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机控课程设计-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

扬州大学机控课程设计-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
扬州大学机控课程设计-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

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一部分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题名称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帮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环节应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它需要控制理论、程序设计、硬件电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融合。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学生控制算法设计的认识,学会控制算法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际组成,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编程调试,为从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设计和系统的调试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内容

设计以89C51单片机和ADC 、DAC 等电路、由运放电路实现的被控对象构成的计算机单闭环反馈控制系统。

1. 硬件电路设计:89C51最小系统加上模入电路(用ADC0809等)和模出电路(用TLC7528和运放等);由运放实现的被控对象。

2. 控制算法:大林控制算法。

3. 软件设计:主程序、中断程序、A/D 转换程序、滤波程序、大林算法控制程序、D/A 输出程序等。

四、课程设计要求

1. 模入电路能接受双极性电压输入(-5V~+5V ),模出电路能输出双极性电压(-5V~+5V )。

2. 模入电路用两个通道分别采集被控对象的输出和给定信号。

3. 每个同学选择不同的被控对象:

5

100.5 1.5(),()(1)(0.81)

(1)(0.41)

s

s

G s e

G s e

s s s s --==++++8

8

10.5(),

()(0.81)(0.41)

(0.41)(0.51)

s

s

G s e

G s e

s s s s --=

=

++++5

8

1.52(),

()(1)(0.21)

(0.81)(0.21)

s

s

G s e

G s e

s s s s --=

=

++++

5

5

12(),()(0.81)(0.31)

(0.81)(0.21)

s

s G s e

G s e

s s s s --=

=

++++

4. 对象的纯延迟环节s

eτ-用软件通过数组单元移位实现。

5. 定时中断间隔选取50ms,采样周期T要求既是采样中断间隔的整数倍,又满足(0.21)

=-。。

6. 闭环系统时间常数Tτ按

11

~

23

??

?

??

的被控对象最大时间常数选择。

有关的设计资料可参考《计算机控制实验指导书》的相关内容。

五、课程设计实验结果

1. 控制系统能正确运行。

2. 有振铃和消除振铃的系统阶跃输出和控制器。

六、进度安排

序号内容天数

1 布置任务,熟悉课题要求0.5

2 总体方案确定,硬件电路设计 1.5

3 熟悉实验箱及C语言开发环境,研读范例程序, 1

4 控制算法设计 1

5 软件编程,调试 1

6 实验 1

7 总结,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1

七、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总结设计过程,写出设计报告,设计报告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1.课程设计的目和设计的任务。

2.课程设计的要求。

3.控制系统总框图及系统工作原理。

4.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连接图(含被控对象),电路的原理。

5.软件设计流程图及其说明。

6.电路设计,软件编程、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分析解决方法。

7.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8.体会。

第二部分

目录

1 课程简介 (7)

1.1程设计目的 (7)

1. 2程设计内容 (7)

1.3程设计要求 (7)

2 方案设计................................................................................. . (8)

2.1控制系统整体方案 (8)

2.2控制系统闭环工作原理 (8)

3 大林算法硬件电路设计………………………………………………………………….… ..8

3.1A/D采样电路 (8)

3.2 D/A输出电路....................................... ... ... ... ... ... (10)

3.3给定对象硬件电路设计 (10)

3.4译码电路................................ ... .. (11)

3.5总硬件图................................ ... .. (12)

4 控制算法设计 (12)

4.1控制算法的原理 (12)

4.2采样周期 (12)

5 软件编程设计. (12)

5.1 主程序与中断流程图 (12)

5.2 部分控制程序代码 (13)

3.全局变量定义的源代码: (16)

6 实验结果与分析. (17)

7 小结与体会................................................................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1、课题简介

1.1 课题目的

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帮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环节应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它需要控制理论、程序设计、硬件电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融合。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学生控制算法设计的认识,学会控制算法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际组成,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编程调试,为从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设计和系统的调试工作打下基础。

1.2 课题内容

设计以89C51单片机和ADC 、DAC 等电路、由运放电路实现的被控对象构成的计算机单闭环反馈

控制系统。

1. 硬件电路设计:89C51最小系统加上模入电路(用ADC0809等)和模出电路(用TLC7528和运放等);由运放实现的被控对象。

2. 控制算法:大林控制算法。

3. 软件设计:主程序、中断程序、A/D 转换程序、大林算法控制程序、D/A 输出程序等。

1.3 课题要求

1. 模入电路能接受双极性电压输入(-5V~+5V ),模出电路能输出双极性电压(-5V~+5V )。

2. 模入电路用两个通道分别采集被控对象的输出和给定信号。

3. 选择被控对象: 0.5

5

G s (1)(0.81)

s e

s s -++()=

4. 对象的纯延迟环节s

e

τ-用软件通过数组单元移位实现。

5. 定时中断间隔选取50ms ,采样周期T 要求既是采样中断间隔的整数倍,又满足(0.21)T τ=-。

6. 闭环系统时间常数T τ按11~

2

3??

???

的被控对象最大时间常数选择。

2.大林算法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2.1控制系统总体介绍

图2.1-1大林算法设计的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

大多数工业对象具有较大的纯滞后时间,可以近似用一阶或二阶惯性环节加纯滞后环节来表示,其传递函数为

一阶对象:NT ,e

s T K )s G(s

=+=

-ττ1

1,

二阶对象:NT ,e

)

s T )(s T (K

)

s (G s

=++-ττ1121,

大林算法的设计目标是使整个闭环系统所期望的传递函数 Φ(s )相当于一个纯滞后环节和一个惯性环节相串联,即

NT ,e

s T )s (s

=+=

-ττ1

1τΦ,

并希望整个闭环系统的纯滞后时间和被控对象的纯滞后时间相同。其中为闭环系统的时间常数,纯滞后时间与采样周期T 有整数倍关系,(N=1,2﹒﹒﹒﹒)。 2.2控制系统闭环工作原理

在本次大林算法控制系统中,系统先进行A/D 采样,将给定值采样值取到单片机内,之后单片机会选择另外一路通道,进行输出值即反馈值的采样。将输出值采样到单片机内后,在单片机中进行差值E(K )计算,再通过单片机中的算法程序得到输出量U(K ),再经过D/A 变换器,将输出结果作用于被控对象。经被控对象的输出值又将作为反馈值被采样到单片机内。

3.大林算法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A/D 采样电路

该实验的A/D 采样硬件电路如图3-1所示

图3-1 A/D采样硬件电路图

上图所示的是ADC0809与8051连接的硬件电路图,其中在ADC0809中,IN-6、IN-7分别采样给定信号和反馈信号,A\D转换器的引脚A接单片机的P1^6,用于选择采样通道。控制计算机的定时器作为基准时钟(初始化为50ms),在第一次启动A/D转换时,此时P1^6=0,选择的IN-6,采样的是给定信号,当采样周期到时,此时P1^6=1,同时在定时器中启动A/D转换,此时采样的是反馈信号,给定信号和反馈信号的采样值分别存储在程序的RK和UK1中。

