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阳 县 县 情 介 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阳县县情介绍
安阳县位于豫之北陲,幅员面积1202平方公里,辖9镇12乡,608个行政村,总人口94.17万,耕地107万亩,是河南省首批经济管理扩权县之一,是全省产粮大县。
近年来,安阳县在开放带动主战略和项目带动主战略的引领下,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农业经济亮点纷呈,旅游经济高点起步,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县经济社会步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已经形成了较强的综合优势。
有优越的区位交通。
安阳县位于河南省最北端,处于晋、冀、鲁、豫四省六县交界处,素有“豫北冲要、四省通衢”之称。
从全国大方位来看,处于东部产业技术优势区和西部资源优势区、北部基础工业优势区和南部生产加工、资金、政策优势区的中间地带,是承接东西产业转移、南北战略投资的重要承载点。
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和在建的石武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纵贯南北,南林高速公路西连长治、东接济南和在建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横穿全境,并在水冶镇设有万吨级货物编组站。
南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2个小时的车程,北距邯郸码头机场仅30公里,具有建成为中部地区新的交通枢纽和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极大优势。
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近年来,安阳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做强工业、调优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工作思路,推进“三化”联动,突出结构调整,强化特色优势,加快转型升级,县域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好态势、好趋势、好气势。
2009
- 1 -
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41.7亿元,同比增长17.8%;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76亿元,增长16.64%,总量居全省第14位。
6家企业入围全省百强企业,5个乡镇入围全省百强乡镇,是全省入围企业和乡镇最多的县之一,其中,水冶镇实现河南省百强乡镇“五连冠”。
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安阳古称邺,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著名的“七朝古都”,是甲骨文和周易发源地。
安阳县有2300年的建制史,自古就是中原名县,是西门豹投巫治邺、蔺相如出生成长、曹操发迹建都的地方,可谓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瑰丽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安阳县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
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11处、县级75处,有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1处、2A级2处。
有被郭沫若命名为“小南海文化”的小南海原始人洞穴遗址;有驰名中外、艺术价值极高,被称为“中国第一华塔”的唐代修定寺塔;有被美学界誉为“民间雕刻百科全书”的万佛沟;有被称为“河朔第一古刹”的佛教圣地灵泉寺;有东汉时期修建的古邺大夫西门豹祠;有贯穿6000年华夏文明史的渔洋文化遗址;有“碧野幽谷、世外桃源”之称的赵河生态风景区;有被誉为“灵山圣水转花楼”的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河南古建之一长春观;有被誉为“中原最大的封建官宦府第”的清末两广巡抚马丕瑶故居马氏庄园,中央领导李长春、刘延东、陈至立、陈奎元等曾莅临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
安丰乡西高穴曹操高陵考古确认,轰动海内外,为我县历史文化再添厚重。
此外,珍珠泉
- 2 -
的珠波涟漪、韩陵片石的奇思壮彩、小南海的松风涛韵、龙山积雪的壮美神奇无不引发人们绵绵的遐想和优美的情思。
有富足的自然资源。
安阳县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适中。
东连华北平原,沃野百里,良田万顷,是河南省重要的商品粮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西接太行余脉,山清水秀,矿藏丰富,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品质优、易采易选,现已探明的矿产有9大类、30多种矿物,主要矿种有煤、煤层气、铁、锰、长石、霞石正长岩、水泥灰岩、瓷土等,霞石正长岩储量在15亿吨以上,居亚洲之首;煤炭储量14.5亿吨,铁矿石探明储量3042万吨,是河南省主要的煤炭、铁矿石基地之一。
已开工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河南段纵贯我县中部,可利用水资源更加丰富。
有坚实的工业基础。
安阳县是豫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钢铁冶炼、水泥建材、纺织服装、煤炭焦化四大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医药化工、特种合金、机械铸造、农产品深加工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9.2亿元,增长24.9%,占全市总量的26%。
限上工业企业达到220家,其中纳税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37家。
永兴钢铁公司入选“全国制造企业500强”,是河南省最大的民营企业,永兴、利源、晨辰、顺成、博盛、豫龙6家企业位列河南省工业企业百强。
有突出的农业经济。
安阳县是一个资源富县、工业大县,也是一个农业大县。
