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的若干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产品设计的若干因素

>摘要:

自西方的工业革命起,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如果说现代设计的起源为1851年的世界博览会,那么中国设计也仅仅不到三十年。自2009年起,中共中央不断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政策以及十一部委《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这些信息表明我国对工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这也许是“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一个好的开始。

一、科学与艺术

科学与艺术经过数千年的演化,随着人们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如今,科学与艺术已不再是一组对立的概念,虽然二者在本质上有各自特殊的一面,但依然有许多共通的地方。如果从两者的关系来看,我们知道艺术主要是情感的表现,科学则需要理性的分析,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它们都有可能走向极端的一面:高科技也许会带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等一系列的风险;艺术的疯狂不等于达到高超的境界,也许会使人丧失理智,最终走火入魔。

当然,事物发展总体趋势还是螺旋上升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产品的需求标准也在逐年提高,简单的衣、食、住、行已不够满足日常所需,人们更多的是想得到快乐和健康等,这就要求设计师不但拥有专业技能,而且要了解科学、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在历史上和传统上,科学通过自身的模拟、实验、分析等研究方

法,所得出的结果绝大多数是在揭示人与自然方面的知识,如我们身处的自然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身处的地球是如何影响万事万物等问题。工程学则是探索人为事物方面的创造与更新,怎样建造有关建筑、航空、产品等人为事物,如何解决设计规划中所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设计”是介于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设计同样与两者都是呈动态发展的。比方说材料与工业设计,材料与产品遍布世界,材料更多的是合乎社会的发展需要,其制作过程是一个发现、发明的过程;工业设计则是不断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一个创新、创造的过程,两者的统一可以丰富各种产品的设计需要,从而给予人们物质、精神、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二、艺术与设计

艺术趋于感性,设计趋于理性;艺术是个性,设计是共性。表面上看似互为矛盾,当这两个名词结合在一起时,便出现了艺术设计与设计艺术。在刚接触设计的初级阶段,是把艺术设计作为设计中的一个门类,而到了研究阶段则是把设计艺术与其他专业领域相综合。

不论是艺术设计还是设计艺术,本质上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但在国内的一些产品制造商却将其误读为“设计的艺术化”,有些人认为工业设计就是造型设计,有些人则认为设计就是为了艺术化等等,造成了现在市面上的很多产品在简单的造型表面加上了“莫名其妙的图案”,手机、电视、空调等,也许会让一些消费者的个性需要得到满足,但留给企业的也许只是“短暂的春天”。

其实,工业设计不仅仅包括外形,还关系到技术、工艺、结构、部件、性能等与制造相关的知识,再加上环境、使用、背景、人群等与使用相关的内容。比方说,一只钟表是否能够用以报时,取决于其内部构造,以及把它置于何处。一把刀子能否用来切割物体,取决于刀刃的材料,以及它所切割物质的硬度。有意图或目标的功能需求,事物的特征及所处的环境、合理的结构会更好地体现出使用价值。

从设计者的角度来看,设计的创新来源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有可能转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只要对生活加以关注,会生活的人才会理解设计,其实人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

总之,广义的设计,设计内涵的复杂化以及社会需求的多元化,要求设计师转变知识结构和认知观念。不同专业的学科交叉,会突破单一学科知识的局限。设计需要艺术的自由表现,也需要科学的严谨合理,在强调可持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今天,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设计也需要与其他专业领域能更好地融合。

三、设计的因素

德国工业设计师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认为“好设计”应该具备富有创新、拥有价值、符合美学、简单明确、自然呈现、朴实无华等因素,从他的设计作品里我们或多或少地都能体会到好的设计标准。在去年的香港设计营商周上,他对于好的设计提出了新的五点标准:

功能性(functionality)

良好的用户沟通界面(communicate effect)

符合多重审美观(aesthetic dimension)

实用性与目的性(usability purpose)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

笔者认为,良好的产品功能体现出设计师对于用户需求的关注,同时也体现出产品的内在品质;用户沟通界面能够适应不同的用户群体,也可以使产品本身的某些特点得以显现;多重的审美观符合各个年龄段、各个地区、不同文化阶层的基本要求;实用性与目的性是设计中一直倡导的方向,也是设计中应该具备的重要因素;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利于人类未来的发展,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四、结论

自然界中的奥秘依然在等待人们以科学的视角去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可能成为艺术与设计的来源,科学、艺术、设计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未来的发展有利于将三者更好地结合到一起,设计与科技的互动,推动创新和文明的进步,创新和文明的成果推动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著.设计艺术概论

[2]赫伯特a西蒙著,杨砾译.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5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