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以致用
懂懂日志《明星泛滥~》启示2014-3-17
我想起来了,我为什么跟她谈恋爱了?
就是因为她批发了我100本书!
所以,只要你愿意当别人的客户,甚至是大客户,可能作者都把自己当赠品了……
晚上,我多嘴了几句,不是刚建了一个济南见面群嘛,是大师兄建的,很多人以为大师兄是个排号,你想多了,他姓侯,所以我们喊他大师兄。
我在群上说了几句。
第一、走出来才发现,你过去担心的、忧虑的都是纸老虎,不断的自己吓唬自己,当你真的接触以后才发现,一切是这么容易接触。
第二、以后记住,拜访别人的时候,不要扎堆,超过4个人的聚会,就是乱弹琴了,今天大家感触最深,大家连站都没地方站的时候,都很累,我也累,我不知道应该怎么招待,你们也会觉得懂懂没招待好,我是来找懂懂的,结果他没照顾过来,后来我是咋解决的?凡是我见过面的,我都让他们先走吧,有机会再来。
根本没法正经聊聊天。
接触久了你就明白了,没什么秘密,你也能,只是你没打开视野而已,已经把自我否定掉了。
创业者的天赋是啥?
大学里就已经不安分了,30岁以前已经赚到100万以上了!
如果30岁还没创业成功,希望很渺茫了,因为人在25岁到30岁之间有无数次机会,为什么你一次都没把握住?不是机会不行,是你不行。
在群上,我还谈到了另外一个观点:不要随意参加没有门槛的聚会……
没有门槛,其实就代表了拒绝中高端人群,因为他们太明白那句话了:天上不会掉馅饼的,掉馅饼不会砸我头上的,你想得到多少,必须要付出多少,什么人希望以小博大,就是总是想找捷径的人,其实哪有什么捷径而言!
经历了,就是成长,否则你永远都理解不了这句话,思维的转变就是瞬间的事,我出书以前,我用的操作系统是免费的,我看电影也喜欢找免费的。
我出书以后,换位经历了,操作系统我买的正版的,现在在网上看电影我买的包月会员,要学会为价值买单,如果时刻想着免费的东西,注定了只能穷人一个,因为这是穷人思维。
是不是略有所悟?
【学以致用】
一直以来,语文都不太好,不是不好,是很差劲。
这体现在哪里了?
读书第一学期语文40多分,数学将近90分,差不多25年前的事了。
这都是当时一句话给误导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之前以数理化高分为荣,经常数学满分,语文不及格,第一年高考语文没及格,补习时老师说我基础太差,多看书才行,为了高考,我常利用早起或晚睡来弥补。
当时都看什么书?
主要看《读者》和《青年文摘》、《青年博览》、智慧背囊》等,从那时起,我慢慢开始喜欢上文字,经过一年努力,高考语文考的还不错,很挺感谢那个老师的一句指点。
后来工作都是跟销售有关,看书的习惯一直没落下,后来进入电商才发现文案威力巨大,而自己这一块几乎是空白,进入这个领域就得钻研。
有两本书对我启发特别大,是军荣推荐给我的,《我的广告生涯》和《科学广告》,在这里也推荐给大家。
作者是克劳德·霍普金斯,美国广告史上著名的广告文案撰稿人,他撰写的广告文案,使很多产品闻名于世,他的传奇的一生为广告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是创造现代广告六位巨人之一。
现代广告教皇大卫-奥格威曾这样评价这两本书:
如果不把这本书读上七遍,任何人都不能够去做广告,它改变了我的一生。(大卫·奥格威)
霍普金斯的两部代表作《我的广告生涯》和《科学的广告》,在书中它将重要的广告原则阐述得及其简练深刻,奥格威将他列为奥美公司员工的7本必读书之首。(大卫·奥格威)
《科学的广告》适合做广告或者撰写文案的人看,《我的广告生涯》无论做什么都适合看,有大卫·奥格威这样的人做推荐,内容可想而知。
后面经过朋友推荐,开始看懂懂日记,懂懂日记每天的阅读量在1-2万,目前空间访问量达到了1000多万,里面分享的内容真实、简单、实用,都是用最简单的话讲解相对深刻的道
理,也会阐述一些看法,很多都是独辟蹊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看完之后给人很多反省和启迪。
人学习如果不温习都会遗忘——谁也不例外!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这张表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33%。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一般看到有感悟的知识都会很兴奋,很多人兴奋之后就该干嘛干嘛去了,其实看跟没看的区别就是脑海里是否残存简单有印象而已,仅仅是印象几乎不可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行为不改变,结果不可能改变,随着时间的流逝,连残存的记忆都没有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看过之后有收获但行为没有改变的最核心的原因——缺乏重复,为了训练自己的持续的习惯,曾看过稻盛和夫活法的四部曲,可持续的习惯还是没有养成。
真正的改变源自哪里?
我曾看过一篇《传奇从此开始》,讲藤田田先生6如一日做一件事的传奇事迹,我当时处于佩服和敬重,就把这个内容打印出来,天天看,看到后来都被褶皱的看不了,后面就重新再
打印一份继续看,中间断断续续也看了将近两年,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可以做到持续做一件事了。
后来看到懂懂日记后也一样,我觉得里面很多东西值得我学习,我觉得仅仅看一遍效果并不大,我就想应该把里面关键内容调选出来,再整理的而过程中可以加深印象。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核心落在一个字——用。
没用(使用)就没用(用途)。
无论什么物品,常用常新,不用放在那里结果都会出现各种问题。
所以我看懂懂日记核心落在一个字——用。
后面的内容我就命名为“学以致用”,时刻提醒自己,学东西就是为了用的,有些即使暂时不用,也是累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用。
刚开始写学以致用还是挺容易的,毕竟过去看过一些书有些许累积,随着时间的累积,每天写一篇就会越来越难,写这个定位在一个用字。
每一次都觉得写不出来,枯竭了,想不出来了,可每一次都是咬紧牙关继续想,有时候是睡觉前拿着一支笔一个本子想框架和主题,有了框架和主题后面的内容就比较简单,有时候想着想着太困了就趴着睡着了,醒来之后才发现灯还亮着,已是第二天清晨了,继续想,有时候是早上写,一般就要七点前就必须醒,然后拿着本子和笔开始想,有时候想的头疼,继续想,只到想出来为止。
不知不觉写这个内容已经30天了,也算是做一个小小的纪念,同时也特别感谢赞、转载、分享、阅读的群友,方然经常给我很多很好的建议,军荣给了我很多素材和灵感,再次特别感谢,还有很多……
这才是一个刚刚开始,其实在今天我内心深处都很明白,我写的还是很差劲,不过没关系,关键是每天争取有进步,分享懂懂之前的一个内容共勉:
“大师兄也做过采访录,但是在我看来你们都走入了误区,总是想挖掘出有深度的话题,认为自己缺少了深度,从而慢慢自我否定了,其实这都是借口。
杨澜做了十年访谈录,她是第五年才找到灵感的,她现在回头看看自己过去的采访录,感觉自己好傻呀,这说明了啥?如果你不去做,不去摸索,你永远找不准切入点,做采访录唯一的核心就是:去做,持续做,不怕幼稚,只坚信一点,一期比一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