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60万亩以上,其中优质粮面积70多万亩,粮食生产连续七年创新高,总产达到66.96万吨,是河南省产粮大县和重要的棉花、油料、蔬菜等经济作物生
- 3 -
产基地;国家乃至世界级棉花研究基地----中国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就在我县。
特别是在土地流转、高效农业、沼气建设,一直走在省、市前列。
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24.1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3%;流转土地经营权农户3.67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6.3%。
我县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受到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等领导的高度评价,经验在全省、全市推广,央视经济频道进行了专题报导。
土地流转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高效农业的迅猛发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9万亩,高效农业面积7.6万亩,建成25个各具特色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家,农业专业合作社446家。
按照树立示范村、消除空白村、打造亮点村的沼气建设“三步走”战略,加快推进沼气产业化发展,全县累计建成沼气池6.21万座,沼气普及率达到27%,白璧镇东街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被定为农业部示范项目。
有理想的发展规划。
去年以来,安阳县按照“突出特色、分工协作、提高效率、循环发展”和围绕“优化布局、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突出特色”的原则,依托安阳县2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和7个市级专业园区,规划建设了安西循环经济试验区,大力实施了“6321”带动战略,促进全县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首先,安西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将安阳县西部的水冶镇、铜冶镇、曲沟镇、伦掌镇、许家沟乡、蒋村乡、洪河屯乡、安丰乡、善应镇、都里乡、马家乡、磊口乡等12个乡镇确定为安西循环经济试验区,覆盖面积717平方公里,行政村289个。
根据自然资源分布和产业发展状况,在试验区内初步考虑“两带六园”的产业格局,
- 4 -
“六园”包括水冶钢铁产业园、铜冶煤焦化工产业园、曲沟铁合金产业园、许家沟建材产业园、伦掌蒋村机械制造产业园、水冶现代物流产业园六个特色园区,以钢铁产业园为主导,其它五个辅助园区相配套。
“两带”指以都里乡、磊口乡、马家乡、善应镇等山区丘陵为主要区域形成的“山丘生态建设带”和以试验区内的曹操高陵、马氏庄园、唐塔、万佛沟、灵泉寺与市区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名胜景点共同组成的“精品旅游观光带”。
其次,“6321”发展战略:“6”,就是着力做大做强钢铁冶炼、煤焦化工、水泥建材、冶金辅料、机械制造、针织服装六大主导产业。
其中,钢铁冶炼产业推动产品向“高、精、专、深、特”调整,延伸钢铁产业链,以深加工带动钢铁产业发展;支持永兴公司建成专业化棒材基地。
煤焦化工产业大力发展煤焦油深加工、二甲醚为主导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加快煤矿整合,组建煤业集团公司;加强四大煤焦化企业战略合作,组建大型煤焦集团。
水泥建材产业加快湖波、海皇、中联等企业重组整合,建设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
冶金辅料产业加快发展铁合金精炼产品,推进企业整合,拉长产品链条,提高产品档次,实现产业升级。
机械制造产业着力提升高性能球墨铸铁、精密铸锻件等产品技术水平,提高热处理工艺,淘汰落后产能,争取成为省内、乃至全国重要的大中型铸锻件制造和供应中心,努力向装备制造业发展。
针织服装产业要重点支持东伟集团、天纶集团新项目、嘉鑫染整制衣项目建设,突破染整瓶颈,发展成衣制造,形成产业配套,在柏庄纺织产业专业园区建设上取得突破,打造晋冀鲁豫周边地区最大的针织、纺织、服装生产和加工基地。
“3”,就是着力打造3个千万吨级生产基地,即把水冶一带打
- 5 -
造成千万吨级精品钢生产基地、把铜冶一带打造成千万吨级煤化工生产基地、把许家沟一带打造成千万吨级新型干法熟料基地。
“2”,就是把铜冶的煤焦油深加工、曲沟的冶金辅料打造成2个产品产量在全国居第一的生产基地。
“1”,就是把柏庄针织服装园区打造成省级专业园区。
林州简介
林州是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
地处河南省西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1994年撤县设市。
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辖13镇3乡4个街道办事处,542个行政村,100万人口。
上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苦战十年,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绵延1500公里的红旗渠,并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全省进十强,全国进百强”的奋斗目标,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弘扬红旗渠精神不动摇,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72.9亿元,增长1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4.5亿元,增长32.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08亿元,增长15.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16元,增长8.8%。
先后被确定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省首批35个扩权县(市)”和“全省25个城
- 6 -
镇化重点县(市)”之一。
连续两届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20强县(市)”。
