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中部六省产业发展状况比较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中部六省产业发展情况比较研究
中部六省产业发展情况比较研究
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产业结构则是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合和联系方式,是产业的质态组合形态。产业结构作为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水平,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综合经济实力的强弱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于中部六省中,江西经济存于壹定的差距,这种差距表面上是增长速度、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深层次上反映的却是结构的差距。要实现“江西于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目标,必须认真分析研究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知已知彼,取长补短,促进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横向演变的合理化,进壹步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增长质量。
壹、中部产业结构的演变及比较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部六省经济落后,农业占国民经济的主要地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很小,第三产业基本上是由传统行业构成。1952年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64.3:15.7:20,处于壹、三、二最低层。此时,江西第壹产业占65.6%,第二产业占13.1%,第三产业占21.3%,和整个中部地区处于相同的产业层次,只是农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略高于中部,工业所占比重略低于中部。
中部六省的产业结构于经历了恢复阶段后,从1953年开始进入优先发展重工业阶段,第二产业以比第壹产业和第三产业快得多的速度发展。1978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原来的最小变为最大,三次产业的构成为39.2:42.4:18.4,已进入二、壹、三的新层次。和此相伴而来的是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产业结构扭曲:工业发展过快,妨碍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严重短缺,难以为继;重工业发展过快,影响了轻工业的发展,工业内部形成重重轻轻的畸型结构;过分注意有形产品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和其他服务业严重滞后,此其三。这壹时期,江西第
壹产业于保持发展的前提下,其比重也于逐渐缩小;第二产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其比重迅速扩大,已接近第壹产业所占比重;第三产业得到壹定程度的发展,但其比重有所下降。三次产业的构成为41.6:38.0:20.4。其中,第壹产业所占比重低于安徽(47.2%),居第二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亦仅高于安徽(35.6%),居第5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略低于山西(20.8%),居第2位。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翻开了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篇章。23年来,中部地区和全国各地壹样,着力解决经济体制问题和产业结构扭曲问题,经济得到突飞猛进地发展,不仅越过了温饱线,而且总体上已进入小康阶段。1979—2001年,中部六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7%,比1952—1978年6.5%的年均增长率高出9.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相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业和产业之间的协调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的生产交换和分配更为顺畅进行,推动着经济快速持续地向前发展。
从三大产业的变动来见,2001年中部地区第壹产业所占比重为19.4%,比1978年下降19.8个百分点。山西、湖北第壹产业所占比重为9%和14.8%,分别下降了11.7个和25.7个百分点,目前不仅低于中部第壹产业比重,也低于全国第壹产业比重(15.2%);江西、安徽、河南、湖南第壹产业所占比重为23.3%、22.8%、21.9%、20.7%,分别下降了18.3、24.4、17.9和20个百分点。于这六省中,江西第壹产业原有比重就较大,其下降幅度又相对较小,因而成为第壹产业比重最高的省份。中部地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44.9%,比1978年上升了2.5个百分点。山西、河南、湖北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51.7%、47.2%和49.6%。分别比中部地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6.8、2.3和4.7个百分点;江西、安徽、湖南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36.2%、43.0%和39.4%,分别比中部地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低8.7、2.3和5.5个百分点。其中,江西是第二产业比重最低的省份。中部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35.7%,比1978年上升了17.3个百分点。江西、山西、湖南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40.5%、39.3%和39.8%,分
别比中部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4.8、3.6和4.1个百分点;安徽、河南、湖北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34.2%、31.0%和35.5%,分别比中部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低1.5、4.7和0.2个百分点。其中,江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20.1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仅次于湖南(21.2个百分点),但其所占比重最高,处于第壹位。
经过23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中部地区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产品供给基本平衡,且于丰年时常出现相对过剩的情况。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市场需求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商业和生活服务等传统第三产业繁荣活跃,交通运输业的瓶颈制约全面缓解,金融、保险、旅游、信息服务等现代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的序列由1978年的二、壹、三转换为二、三、壹,第三产业取代第壹产业,进入第二位。山西、安徽、河南、湖北四省的三次产业构成序列和中部壹致;湖南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略高于第二产业,俩者仅相差0.4个百分点,比例关系非常接近,第壹产业从原来的第二位退居末位;江西三次产业的构成序列为三、二、壹,农业由排头位置退至最后壹位,第二产业停留于第二位,第三产业由原来的末位进入第壹位。这种结构不仅超越了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层次,而且超越了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层次,是于工业远未得到应有发展的情况下形成的,属于虚高度化的产业结构。
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见,产业结构的演进可分为: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5个阶段。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曾运用多国模型对工业化程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将现代经济划分成准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实现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按1982年美元计算,于准工业化阶段,即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人均GDP364—728美元。它和产业结构演进中的前工业化阶段相对应。工业化实现阶段包括了三个发展阶段: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人均GDP728—1456美元;于工业化中级阶段,人均GDP1456—2912美元;于工业化高级阶段,人均GDP2912—5460美元。它和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