,重2公斤,栖息深度从表层至600米,常密集成大群,属大洋性商业鱼类。

2.2 印太水孔蛸(Tremoctopus violanceus)
图2-2
印太水孔蛸
英文名:Tremoctopus violanceus
俗称毯子章鱼(blanket octopus)
特点: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二鳃亚纲,八腕总目,八腕目,无须亚目,水孔蛸科,水孔蛸属,毯子章鱼有极高的两性异形。

雄性2.4厘米长,雌性超过2米。

雌性的长度是雄性的100倍,重超过4万倍深度从表层至600米,常密集成大群,属大洋性商业鱼类。

2.3 长吻原海豚(Spinner dolphin)
图2-3
长吻原海豚
学名:Stenlla longirostris (Gray,1828)
英文名:Spinner dolphin
别名:长吻海豚、飞旋海豚
特点:原海豚中喙最长的,背鳍位体背中部,前缘微后倾,后缘稍凹进。

尾鳍缺刻深。

背部蓝黑色,体侧淡,腹面白色,眼至吻突前基与眼至鳍肢各有一条黑色带,上颌黑灰色,下颌腹面白色,喜欢数十只到数百只的集群活动,性情活泼,喜欢跃出海面空中旋转。

2.4 太平洋黄金水母(Chrysaora fuscescens)
图2-4
太平洋黄金水母
英文名:Chrysaora fuscescens
Sea nettle
特点:金黄色伞径可达1米,大多小于半米,白色螺旋状息肉和24条褐红色触手可长达3.64-4.6米,有毒刺。

2.5 班刺鲀(Diodon holocanthus)
图2-5
六班刺鲀
英文名:
Diodon holocanthus
Long-spine porcupinefish
特点:身体能鼓胀成球状,密布棘刺小黑点,有6块深褐色大斑,体长可达50厘米。

2.6 褐背蝠鲼(Mobula tarapacana)
图2-6
褐背蝠鲼
英文名:
Mobula tarapacana
Box ray
特点:属软骨鱼纲、蝠鲼科,蝠鲼最具特色的一个习性是它那“凌空出世”般的飞跃绝技。

2.7 大白鲨(Great white shark)
图2-7
英文名: Great white shark
拉丁学名:Carcharodon carcharias
别名:噬人鲨
特点:属鲭鲨科,或称鼠鲨科,大型进攻性鲨鱼,身长6-7米,它可以保持住高于环境温度的体温,人类和虎鲸是大白鲨唯一的天敌。

2.8儒艮(Dugong dugon)
图2-8
儒艮
英语名:Dugong dugon
俗称美人鱼,是世界性珍贵兽类,人们极少见到。

特点:食草性动物,大都以海藻、水草等多汁的水生植物以及含纤维的灯心草、禾草类为食。

身体呈纺锤型,最大身长4.16米,它与海牛明显的区别是尾鳍,儒艮尾鳍是Y型尾,海牛是园型尾。

2.9玫瑰毒鮋(Synanceia verrucosa)
图2-9
玫瑰毒鮋
俗称:石头鱼
英文名:Synanceia verrucosa
Reef stonefish
特点:毒鮋亚科的肿瘤毒鮋,背鳍棘基之毒腺有神经毒,伪态、拟态功夫好,不易被发现,喜食小鱼、甲壳类等。

2.10刀片鱼(Aeoliscus strigatus)
图2-10
刀片鱼
又称纹虾鱼
英文名:Aeoliscus strigatus
特点:属珊瑚礁鱼类虾鱼科,分布于西太平洋珊瑚礁海域,体长10-15厘米,无宽大有力的鳍,所以只能随波逐流。

2.11黄金突额隆头鱼(Semicossyphus reticulates )
图2-11
黄金突额隆头鱼
又称羊头鱼
英文名:
Semicossyphus reticulates
Asian sheepshead wrasse
特点:幼鱼与成鱼完全不同,黄橙色幼鱼有条白线从眼睛连到尾鳍,成长中,白线逐渐消失,从头部隆起。

2.12巨藻(Macrocystis pyrifera)
图2-12
巨藻
英文名:Macrocystis pyrifera
特点:褐藻门(Phaeophyta)游孢子纲(Phaeosporeae)海带目(Laminariales)巨藻科(Lessoniaceae)巨藻属的统称,从长度到生长速度都是世界之最。