2010年1-6月,全市生产总值达147.9亿元,增长1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67元,增长14.7%。
2010年1-8月,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5.49亿元,增长1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18.7亿元,增长17.3%。
工业基础雄厚。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工业发展基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形成了钢铁、铝电、汽配、煤机、新能源五大特色主导产业。
特别是3000吨多晶硅、28万吨高性能铝合金、2×350MW 热电机组3个单个投资超20亿元的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结束了林州工业没有大项目支撑的历史。
现有工业企业1430家,其中限上企业318家,定角实业、凤宝实业2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升钢铁、德亿车桥、林丰铝电等5家企业进入“全省工业100强”。
林州产业集聚区是全省首批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规划面积24.4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2平方公里。
200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652.2亿元,增长20%;工业增加值完成173亿元,增长20.3%。
金融经济发展强劲。
目前,林州境内现有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政储蓄银行、农发行、信用联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截止2010年8月,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达190亿元,较年初增加20亿元,金融存款连续20多年在河南省各县市名列前茅。
各项贷款余额为81亿元。
在林州境内投资公司有8家,投资担保公司
- 7 -
有15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
另有保险公司21家,2009年保费达5.5亿元。
交通条件便利。
林州东与安阳县、鹤壁市、淇县接壤;西依太行山,与山西省平顺县、壶关县毗邻;南同辉县市、卫辉市相连;北濒漳河,与河北省涉县隔河相望。
紧邻京广铁路,东距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50公里,安(阳)林(州)高速公路直达境内。
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403.7公里。
具有战略意义的“两高一铁”(林长高速、鹤辉高速、山西中南部铁路)林州段全部开工建设,将彻底打破太行山千古屏障,一个“三省通衢”的新林州呼之欲出。
旅游前景广阔。
拥有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与科罗拉多相媲美的“百里画廊”太行大峡谷、“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等世界级旅游资源。
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区等18个国字号旅游品牌,着力打造“红(红色教育游)、绿(绿色生态游)、蓝(蓝天滑翔游)”三大旅游品牌,构筑“山水林州”新优势。
城市环境优越。
林州城市规划控制区面积37.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人口17万,城镇化水平达到35.8%。
城市自来水普及率100%,供气率60%,供热面积126
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35%。
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可持续建设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市、全国文化模
- 8 -
范市、河南省文明城市、河南省卫生城市、河南省园林城市、河南省城镇化示范市等。
热情好客的林州人民竭诚欢迎海内外各界人士来林州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内黄县情简介
内黄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县域面积11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万亩,辖7镇10乡和二个街道办事处,532个行政村,总人口72万(其中农业人口64万)。
内黄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先进县、全省粮食先进县、全省林业生态示范县、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
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89.4亿元,增长7.6%。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4.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完成35.3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完成19.8亿元,增长6.9%。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5亿元,增长2.1%,其中,国税完成2143.3万元,为预算的69.1%,同比下降21.8%;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82亿元,增长38.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5亿元,增长27.2%。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3亿元,增长30.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5元,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4749元,增长4.2%。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6亿元,较年初增加3.3亿元。
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置县。
- 9 -