模数单元采用ADC0809芯片,主要包括多路模拟开关和A/D转换器两部分。其主要特点为:单电源供电、工作始终CLOCK最高可达1200KH Z、8位分辨率、8个单端模拟输入端(IN0~IN7)、TTL电平兼容等,可以很方便地和微处理器接口。

通过三端地址译码A、B、C多路开关可选通8路模拟输入的任何一路进行A/D变换。其中IN1~IN5的模拟量输入允许范围:0V~4.98V,对应数字量为00H~FFH,2.5V对应80H;IN6和IN7两路由于接了上拉电阻,所以模拟量输入允许范围:-5V~+4.98V,对应数字量00H~FFH,0V对应80H。在设计过程中使用的TD-ACC+教学系统中的ADC0809芯片,其输出八位数据线以及CLOCK线已连到控制计算机的数据线及系统应用时钟1MCLK(1MH Z)上。其它控制线根据实验要求可另外连接(A、B、C、STR、/OE、EOC、IN0~IN7)。

其中IN6和IN7可以测量-5V~+5V的量,主要是因为加了外部电路。如图所示,在IN6和IN7的实际输入端其输入范围为0~5V,在外围电路中,采用两个相同电阻分压的方式,因为给了一个5V的电压,

当输入端为-5V时,0809的实际输入端为两者相加之和的一半,为0V,在0809采样电压的范围以内。但将该采样值取进单片机内后,其表示范围为-128~127,对应为0~5V的电压,所以我们需要在程序里将采样值减去128以使采样值与设定值相对应。因此加了外部电路,0809就可以采集-5~+5V的电压了。

3.2 D/A输出电路

数模转换单元采用TLC7528芯片,它是8位、并行、两路、电压型输出模数转换器。其主要参数如下:转换时间100NS,满量程误差1/2LBS,参考电压-10V~+10V,供电电压+5V~+15V,输入逻辑电平与TTL兼容。输入数字范围为00H~FFH,80H对应于0V,输出电压为-5V~+4、96V。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采用的TD-ACC+教学系统中的TLC7528,其输入数字量得八位数据线、写线和通道选择控制线已经接至控制计算机的总线上。片选线预留出待实验中连接到相应的I/O片选上,如图3-2。

图3-2 D/A输出电路

该芯片TLC7528可以双极性输出,但须在单片机中将D/A的输出值加128后再交给TLC7528芯片进行D/A输出。

3.3给定对象硬件电路设计

图3-3 给定对象硬件电路图

如图3-3所示,为被控对象的硬件电路的设计图,在本次的课程设计中的被控对象传递函数: 0.5

5

G s (1)(0.81)

s e

s s -++()=

,其中比例部分由两个运算放大器组合实现,即,第一个运算放大器

的积分部分为4×200÷1000=0.8,实现被控对象的第一部分,第二个运算放大器的积分部分为4×250÷1000=1,实现被控对象的第二部分。

延迟通过数组来实现,滞后环节使信号延迟,为此,在内存中专门设定N 个单元作为存放信号m(k)的历史数据,每采样一次,把m(k)记入0单元,同时0单元原来存放的数据移到1单元,单元N 输出的信号,就是滞后N 个采样周期的m(k-N)信号。

3.4 译码电路

图3-4 译码电路

3.5总硬件图

见附录图 总硬件图

4.大林算法控制系统算法设计

4.1 控制算法的原理

实验算法中,用脉冲传递函数近似法求得对应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0.5

5

G s (1)(0.81)

s e

s s -++()=

,

将代入,并进行Z 变换:()-0.5/0.3

0.5/1

1

0.5/0.81

1

-0.5/0.3

1

-0.5/0.3

2

12(1-)(1)(1)

()51--1-z

e e

z e z D z c e e

---------=

??

+?

?

(c z )

z

式中 0.5/1

0.5/0.8

111(10.8

)0.1084

0.81c e e --

=+-=-

, 0.5(1110.8)

0.5/0.8

0.5/1

21

(10.8)0.0745

0.81

c e e

e

-+--=+

-=

- 经计算

1

1

1

1

2

1.4967(10.6065)(10.5353)()(10.687)(10.18980.811)

z z D z z z

z -------=

+--,

无振铃时,有,

1=z 1

120.1829c c z -+=则(), 于是对应的递推公式为

u(k)=-0.4981u(k-1)+0.9409u(k-2)+0.5573u(k-3)+1.4967e(k)-1.7089e(k-1)+0.4859e(k-2) 则程序中

KK0=1.4967,KK1=-1.7089,KK2=0.4859,PP1=-0.4981,PP2=0.9409,PP3=0.5573 4.2 采样周期的选择

在本实验中,定时中断间隔选取50ms ,采样周期T 要求既是采样中断间隔的整数倍,又要满足,而由被控对象的表达式可知,所以取N=1,s .T ,s 50=0.5==取,ττT 。

因为,()()()()(1)y k m k m k N m k m k τ=--==-因为采样周期T=500ms=0.5s ,定时中断为0.5s ,就是说1个定时中断后进行采样。

5.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软件编程设计

5.1 主程序与中断流程图 主程序流程图:

设定时器工作状态

定时器装入初值

设定外中断类型

开外中断和定时器中断

启动定时器

D/A清零

变量清零

图5.1-1

采样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图:

图5.1-2

5.2 部分控制程序代码

1.主程序部分源码:

void main(void)

{

TMOD = 0x01;

t0_h = (65536-15536)/256; //计算定时器0初值

t0_l = (65536-15536)%256;

t0_l = t0_l+20; //修正因初值重装而引起的定时误差

TH0 = t0_h;

TL0 = t0_l;

IT1 = 1; //边沿触发中断

EX1 = 1; //开外部中断1

ET0 = 1; //开定时中断0

TR0 = 1; //启动定时器

TC = 1;

DAC_1= 0x80; //D/A清零

UK = UK_1 = UK_2 = UK_3 = 0; //变量清零

EK = EK_1 = EK_2 = EK_3 = 0;

RK = RK_1 = RK_2 = RK_3 = 0;

bb = 0;

EA = 1; //开总中断

FLG = 0;

DOUT0 = 0;

while(1);

}

主程序的功能主要是:对定时器的赋值、开外中断、初始各变量,其中while(1)是使主程序进入死循环,等待中断到来。

2. 采样中断程序的部分源码:

(1)判断同步信号程序:

DIN0 = 1; //读取输入前,先输出高电平

if(DIN0) //判同步信号到否

{

UK = UK_1 = UK_2 = UK_3 = 0;

EK = EK_1 = EK_2 = EK_3 = 0;

RK = RK_1 = RK_2 = RK_3 = 0;

DAC_1 = 0x80; //D/A输出零

TC = 1;

}

(2)双通道采样:

{

TC--; //判采样周期到否

if(TC==0)

{

if(FLG==0)

