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概论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淡酸 涩
“淡”味药,本类药无明显味道;“淡” 则“能渗、能利”,即能渗湿利小便; 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病证。 “涩”与“酸”味药作用相似,大多具 有收敛固涩作用,常用于虚汗、久泄、 遗精、出血等病证 。
11
(三) 升 降 浮 沉
升即上升提举;降即下达降逆;浮即 向外发散;沉即向内收敛。
升、降、浮、沉即是指药物对机体有 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作 用趋向。药物的这种性能可用于调整 机体气机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 功能,或因势利导,驱邪外出,达到 治愈疾病的目的。
18
中药的用法
19
(一)配 伍
概念 根据不同病情和临床辨证, 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 组合在一起应用 “七情” 表示药物之间的相互 作用,是长期临床用药实践中对 单味药的应用和药物的配伍关系 的总结
20
七情
⒈ 单行 用一味药治疗疾病谓单行 ⒉ 相须 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近似 的药物合用,以增强疗效的一种配伍 方法
煎 煎药用具:砂锅、瓦罐,忌用铜、铁锅 药 煎药用水:水质洁净的井水、自来水 法 煎煮火候:文火、武火
煎煮方法:浸泡、煎煮、先煎、后下、 包煎、另煎、熔化
27
第二节 中 药分类及常用中药
28
以功效分类:
1.解表药(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 2.祛湿药(化湿燥湿药、利水渗湿药,清热利湿药) 3.清热药(清热泻火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热燥湿药,
8
五味
⒊ 酸 “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 酸味药大多用于治疗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 滑脱、遗精遗尿、崩漏带下等病证 ⒋ 苦 “能泄、能燥”,即具有通泄、燥湿等作 用。如清热燥湿药大多具有苦味,故能泄热燥湿, 常用于实热火证及湿热等病证 。
9
五味
⒌ 咸 “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 坚散结等作用。如泻下药、软坚药大多具有 咸味,故咸味药常用于治疗大便秘结、瘰疠 瘿瘤、癥瘕痞块等病证。
12
升浮药—能向上向外 —主治病位在上或 病势 下陷者。
沉降药—能向下向内 —主治病位在下或 病势上逆者。
升浮药—多见于质地轻,味辛、甘、淡 , 性温热的药物。
沉降药—多见于质地重,味苦、酸、咸, 性寒凉的药物。
13ຫໍສະໝຸດ Baidu
(四) 归 经
概念 药物对某经(脏腑或经络)或某几经 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 甚至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 择性作用称归经。
⒎ 相反 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 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23
(二) 用 药 禁 忌
中药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及服药食忌三方面 的内容;注意用药禁忌是用药安 全和药物疗效的保证
24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另有十九畏如人参 畏五灵脂、丁香畏 郁金等。
妊娠禁忌
禁用:毒性药或药 性峻猛之品如水蛭、 乌头、芫花等。
慎用:活血理气攻 下药如大黄、红花、 桃仁、枳实、肉桂 等。
25
(三) 中 药 的 用 量
即剂量,是指用药的分量 ⒈ 药物性质与剂量 ⒉ 药物配伍与剂量 ⒊ 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 ⒋ 季节、地域与剂量
26
(四) 中 药 的 煎 服 法
21
七情
⒊ 相使 两种药合用,一种药物为主, 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 功效的配伍方法谓相使
⒋ 相畏 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被另 一种药物所抑制,使其毒副作用减轻或 消失的配伍方法称相畏
22
七情
⒌ 相杀 一种药物能够清除另 一种药物毒副作用的配伍
⒍ 相恶 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 种药物的功效,使其作用减弱, 甚至消失的一种配伍
6
(二)五 味
五味是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 五种滋味, 药味不同,则作用不同。
7
五味
⒈ 辛 “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 行血作用。辛味药多用于治疗表证、气滞及 血瘀等病证 ⒉ 甘 “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 调和、缓急的作用。补益药、调和药及止痛 药多具有甘味,故甘味药多用于虚证、脏腑 不和及拘挛疼痛等病证
清热解暑,清热明目药,清虚热药) 4.祛风湿药 5.消导药 6.催吐药 7.泻下药(攻下药,润下药,逐水药) 8.袪痰止咳平喘药(清化热痰药,清化热痰药,止咳平喘药) 9.温里药
29
10.理气药 11.理血药(活血药,止血药) 12.补益药(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阴药) 13.固涩药(收敛止汗药,涩肠止泻药,
16
(五) 中 药 毒 性
概念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 毒性反应与副作用不同,它对人体的 危害性较大,可危及生命。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是安全用药的重要 保证。有毒中药大多效强功捷,临床 用之得当,则可立起沉疴;若用之失
当,则可引起中毒 。
17
中药毒性的现代研究
1. 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 2. 心血管系统的毒副作用 3. 消化系统的毒副作用 4. 肝肾功能的损害 5. 过敏 6. 致畸致癌作用
中药
1
中药定义
指以中医学理论阐述其药性,并 指导临床应用的传统药物,包括 植物、动物、矿物等
2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的产地、采集、贮存


中药炮制

中药性能

中药用法

3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命名:杜仲、补骨脂、骨碎补、红花 产地:川、怀、藏、广 采收: 花—未开; 种子—成熟时;
根—秋春;树皮---春夏 炮制: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
14
归经
酸枣仁-能安神治心悸失眠,归心经; 麻 黄-止咳平喘,归肺经; 全 蝎-能解痉止痛,归肝经。
15
归经
有一些药物,可以同时归入数经,说明 该药对数经病变均有治疗作用。 如山药能补肾固精、健脾止泻、养肺益 阴,归肾、脾、肺经。 归经指明药物治病的应用范围,药物的 归经不同,治疗的范围也就不同。
涩精缩尿药,固崩止带药) 14.平肝熄风药 15.安神药(养血安神药,重镇安神药) 16.开窍药 17.驱虫药 18.外用药
4
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归经及毒性等内容。
5
(一) 四 气
四气:又称四性,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
性。 寒凉药----具有清热 凉血 、解毒
泻火 、燥湿等作用。治疗热证。 温热药----具有温里 散寒 助阳通络等作用。
治疗寒证。 平性药---药性平和,不单独成一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