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三大形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三大形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社会形态是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

马克思曾经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过社会形态范畴。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马克思根据社会的经济形态即人们的经济活动性质和发展形式表征社会发展自然历史过程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一、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
1、马克思社会形态
传统教科书认为,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体。

①任何社会形态都是具体的、历史的,都有自己独有的特征,是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

任何社会形态也是全面的。

它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者缺一不可。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所谓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事就人类社会总的发展趋势而言的。

所谓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是就具体的国家和民族而言的。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各国、各民族可能越过一个或几个社会形态跳跃式的发展。

2、理论界对马克思社会理论的划分
理论界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划分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

总体来说,主要存在两种观点的对立:一种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五形态说”,即人类社会依次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个阶段。

其理论根据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得一句话:“大体来说,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②另一种就是“三形态说”。

所谓“三形态说”,是指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根据人与人关系和人的发展的不同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

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为第三阶段创造条件。

”③只要认真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二者从本质上说是一致的。

“五形态说”中的前三个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就是“三形态说”中的最初的第一大社会形态,即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最初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中,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生活受到自然界和自身发展的限制,为了能够生存和发展,人们彼此间形成了一定的依赖关系,在这种条件下,人的发展也是低级的、片面的、非自由的。

“五形态说”中得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则是“三形态说”中得第二大形态,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里,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阶级压迫、剥削随处可见,人们要生存,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从而获得的事片面的、畸形的发展。

“五形态说”中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就是“三形态说”中的第三大形态,即自由关系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形态。

马克思认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才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因为,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力得到了高度的发展,私有制、阶级差别已经消除,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也极大提高,每个人都将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那时就会出现人们向往已久的和谐社会。

这充分表明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社会,这正好与我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一致的,即是“以人为本”,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实现这一目标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最终目标和价值追求,也是我党长期以来的奋斗目标。

二、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息息相关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息息相关。

我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都不离不开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指导,因此,重新审视和反思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对于我们当
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消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错误理解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最重大的发现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

而社会主义形态理论又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问题,对苏联、中国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以及后来的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去,我们把“五形态说”看成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认为它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就是沿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形态的顺序依次演进的。

这种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导致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错误理解,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无法科学地揭示中国的改革和现实问题。

于是有人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了。

而“三形态说”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三大社会理论形态表明马克思并不是仅仅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划分人类社会形态。

事实上,马克思一直很重视研究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能力的发展。

人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毕生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

三大社会主义形态理论强调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划分社会形态,更符合人类社会的历史。

而且,从本质上说,它和“五形态说”是一致的。

同时,它表明马克思并不是从单一角度去看待人类社会的在进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科学的方法论。

2、有助于科学地解释和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过去,我们往往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等同起来,而把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等同起来。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甚至提出:宁要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

结果使得社会主义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行改革和开放的政策,并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但是,由于受姓“资”、姓“社”的困扰,改革受到一些阻力。

要使改革顺利进行,就必须从理论上对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做出科学历史观上得说明。

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三大社会形态。

第一大社会形态对应于自然经济社会,第二大社会形态对应于商品经济社会,第三大社会形态对应于产品经济社会,第二大社会形态为第三大社会形态创造条件。

这就告诉我们:各民族可以根据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和本民族的实际选择社会制度形式,跨越一种或者集中社会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但是,没有一个民族可以在“自然经济社会”跨越整个“商品社会形态”的所有形式,直接进入“产品经济社会”。

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相对落后、商品经济欠发达的基础上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目前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当然,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有本质的区别,它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3、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激发了人的主体性;但是,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利益原则又导致人的“致富欲”空前膨胀,有些人为了金钱不择手段,导致了社会规范在某些领域的失范,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人的全面发展。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成为理论界的焦点问题。

三大形态理论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在使人异化的同时,又使人产生了丰富的社会关系和全面的能力。

人的全面发展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之间是一种既相联系又相矛盾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属于市场经济范畴,它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同样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仍是人们的主要追求之一,“经纪人”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新兴的市场经济模式,它是在现代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高度自觉地活动,是市场机制和社会主义原则的有机结合,其灵魂是社会主义原则。

在是主义条件下,我们搞市场经济不仅要大幅度提高社会的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同
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高人的道德素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们终将实现“经纪人”向“道德人”的转换,并为实现“自由人”创造条件。

总之,在马克思的历史观 中,“极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如果把 这些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 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 不到这种目的的,这种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

”④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②《政治经济学批判》。

③《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