{

RK=ADC_7-128; //采样当前的给定值

DOUT0 = 1;

FLG = 1;

TC = TK;

}

else

{

FLG = 0;

UK = ADC_7-128; //采样当前的输出值,并计算偏差的变化量DOUT0 = 0;

EK = RK-UK;

EK_1 = RK_1-UK_1;

EK_2 = RK_2-UK_2;

EK_3 = RK_3-UK_3;

i=KK*0EK*+KK1*EK_1+EK_2*KK2

j = PP1*UK_1 + PP2*UK_2 + PP3*UK_3;

UK = G*i + j;

if(UK>0) //判控制量是否溢出,溢出赋极值{

if(UK>127)

aa = 127;

else

aa = (char)UK;

}

else

{

if(UK<-128)

aa = -128;

else

aa = (char)UK;

}

DAC_1 = bb+128; //D/A输出控制量

bb =aa ;

UK_3 = UK_2; //控制量递推

UK_2 = UK_1;

UK_1 = UK;

EK_3 = EK_2; //偏差递推

EK_2 = EK_1;

EK_1 = EK;

TC = TK; //采样周期变量恢复

}

}

}

}

双通道采样原理说明:由于在主程序中,将DOUT2置“0”,已经选择了采样通道IN6,第一次进行A/D 转换时,对给定信号进行采样,并将采样值存储在RK中,同时将DOUT2置“1”,这时将A/D通道IN7选中,等待采样周期到时,则采样反馈信号,并将采样值存储在UK1中,在变量定义中,已经将P1.6定义为DOUT2,故改变DOUT2值就改变了P1.6。

中断程序实现的功能:对给定信号进行采样,并将采样值存储在RK中,同时将DOUT2置“1”,将A/D 通道IN7选中,待采样周期到时,则采样反馈信号,并将采样值存储在UK1中,接下来便是计算偏差E(k),计算U(k),将值通过端口DAC_1在下一周期到来时输出;再次在该中断程序中,增加一个变量bb1,用于存储前一周期的输出值,这样使得输出量能够延迟1秒输出;最后就是通过递推公式,计算实现输出信号的不断优化。该程序实现的功能是对定时器的重新装值,同时,当采样周期到时,启动A/D,用于对转换反馈信号进行A/D转换。

3.全局变量定义的源代码:

sbit str = P1^7; //定义A/D启动信号

sbit DIN0 = P1^0; //声明同步信号

sbit DOUT0= P1^4; //用于控制采保产生纯滞后一拍

sbit DOUT1= P1^5;

uint data time; //声明变量,用于定时

uchar data t0_h,t0_l; //用于存储定时器0的初值

int TK=100; //声明采样周期变量,//采样周期=TK*10ms

int TC; //TK的变量

float KK0=1.4967 ; //系数kk0

Float KK1 = -1.7089; //系数kk1

float KK2=0.4859; //系数kk2

Float PP1= -0.4981 ; //系数pp1

float PP2=0.9409; //系数pp2

float PP3 = 0.5573 ; //系数pp3

float G = 1; //增益调整

float UK;RK; //当前时刻的D/A输出

int j,i,a[2]; //当前时刻的偏差

int EK,EK_1,EK_2,EK_3; //前3次采样时刻的控制量和偏差

float UK_1,UK_2,UK_3;RK_1,RK_2,RK_3;

6.实验结果

7.小结与体会

为期一周半的机控课程设计已然结束,在我们小组的团结合作下,我们圆满完成了课程设计的任务。

实验的前两天,我们在实验室中每个对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做了详细的阅读和分析,并且到网上和图书馆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对此次课程设计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掌握。紧接着,我们开始利用软件进行一些初步的摸索和试验,部分同学开始进行程序的编写,此时,我们便遇到了第一个困难,在老师的指点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冗长和复杂的程序,将程序分块了解其结构和作用,然后将已有程序的功能与此次设计程序的功能进行对比和参照,进而我们在已有程序上进行调整和参数的修改。每次修改完,我们都会进行相应的硬件模拟,开始时结果很不尽如人意,但是后来我们一步步修改,一点点改进,随着双通道的实现,随着延迟的成功设置,实验结果终于开始向理想的方向发展。在最后的几天中,我们对设计进行进一步的修改,最后终于使接近的波形达到完全理想的情况,同时也宣告了此次课程设计的完成。

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认识到任何课程的学习都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将其很好地应用于实践中去。同时,在实践的课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使一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靠自己亲自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独自解决各类问题的方法。在次实习期间,我

们失落过,也曾一度热情高涨,最后实验结果的成功都让我们无比的欣慰,但我们还只是领略到了做科研和研究产品的辛劳艰苦中的冰山一角。同时我认为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必须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每个人都应在设计中独立成长,但作为一个小组,我们更协调彼此,分工合作,互相鼓励和指导。在这次设计中,我看到了我们组员有时的沮丧和失落,我能做的就是为他们鼓舞打气,不时关心,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任务。在此,我也要感谢我们组员对我的关心和理解,不曾对我在此期间的分心有所抱怨,还开导我,鼓励我。对我们而言,知识上的收获必然重要,精神上的丰收更加可贵,面临毕业的关头,这次实习又拉近了我与朋友间的友谊,必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上一次美好的回忆!

参考文献

[1] 于海生主编,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张毅刚主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夏扬,李敏艳,蒋步军主编,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附录:

总硬件图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操作系统综合实践课程设计 实习类别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李旋 专业软件工程 学号130521105 指导教师崔广才、祝勇 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二〇一六年一月

- 1 -

- 2 -

一、概述 一个目录文件是由目录项组成的。每个目录项包含16B,一个辅存磁盘块(512B)包含32个目录项。在目录项中,第1、2字节为相应文件的外存i节点号,是该文件的内部标识;后14B为文件名,是该文件的外部标识。所以,文件目录项记录了文件内、外部标识的对照关系。根据文件名可以找到辅存i节点号,由此便得到该文件的所有者、存取权、文件数据的地址健在等信息。UNIX 的存储介质以512B为单位划分为块,从0开始直到最大容量并顺序加以编号就成了一个文件卷,也叫文件系统。UNIX中的文件系统磁盘存储区分配图如下: 本次课程设计是要实现一个简单的模拟Linux文件系统。我们在内存中开辟一个虚拟磁盘空间(20MB)作为文件存储器,并将该虚拟文件系统保存到磁盘上(以一个文件的形式),以便下次可以再将它恢复到内存的虚拟磁盘空间中。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可采用位示图方法。 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1 设计任务 多用户、多级目录结构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以实现下列几条命令login 用户登录 logout 退出当前用户 dir 列文件目录 creat 创建文件 delete 删除文件 open 打开文件 close 关闭文件 - 3 -

read 读文件 write 写文件 mkdir 创建目录 ch 改变文件目录 rd 删除目录树 format 格式化文件系统 Exit 退出文件系统 2.2设计要求 1) 多用户:usr1,usr2,usr3,……,usr8 (1-8个用户) 2) 多级目录:可有多级子目录; 3) 具有login (用户登录)4) 系统初始化(建文件卷、提供登录模块) 5) 文件的创建:create (用命令行来实现)6) 文件的打开:open 7) 文件的读:read8) 文件的写:write 9) 文件关闭:close10) 删除文件:delete 11) 创建目录(建立子目录):mkdir12) 改变当前目录:cd 13) 列出文件目录:dir14) 退出:logout 新增加的功能: 15) 删除目录树:rd 16) 格式化文件系统:format 2.3算法的总体思想 - 4 -

