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区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社会事业调研课题组近期,按照区委常委会议安排,区社会事业调研课题组一行4人,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座谈讨论、查看现场等形式对全区教育、民政、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教育事业。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教育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底被省政府评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一是教学条件显著改善。中小学布局调整、食宿工程、信息化工程、教育小区建设顺利进行,全区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面貌大为改观。区一中创建为省级规范化学校,9所中小学创建为市级规范化学校。二是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农村入园率达到85%以上,区直和乡镇达到95%以上。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100%,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8%,通过了省政府“两基”验收和复查。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三是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100%、100%和97 2%;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省特级教师、优秀教师7人。四是整体教学水平大幅提升。高考本科录取人数逐年提高,迈入全市前列。
(二)民政事业。2003年在全省率先成立“阳光190”社会救助中心,累计处结来电来访求助5075件次,发放救助资金416 28万元。城乡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年1300元,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10元,执行标准位居全省首位。大力实施农村特困群众安居工程, 3年建设安居房664套,有效缓解了农村特困群众住房难问题。积极发展慈善事业,成立区慈善总会及各乡镇分会。残疾人事业发展迅速,白内障复明工程、无障碍设施建设、残疾人就业等工作取得新成绩,被命名为“全
1
省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拥军优属活动深入开展,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区”。
(三)卫生事业。全区现有医疗预防机构254家,其中二级医疗机构5家(油田4家);每千人占有执业医师3 42人(国家标准1 96人)、床位5 28张(国家标准3 85张);全区医疗业务用房7 7万平米,万元以上大中型设备557台(件)。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扎实推进,被授予“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先进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建成标准化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102处,城区社区服务中心4处、社区卫生服务站23处。重点传染病防治成效显著,连续11年无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卫生改革实现新突破,二级以下油田医疗机构属地管理、乡镇卫生院上划区级管理试点、卫生监督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建立药品集中议标采购制度,统一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零售价格,实行药价动态公示,药品价格大幅下降。爱国卫生工作深入开展,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孤岛镇、仙河镇创建为国家卫生镇,全国“三灭”城市已通过复审。
(四)文化体育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融资建设了黄河广场、南湖生态园、西湖公园等大型活动场所,实施了健身路径工程、全区人均占有体育场所面积达2 1平方米。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元宵节油地军大联欢、广场文化艺术节、合唱节、职工运动会等文体活动丰富了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黄河广场被评为全省十佳文化广场,黄河路社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各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文化中心,小康文明村“六个一”建设稳步推进。成立区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文艺创作队伍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开始起步,文艺演出市场、音像市场、文化娱乐市场、网络经营市场、艺术培训市场前景看好,艺术品市场正在兴起。
(五)广播电视事业。目前,河口地区有5家电视机构(其中,地方电视台1家、油田台3家、济军基地插转台1家)。河口电视台节目实行有线、无线双向传输,除转播上级台新闻外,自办《河口新闻》、《今日河口》、《广告文艺》等栏目。广播电台调频发射,自办12个板块栏目,全天播出17个小时。广电新闻设备设施逐步完善,新闻采播效率与质量不断提高,
先后近百件作品在省、市各类评比中获奖。有线电视发展步伐加快,完成入村158个,农村入户4460户,城区用户6437户。
(六)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就业再就业工作成绩显著。2003年以来,实现再就业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培训35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2%。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区参加养老保险企业102家9149人;农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32595人,适龄人口投保率85%以上;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机关企事业单位161家10808人;参加工伤保险企业42家5018人;参加生育保险单位38家3150人;劳动维权工作扎实有效。2003年以来,监察用人单位839户,查处涉案人员121人,处理劳动争议119起,有力保障了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七)人口计生。2007统计年度,全区共计出生896人,自然增长率2 9‰,出生率为8 6‰,政策内出生889人,合法生育率继续保持在99%以上。一是建立依法管理新机制。探索总结了计划生育文明执法“五四三十一”工作法,实现连续6年计生信访“三无”目标。二是建立村民自治新机制。实行了村两委领导下的计生村民自治工作机制,区、乡、村层层建立了人口信息预警机制。三是建立优质服务新机制。对全区“家庭幸福指导站(室)”的设施和服务进行了统一规范;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基本实现了计生信息网络“村村通”。四是建立利益导向新机制。全面推进了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和法定奖励优惠政策兑现。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教育工作。一是教育管理体制存在一定弊端。除地方学校外,尚有油田教管中心管理的学校15所,济军基地学校2所,油田各社区管理的幼儿园22所,整个地区教育资源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造成资源浪费。二是教育发展不平衡。地方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很快,但城区学校班额太大、人满为患,教学资源紧张;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办学条件较差。油田教管中心所属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宽松,但教学
仪器更新缓慢,设施老化问题严重。济军基地学校没有长期稳定的经费来源,办学条件相对较差。三
是职业教育发展缓慢,不能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四是教育改革亟待深入进行。基础教育仍未脱离应试教育的模式,素质教育推进缓慢,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二)民政工作。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亟待加强。资金增长机制不够健全,导致城乡低保标准存在较大差距。济军基地、油田驻河口单位困难群众救助未纳入救助范围。农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较低,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三)卫生工作。一是城乡之间、油地之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尤其是农村卫生资源缺乏,医疗水平仍然较低。二是卫生监管体制仍不理顺,存在油地卫生监督管理交叉问题。三是医疗质量监管薄弱,医疗纠纷时有发生。
(四)文化体育工作。一是文体基础设施数量少、档次低,城区缺少区级影剧院、体育馆、艺术馆等基础设施和标志性建筑。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差、标准低,城乡差距大。二是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文体活动筹资渠道狭窄,社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三是专业人才严重缺乏,难以承担高质量演出任务或完成艺术精品创作。四是油地军文化资源共享程度不高。
(五)广播电视工作。一是区域有线电视运行体制和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有线电视网络条块分割,资源分散。二是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无法完成高水平高质量自办节目。
(六)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一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存在,劳动力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困难行业和困难人群的就业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劳动执法力量薄弱,执法硬件设施、信息网络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