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
柳城职校张中华
一、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
1、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主要靠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而国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教育,普通教育可以让国民拥有知识,但是将知识转化为具体技能和生产力却只能靠职业教育。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期,正向制造业大国迈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专门人才很迫切。使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行各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社会呼唤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所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职业教育发展最大动力。目前,我国生产服务第一线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专门
人才严重不足,(行业分工,已不只360行,3600行,新兴行业如动漫设计、圣诞礼包装等)据资料显示:全国城镇从业人口中技能劳动者仅占32.9%,且劳动技术等
级偏低,初级工占43%,中级工占36%,高级工占17%,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据抽样抽查:2005年,广西农村劳动力中半劳动力(不足劳动年龄或超劳动年龄的从业人员)约2000万,剩余劳动力约3000万,这部分劳动力,没有自我谋生的能力,学习一项技术就成为谋生的最佳选择。与此成为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专业技能人才严重匮乏,据2006年统计,深圳缺口40万,广州缺口14万,长三角地区缺口30万,技能型人才短缺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
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实用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才能让13亿人口的资源大国逐步转变为人才资源大国,从而更快、更好的发展国民经济,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小结: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助推器,职教育大有可为。
2、从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进程来看,工业化中期对技能型劳动者有着巨大的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国家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德国、日本都是二次大战的战败国,战争使它们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它们在废墟上经过短暂恢复,便相继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他们的秘密武器就是职业技术教育。在德国教育体制中,实施的是二次分流教育。第一次是小学后,完成初等教育后,每年约有1/4的学生进入实科中学,接受职业化的教育,将来进入技术学院或直接上岗。第二次是12年义务教育的第10年,相当于我们国家的初中后分流。
德国联邦政府规定接受9年普通学校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凡不能继续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者,必须在年满十八周岁之前接受三年的职业义务教育。
日本教育体系以六年制小学作为开端,然后初高中各三年,大学学习四年,15岁初中毕业是明显的分界线。要么进入高中再读大学,要么进入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大约接收2/3的15岁以上的学生。职业学校的学生除了学习科学、数学之外,强调操纵机器、专业制图、制陶、建筑等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
日本强大的基础是工匠文化,这方面中国落后三十年(如精密机械制造)。
美国的职业教育最大特色就是终身学习。这在美国不是一个新概念,而是一种文化。美国公民从17岁至65岁都参加美国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他们的主要目的不再是为了获得文凭,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终身接受职业教育制度使美国的人力资源得到了高效率的开发,从而保证了美国的科技、经济在世界市场上的绝对竞争优势。
在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许多国家仍然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小结: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我国也必然会迎来中职教育发展黄金时期。
二、从国家政策导向看中职教育发展趋势
1、2005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决定,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投入100亿,国家发改委每年投入10个亿,重点建设200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每年拿出16亿资助贫困职校生。2005年在扩大招生100万的基础上,2006年再扩招中职生100万,使2010年中职招生达到800万,与普通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投入60个亿用于职业教育攻坚,实现六个明确:(1)、是明确了办学规模目标:至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2万人;初中毕业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升学率达到45%;在校生规模达到8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的在校生比达到或超过1:1,逐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
(2)、是明确了办学条件目标: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目标(生均标准):
校园面积50平方米、建筑面积20平方米、设备价值3500元、图书册数30册。(3)、是明确了学生资助目标: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对特定人员给予学费资助。(4)、是明确了学生就业目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大于85%,毕业
生平均就业起薪明显高于就业地最低工资水平。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覆盖的领域内,毕业生“双证”(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率达80%以上。
(5)、是明确以“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6)、是明确了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市长、县长是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
把职业教育攻坚与市、县党政领导政绩考核挂钩;未完成任务的,按规定予以责任人行政处分,主要领导要向自治区作书面检查。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向上一
级人民政府专题汇报职业教育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年度的措施,上
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对下一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攻坚工作进行一次评估考核。
3、柳州市全面实施职业教育“12345”建设计划。(一个职业教育园区、两大职业教育中心、三大职业教育网络、四大职业教育专业品牌、五大职业教育集团)
4、融安县已投入1000多万用于职教中心建设,2009年投入1500万,五个项目全面
启动。
国家政策导向是社会发展的睛睛雨表,政策指针所向,必然是一片艳阳天。举东北工业基地、两弹一星、深圳速度、西部大开发等实例
小结:国家政策指针指向重点指向职业教育,可以预见,中职教育的未来必然是一片艳阳天。
三、柳州工业和柳州职业教育
1、柳州是中国西部的工业重镇。全市现有工业企业2000多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19户,大型工业企业11户,4户跻身工业企业全国500强行列。经过多年的调整与发展,已形成以汽车、械冶金为支柱产业,制药、化工为新兴产业,制糖、建材、烟草、纺织等传统产业并存的现代工业体系。
2、在“工业立柳,强市富民”和“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目标指导下,2004年,全市工业实现总产值655.6亿元,增长30.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2.2亿元,实现生产总值400.12亿元。以商贸流通为重点的服务业蓬勃发展,广西糖网(柳州)食糖批发市场全年交易量突破90万吨,交易额突破4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糖实物交易市场,“柳州价”成为全国食糖交易的指导价。
3、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柳州市作为广西五大经济区中重要的中心城市,同时又作为大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工业城市和商贸物流集散地,在整个广西甚至西南地区经济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日益焕发出其独有的魅力。
4、泛珠“9+2”合作、“东盟—中国”经济圈的形成,给柳州的社会事业和经济建设带来了前所未的新机遇,以阳和、基隆、洛维、白露等为代表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以官塘、河东为代表的高科技新兴园区,以汇聚谷埠街国际商城、温州商贸城和新时代商业港等商业巨头的飞鹅商贸物流市场为代表的各类专业商贸物流区等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柳州全面启动城市定位和产业格局的转型与提升,全力打造区域性制造业中心和物流中心城市的建设已拉开序幕。
柳州职业教育发展
(一)加大投入,提高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完善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要加大本级政府的投入力度,同时要加强对县级政府和学校投入的督促与落实。特别是各县政府根据本地职业教育规划,将职业教育攻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落实职业教育攻坚财政专项经费。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用于教育的65%部分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10%;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50%。之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在财政一般预算中安排适当的职教经费。要加大职校或职教中心的引资力度,采职共建、共享、共有多种模式建
设好职教中心。
(二)加快专业建设。每年列支专业建设经费,重点打造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制造与控制、汽车运用与维修、制冷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机电技术运用、通信技术、饭店服务与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烹饪等10多个市级品牌专业,扩大专业规模,在已建设的十多个市级品牌专业,力争多个专业成为国家级重点示范专业。同时每年开发不少于10个与当地经济紧密联系,市场需求大的新专业。对原示范性品牌专业进行评审;筹办2008年柳州市大中专学校、技校技能大赛。在此基础上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