长超过百米,每天生长半米左右。

以上便是针对纪录片《海洋》150多种生物中的12种进行的粗略的介绍,正是这些鲜活的生
命才构成并装点了那个神秘之地。

当我们看到那些自由的生命,当我们目睹那些海洋居民的安逸,我们是否也体会到了海的博大、生命的震撼?
3.保护海洋更待何时?
纪录片中,雅克.贝汉一方面描绘了美好的海洋世界,另一方面也着笔刻画了当代社会的海洋里的那些不和谐的现象。

是的,在美丽的海洋,鲜活的生物下,影片背后折射出的海洋保护问题,也同样是令人深思的。

以下我们着重剖析片中那些海洋中的不和谐的存在,重新审视我们的所作所为:据雅克.贝汉自述,全片唯一使用特技手法的就是“人类活取鱼翅”那一幕:
图3-1
鲨鱼的鳍被人类用锯割断,残余的躯体抛回海中,一片腥红在海洋中蔓延开来。

见图3-1
图3-2
被割去鱼鳍的鲨鱼无法游动,直直坠入深海。

见图3-2
图3-3
失去鱼鳍的鲨鱼坠入黑暗的海底,等待死亡的来临。

见图3-3
这种震惊世人的画面、残酷的行为引起了屏幕前的观众和社会对"鱼翅饮食文化"的集体反思。

在我们的印象里,鱼翅仿佛象征着"高档"的身份和地位,没付出昂贵的价钱一般是没机会吃到的,但鱼翅是否具有配得上那高昂价格的丰富营养呢?事实上,有关权威专家认为,鱼翅的营养价值与鱼冻、肉冻没有太大差别。

这些虽然对我们来说营养价值有限,甚至可有可无,可是鱼鳍对于鲨鱼来说至关重要。

“尾鳍能够帮助它在水中划行,背鳍、肛鳍和腹鳍,是鲨鱼在游动过程中保持平衡的重要工具。

鱼鳍是鲨鱼游动的工具,而游动则是鲨鱼获得氧气、维持生命的方式。

被割去鱼鳍的鲨鱼大多因为无法游动,窒息而死。

”仅为了我们可有可无的攀比与虚荣却掠夺了其他生物的生存之路。

除了这个鲨鱼遭受的残酷对待外,影片在最后借老人向孙子的介绍,老人一一列举了那些曾鲜活的存在在这片地球上现在却都已灭绝的海洋生命。

影片的最后中老者若有所思:“许多生物用了几百万年去进化,却仅用了几十年就灭绝了”这,便是人类对自然,对海洋所做的。

每个物种的“生命之重”不是我们有资格可以轻易践踏的。

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尤其是那些有价值和濒临灭绝的海洋生物已经迫在眉睫。

影片中还有一幕也一直停留在我的眼前,深深震撼着我
图3-4
看看这里,
这还是开始时那片清澈的海洋吗?
多么陌生而肮脏
还还是它们当初欢戏遨游的海域吗?
图3-5
海水浑浊,一只海狮面对着一辆沉于海底的手推购物车,眼中满是莫名与无奈。

大量的生活垃圾排放进了大海人们利用卫星看到了,却不知道该怎样去解决。

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曾一度陷入里面,也曾思索过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记录片《海洋》的成功?我想,除了文章开头概述所说的先进的技术、独特的视角,这前后的画面以及所传递的情绪的强烈对比的深入刻画也是一大不可磨没的魅力吧。

正如一位网友在他的影评中写到的那样:“如果说片子从一开始就让你惊叹海之奇美,结尾就会把你抛进一种担忧情绪中,陷入默然”,人类啊人类,借用自己无比的“睿智”尽管赢得了快速发展的经济,赢得了先进的生产力,赢得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却独独遗忘了对自然的敬畏,遗忘了对环境的保护,这是多大的失败。

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我们应该明白只有可持续的发展才是使历史源远流长的关键,人与自然,人与海洋,人与其他生物不应该是处于对立的两角,我们应该重拾起我们对“生命之重”的敬畏,停止残忍无良的污染和猎杀,正确认识自然、认识海洋,保护环境,守护地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坚持与选择……
文献参考:
【1】百度百科
/s?word=%B0%D9%B6%C8%B0%D9%BF%C6&tn=sitehao123
【2】豆瓣电影网
/subject/3443389/
【3】佚名. 《海洋》观后感悟(N/OL).中国环保设备网, 2011-9-6
/huanbao/45902.htm
【4】汤旖. 蓝,海洋的底色——保护海洋更待何时?(N/OL).中国环境报, 2011-09-05
/html/2011-09/4703.html
【5】高科. 纪录片《海洋》将映史上最烧钱但震憾无数人(N/OL). 重庆晨报, 2011-08-12 /2011/08/12/11705039.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