扬大工程光学课程设计20140412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目的 了解光学系统外形尺寸计算在光学系统设计中的作用,学习和掌握外形尺寸计算的内容和一般方法。根据使用要求确定光学系统整体结构尺寸的设计过程称为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要确定的结构内容包括系统的组成、各光组元的焦距、各光组元的相对位置和横向尺寸。 外形尺寸计算基本要求: 第一,系统的孔径、视场、分辨率、出瞳直径和位置; 第二,几何尺寸,即光学系统的轴向和径向尺寸,整体结构的布局; 第三,成像质量、视场、孔径的权重。 二、要求 对题中所涉及的光学系统 ⑴按照工作原理正确作出光路图并能正确描述; ⑵完整叙述及列举计算的过程,步骤要详细不能省略中间中程; ⑶完成设计报告 三、内容 (一)只包括物镜和目镜的望远系统 计算一个镜筒长L=f1′+f2′=200+(学号最后两位)mm,放大率Γ= -24+(学号最后一位),视场角2ω=1°40′的刻普勒望远镜的外形尺寸。 1、求物镜和目镜的焦距;

图1只包括物镜和目镜的望远系统结构图 2、求物镜的通光孔径D1。可根据望远系统的有效放大率求出D1。 3、求出瞳直径D1’; 4、视场光阑的直径D3; 5、目镜的视场角2ω′; 6、求出瞳距lz′; 7、求目镜的口径D2; 8、目镜的视度调节(目镜相对视场光阑的移动量x); 9、选取物镜和目镜的结构。 (二)带有棱镜转像系统的望远镜 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 1、望远镜的放大率Γ=8倍; 2、物镜的相对孔径D/f′=1:4(D为入瞳直径,D=30mm); 3、望远镜的视场角2ω=10°; 4、仪器总长度在110mm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 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 14mm,棱镜采用K9玻璃,两棱镜间隔为2~5mm。 6、lz′=8~10mm 要求计算棱镜转像望远镜的各类尺寸

大林算法课程设计

摘要 在控制系统应用中,纯滞后环节往往是影响系统动态特性的不利因素。工业过程中如钢铁,热工和化工过程中往往会有纯滞后环节。对这类系统,控制器如果设计不当,常常会引起系统的超调和持续振荡。由于纯延迟的存在,使被控量对干扰、控制信号不能即时的反映。即使调节机构接受控制信号后立即动作,也要经过纯延时间t后才到达被控量,使得系统产生较大的超调量和较长的调节时间。当t>=0.5T(T为对象的时间常数)时,实践证明用PID控制很难获得良好的控制品质。对这类具有纯滞后环节系统的控制要求,快速性往往是次要的,通常要求系统稳定,要求系统的超调量要小,而调整时间允许在较多的采样周期内结束。 这样的一种大时间滞后系统采用PID控制或采用最少拍控制,控制效果往往不好。本课程设计介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一种直接数字控制器设计方法——大林(Dahlin)算法。 关键字:纯滞后、大林(Dahlin)算法

目录 0引言 (1) 1被控对象模拟与计算机闭环控制系统的构成 (2) 1.1被控对象 (2) 2大林算法 (3) 2.1一阶被控对象的达林算法 (3) 3振铃现象和消除方法 (4) 3.1振铃现象的产生 (4) 3.1.1振铃现象的分析 (4) 3.2振铃幅度RA (6) 3.3振铃现象的消除 (6) 3.4Simulink 仿真 (7) 4一种改进的消除振铃现象的方法 (9) 5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0引言 大林算法是由美国IBM公司的大林(Dahllin)于1968年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含纯滞后的控制对象的控制算法。该算法的设计目标是设计一个合适的数字控制器,使整个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带有原纯滞后时间的一阶惯性环节。大林算法是运用于自动控制领域中的一种算法,是一种先设计好闭环系统的响应再反过来综合调节器的方法。设计的数字控制器(算法)使闭环系统的特性为具有时间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且滞后时间与被控对象的滞后时间相同。此算法具有消除余差、对纯滞后有补偿作用等特点。

扬州大学供配电课程设计建威大厦商场10kV变电所电气设计

本科生课程设计 题目:建威大厦商场10kV变电所电气设计 课程:供配电工程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1102 学号:111704222 姓名:浦健 指导教师:于照 完成日期: 2014年 6 月 28日 1

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1.题目 1.7 建威大厦商场10kV变电所电气设计 2.原始资料 2.1 课题原始资料 各课题的工程概况及负荷详见工程图纸资料(另附)。 2.2 供电条件 (1)供电部门110/10kV变电所位于工程附近1.5km处,10kV母线短路电流为20kA,根据需要可提供给用户1路或2路10kV专线供电。 (2)采用高供高计,要求月平均功率因数不少于0.95。不同电价负荷,计量分开。如学校用电统一执行居民电价,公共建筑执行商业照明电价、非工业动力电价,工业企业生产用电统一执行大工业电价、职工生活用电执行居民电价。 (3)供电部门要求用户变电所高压计量柜在进线主开关柜之前,且第一柜为隔离柜。 2.3 其他资料 当地最热月的日最高气温平均值为38℃,年最热月地下0.8m处最高温度平均值为25℃。当地年雷暴日数为35天。当地地质平坦,海拔高度为100m,土壤为普通粘土。 3.具体任务及技术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共1.5周时间,具体任务与日程安排如下: 第1周周一:熟悉资料及设计任务,负荷计算与无功补偿、变压器选择。 周二:供配电系统一次接线设计,设计绘制变电所高压侧主接线图。 周三:设计绘制变电所低压侧主接线图。 周四:设计绘制变电所低压侧主接线图。 2