当时立足魏地,黄河以北为内,以南为外,内黄处于黄河之北,故名内黄(开封杞县位于黄河之南,称为外黄)。
二千余年来,建制名称从未更改。
“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二帝和商中宗太戊均建都、建业、建陵于此,是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
内黄是春秋时期政治家商鞅、南北朝冉魏皇帝冉闵、唐代大诗人沈佺期的故里,是楚霸王项羽夺军救赵、“破釜沉舟”之地,是民族英雄岳飞童年生活、成长的地方。
境内的三杨庄汉代遗址,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国家“十一五”大遗址保护范围,被誉为“中国的庞贝古城”。
抗日战争时期,是冀鲁豫抗日战争革命根据地,被益为“红色沙区”。
内黄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内黄农民画、麦杆画享誉海内外,内黄农民画被外交部指定为外事礼品。
二、交通便捷,区位优越。
东邻油城濮阳,西邻煤城鹤壁。
处于京港澳、大广、濮鹤、安南四条高速构筑的“井”字大框架中心,长兖铁路及S213吴黄线、S303胡鹤线、S301大林线、S301葛嘴线、S215东上线、S101郑吴线等6条省道穿越县境。
三、资源丰富,生态优美。
农产品资源丰富,特色明显,红枣、花生、尖椒、温棚瓜菜、林果等优质农产品闻名遐迩。
内黄大枣久负盛名,已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全县种植面积46万亩,年产12万吨,居全国县级之首。
全县花生种植面积37万亩,优质高油花生面积25万亩,年产12.4万吨,出口量占河南省的70%。
尖椒种植面积40万亩,年产11.6万吨,是豫北地区最大的生产集散地。
温棚瓜菜9.3万亩,蔬菜产量140万吨,在全省素有“南有扶沟,北有内黄”之美誉。
全县用材林总量2000多万株,活木蓄积量300余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37%。
12万亩槐林、16万亩优质小杂果,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6.4%,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
- 10 -
四、经济繁荣,充满活力。
近年来,内黄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发挥优势,紧紧围绕“创业图强建设生态宜居内黄”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农业固本、工业强县、三产富县”战略,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活力不断增强。
农业经济形成了温棚高效农业、生态林业、现代畜牧业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突出抓好了花生、尖椒、粮食、红枣、林木、蔬菜、畜牧七大产业链开发,培育了星河油脂、宋都味美斋、先达康木制品、安良面业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工业经济初步形成了建筑陶瓷、食品加工、机械装备等主导产业,引进建成了总投资37亿元、37条生产线的陶瓷生产项目,2012年将达到100条以上,一个立足河南、辐射中西部地区的“中原瓷都”正在迅速崛起。
做好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两篇文章,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建成了集寻根祭祖、枣乡风情、休闲娱乐、生态观光于一体的文化风景名胜旅游区;规范、发展、壮大商贸物流业;全面加快森林公园、星级宾馆等建设,启动海元物流会展中心建设,规模优势初步形成,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进一增强。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滑县基本县情
一、滑县基本县情
滑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坐落在中原城市群腹地,幅员1814平方公里,人口127万,辖10镇12乡1个新区,1020个行政村,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省直管县、对外开放重点县。
滑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始为颛顼之都,继为封侯之国,秦设东郡,隋改滑州,明洪武废州为县,有史记载5000余年。
境内名胜古迹众多,著名
- 11 -
的瓦岗寨遗址已建成旅游之乡,国家级重点文物明福寺塔、欧阳书院正在开发建设。
滑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通讯、信息设施先进,电力供应充足。
大广、济东高速公路和省道吴黄线、郑吴线、东上线、大海线、307线、308线等穿境而过,新荷铁路横跨东西。
滑县气侯温和,物阜民丰。
粮、棉、油产量均居全国百强,其中优质强筋小麦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县级之首,连续7年蝉联“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是国家商品粮食基地县,素有“豫北粮仓”之称,同时也是全国劳务输出大县,荣获劳务输出科技示范县称号,被河南省命名为“十大建筑之乡”。
滑县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电子、食品加工、纺织印染、医药化工、电线电缆、塑料制品、造纸、木材加工等主导产业。
已有近四百年历史的道口烧鸡被誉为“中华第一鸡”,荣获国家传统知名品牌原产地域保护。
二、滑县具备村镇银行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市场空间
2009年全年生产总值完成122.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9亿元。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3.3亿元,较年初增加15.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1.7亿元,较年初增加5.8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63.2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6亿元。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66元。
