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李娟的《冬牧场》《春牧场》有感

杨树莲

精彩段落及赏析:

原文:马群不愿和牛群走在一起,牛群非要和马群走在一起—追来躲去,时不时出现小混乱。没穿鼻孔的散骆驼最没出息,一见到指头粗的一小绺草就挪不动脚了,不时掉队,根本不晓得自己正在出远门的路上。

昨天的李娟仅仅只是牵牵骆驼,好端端地坐在马背上跟着队伍前进而已。加玛看我状态不错,今天便增加了新任务:赶骆驼。于是今天我累惨了……等到了驻地,两条腿疼痛、僵硬,屁股疼得都坐不住马鞍了。至于骆驼们的顽劣……我气得实在不想描述。

放下茶碗,起身告辞的人,门一打开,投入寒冷与广阔;门一合上,就传来了他的歌声。就连我,每当走出地窝子不到三步远,也总忍不住放声唱歌呢!大约因为,一进入荒野,当你微弱得只剩呼吸时,感到什么也无法填满眼前的空旷与阔大时,就只好唱起歌来,只好用歌声去放大自己的气息,用歌声去占据广阔的安静。

加玛一直戴着一对廉价又粗糙的红色假水钻的耳环,才开始我觉得俗气极了。很快却发现,它们的红色和它们的亮闪闪在这荒野中简直如同另外的太阳和月亮那样光华动人!

另外她还有一枚镶有粉红色碧玺的银戒指,这个可是货真价实的值钱货,便更显得她双手的一举一动都美好又矜持。

我还见过许多年迈的、辛劳一生的哈萨克妇人,她们枯老而扭曲的双手上戴满硕大耀眼的宝石戒指,这些夸张的饰物令她们黯淡的生命充满尊严,闪耀着她们朴素一生里全部的荣耀与傲慢。—这里毕竟是荒野啊,单调、空旷、沉寂、艰辛,再微小的装饰物出现在这里,都忍不住用心浓烈、大放光彩。

在荒野深处这个俭朴甚至寒碜的家庭里,在仅备最基本日常用具的生活里,在空无一物的天地间,它是我唯一的修饰,是我莫大的安慰。它提醒自己是女性,并且是有希望和热情的……每当我赶着小牛向荒野深处走去,总是忍不住不时用右手去抚摸左手的手指,好像那枚戒指是我身体上唯一的触角,唯一的秉持,唯一的开启之处。在蓝天下,它总是那么明亮而意味深长。

于是又想到了狼。在这荒野中,狼也总该有个躲风避寒的地方吧?莫非也在地下?居麻说:“是啊。”于是我开始想象自尊心很强的狼刨坑挖洞的情景……想象不到。

来注射疫苗的兽医离开时,嫂子托他将一大包我们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捎到春秋定居点的家中。定居点生活着奶奶、加玛(那时她已经过去了)和放寒假回家的三个孩子。我觉得很奇怪,那边交通便利,想吃什么自己出门去买嘛!而这边,有钱都没处买……这边毕竟深在荒野,应该从那边往这边捎才对!

但再一想,不对—这边才能算是真正的家!虽然没有牢固的房屋,没有体面的家私,没有便利的生活……但是,羊群在这边,牛、马、骆驼都在这边,所有的财富和希望都在这边。这边才是最踏实的所在。而乌河之畔的那个家,则是单薄、冷清的,它只是一处附属之地,只能依托这边而存在。

有趣的是,兽医来时,那边托他捎来的东西是一大包油饼。兽医走时,这边托他送过去的东西,仍是一大包刚炸好的油饼……何必呢……

那么多羊,捉的时候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选择。依我看,逮着哪只算哪只。羊群显得比平时更为惊恐、警惕,好像看出了这次不像是被抓去抹“灭虱灵”那么简单。那个倒霉蛋都已经就擒了仍不肯消停,上蹿下跳,叫得撕心裂肺。居麻紧紧揪着它脖子两侧的毛把它拖到地窝子前的空地上,再吩咐我把洗水壶拎来。然后他掰开羊的嘴,让我提着壶往它嘴里灌了一口水。他解释说,这只羊今天还没有“吃饭”呢!

—原来,不能让它空腹而死,不能让它的灵魂太委屈。……可是,就喂了点水,也太象征性了吧?也太好打发了……

接下来开始做巴塔(祷辞)。巴塔也做得极其迅速,半句话不到就结束了,开始抽刀子……也跟打发一样。我都懒得问他说的啥意思。

居麻在吃肉之前带领大家做的巴塔也是如此作风,飞快地,嘎嘣一下就完了。那么羊听到了吗?羊谅解了吗?这是一个被宰杀者看着长大的生命。宰杀它的人,曾亲手把它从春牧场上的胎盘旁拾起,小心装进准备已久的毡袋,再小心系在马鞍后带回家……宰杀它的人,曾漫山遍野带着它四处寻找最茂盛多汁的青草,当它迷路时,冒着雨把它找回……曾一次又一次给它抹灭虱的药水,处理发炎的伤口……在寒冷季节,领它去往开阔暖和的南方旷野……这些羊都记得吗?宰杀它的人,又有什么仇恨和恶意呢?大约生命的事情就是这样的吧:终究各归其途,只要安心就好。

我喜欢的哈萨克作家叶尔克西姐姐说:你不因有罪而死,我们不为挨饿而生。

赏析及读后感悟:

李娟的文字总是让人有亲近感,无论在多艰苦的环境下,总能保持着天然乐观的情态。她的题材也是独一无二的,非有对新疆生活的熟悉和了解绝不可能有。而这样的生活体验也绝对不是一个短暂参与的人所能够融入和感受的。没有她的文字,我很难想象21世纪了还有地方会因为没有水需要背雪融水为生,还有一个冬季不洗澡不洗头。牧民生活的艰苦和单调让我震惊,他们并不是自己选择了这样的生活,而是生活选择了他们。贫穷,贫穷到除了在那样的环境下牧羊似乎再没了更好的生存手段。他们的一切努力似乎真的只是为了“生存”。书中对于生存的不易感扑面而来。这一切对于生在都市中的我们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当一切理所当然,当一切唾手可得,当我们轻而易举的要求更多,当我们犹豫着自己更好的生活,烦扰着生活怎么没有善待自己时,全然忘记了还有这样一群一辈子只为一口饭而挣扎劳碌着的人们。我常说:宁愿身体上受累,也不愿精神上受苦。但真的要到了那样的环境下,身体上的累,能受得了吗?在这样身体之累下,精神上还能怡然自得,或者苦中作乐吗?想到这些,不由得对那些草原上的人们肃然起敬。

《冬牧场》的阅读也让我对于“寂寞”有了更深的体会。李娟的笔下写转场、写放牧、写冬牧场里的每一个人,每一种活物,猫啊,狗啊,牛啊,羊啊,她几乎把目力所及能够有内容,有感触的点点滴滴全部搜肠刮肚写出来了。能让人体会到的除了贫瘠还有生活在其中一切生灵的顽强与乐观。在冬牧场,几乎没有任何物质资料是现成的,所有的一切必须白手起家。没有建房的砖木,他们用羊粪搭建起遮风避雨的地窝子;没有生活用水,他们背雪融水;没有电,他们用太阳能……一切现代化设施到了那里恐怕也会没有用武之地,因为那里是牧区,草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