周五:设计绘制变电所电气平面布置图。 第2周周一:短路电流计算,高低压电器及电线电缆选择计算。 周二:编制设计报告正文(设计说明书、计算书)电子版。 周三:整理打印设计报告,交设计成果。 要求根据设计任务及工程实际情况,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独立完成10kV变电所的电气设计(变电所出线部分设计分工合作完成)。设计深度应达到初步设计要求,制图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4.实物内容及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文本内容包括:1.封面;2.任务书;3.目录;4.正文;5.致谢; 6.参考文献; 7.附录(课程设计有关图纸)。 4.1 设计报告正文内容 (1)工程概况与设计依据 (2)负荷计算与无功补偿设计 (3)供配电系统一次接线设计 (4)变电所设计 (5)短路计算与高低压电器选择 (6)电线电缆选择 (7)低压配电线路保护设计 设计报告正文编写的一般要求是:必须阐明设计主题,突出阐述设计方案、文字精炼、计算简明,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变电所出线部分内容各有侧重)设计报告正文采用A4纸打印。 4.2 设计图纸 (1)变电所高压侧电气主接线图(1张A3) (2)变电所低压侧电气主接线图(2~4张A3) (3)变电所电气平面布置图(1张A3) 设计图纸绘制的一般要求是:满足设计要求,遵循制图标准,依据设计规范,比例适当、布局合理,讲究绘图质量。(变电所出线部分内容各有侧重)设计图纸采用A3图纸CAD出图。与报告正文一起装订成册。

大林算法课程设计报告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自动化901 A B C

一、课题名称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帮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环节应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它需要控制理论、程序设计、硬件电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融合。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学生控制算法设计的认识,学会控制算法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际组成,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编程调试,为从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设计和系统的调试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内容 已知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采样周期为T=0.5s ,用大林算法设计数字控制器D(z),并分析是否会产生振铃现象。 四、课程设计要求 1、用大林算法设计数字控制器D(z) ; 2、在 Simulink 仿真环境画出仿真框图及得出仿真结果,画出数字控制; 3、绘制并分析数字控制器的振铃现象; 4、对振铃现象进行消除; 5、得出仿真结果并进行仿真分析; 6、程序清单及简要说明; 7、成设计说明书(列出参考文献,以及仿真结果及分析)。 五、大林算法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在控制系统应用中,纯滞后环节往往是影响系统动态特性的不利因素。工业过程中如钢铁,热工和化工过程中往往会有纯滞后环节。对这类系统,控制器如果设计不当,常常会引起系统的超调和持续振荡。 由于纯延迟的存在,使被控量对干扰、控制信号不能即时的反映。即使调节机构接受控制信号后立即动作,也要经过纯延时间t 后才到达被控量,使得系统产生较大的超调量和较长的调节时间。当t >=0.5T (T 为对象的时间常数)时,实践证明用PID 控制很难获得良好的控制品质。 对这类具有纯滞后环节系统的控制要求,快速性往往是次要的,通常要求系统稳定,要求系统的超调量要小,而调整时间允许在较多的采样周期内结束。 这样的一种大时间滞后系统采用PID 控制或采用最少拍控制,控制效果往往不好。本节介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一种直接数字控制器设计方法 ——达林(Dahlin)算法 ()1s e G s s -=+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上海电力学院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名称:编写程序模拟虚拟存储器管理 姓名:杜志豪.学号: 班级: 2012053班 . 同组姓名:孙嘉轶 课程设计时间:—— 评语: 成绩: 目录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4) 1. 1 设计题目 (4) 1.2 使用算法分析: (4)

1. FIFO算法(先进先出淘汰算法) (4) 1. LRU算法(最久未使用淘汰算法) (5) 1. OPT算法(最佳淘汰算法) (5) 分工情况 (5) 二、详细设计 (6) 原理概述 (6) 主要数据结构(主要代码) (6) 算法流程图 (9) 主流程图 (9) Optimal算法流程图 (10) FIFO算法流程图 (10) LRU算法流程图 (11) .1源程序文件名 (11) . 2执行文件名 (11)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1) Optimal页面置换算法结果与分析 (11) FIFO页面置换算法结果与分析 (16) LRU页面置换算法结果与分析 (20) 四、设计创新点 (24) 五、设计与总结 (27)

六、代码附录 (27) 课程设计题目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编写程序模拟虚拟存储器管理。假设以M页的进程分配了N

块内存(N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Boost变换器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一.课程设计题目 (2) 二.课程设计内容 (2) 三.所设计电路的工作原理(包括电路原理图、理论波形) .. 2四.电路的设计过程 (3) 五.各参数的计算 (3) 六.仿真模型的建立,仿真参数的设置 (3) 七.进行仿真实验,列举仿真结果 (4) 八.对仿真结果的分析 (6) 九.结论 (7) 十.课程设计参考书 (7)

一.课程设计题目 Boost 变换器研究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主电路方案确定 2. 绘制电路原理图、分析理论波形 3. 器件额定参数的计算 4. 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 6. 电路性能分析 输出波形、器件上波形、参数的变化、谐波分析、故障分析等 三.所设计电路的工作原理(包括电路原理图、理论波形) 分析升压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时,首先假设电路中电感L 值很大,电容C 值也很大。当可控开关V 处于通态时,电源E 向电感L 充电,充电电流基本恒定为I1,同时电容C 上的电压向负载R 供电。因C 值很大,基本保持输出电压u ?为恒值,记为U O 。设V 处于通态的时间为on t ,此阶段电感L 上积累的能量为on t EI 1。当V 处于断态时E 和L 共同向电容C 充电并向负载R 提供能量。设V 处于断态的时间为off t ,则在此期间电感L 释放的能量为()off t I E U 10-。当电路工作于稳态时,一个周期T 中电感L 积蓄的能量与释放的能量相等,即 ()off on t I E U t EI 101-= 化简得 E t T t t t U off off off on =+=0

基于大林算法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设计课题:基于大林算法的电路温度控制系统的设 计 专业:__ __ 班级: __ _ 学号:___ _______ 姓名:_______ _ _____ 2016年5月

目录 第一章课题简介 (1) 1.1课题的目的 (1) 1.1.1 本机实现的功能 (1) 1.1.2 扩展功能: (1) 1.2课题的任务及要求 (1) 第二章系统方案设计 (2) 2.1 水温控制系统的总体介绍 (2) 2.2 系统框图 (2) 2.3 闭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2) 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 (3) 3.1 系统原理图 (3) 3.2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3) 第四章大林控制算法设计 (5) 4.1 大林控制算法原理: (5) 4.2 控制器的设计及公式推导过程 (6) 4.3 采样周期的选择: (7) 第五章水温控制系统的仿真 (7) 5.1振铃现象 (7) 5.2 Matlab仿真 (9) 5.2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编程设计: (10) 5.3各模块子程序设计 (11) 5.3.1主程序设计 (11) 5.3.2读出温度子程序 (12) 5.5.3数码管显示模块 (13) 5.5.4温度处理程序 (14) 第六章小结与体会 (15) 第七章参考文献 (16) 第八章附录 (17)