全县粮食生产总产达到130.5万吨,增长1.8%,连续18年保持全省产粮大县第一位。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4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5家、8家。
今年上半年,GDP完成62.4亿元,同比增长10.4%;截止8月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4亿元,同比增长2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9亿元,同比增长2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亿元,同比增长18.1%。
在2009年度全
- 12 -
省158个县(市)区经济发展环境综合考评中,滑县位居全省第三名,荣获“全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县”荣誉称号。
我县还成功创建为全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被评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被命名为全市支持老区建设先进集体。
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亿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开仑化工公司被确定为第三批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
华森纸业公司“超声无氟麦草制浆漂白一体化新技术”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全县非公经济总产值完成231.3亿元,增加值完成58.4亿元。
新培育加工业专业村5个,累计达到120个。
第三产业日益繁荣。
德远新天地商场建成开业,欧陆经典商业城已经竣工,贸易路蔬菜市场示范改造顺利完成,温州商贸城正在紧张建设。
新建乡镇供销超市5个、农家店182家。
全县共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新开工和续建项目234个,完成投资32.9亿元。
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空间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环评顺利通过省级专家评审。
现已入驻项目148个,计划总投资77.1亿元,在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我县作了典型发言,全市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推进会和观摩评比会相继在我县召开。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
凤凰光伏多晶硅、华盛手机、三力石油、辛安面业等19个超亿元招商项目相继落户我县。
全县共引进在建项目480个,总投资94.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92.3亿元。
村镇建设扎实推进。
村镇规划修编工作全面启动。
留古镇被命名为“中州名镇”。
万古镇被命名为“省历史文化名镇”。
产业集聚区靳庄村被确定为全省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
留固镇前庄村、王庄镇郭草滩村创建为市级生态文明村。
- 13 -
积极开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众道德水平和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滑县籍矿工谢延信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滑县籍农民企业家周国允被授予“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滑县籍农民陈建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滑县籍国旗手朱振华入选“2009感动中原十大人物”。
三、金融服务供给增加相对缓慢,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滑县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8家(人行、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信用联社、农发行、邮储行)。
截至2010年9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1.47亿元,较年初增加18.2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9.13亿元,较年初增加7.42亿元。
在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这几年,滑县的金融业没有完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快速发展和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变。
一是金融机构网点少,金融有效服务不足。
近年来,金融机构对人均存款较少或效益较差的网点进行了撤并,中行、工行、建行在乡镇没有分支机构,在一些偏远乡镇,仅剩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两家机构。
200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网点110家,营业网点十年间减少了215个。
二是资金供求矛盾突出。
滑县中、小、微型企业1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100多家,年资金需求量约为200多亿元;同时滑县作为闻名全国的农业大县,全县农资经营网点达400余家,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20多家,三农资金年需求量约为100亿元。
三是有的金融机构贷款条件过高,获取服务不便限制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业者和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根据我们对滑县中小企业、个体工商业者和农户资金需求状况的调研,这些群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数量很大。
特别是滑县的新区工业园,聚集了一批固定资产超五千万元的规模企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