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学科发展重点,这是论述大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园林学科发展重点,这是论述大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中国的“”一词最早出现在1800多年前的魏晋时期,是“庭园”的古时称谓,属于造园中的一种类型[1]。到了现代,“”己广泛使用在学术和行业系统。1988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次明确将园林学与学、规划学划分为三个并驾齐驱的学科。随着国际上该学科的发展,园林学已从传统的Garden(庭园)发展到近现代的Landscape(自然风景),所以中国的学者们便在“园林”前加上“风景”二字,以此全面而准确地表达不断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学科。1学科的诞生

时代背景

19世纪,工业革命使欧美等大城市迅速膨胀,城市中大气和水体的污染非常严重,加上交通拥堵,噪声嘈杂,卫生条件和精神环境日趋恶劣。这些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于是如何避免城市环境恶化就成了规划建设的首要任务,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现代风景园林学的诞生。

奥姆斯特德与风景园林

1858年,美国造园大师奥姆斯特德(FrederickLawOlmsted,1822~1903)主持建设了纽约中央公园。他强调公园建设要保护原有的自然,并将传统的庭园扩大到城市公园中,确定了现代公园建设的基本原则,同时大大推动了欧美等国家的城市公园运动。1860年,奥姆斯特德首次用“LandscapeArchitec(t)”来称呼自己的职业,促进了现代造园的职业化。1898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学会(ASLA)成立,1900年,哈佛大学首开风景园林学(LandscapeArchitect)课程,标志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正式建立。

2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

古典造园学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与西亚、古希腊并称为世界三大造园系统。早在魏晋时期(公元220-420年),“园林”一辞已出现于当时的诗文中:“白日照园林。”(西晋·张翰)“静念园林好。”(东晋·陶渊明)中国的风景式园林就是在这一时期正式确立了。此后造园的经验和理论不断完善。1634年,由明代的计成在《园冶》中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典造园理论。

但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中国的造园理论从诞生到成熟,虽然经历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发展,却始终没能突破古典造园领域,更不可能产生现代的风景园林学科。

解放前的造园学

1840年,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外国列强不但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也把现代的城市公园带入中国,例如,1868年,中国第一座公园--上海英租界内的外滩公园,还有20世纪20年代日本占领青岛后修建了新町公园。虽然这些早期的公园都只为侵略者服务,但它们的出现也使得现代园林学的概念在中国广泛传播开。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自建的城市公园逐渐增多,无锡市还颁布了《整理城中公园计划书》,从此将公园列为项目。

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国已有一批学成后归国任教的造园学者,如1919年进日本东京帝国大学造园研究室学习,专攻造林学和造园学的陈植(1899-1989年)先生,1922年回国后,任江苏第一农业学校教员,此后又历任南昌大学、华中农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教授,一直从事林业教育和学术研究工作;还有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的梁思成(1901-1972年)先生,1928年归国后,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系,又于1946年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这些前辈们接触的是现代西方思想,并在中国高校建立了相应的知识体系。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促使中国从20世纪

20年代起,陆续有农学院校的系在学习、栽培应用的同时开设了造园学课程,而一些工科院校的建筑系也从空间布局和建筑艺术的角度来讲授庭园学或造园学课程。

建国后的风景园林学科

学科的前身--造园组

专业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城市和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造园学逐渐从传统园林学扩大到城市绿化和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领域。为了满足学科扩展的需要,在北京市建设局的支持下,由北京农业大学的汪菊渊先生和清华大学的梁思成、吴良镛先生发起,于1951年联合建立了“造园组”专业。专业的名称虽然还沿用了我国古典的“造园”一词,但其已有了较完备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不但吸取了西方(包括前苏联)现代城市建设的先进观念和经验,还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园艺学和建筑学的交叉学科整合到一起,培养了一批具有建筑学和园艺学复合知识的人才。

“造园组”专业是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里程碑。它不仅是我国第一个独立的现代造园专业,更是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前身,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的园林学科奠定了基础。

学科形成的标志--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

50年代是中国学习苏联教育模式的高潮时期。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就很注意发展园林和城市绿化,并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列为城市规划的内容,逐渐形成了城市绿化学科。1956年3月22日,高教部决定将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调整至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并改名为“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这不仅是名称的变换,更是一次造园专业的重组。1957年11月,北京林学院正式建立了“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标志中国园林学科开始真正形成[2]。

学科发展的曲折历程

1958年12月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实行大地园林化。”“园林化”的结果首先导致1964年1月,林业部批示北京林学院将“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改名为“园林”专业,“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改名为“园林”系,正式确立了园林专业的名称。但在十年动乱中,园林学科也受到了巨大冲击,1965年7月,北京林学院宣布园林专业停办,撤销园林系建制。直到1974年北京林学院才恢复园林系建制,1979-1986年又改称为城市园林专业,并于1980年开始按园林和设计两个方向招生培养。

到了80年代,我国的园林学有了较大发展。在学术研究方面相继有一批园林专着问世,如1979年刘敦桢的《苏州古典园林》和1983年童寯的《造园史纲》,都是现代对古典园林和园林史研究的总结;1981年陈植的《园冶注释》则扩大了《园冶》这本传统园林着作的影响;1984年陈从周的《说园》提出了如何欣赏园林和园林艺术有益的观点;1985年中国研究院的《中国新园林》是有关中国当代方面的专集。这些学术成果不但吸收了国外风景园林学和城市绿化学科的先进经验,更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理论,促进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学科。

另外,随着现代园林学的不断发展,学科内容已不再局限于以自然山水、亭台楼阁等古典造园要素和传统造园手法来营造独立的庭园空间,而扩大到了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游览区和休养胜地的规划设计。显然,传统的“园林”只是古代造园的一种类型,它已不能包涵如此多的新内容;其次,此时期我国的园林学科大体分化出园林设计和园林两大方向,为了能更加团结这两大学派,并为以后学科的发展留有更广的研究和发展空间,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专业称谓。于是中国的学者们注意到“风景”一词。具体讲,“风景”(landscape)的含义就是指花园、公园和大面积风景区的自然景色和人力加工的面貌,甚至全部为人工模拟的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