第一章课题简介 1.1课题的目的 1.1.1 本机实现的功能 (1)利用温度传感器采集到当前的温度,通过AT89S52单片机进行控制,最后通过LED数码管以串行口传送数据实现温度显示。 (2)可以通过按键任意设定一个恒定的温度。 (3)将水环境数据与所设置的数据进行比较,当水温低于设定值时,开启加热设备,进行加热;当水温高于设定温度时,停止加热,从而实现对水温的自动控制。 (4)当系统出现故障,超出控制温度围时,自动蜂鸣报警。 1.1.2 扩展功能: (1)具有通信能力,可接收其他数据设备发来的命令,或将结果传送到其他数据设备。(2)采用适当的控制方法实现当设定温度或环境温度突变时,减小系统的调节时间和超调量。 (3)温度控制的静态误差。 1.2课题的任务及要求 一升水由800W的电热设备加热,要求水温可以在一定围由人工设定,并能在环境温度降低时实现自动调整,以保持设定的温度基本不变。 (1)温度测量围:10~100℃,最小区分度不大于1℃。 (2)控制精度在0.2℃以,温度控制的静态误差小于1℃。 (3)用十进制数码管显示实际水温。

扬大课程设计报告-C语言子集编译器

扬州大学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C语言子集编译器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加深对课堂中所讲授的内容的理解,设计一个具有词法分析、语法、语义分析、错误处理的综合程序。进一步掌握编译程序常用实现的方法和技术,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设计、编制和调试编译程序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题目 实现一个简单的编译器 三课程设计要求 1.实现一个C语言子集或Pascal语言子集的编译器,工具任选。 2.要求实现的功能:翻译+,-,*,/四则运算表达式及布尔表达式,翻译包 含if语句,while语句及do-while语句及相互间的嵌套。 四、课程设计语言及选用工具 选用语言:Java 工具Eclipse 五、课程设计方法 1,本课程设计的数据结构 设计过程中用到的栈: static VectorDataStack=new Vector();输入流栈static VectortargetAnaStack=new Vector();输入备份栈static VectorAnalysStack=new Vector();分析栈static VectorKeyWordStack=new Vector();保留字栈static VectorJiexanStack=new Vector();界限符栈static VectorYunsuanfuStack=new Vector();运算符栈 中间代码的构造:包括标号,符号,第一操作数,第二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 class midCode{ String sign; String op1;

扬州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Buck变换器研究 班级建电1102 学号111705206 姓名黄伟 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二零一三年12月

目录 一.工作原理 (3) 二.实验电路 (3) 三.参数计算 (4) 四.仿真模型 (4) 五.仿真实验 (5) 六.电路性能分析 (6) 七.总结: (8) 八.故障排除 (8) 九.参考文献 (9)

Buck 变换器研究 一.工作原理 直流降压斩波变换电路产生一个低于直流输入电压Ud 的平均输出电压Uo 。假定开关时理想的,则脉冲的瞬时输出电压决定于开关的通断状态。如下图所示。 根据开关占空比可计算平均输出电压为 d d s on s on on d s s o s o DU U T t T t dt t dt U T dt t t u T U ==+== ???)00(1)(10 或表示为 )()(on s o on O d t T U t U U -=- D T t U U s on d o == 所以改变触发脉冲的占空比即可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达到直流降压的目的。 二.实验电路 在连续导电的工作模式中,当输入电压一定时,输出电压与开关的占空比成线性关系,而与任何其他电路参数无关,其理论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

理论上预期的波形为: 三.参数计算 电路额定参数计算为:直流电源电压100v C=0.001*10^-3 UF L=100mH R=1 Pulse的参数设置:幅值为1V,周期0.001s,脉冲宽度50% 四.仿真模型 根据原理图,同时查看了常用matlab器件之后,熟悉了各种表测量参数的方法在simulink上面绘出电路模型图为。参数的设置同参数计算。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

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一部分 任 务 书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题名称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帮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环节应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它需要控制理论、程序设计、硬件电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融合。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学生控制算法设计的认识,学会控制算法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际组成,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编程调试,为从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设计和系统的调试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内容 设计以89C51单片机和ADC 、DAC 等电路、由运放电路实现的被控对象构成的计算机单闭环反馈控制系统。 1. 硬件电路设计:89C51最小系统加上模入电路(用ADC0809等)和模出电路(用TLC7528和运放等);由运放实现的被控对象。 2. 控制算法:大林控制算法。 3. 软件设计:主程序、中断程序、A/D 转换程序、滤波程序、大林算法控制程序、D/A 输出程序等。 四、课程设计要求 1. 模入电路能接受双极性电压输入(-5V~+5V ),模出电路能输出双极性电压(-5V~+5V )。 2. 模入电路用两个通道分别采集被控对象的输出和给定信号。 3. 每个同学选择不同的被控对象: 5 10 0.5 1.5(), ()(1)(0.81) (1)(0.41) s s G s e G s e s s s s --= = ++++8 8 10.5(), ()(0.81)(0.41)(0.41)(0.51) s s G s e G s e s s s s --==++++5 8 1.52(), ()(1)(0.21) (0.81)(0.21) s s G s e G s e s s s s --= = ++++ 5 5 12(), ()(0.81)(0.31) (0.81)(0.21) s s G s e G s e s s s s --= = ++++

操作系统(一个小型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课程设计

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时间:

操作系统模拟算法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要求 将本学期三次的实验集成实现: A.处理机管理; B.存储器管理; C.虚拟存储器的缺页调度。 设计流程图 主流程图 开始的图形界面 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缺页调度 先来先服务时 间 片 轮 转 首 次 适 应 法 最 佳 适 应 法 先 进 先 出 L R U 算 法

A.处理机调度 1)先来先服务FCFS N Y 先来先服务算法流程 开始 初始化进程控制块,让进程控制块按进程到达先后顺序让进程排队 调度数组中首个进程,并让数组中的下一位移到首位 计算并打印进程的完成时刻、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 其中:周转时间 = 完成时间 - 到达时间 带权周转时间=周转时间/服务时间 更改计时器的当前时间,即下一刻进程的开始时间 当前时间=前一进程的完成时间+其服务时间 数组为空 结束

2)时间片轮转法 开始 输入进程总数 指针所指的进程是 否结束 输入各进程信息 输出为就绪状态的进程的信息 更改正在运行的进程的已运行时间 跳过已结束的程序 结束 N 指向下一个进程 Y 如果存在下一个进程的话 Y N 输出此时为就绪状态的进程的信息 时间片轮转算法流程图

B.存储器管理(可变式分区管理) 1)首次适应法 分配流程图 申请xkb内存 由链头找到第一个空闲区 分区大小≥xkb? 大于 分区大小=分区大小-xkb,修改下一个空闲区的后向指针内容为(后向指针)+xkb;修改上一个空闲区的前向指针为(前向指针)+xkb 将该空闲区从链中摘除:修改下一个空闲区的后向地址=该空闲区后向地址,修改上一个空闲区的前向指针为该空闲区的前向指针 等于 小于延链查找下 一个空闲区 到链尾 了? 作业等待 返回是 否 登记已分配表 返回分配给进程的内存首地址 开始

扬州大学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班级建电1102班 学号 111705204 姓名傅亦舒 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报告题目 (3) 第二章课程设计内容 (3) 第三章 BUCK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3) 第一节电路原理图 (3) 第二节电路理想波形 (4) 第四章主电路的参数设置 (5) 第五章建立仿真模型 (6) 第一节直流降压斩波变换电路仿真模型图 (6) 第二节仿真结果 (6) 第六章仿真结果分析 (9) 第七章结论 (10) 第八章参考文献 (11)

