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问题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管理问题的重要性
有些企业跑在前面信息化的发展,已经由数据管理到信息管理,且现在又迈入知识管理的境界。
这代表着企业对信息化功能不断的演进,就好像我们由小学、中学到了大学一般。早期信息化,只是买一套计算机设备,提供数据的储存与处理罢了。所以,那时的计算机部门,又称为数据处理中心或计算机室。
然而,随着信息化重点的改变,开始进入交易自动化、决策支持、绩效控管等功能时,主管不再只要原始资料,而是要经过处理的信息,亦即踏上信息管理的境界了。
在信息管理的时代,所需管理的数据,乃来自于企业的交易过程,以及环境中有关信息与系统的搜集。因此,此时所管理的,仅属于企业规则的部分。
随着信息化的进展,我们发现有许多企业能更有效地运用信息系统,而迅速处理一些传统系统无法处理的员工知识。因此,创造了傲视同业的竞争优势。
员工知识的撷取是深刻自动化的基础要能达到这个境界,对CIO而言,变成了一项艰巨的挑战。为什么呢?因为员工的知识能力蕴含于感觉之中,并在作业中表现出来,而且这些知识是不明确的。员工知道许多工作上的知识,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以规则很清楚的记录与订出。
而对于员工而言,他往往沈浸在其经验世界,满足于他自我的知识能力,或有意的保护自己的工作生存权,而很少试图将此种知识转化为可清晰表达的规则。
员工的经验造就了他的知识,在工作环境中,他们可以感觉到环境的变化与可能发生的事,他们利用他们这方面的知识,将环境可能发生的结果联系起来,并知道如何使工作达到最佳的结果。
当系统分析师试图分析交易流程的规则时,借着观察与面谈,将所了解的企业规则作成模型。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不同,他们的知识互异,因此分析师无法了解其差异,仅将共同部分作成系统模型,这样的自动化系统当然会失败。这些失败属于知识撷取的问题。
知识的创新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另一方面,许多企业成功的完成自动化系统,但这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新的员工由于一切依着自动化的规定去做事,他们不会像过去无自动化时的老员工那样去理解、观察和感受。而自动化的计算机系统又无法感觉环境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并且员工也不知环境中正在发生
的事对他有什么影响,他们只知道遵守计算机告诉他的一切事项。
自动化下的员工有了更多的责任,却减少了对环境的感知与适应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有许多属于天下或财星500大的企业,这些企业已经建立了稳固的收入基础、顾客基础和声誉,以致有些人认为,按照常理,它们是无法击败的。但几年以后,在几乎仅仅一个高阶主管的任期内,这些企业中有许多已经不复存在。
今天,全球化的竞争压力与环境变化日益激烈。在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内,今天的那些大企业中有一半可能会不复存在。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缺少了知识的创新。要能达到知识创新的境界,成为对CIO 另一项艰巨的挑战。
知识与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既然上述的知识撷取与创新两问题,乃因于企业对知识管理的不良所造成,则“知识”与“知识管理”对企业有何重要性呢?
其实,知识是企业因应环境变化,不断改进与创新之力,并为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而知识管理又有何重要呢?其实,企业为预测市场、技术、产品中的各种变化,需要积极从外部收集知识,累积于内部而进行广泛的分享与储存,以提供从事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人员利用。然后,再以新的产品、服务、或各种有系统的方式,响应于外部环境,而促使企业提升竞争优势。而这种转化的过程——从外部到内部,然后再以新的产品、服务、或各种有系统的方式回到外部——即是知识管理。而正是这种双重的知识管理与创新的活动,为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添薪助火。知识的两种类型
依日本学者野中与足内的说法,知识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外显的知识,它能够以正式的语言清晰表达,包括语法说明、数学表达、规范、手册等等,这种类型的知识,于个人之间正式而容易地传递。而另一种更加重要的知识类型,则是内隐的知识,它难以用正式的语言表达;它植根于个人经验之中、涉及诸如个人信念、洞察力与价值系统之类无形的个人知识。但是,这类知识为企业竞争力重要的来源,却一直被企业所忽视管理。
内隐的知识可以划分成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技术方面,包括在技术知识方面获得的那种难以说清的一些能力与技艺。例如,一个高级顾问师在多年经验所发展出对企业洞察的专业能力。但是,他往往不易说清他所掌握东西背后的逻辑原理。另一方面,内隐的知识还包括一些心理模式、信念、和观念,而且又如此地根深蒂固,以致易认为它们是理所当然,而不易与他人沟通。
简单而言,外显知识能够很方便地由计算机处理,以电子方式传输、或储存于数据库中。但是,内隐知识的主观与直觉性质,却很难以任何有系统或逻辑的方式处理或传输。然而,在全球竞争的今天,基于内隐知识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企业必须想办法进行管理,使其转化为任何人都能了解的语言或数字,使内隐知识可于组织内传播与分享。
知识的管理
无论外显或内隐的知识,对企业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资产。因此,企业必须有效地进行管理。然而,如何进行管理呢?
因为员工虽然拥有大量实践性的信息,但是他们却难以将这些信息转化成为有用的知识。还有,来自市场的某些信号,也是模糊不清而有不同解释,又如何将其具体化?再者,员工可能过分拘固执于自己的狭隘视域,而看不到更广阔的因果关系。
除此之外,即使员工的确形成有意义的思想或见解,他们仍然难于把这种信息的重要性传达给其它人员。再加上人们会主动地解释新知识,使其适自己的情况和观点。因此,在一种环境有意义的知识,传达到另一个环境就可能改变,甚至失去意义。结果,新知识在组织中扩散时,就不断出现混乱。
所以,CIO的主要职责,就是把这种混乱引向有目的的知识管理。例如,如何透过信息化,帮助高阶经理和中层管理者向员工提供企业经营的概念架构,以帮助员工使自己的经验成为有意义的知识,并蕴含于自动化系统中。
另外,CIO必须思考,如何透过信息系统,帮助高阶管理者联系那些貌似无关的活动或业务,使之成为整体的共同特征,从而提供一种方向感。
其次,如何帮助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在高层的策略方向与第一线员工的实际做法间协调,建立中间程度的业务和产品概念。对于第一线员工,如何撷取其知识成为企业规则,并将之建立于企业模式之中,使信息系统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支持与追踪由内隐知识成为外显知识的转化,以及由外显知识到内隐知识的启发过程,并将新的知识纳入新的产品和技术之中。
另外,管理者需要“忘却”对于知识的老观念,这种老观念就是需要透过各种手册、书籍、或讲授而获得、传授、与训练的旧思考模式。反而需要更加注意较不正式、不有系统的来源,要开始着重于透过利用比喻、图画、或经验而获得的主观性洞察力、直觉、和预感。如此一来,才可使管理者能充分成功企业当前应做的事情。
当然,组织知识管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反复过程。但是,这个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