第一章课程设计报告题目 Buck变换器研究。 第二章课程设计内容 1 主电路方案确定 2 绘制电路原理图、分析理论波形 3 器件额定参数的计算 4 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 6 电路性能分析:输出波形、器件上波形、参数的变化、谐波分析、故障分析等 第三章 Buck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第一节电路原理图 降压斩波电路的原理图如图a)所示。该电路使用一个全控型器件V,也可使用其他器件,若采用晶闸管,需设置使晶闸管关断的辅助电路。在图中,为在V关断时给负载中电感电流提供渠道,设置了续流二极管VD。斩波电路主要用于电子电路的供电电源,也可拖动直流电动机或蓄电池负载等。 如图a): t=0时刻驱动V导通,电源E向负载供电,负载电压uo=E,负载电流io按指数曲线上升。 t=t1时控制V关断,二极管VD续流,负载电压uo近似为零,负载电流呈指数曲线下降。

通常串接较大电感L 使负载电流连续且脉动小。 第二节 电路理想波形 由图b)中的V 的栅射电压G u 波形可知,在0=t 时刻驱动V 导通,电源E 向负载供电,负载电压E U =0,负载电流0i 按指数曲线上升。当1t t =时刻,控制V 关断,负载电流经二极管VD 续流,负载电压0U 近似为零,负载电流呈指数曲线下降。为了使负载电流连续且脉动小,通常串接L 值很大的电感。至一个周期T 结束,再驱动V 导通,重复上一周期的过程。当 c) 电流断续时的波形 E V + - M R L VD i o E M u o i G t t t O O O b)电流连续时的波形 T E i G t on t off i o i 1 i 2 I 1 I 2 t 1 u o O O O t t t T E E i G i G t on t off i o t x i 1 i 2 I 20 t 1 t 2 u o E M a) 电路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一、问题提出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最主要是应用于自动化控制工程中,如何综合地运用前面学过知识点,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合理组合成控制系统,在此介绍组成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一般方法。 二、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1 .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 1 )拟定控制系统设计的技术条件。技术条件一般以设计任务书的形式来确定,它是整个设计的依据; ( 2 )选择电气传动形式和电动机、电磁阀等执行机构; ( 3 )选定 PLC 的型号;

( 4 )编制 PLC 的输入 / 输出分配表或绘制输入 / 输出端子接线图; ( 5 )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编写软件规格说明书,然后再用相应的编程语言(常用梯形图)进行程序设计; ( 6 )了解并遵循用户认知心理学,重视人机界面的设计,增强人与机器之间的友善关系; ( 7 )设计操作台、电气柜及非标准电器元部件; ( 8 )编写设计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 根据具体任务,上述内容可适当调整。 2 .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与调试的主要步骤,如图 1 所示。图 1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与调试的主要步骤

( 1 )深入了解和分析被控对象的工艺条件和控制要求 a .被控对象就是受控的机械、电气设备、生产线或生产过程。 b .控制要求主要指控制的基本方式、应完成的动作、自动工作循环的组成、必要的保护和联锁等。对较复杂的控制系统,还可将控制任务分成几个独立部分,这种可化繁为简,有利于编程和调试。 ( 2 )确定 I/O 设备 根据被控对象对 PLC 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确定系统所需的用户输入、输出设备。常用的输入设备有按钮、选择开关、行程开关、传感器等,常用的输出设备有继电器、接触器、指示灯、电磁阀等。 ( 3 )选择合适的 PLC 类型 根据已确定的用户 I/O 设备,统计所需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点数,选择合适的 PLC 类型,包括机型的选择、容量的选择、I/O 模块的选择、电源模块的选择等。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课程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及专业软件课程实习 题目名称:三阶系统分析与校正 年级专业及班级:建电1402 姓名:王杰 学号: 141504230 指导教师:许慧 评定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2016 年 12月 27日

一、课程实习的目的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经典控制理论和相关课程知识的能力; (2)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以及各种校正装置的作用及用法,能够利用不同的分析法对给定系统进行性能分析,能根据不同的系统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并调试满足系统的指标; (3)学会使用MATLAB语言及Simulink动态仿真工具进行系统仿真与调试; (4)学会使用硬件搭建控制系统; (5)锻炼独立思考和动手解决控制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控制相关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课程实习任务 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s)=K/s(0.1s+1)(0.2s+1) 分析系统是否满足性能指标: (1)系统响应斜坡信号r(t)=t,稳态误差小于等于0.01; (2)相角裕度y>=40度; 如不满足,试为其设计一个pid校正装置。 三、课程实习内容 (1)未校正系统的分析: 1)利用MATLAB绘画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和闭环零极点图 2)绘画根轨迹,分析未校正系统随着根轨迹增益变化的性能(稳定性、快速性)。 3)作出单位阶跃输入下的系统响应,分析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4)绘出系统开环传函的bode图,利用频域分析方法分析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开环振幅)。 (2)利用频域分析方法,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校正方案,要求有理论分析和计算。并与Matlab计算值比较。 (3)选定合适的校正方案(串联滞后/串联超前/串联滞后-超前),理论分析并计算校正环节的参数,并确定何种装置实现。

基于大林算法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DOC)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专业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基于大林算法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实践教学要求与任务: 1)构成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 2)大林算法设计 3)硬软件设计 4)实验研究 5)THFCS-1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实验 6)撰写实验报告 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 1)第1~2天,查阅文献,构成闭环温度控制系统 2)第3天,大林算法设计 3)第4~5天,硬软件设计 4)第6天,实验研究 5)第7~9天,THFCS-1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实验 6)第10天,撰写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 201 年月日专业负责人: 201 年月日 学院教学副院长: 201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1.课题简介 (2) 1.1课题目的 (2) 1.2课题内容 (2) 1.3课题要求 (2) 2.大林算法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3) 2.1控制系统总体介绍 (3) 2.2控制系统闭环工作原理 (3) 3.大林算法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 3.1 A/D采样电路 (4) 3.2 D/A输出电路 (5) 3.3给定对象硬件电路设计 (6) 3.4总硬件图 (7) 4.大林算法控制系统算法设计 (8) 4.1 控制算法的原理 (8) 4.2 计算机实现的计算机公式推导 (8) 4.3 采样周期的选择 (9) 5.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软件编程设计 (10) 5.1 主程序与中断流程图 (10) 5.2 部分控制程序代码 (11) 6.结论 (15) 7. 小结与体会 (16) 参考文献 (17)

摘要 电阻加热炉用于合金钢产品热力特性实验,电加热炉用电炉丝提供功率,使其在预定的时间内将炉内温度稳定到给定的温度值。在本控制对象电阻加热炉功率为20KW ,有220V 交流电源供电,采用双向可控硅进行控制。本设计针对一个温区进行控制,要求控制温度范围50~350℃,保温阶段温度控制精度为±1℃。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计算机输出信号经转换后通过双 向可控硅控制器控制加热电阻两端的电压,其对象温控数学模型为:()1s d d K e G s T s -=+τ其中:时间 常数d T =350秒,放大系数d K =50,滞后时间τ=10秒,控制算法选用大林算法 。 关键词:单片机;A/D 、D/A ;大林算法;传感器;炉温控制

PID控制器设计

PID 控制器设计 一、PID 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形式及数学模型 具有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PID 控制器。这种组合具有三种基本规律各自的特点,其运动方程为: dt t de dt t e t e t m K K K K K d p t i p p ) ()()()(0 ++=? (1-1) 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 ? ??++=S S s K K K G d i p c 1)( S S S K K K d i p 1 2 ++? = (1-2) PID 控制的结构图为: 若14

二、实验内容一: 自己选定一个具体的控制对象(Plant),分别用P 、PD 、PI 、PID 几种控制方式设计校正网络(Compensators ),手工调试P 、I 、D 各个参数,使闭环系统的阶跃响应(Response to Step Command )尽可能地好(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控制对象(Plant)的数学模型: ()()??? ? ??++=115.01 )(S S S G 2 322++=S S 实验1中,我使用MATLAB 软件中的Simulink 调试和编程调试相结合的方法 不加任何串联校正的系统阶跃响应: (1) P 控制方式: P 控制方式只是在前向通道上加上比例环节,相当于增大了系统的开环增益,减小了系统的稳态误差,减小了系统的阻尼,从而增大了系统的超调量和振荡性。 P 控制方式的系统结构图如下: 取Kp=1至15,步长为1,进行循环测试系统,将不同Kp 下的阶跃响应曲线绘制在一张坐标图下: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班级:计091-1 姓名: 学号: 使用语言:C++ 指导老师: 学院:

一、系统要求 1、实验目的 通过一个简单多用户文件系统的设计,加深理解文件系统的内部功能及内部实现。 2、实验内容 为linux系统设计一个简单的二级文件系统。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可以实现下列几条命令(至少4条); login 用户登陆 dir 列文件目录 create 创建文件 delete 删除文件 open 打开文件 close 关闭文件 read 读文件 write 写文件 (2)列目录时要列出文件名、物理地址、保护码和文件长度; (3)源文件可以进行读写保护。

二、系统分析 1、设计思想 本文件为二级文件系统,即要实现对文件的增删改查,同时又具备登陆系统、注册用户的功能,各个用户之间的文件系统互不干扰。 本文件系统采用两级目录,其中第一级对应于用户账号,第二级对应于用户帐号下的文件。另外,为了简便文件系统未考虑文件共享,文件系统安全以及管道文件与设备文件等特殊内容。 系统采用结构体来存储用户、文件目录、文件数据内容: 0 48*5 48*5+44*50 48*5+44*50+264*200 每个分区都是由结构体组成,每个个去的结构体的个数由格式化系统是决定。

整个系统的编码构成主要分为: Allstruct.h 定义了每个分区的结构体; Mysys.h 声明了对系统操作的各种方法;Myuserfile.h 声明了对文件操作的各种方法; Mymain.cpp 整个系统的主函数,操作入口; Mysys.cpp 包含了mysys.h,实现了操作系统的各种方法;Myuserfile.cpp 包含了myuserfile.h,实现了操作文件的各种方法; 2、主要数据结构 Allstruct.h文件的内容: struct s_user //用户区结构体 { long isuse; //是否使用 char name[20]; //用户名 char psd[20]; //密码 long address; //目录地址 };

扬州大学plc电气控制及可编程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自动门

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 课程: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 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李新兵、蒋步军 完成日期:2014年6月27日

目录 一、任务书 (2) (一).题目 (2) (二).概况及控制要求 (2) 二、控制方式选择 (2) (一).控制方式比较 (2) (二).PLC型号的选择 (2) 1. 功能要求 (3) 2. 价格要求 (3) 3. 个人喜好要求 (3) 三、PLC编程思路分析 (3) (一).实现方法 (3) (二).方案比较 (4) 四、外部接线的设计 (4) (一).I/O接线图 (4) (二).控制流程 (5) 五、软件设计 (5) (一).流程图 (5) (二).梯形图 (6) (三).指令语句 (7) 六、总结体会 (8) 参考文献 (9)

一、任务书 (一).题目 自动门控制系统设计 (二).概况及控制要求 在商店,银行等入口,经常使用感应自动门,有人出入时能够自动打开和关闭大门。 有人接近时,门应自动打开。 门打开后,应保持开状态,直到门的通道上已无任何人为止。 如果门的通道上已无任何人,门必须在很短的时间里自动关闭。 设置功能选择控制开关:○1常开,常关,自动三种状态;○21只能进,只能出。 门故障时,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 二、控制方式选择 (一).对于选用的控制方式比较 对继电控制,单片机控制,PLC控制进行比较 继电控制常常适用于高压电路且控制方式比较简单的电路中,设计复杂的开关过程 时电路复杂,且体积大,噪声大,门的开关不需要那么大的控制电路,编程也过于复杂,不能选用。 单片机的稳定性不好,门的控制要求一定的抗干扰性,安全性,不能选用。 Plc有小型化,稳定性好,编程简单的特点,故选用PLC控制。 (二).PLC型号的选择 对于PLC型号的选择问题,则有以下几个方面要考虑:

大林算法实验报告

大林算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大林控制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 2、进一步熟悉MATLAB 的使用方法; 3、掌握在MATLAB 下大林算法控制器的调试方法; 4、观察振铃现象,并且尝试消除振铃现象 二、实验原理 1.大林算法的原理及推导 大林算法是IBM 公司的大林(Dahlin)在1968年提出了一种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含有纯滞后对象的控制算法。其目标就是使整个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 相当于一个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大林控制算法的设计目标是使整个闭环系统所期望的传递函数φ(s ) 相当于一个延迟环节和一个惯性环节相串联,即: 整个闭环系统的纯滞后时间和被控对象G 0(s )的纯滞后时间τ相同。 闭环系统的时间常数为T τ ,纯滞后时间τ与采样周期T 有整数倍关系, τ=NT 。 其控制器形式的推导的思路是用近似方法得到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然后再由被控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反推系统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 由大林控制算法的设计目标,可知整个闭环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应 当是零阶保持器与理想的φ(s )串联之后的Z 变换,即φ(z )如下: 对于被控对象为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即: 其与零阶保持器相串联的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于是相应的控制器形式为: 1 ()1 s s e T s ττ φ-=+1 /1 () 1(1)()=()11T s ττ T/T s N T T -Y z e e e z z Z z R z s T s e z ττ φ------??--==?=? ? ?+-?? 011()11s NTs Ke Ke G s T s T s τ--== ++11/1/1111()11T T Ts s N T T e Ke e G z Z Kz s T s e z 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